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一下证券、基金行业一些潜规则,主要讲四个行业:证券分析师、证券投资顾问、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尽量客观但不保证因为得罪某些人而删除文章。
证券分析师
这里说的是证券业协会注册,各种媒体或者自媒体上没注册的不算。根据最新数据,这个群体大概3000多,专业素质还是可以的,大都是国内知名高校硕士毕业,但平均从业时间不长4-6年,可能一轮牛熊都没经历过。
他们主要工作就是调研、写研究报告,一般入职大券商研究所,年薪20-30起步,工作几年后,如果能评上新财富分析师,那都是升职加薪筹码,不过一般干得好大都转行到公募或者私募基金,这也是为什么这个群体普遍从业年龄偏低重要原因?

对于分析师研究报告,建议大家看知识类就行,因为券商内部都会对内容质量有一定考核要求,关于行业判断、目标价基本上就是假设之后一个结果,跟扯淡差不多,或者可以说这个行业只要跟你说目标价的,基本上都有点扯淡意思,不要太认真。
证券投资顾问
这个相比证券分析师门槛要低,只要从业时间超过两年,加上本科学历都要可以注册,目前在册6.7万,是证券分析师20倍。这么大群体,专业素质、背景参差不齐,他们主要工作就是面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

一般在证券公司开户,都会匹配客户经理和投资顾问,客户经理解决日常问题,投资顾问解决跟股票相关问题。证券投资顾问重要职责,就是把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等跟市场相关信息简单易懂方式传达给客户,其次就是遇到市场大跌安抚客户,如果你自己有这个能力,有没有都一样?

一般正规公司投资顾问,只要从业时间超过5年的,基本上都能解决跟股市相关问题。因为行业有合规要求,不能承诺客户赚钱,因为更加贴近市场和客户原因,他们对市场可能比分析师更加敏感,但也不一定赚钱。
实际上如果没有足够长观察时间,赚钱都有一定偶然性。大家看到媒体或自媒体上各种分析师,头部可能收入比较高,中后段跟跟其他行业差不多,有些售卖证券投资相关课程收入也还可观,如果抱着学知识角度去可以的,但想赚钱是远远不够的。
公募基金
这也是个高起点行业,一般也是要国内知名院校研究生毕业,基金经理学历更高,学历不代表能力,但可以拿来做宣传,而且还可以作为门槛,挡住很多人,很多行业都是这样。
公募基金最重要两个部门就是投研和市场,前者做决策,后者负责对接客户。我们上边讲的很多券商分析师跳槽对象大都是基金,券商研究所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分仓佣金收入,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基金贡献的,分析师跳槽到基金,就是到甲方。
目前国内大概不到1500位基金经理,比分析师少一半,从业时间平均也是6年左右,真正优秀的只有不到5%,其他大都长期跑不赢沪深300,这也是我为什么建议大家低位定投指数重要原因。

关于优秀基金经理,之前给大家汇总过,可以在公众号搜索基金,过一段时间更新一下。
私募基金
很多人一听私募基金就觉得高大上,这个行业鱼龙混杂,甚至充满欺诈。2017年底时候,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经超过2.2万,是公募基金经理10多倍,真正有持续业绩的少之又少,前几年门槛高,牌照都能被炒到几百万,现在只要满足条件,通过考试注册即可。
私募基金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因为私下募集缘故,一开始大都是亲朋故旧,如果业绩好那还不错,要是遇到糟糕行情,业绩不好,那想再次募集资金很难的,这个公募基金就不一样,阶段性业绩好之后,只要备案之后可以公开投广告,资金来得很快。

很多朋友拉着我去做私募,我都是偏谨慎,可能是觉得自有资金或者募集资金不够覆盖成本缘故吧,这两年行情好来钱快,但要是遇到2012或者2018年行情怎么办?
不瞒大家,2018年我是亏钱的,虽然亏得不多,还算跑赢市场,但要是没其他收入来源,家里其他支出比较大,那会有很大心理压力。
一般只要经历一轮牛熊的,都知道2018年下跌是绝好的机会,还记得2018年底时候跟朋友吃饭聊天说,要是能筹个大几千万,估计未来几年会过得很好,可惜身边几个有钱的主都买房去了,2019年大涨赚不少,这两年一般,总体收益是比不上股市。

这种机会短期都很难再有,未来一段时间都是如此,没有大行情。好机会是要等出来,甚至是熬出来,在那之前多攒本金,攒经验,少犯错也很重要。
以上算是四个行业基本介绍,也算不上潜规则,但因为涉及到金钱投资,都会有一定操作空间,典型的就是老鼠仓交易,以上四个都有可能,所以核心是从业人员品德。

作为投资者认识到收益跟风险匹配很重要,投资三要素:时间性、安全性、收益性,三者不可能同时满足。我们的目标是收益和安全,那就要在时间上做一定让步,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主张大周期投资重要原因。
今天就到这,明天继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