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山西大地,遭遇了一场极端降雨。
据山西省气象局统计,从10月2日20时到10月6日20时,山西忻州南部、吕梁、太原、阳泉、晋中、临汾、长治累计雨量突破100毫米,其中临汾北部、晋中西南部等地更是突破200毫米,远超往年均值。
短时间、高强度的降雨,导致山西多地出现内涝,截至2021年10月12日上午10时,山西此次强降雨共致11个市76个县(市、区)175.7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5人,失踪3人,紧急转移安置12.0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57.69万亩,倒塌房屋1.95万间,严重损坏1.8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0.29亿元。(数据来源:人民网)
(图源:微博@澎湃新闻)
让人格外心痛的还有,这场大降雨也导致山西不少古建筑受到威胁
据国家文物局消息,截止目前,山西省共有一千多处文物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等险情。
平遥古城墙发生局部坍塌,晋祠多处漏水,奉圣寺大殿西南角挡土墙坍塌,国保天龙山石窟部分石窟漏水,运城国保运城盐池禁墙东禁门瓮城大面积坍塌,吕梁国保千佛洞石窟万佛殿屋顶塌落漏水……
目前,山西省文物局抢险修缮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希望这些古建筑受到的伤害,能够小一些。
平遥古城墙内墙发生局部坍塌(图源:微博@澎湃新闻)
太原市蒙山开化寺后墙摇摇欲坠(图源:人民网)
山西是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以及山西省文物局网站的相关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7月,山西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古建筑有28027处,约占52%。
而山西古建又以木结构遗存最负盛名,尤其是元朝以前的木构建筑的数量冠绝全国。据统计,山西现有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遗存495座,约占全国580座的85%。其中,唐代建筑全国仅存4座,全部都在山西。
(图源:pixabay)
山西古建筑的发现与保护,与梁思成、林徽因的贡献分不开。
在20世纪初,日本的学术界已经注意到了中国古建筑,有一位名叫伊东忠太的日本建筑史学家,曾先后6次来到中国研究中国建筑。回到日本后,他撰写了一本《中国建筑史》,书中说,在中国境内已经没有唐代木构建筑了,想要领略唐代建筑的风格,只能到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梁思成对此深感忧虑:“我相信如果我们不整理自己的建筑史,那么早晚这块领地会被日本学术界占领。作为中国建筑师,我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于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大规模的田野调查,他们赴山西考察古建筑4次,他们发现了佛光寺东大殿等古代建筑遗存,改变了日本人“中国境内无唐代木建筑”的说法。
下面我们就跟随这对中国现代建筑史上佳偶的脚步,来一场山西古建筑之旅。
本文经授权转自微信号 凤凰空间

01
从华严寺到应县木塔,古建考察的实践典范
1933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与营造学社的刘敦桢、莫宗江等同仁一起从北平出发,第一次奔赴山西,用20多天的时间,在大同调查了华严寺、善化寺、云冈石窟和浑源悬空寺等古建筑
华严寺和善化寺被誉为“辽金巨刹”,寺中保留了许多辽金时期的殿宇,华严寺的大雄宝殿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代木建筑。
华严寺(图源:穷游网)
善化寺(图源:百度百科)

华严寺与善化寺的调研,是梁思成领导的典范实践。他们对测绘工作的每一处细节均都一丝不苟,从寺院总平面布局、建筑主体到各个构造细部,都要进行量测、绘图、摄影、记录。对史料、文献、碑文要一一抄录无误。最后绘制的建筑平立剖面均十分精确,梁思成说:“中国人研究中国自己的东西,当然应当达到世界水平。”
梁思成拍摄的华严寺(图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梁思成测绘山西大同善化寺普贤阁(图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应县木塔,又称佛宫寺释迦塔,建于1056年,塔高67.31米,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应县木塔最惊人之处,在于它采用全木结构搭建,3000吨木制构建以互相咬合的榫卯结构构成塔身,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却能屹立近千年不倒。
应县木塔(图源:百度百科)
当年,梁思成查遍北平图书馆的所有资料,也没有找到一张应县木塔的图片。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应县的照相馆,并在信中附上一元钱,请他们代拍一张木塔的照片寄来,不久便收到了木塔的照片,于是梁思成立刻决定把它列入山西行程的计划内。
据梁思成的助手莫宗江回忆,900年历史的木塔,年久失修,考察应县木塔时,人在上到木塔塔顶的时候,已经能感觉到身体几乎要被大风刮下去了,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以攀援的东西,梁思成的腿不好,但他硬是握着冰冷的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去,突然一声惊雷炸响,梁思成浑身一抖,差点松开了抓住救命铁索的手……下面这张图,就是梁思成当年冒死拍下的塔顶。
1933年梁思成拍摄的应县木塔塔刹照片,左下角为莫宗江(图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终于完成了对应县木塔建筑学意义上的科学考察,留下了一份详实的历史记录。
山西应县佛宫寺辽释迦木塔东西断面,中国营造学社绘,1935年(图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02
晋祠圣母殿,二赴山西的意外之喜
1934年8月,梁思成、林徽因接受美国朋友费正清、费梅慰夫妇的邀请,到山西汾阳城外的峪道河消夏,这是他们的第二次山西之行。他们此行考察了太原、文水、汾阳、孝义、介休、灵石、霍县等地,发现了40多处古建筑。
梁思成、林徽因与费正清、费慰梅夫妇在山西考察古建筑(图源:誰最中國)
他们这次考察的重点是洪洞广胜寺。广胜寺始建于唐代宗时期,元延佑年间毁于地震,现存的代表性建筑飞虹塔是明代重建的,但仍保留着唐代的旧制。
飞虹塔八角十三层,高47.31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塔的外部全部用烧制的琉璃砖瓦包砌,各层皆有塔檐,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彩斑斓,像是天上的彩虹。《西游记》“扫塔辨奇冤”这一集中的“金光塔”,其实就是飞虹塔。
飞虹塔(图源:百度百科)

太原近郊晋祠原本不在这次考察的计划之中,在他们离开太原去汾阳途中的偶然一瞥,让这座建筑在他们的心中挥之不去。梁思成、林徽因后来写道:“忽然间我们才惊异地抓住车窗,望着那正殿的一角侧影,爱不忍释。”
晋祠的古建筑,首推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 圣母殿,已有近1000年历史。大殿四周有围廊,前廊宽敞,这种建筑手法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典型实例,殿前八条木雕盘龙,是唐宋古建筑中仅存的实例
晋祠圣母殿(图源:晋祠博物馆官网)
03
五台山佛光寺,国宝的发现
1937年的一天,梁思成偶然在《敦煌石窟图录》画册上看到一幅唐代壁画“五台山图 ”,图中的“大佛光之寺”引起了梁思成的注意。1937年6月,在全面抗战即将爆发的危急关头,梁思成与林徽因、莫宗江、纪玉堂等一起,第四次踏上山西的土地,这一次他们直奔五台山,去寻找心目中的唐代木构建筑。
(图源:敦煌石窟全集)
他们先乘坐火车到达太原,而后转乘汽车抵达五台县,再换毛驴,辗转两天到达豆村,终于见到了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图源:百度百科)
面前这座建筑,有着巨大的斗拱和深远的出檐,柱头的卷刹,门窗的形式,处处吸引着他们,但他们并不确定它究竟是不是唐代的建筑。
先是梁思成发现,这大殿的屋顶架构只有在唐代绘画里才有。后来,远视眼的林徽因突然发现大殿的横梁上有行淡淡的笔迹,经过反复确认,上面写着“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而宁公遇这个名字也曾出现在大殿门口的经幢上,经幢上确切纪年为唐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
至此,他们终于确认,中国依然保存着唐代的木构建筑
梁思成在佛光寺东大殿内测绘,林徽因与宁公遇塑像合影 (图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据考证,佛光寺始建于北魏,会昌灭佛时被毁,唐朝时重建。东大殿为单檐庑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是我国现存形制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唐朝建筑,有着“亚洲佛光”之称。
梁思成后来写道:“这是我们这些年的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建筑。不仅如此,在这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朝的绘画、唐朝的书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筑。它们是稀世之珍,但加在一起它们就是独一无二的。”
佛光寺大殿测绘图(图源: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04
灾难催促我们:古建筑的保护该加快脚步了!
除了梁思成、林徽因所考察的建筑,山西还有很多古建筑。
位于五台县城西南20余千米的南禅寺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因地处偏僻,就连当年梁林二人也未能发现它的存在。南禅寺大殿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柱子,墙身不负载重量,这种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墙倒屋不塌”
南禅寺(图源:百度百科)
祆神楼,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惟一保存的一处祆教建筑,它是一座三重檐歇山顶转顶结构的楼阁,平面呈凸字形。
祆神楼(图源:百度百科)
位于山西运城的“中华第一木楼”万荣飞云楼,相传始建于唐朝,现存建筑建于明正德元年,飞云楼为纯木结构,十字歇山顶,楼外观三层,内部实为五层,全楼共有斗拱345组。
飞云楼(图源:凤凰网旅游)
这次天灾,也是给我们的一次警醒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文化大数据工程中心工程师刘琳琳撰文指出,此次山西古建受损有诸多遗憾,一是文保单位对此类灾害缺乏应对预案,另一个遗憾是扩大商业规模的过度开发,有可能会破坏古建筑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间形成的力学平衡。
过往,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山西投入了重金。2008年7月,国家文物事业“十一五”规划项目——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共历时8年,先后投入近6亿元。
但是,单有政府的重视是不够的,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应该是一个全民共有的意识。
2017年,山西省推出了“文明守望工程”,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通过出资修缮、认养等方式,参与到古建筑的保护中来,目前全省文物认领认养项目累计238处,吸引社会资金3亿余元,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尝试。
然而,山西古建筑的保护仍然任重道远,古建筑的保护应该加快脚步了。
未来,只有全民参与保护,才能守护好历史留下的众多宝贵遗产。
愿山西的古建筑安然无恙,希望身处雨灾之中的山西人们平安。
山西加油!
参考资料:
《山西古建告急!官方公布摸底情况》(人民网)
《“风雨飘摇”的山西古建,究竟有多重要?》(凤凰网旅游)
《梁思成传》(窦忠如 著,出版:百花文艺出版社)
《凭什么“地上看山西”,山西古建到底有多牛?》(穷游网)
《梁思成林徽因在山西》(公众号:知丘)
《风雨中,有一种古建,叫“山西古建”!但她们正受到巨大威胁》(公众号:文博山西)
 THE END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访问建道设计小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