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从几个小视角出发聊一聊聂帅的革命生涯,作为《
聂荣臻:最后的帅星
》番外篇。

邓小平和聂荣臻在一起
1、和小平同志
十大元帅中,和小平同志共事过的主要是以下几位:
刘伯承,129师、中野、二野的老搭档,一起共事十几年。
贺龙,西南局时期短暂共事,参考《西南局往事》。
陈毅,虽然都曾留学法国,但据官方传记回忆两人在法国时期并不认识,交集主要是在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后。
徐向前,129师初期曾一起共事。
聂荣臻,留法时期二人即相识,一起加入“旅欧少共”,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工作;长征期间,红一军团内聂荣臻(政委)是邓小平(政治部副主任)的上级。
叶剑英,十年动荡后期二人开始紧密协作,参考《叶剑英、李先念与邓小平》。
通过以上的梳理不难发现,刘帅和聂帅是与小平同志历史渊源最深的两位元帅。
而历史渊源常常会反映到人物之间的关系上。
就像聂荣臻和邓小平,他们之间于公于私的关系都非常不错。
据说五十年代的一段时间里聂和邓还是邻居,连通两家的小红门从来都是敞开着的。
在两家院子里,工作人员平整出了一个小网球场。
网球最早兴起就是在法国,189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便正式创办。
或许是受了年轻时期留法的影响,二人闲暇时经常会一起打球锻炼。
按照十年动荡时期的标准,这和“打桥牌”、“打台球”一样,都属于“走资派”的罪证。
图片来源: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908/c69113-29522714.html
2、和林彪
聂荣臻比林彪大了八岁,二人既有师生之谊,也是长期共事的搭档。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聂荣臻从苏联回国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1925年冬天,年仅18岁的林彪来到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
林彪有两位堂哥——林育南和林育英,都是我党早期大名鼎鼎的人物。
来黄埔军校就读的时候,年轻的林彪拿着一份林育南的引荐信,因此受到了很多共产党员的照顾。
林彪毕业后到叶挺独立团担任见习排长,便是聂荣臻向叶挺推荐的。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当天,周恩来派聂荣臻前往九江马回岭25师驻地组织起义。
由于25师师长李汉魂(李焕的父亲,参考《李登辉上位记》)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聂荣臻和周士第等人只带出了73团、75团和王尔琢任参谋长的74团一个重机枪连。
起义第二天,聂荣臻率这两个团到达南昌,不过当时城内的战斗已基本结束。
年轻的林彪便在从九江带到南昌的这两个团中,时任73团1营7连连长。
后来义军整编的过程中,聂荣臻出任第11军党代表(政委),军长为叶挺。
1932年春,中央红军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编。
在新成立的红一军团中,年仅25岁的林彪出任军团长,33岁的聂荣臻任政委。
此后二人从红一军团一直搭档到115师,直到平型关大捷后林彪被误伤,赴苏联治病。
前后五年多的时间。
聂荣臻和林彪的再次搭档是在平津战役时期。
当时为了统一对战役的领导和指挥,决定成立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平津战役总前委,林彪为书记。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聂荣臻和林彪不再有交集。
直到十年动荡时期,江青一伙搞出了一个著名的“杨余傅事件”,暗指聂帅是所谓的“黑后台”。
事后杨成武被免去总参谋长的职务,由林彪爱将黄永胜接任。
三十年代红军缴获的第一架飞机,图为林彪和聂荣臻在飞机前合影
3、和技术人员
建国初期,华北局出身的聂荣臻一度身兼数职,北京市、总参谋部都有他的身影,忙得不可开交。
1952年秋天,聂荣臻因劳累过度生病,赴南京杭州等地休养。
五十年代中期,为了整合军工生产方面的工作,国家决定把军委下辖的总军械部,总参下属的装备计划部和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军事工业部)整合起来统一领导。
聂帅以副总理、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兼任中央科学小组组长、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
总抓军工建设和尖端武器研发工作。
五六十年代那段特殊的岁月里,聂帅对技术人员非常开明和关怀。
针对当时轻视知识、不信任知识分子的极端思想,他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亲自主持制定了《科学工作十四条》。
在1962年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聂荣臻否定了所谓“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提出了“人民的知识分子”、“革命的知识分子”这一概念。

正因如此,聂帅也被称作“知识分子的贴心人”。
如果说聂荣臻的前半生更多奉献给了军旅,那么他的后半生则主要在西北戈壁滩、酒泉、罗布泊等地奔波。
去世后,聂帅的骨灰一部分被安葬在八宝山,另一部分安葬在了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
沙漠长眠,胡杨为伴。
参考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