作者:gmq妈妈
转载:耿铭圻天地
阳光穿透窗帘洒进阳台,君子兰已经萌发出新的枝条在晨光里舒展,北京时间清晨六点半,脑海里自动切换到纽约时间现在是晚上六点半,“他今天第一次去同学家做客,过得快乐么,这会儿是吃晚餐呢还是打球呢”,想了五秒娃,转念一想,“明天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日,学校继续放假,随他自由安排吧,终究他要自己面对”,想到此,安心闭眼眯一会儿回笼觉。

好吧,我得承认,经历过送别日的恍惚失魂,过渡期的思念流泪,缓和期的冷清无聊,逐渐进入了习惯期,彼此遥望互祝安好,给予空间放手自由,岁月一片静好。
习惯,是从学习到生活,从身体到心理,从时间到空间的逐步适应。
新的学习节奏
新学校与以前最大的不同在于,校方、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平等,彼此的关系更像是学生你来规划自己的奔跑方向和速度,老师和学校助力你实现目标。
老师对课程有更多自主权。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案,没有全校统一的课程考核标准。每一位任课老师可以自行设置评价因素(阶段测试、每次作业、课堂表现等)及占学分权重,不同学科的评价标准不一样,同一学科不同老师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相同的是,每一位老师对学生不自律或不诚信行为,处罚非常严格,比如迟交作业一天扣30%分数,两天50%,无论质量多好,该扣得扣,概无例外。
GMQ同学有一次交作业被惨扣30%,还好只有一次,那也很刺激,痛定思痛,以后也知道按期交作业的严肃性了。
学生有更多选择权。学校给出课程清单,选几门,选哪几门课,每门选哪个级别,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发展规划,并评估自己水平来自主决定,同一个班,几乎没有课表完全一样的同学。对于某科跨级选高阶的同学,学校会安排老师一对一面谈,判断学生选择是否符合其现有水平和终极发展目标。开学一个月左右,学生有机会根据上课体验申请调整课程选择,然后这个学期学生的课程及级别就固定下来到学期末。
GMQ同学也申请过跨级,经过老师面谈,最终选择了从扎实基础开始。虽然跨级未果,但他经过自我评估 — 勇于提出申请 — 交流了解差距 — 重新思考选择,这一套流程下来,对他如何客观认知自我、如何敢于尝试争取,都有所体验,在其它事情上,也越来越有“以我为主体,为自己负责“的意识。
新的生活方式
住校,吃是第一道适应关。对于家有四川大厨(哈哈,儿子看见又得说我自夸自恋了)的GMQ同学,吃这道关好像没法跨过去,对新学校方方面面的评价都是”很好“,唯独对吃的评价,用了一个成语”一言难尽“来形容用单一定性词语难以描述的复杂心情。
端上图来,看看伙食真相,左右两边照片,左边加了滤镜,提升了一格美观度,右边原图,展示得更真实。客观评价,还是不错的,顿顿有水果有牛奶还有如图所示的有荤有素搭配合理变化菜单的一日三餐,学校非常用心,做得也不错了。
无奈新入学的娃,前十几年天天在家都是N菜一汤的豪华餐饮配置,养成了一个热爱美食的吃货胃,论吃,离开中国,哪还有可与之相提并论的国度呢,中国女性一旦做妈妈,个个都可以堪比大厨吧。

下图是两位妈妈厨艺一瞥,左边是陪读妈妈在异国安排的一日三餐,右边是我家节假日给孩子安排的胡吃海喝,就丰富程度足可让今年刚住校的GMQ同学念念难忘、“五岳归来不看山”了。
住校,个人生活自理是第二道适应关。

从未住校过的十四五岁男孩,三个这样的娃凑一个宿舍,场面是可能存在多少惊(hun)喜(luan)可以自行脑补。
从未用过烘干机的粗心男娃,接二连三闹出点小意外也算意料之中。幸好衣服烤三小时只是干(su)爽(cui)一些,还不至于引发火灾危险。

当然,有时候,娃也会偶尔靠谱一下,这偶尔一瞬立刻让我重构对他的期待和信心。

新的时空联络
自从他去了新学校,时间对我而言,不是单一客观的“北京时间”存在。十二个小时的时差,黑白颠倒的换算,工作节奏与学习节奏的矛盾,寻找一个双方合适的联系时间竟然也颇费脑细胞。
拆解双方的作息安排,双方睡眠段正好占用对方的黄金下午,排除上课时段、自习时段,剩下的时间所剩无几。
北京时间晚上7点到8点是我在家休息而他也在宿舍的时间,貌似合适沟通时段,再仔细一想,学校早上八点开始上课,七点起床洗漱吃饭时间够紧紧张张的了,PASS。
删删减减,唯一合适的时间段就剩北京时间上午10点到11点,他晚自习回宿舍,放松准备休息的片刻,是沟通黄金时段。
跟娃不止一次说好,每天跟我互动一下,留个语音或拍个照片,让我能感受到他的状态是平安健康快乐,也会更心安。娃徜徉在新鲜又紧凑的学校生活,乐不思蜀,那里想得起来联络万里之外的父母,而我常常是工作忙碌之隙想起来联系,时间已过中午,一盘算时差,他正梦香,错过了每日沟通黄金时段,只好默默松开了通话按钮。
方法论告诉我们,解决难题不能只有常规路线,不能依赖单一途径,娃经常“失联”,那就开辟第二、第三路径。咱们还有体贴家长的好老师,也有战友情深的家长朋友,他们非常慷慨地分享同学们的学校生活,我只需要练好火眼金睛,在人群里捕捉娃的身影,从一个个碎片化信息观察他胖了还是瘦了,衣服厚了还是薄了,笑容多了还是少了,眼神亮了还是暗了。
入校25天,全新的生活,不同来源的信息都汇集成三个字:
“我 很 好”。
2021.10.11

附:儿子留学后爸妈的第一封信
i

亲爱的儿子:
此时,你在太平洋上空的云端,而我,在飞往北京的高空,同向东方,却又相距万里。
飞机上的乘客们在休憩,而我,异常清醒,这几天与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像一帧帧片段回闪:
片段一:
我们在纷繁衣服书籍纠结取舍,一个回头,发现行李箱寸土寸金的空间被附中小熊和羊驼占据,不知何时你悄悄放的,爸爸劝你别拿,换更实用的衣物,你坚持要带,我知道,这一身校服,才是你最放不下的心爱,远在地球另一端,需要有一件带着美好记忆的红白校服天天陪伴,让你感觉自己与心心念念的母校并不遥远。
片段二:
学校同学给你送行,你们选择了很有意义的中轴线骑行。三个青春少年统一校服,从人大附中东校门集合出发,经元大都遗址公园,过故宫,穿胡同,一直向南到永定门,凉爽的下午,自行车的节奏,或古或新的建筑恰到好处充实了北京的记忆。
晚上的聚会又来几个同学,火锅的热闹,男孩的打闹,友情的温度,一切都刚刚好,温暖了小少年的心。
片段三:
昨天把行李又检查一遍,腰包背包行李箱,护照核酸I20,妥当了。
我说:“儿子,拥抱一下吧”。
中二的你一如往常回避。
我说:“我不是代表我,我是代表占地球50%人口的女性拥抱你”。
你扭扭捏捏拥抱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我说:“再拥抱一下吧,这次我以你在这个地球上唯一的妈妈的身份拥抱你”。
你开开心心地大大拥抱了我,我紧紧地、紧紧地、紧紧抱着你,想把未来365天的牵挂和祝愿一寸寸传递给你。
中午,你睡着了,我悄悄地轻轻地握着你的手。这手什么时候这么大了?大到要挣脱我的手心,去新的世界探索。
等你回来,我们彼此给对方一个更大的拥抱,一个更紧的握手,可以提约定好吗,儿子?
片段四:
今天在机场办完托运手续,一个家长提议给孩子们照个合影吧,这几个“恐照”的早培同学还有点习惯性躲避,一集合在国旗下,立马收起了散漫,神情庄重地挺直站立。
无论走多远,你都要记住自己来自中国,这个紫禁城和中国尊遥相生辉,地下交通和地上立交桥交织成网的国家,这个五千年历史的故乡。
今日短暂地远涉求学,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回归,愿你心中有梦想,眼里有光亮,珍惜时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路。
片段五:
看到你头也不回走进国际安检,我迟迟不愿离开,仿佛只要在机场,仍与你还保持某种心灵上的连接。等到你报了一句“正常登机,坐好了”,心里才缓复一些。
在机场长坐,不停刷航班动向,飞机图标一点点移向大洋彼岸,“你在飞机上休息了吗,餐食好不好吃,周边人都做好防护措施了吗”,我多想时时刻刻能问到你。
读到台湾作家龙应台给他儿子写的信,不禁湿了眼眶,送给你吧:
“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儿子,所有的片段汇成所有的不舍,希望你珍惜在这四年的时光,追求自己的梦想,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我们始终在你身后支持你、鼓励你,当你累了,我们给你港湾休憩,当你收获了,我们一起嗨翻天。你要坚信,我们最爱的是你,始终以你为骄傲!
祝愿你
每一天开心!
                           爱你的爸爸妈妈
                                  2021.9.16 
                                 上海-北京 
后记1:
2021.9.17 2:35,不眠之夜,等来了飞机顺利落地的好消息。
要好好夸一夸儿子,飞机落地就连上wifi给我们家的群里发了报平安的消息,孩子真的懂事了,欣慰~
深夜同样不眠的,还有同航班的其他学子家长,感谢学长自发高效地组织同校二十六个同学顺利过海关集合上车~
新的开始,真的开始了~~
美本申请工具书发布会
10月23日-10月31日,视角学社和FindingSchool联合多位专业人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五大城市举行“拥抱变化,解读留学趋势” :《2022美本及多国留学申请工具书》发布会。
我们真挚地邀请您和孩子,一起来参与我们的《2022美本及多国留学申请工具书》发布会并现场领取工具书和家长成长课程!
快来报名吧!
↓↓↓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报名现场活动
更多精彩:
相关阅读:

作者:gmq妈妈,原载:耿铭圻天地。本文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