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幼儿园和学校的娃娃们集体开学了,据说还出现了家长集体“扒墙头”的盛况👇
也不知道这是想看啥
但我更想看的是,
“双减”了,“5+2”了,小学生的新课表,到底长啥样?
慢慢现在四岁,也就意味着两年后的这个时候,她就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两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对于一项改革政策来说,两年的时间,预示着它已经度过了最初的阵痛期,走完了过渡期,开始走向深水区。

改革的效果也逐渐开始显现。这一点看看近几年的政策演变就知道了👇
所以我认为所有三岁以上孩子的家长,都应该关注“双减”后的这第一波“5+2”新课表——
“双减”后的一系列变化都藏在这个新课表里了;而想做好学龄前启蒙、为幼升小作准备,这份课表就是你的风向标。
于是充分发挥老母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情报能力,搜集了一堆来自北京不同区不同学校的课表。

这当中这次“双减”后大家重点关注的区当然就是海淀区!
先看几份海淀区的课表。
这份是某重点小学五年级课表。每周五天,每天六节正课,算下来每周30节正课。
每天正课结束后的第七、第八节课就是“5+2”的2,目前具体内容还不详,要等开学第二周也就是明天新课表正式实施才能知道。
先看正课,30节正课里,按照每周排课节数从多到少排序👇
语文6节

数学、体育各5节

英语3节

道法、科学、音乐、美术各2节

信息、劳动、写字各1节
再看另一个学校的👇
同样的逻辑排个序👇
语文7节
数学、英语、体育各5节(其中英语含一节外教)
道法、音乐、美术各2节

科学1节

感受还不明显就再看一个学校,小学二年级的课表👇
语文8节
数学、体育各4节

英语、道法、音乐、美术各2节

国学、科学各1节
上面这些是海淀区的。除此之外,再看看北京其它城区的小学一年级课表。

语文7节
数学、体育各4节

英语、音乐、美术各2节

德育、道法、科学、书法、市地各1节
语文7节

数学、体育各4节
英语、音乐、美术各2节
道法、书法、科学、数思、京剧、书研、绘本、健康、传统文化各1节
其中绘本就是绘本阅读,书研其实也是阅读,这两门课每周一到两节,全归到语文也没啥毛病!
是不是眼都看花了!
来,我帮你捋一捋,这些新课表,到底说了些什么。(划重点时间到都精神点啊!)
第一,“得语文者得天下”,这一点一、直、没、变!
每周30节正课里,语文占了6-8节,加上阅读能有9节,占比20%-30%主科重点课目的地位显现无遗
这种地位其实不是一天两天了。2018年的新高考改革就重点突出了语文👇
当时我写这个还有读者朋友问我,你小孩三岁多,按照高考的要求做启蒙?
为什么以高考标准看?首先这项改革我看来是蛮“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也正是语言的基本能力。
再者语言能力这东西你不从小花十几年去慢慢培养,指望着高考时突然开了天光一举拿下?!
而事实就是教育政策是纵向贯穿的,小学教育绝对不会高等教育背道而驰,那简直太荒谬。
具体高考改革举措戳👇
其实这也不稀奇,“得语文者得天下”这话说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三十年前我上学时就是这样——
扣分容易,得分难,还有额外的难点古诗文;别的学科有可能满分,语文因为有作文的存在,满分几无可能。

但过去十几年英语和奥数的地位被畸形抬高,导致语文反倒成了主科里最不起眼、最不被重视的学科。
这也是为什么2018年的新高考改革重点突出了语文的学科地位,还由此引出了“大语文”的新概念。
所以学龄前启蒙的一大重心是什么?“大语文”!无论从素质层面还是应试层面,重视语言素养,没毛病。
“大语文”怎么玩,找我!👇
第二,请正确认识英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有没有发现英语已经位列第三梯队了?和素质类课程音乐和美术排排坐,除了一校(估计是外语特色校,还专门配备了外教)英语仍在第二梯队每周5节,其它整齐划一地一周两节
看起来是被“踢出”了主科范畴,或者说被体育取而代之了。起码在小学阶段如此。
所以两个结论是很明显的:一是英语从学科主科变成了素质类课程,排课量下降;二是今后英语在考试中的地位和分值都会下降。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还要不要从小花大力气学英语?
这个要从素质、应用和应试三个层面来看。同为素质类课程,音乐、美术很多家长都会让孩子从小学习,也就是所谓的从小熏陶和童子功。
那英语作为同样一种素质培养,从小培养也没毛病。更不要说还存在语言学习敏感期的说法,越早接触越容易习得。
所以如果你认可英语是孩子的必备素质,那尽早开始英语启蒙就是最佳选择。
那么问题又来了:未来还需不需要英语?
这个要更宏观地来看了👇

所以从应用层面看,我们还远远不到“抛弃”英语的时候。
这些其实我几个月前在公号都写过,看全文戳👉别幻想了,英语不会凉。
那既然这样为什么英语还会受到“打压”?还是那个原因,过去若干年英语的确受到了极大重视,以至于家长的重视被一些机构和资本钻了空子,把英语推上了“超前学”的“歧途”。

所以现在英语被“打压”,只是在“矫枉”,绝对不是说英语不重要、从此不需要学了。
这个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课表的变化也能看出来,年级越低英语占比越低,到中高年级英语的比重会逐渐提升。
所以英语不是不学,是低年级不学中高年级要学;也不是不考,小学不考中学要考。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在应试层面,英语今后会作为一个分流或分层的工具,就像奥数、音乐、美术一样。
说白了,如果小孩有这项天赋并能够培养出特长,那这一定会是Ta的加分项,会为Ta多打开一扇通向更广阔世界的大门;如果没有,也问题不大,并不会一门学科定终身地影响全盘表现。
所以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我建议把英语作为一项特长来培养,一看天赋、兴趣,二看家庭环境。
而如果孩子掌握了英语这个一技之长,它必定会在将来带来相比其它素质类学科更大的回馈。
第三,请务必重新定义主科和副科!
第一梯队和第三梯队说完了,翻翻前面的课表,排课量第二梯队是谁?数学和体育!而且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的排课量差距是断崖式的。
说明什么?语数外三科做学科主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学科主科是语文、数学和体育,而且体育课每天都有。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年级越低越明显。
体育课放羊、体育课被别的学科占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不是素质学科吗?
素质学科就不能做主科了?语言素养、数学能力,哪一个不是素质的体现?素质学科做主科不正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了嘛!
而且去年10月份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说,体育、美育进中考,要在2022点全面铺开。撇开美育先不说,未来体育的分值比重一定会加大
所以和大语文一样,无论是素质层面还是应试层面,身体素质从娃娃抓起,也没毛病!
学龄前启蒙的另一大重心: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身体素质!

还记得我之前在公号里写过的吗👇 运动可是排第一的!
阅读全文戳👇
第四,请正确认识美育的定位。
前面说了音乐、美术和英语一起做为素质类课程位列第三梯队,相比从前英语的地位肯定是下降了,音乐、美术的地位肯定是上升了。
但千万别一看美育和英语排排坐了,还要进中考了,就一个激动马上各种兴趣班给孩子安排上。
如果说英语还能算是一项技能,那美育它就是一项素质。当然经过培训肯定会掌握一定的技能。
它绝对不应该是考核的重点
所以虽然美育进了中考,它的正确出发点一定是以考核带动家长端的重视,促使家长和孩子在搞好学科之外,注重美育的熏陶和素质培养。
如果不是,那它将来就一定会被纠偏。
所以对待它的正确态度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平常心待之。切忌以应试为导向,过度重视,走向极端。
总结时间到!新课表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哪儿?
✳️ 学龄前启蒙两大重点:大语文(阅读)和体育锻炼!

✳️ 不要过分轻视英语,它仍将是未来孩子的一项重要软实力。
✳️ 不要过分重视美育,坚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平常心对待。
有启蒙相关问题想问快妈的,可以在下方留言区留言,也可以扫👇二维码加小助手微信进读者群,和快妈聊聊聊!
加星标,不走散👇 See you !
- End -
作为一个宝藏英语启蒙号主,我分享过的资源都在这了👇
👇阅读原文,读往期好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