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宣告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北京获得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实现“奥运梦”;历经15年艰苦谈判,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迈出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一步……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人们对外部世界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英语学习热潮随之兴起。
▲资料图片: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视觉中国)
与改革开放后一度兴起的“留学热”不同的是,此时的中国人,对于国家的经济前景和国际地位有了越来越强烈的自信,学习英语的动机更多是立足强大的祖国,迎接全球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所带来的新机遇。人们渴望以英语为工具,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把握世界政经发展大势。中英对照的时事阅读,更能为学术科研、商业合作、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带来及时有效的收获与启发。
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依托《参考消息》在国际新闻领域所拥有的独特优势和地位,为全国读者提供独特的中英对照的阅读内容,也成为《参考消息》思考的问题。
能不能在将外刊外报“原汁原味”译为中文的基础上,用中英对照的方式服务于有一定英文基础、但又无法轻易获得权威外文一手资料的读者呢?编辑部几经探讨调研,最后于2001年1月5日在周末副刊上正式开辟双语版。
最初的双语版主要由“画里话外”和“英文精解”两个版块构成。编辑部依托这两个版块,精选有影响力的外媒在热点事件、热门人物、新闻背景及评述中特色鲜明、短小精悍的章节,用中英对照并配发图片的新型速览版式,为读者提供了能够聚焦当周全球话题的剪贴式阅读体验。
此后,双语版的内容日益丰富,又衍生出“时人语录”“时尚英语档案”“媒库文选”“试说新语”“双语汇”和“热词”等版块。
从“9·11”后的国际风云到牵动全球局势的巴以冲突,从英国首相布莱尔的老辣到美国总统小布什的纠结,从科学家首次克隆人类早期胚胎到炭疽热迅速扩散……双语版的编辑精心选编来自美英及亚太各大英文媒体当周最新鲜的新闻素材,与翻译室仔细推敲内容。这不是简单的寻章摘句,而是将关注点由新闻“爆点”深入新闻当事人的内心,以及事件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让“金句”体现人物个性,厘清潮流话题的来龙去脉,先人一步洞悉英语的当代变迁。
虽然今天互联网已高度发达,信息的推送和筛选也得到智能科技的助力,但《参考消息》双语版仍20年如一日,将《参考消息》国际新闻人的独到眼光和文字匠心投射到对中国与世界的认知格局中,记录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端和发展历程。
监制 | 夏子怡
审核 | 丁扬
编辑 | 田欣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参考消息》数字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