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年我经常把之前在职场的团队管理方法迁移到育儿中,用的最多,效果最好的,非”复盘“莫属。
育儿方法千变万化,但我自己觉得,如果少了”复盘“这一步,效果真的会打折扣。

也是因为用得多了,它变成了像说话、吃饭一样自然的事情。几乎每篇文章中,或多或少都有提及。
但经常会有人问:
为什么我一开始复盘,孩子就跑开了?

一次完整的复盘,具体该怎么做?
什么情况下该跟孩子复盘?
所以今天就尝试把”育儿中的复盘“这件事单独拿出来拆解。希望能够解答大家之前的疑惑。
有效的复盘具体怎么做?有没有正确的顺序?
通常情况下复盘应该至少包括四个环节:目标回顾、结果对比、原因分析、规律总结(下一步),这是在职场工作中常使用的方式,具体到育儿的场景中,我们也可以对应出以下步骤:
第一步:回顾经历:细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里关键是先不提问(比如,为什么打架?),而是尽可能地还原信息、定义问题。
第二步:分析事情的结果:你怎么了?
第三步:分析原因:你为什么这样?
这里的关键是:不用我们大人的视角对孩子进行强行评价和贴标签。
第四步:运用升级:下一次遇到相同的问题,可以怎么做?
最后这一步,介入的时机很重要。最好选择当你和孩子都已经进入放松的状态开始,就可以把解决方案分享出来,并想象每个方案带来的结果,这不仅在教孩子如何做选择,而且也是在锻炼孩子的同理心换位思考。
一次有效的复盘是能从事情的结果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这里有两个关键:
1)持续强化对的、好的事
2)停止错误的行为,开始做出改变。
复盘这件事虽然老少咸宜,但我们在孩子身上运用,还是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作出灵活的改变,步骤顺序可以根据孩子的状态灵活调整。
扩展阅读:
日常育儿在处理哪些问题时,需要用到复盘?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复盘,下面几类问题就是比较适用的例子,或者说用到了复盘,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1、。比如:应对哭闹、发脾气问题,逐步提升孩子情绪管理能力。
解决情绪类的问题,我经常会提到”共情“,当孩子的情绪、感受被接纳之后,加上一个复盘环节,能让孩子不断习得更好的情绪管理方式:再遇到类似情况,该如何处理,自己尝试思考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在情绪上。
复盘让我们的”共情“有了更深远的影响。
2、行为习惯。比如:纠正不爱刷牙、磨蹭、打架等坏习惯。
长久的行为习惯不能靠一两次说教就能改变,通过多次复盘逐渐让孩子接受,是比较理想的方式。
当孩子打架,我们可以跟孩子复盘,打架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只会让大家都不开心,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
不爱刷牙,我们可以通过复盘让孩子明白,在刷牙这件事上磨蹭,耽误的是自己的玩耍和睡眠时间,坚持刷牙,我们能看到牙齿越来越健康,将来能品尝美味的食品。
3、沟通类:比如:孩子说狠话、威胁大人、谈条件等。
沟通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情况下是孩子自身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在他们有限的认知里,会用说狠话、威胁大人这样看上去比较有”力量“的表达,或者谈条件这种比较直接的方式来沟通。
当这些不对的沟通方式成为习惯,孩子其实已经意识不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通过复盘,我们可以让孩子重新找回自己心里真正的想法,比如:
我就是不喜欢妈妈不让我吃糖,我很生气,所以就说”我不爱你了“,同时帮助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表达。
类似的,孩子持续出现的行为,都比较适合通过复盘来让他们的行为更趋于合理,但我们也不能奢望一次复盘就能完全解决,在每一次的复盘中都有进步,效果就达到了。
扩展阅读:(一些复盘的运用)
想和孩子复盘,他却总是逃避、跑开,该怎么办?
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是两个原因:
1)复盘的时机不对  
2)复盘的方法不对
选择正确的复盘时机:
事情发生的过程中,或者刚刚发生完,不适合马上复盘。当孩子还被情绪脑主宰,沉浸在当下的情绪中,理性脑还没有打开,本能的会拒绝复盘。
这时候我们的“强行复盘”,很可能恰恰是自身觉得应该教育孩子的心理作祟,而孩子一句也没听进去。
比较合适的复盘时机,是当事情已经结束,孩子的情绪也已经平复下来,双方心情比较放松的时候。
我们可以按照前面的步骤带孩子回顾事情发生的经过,发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最后一起讨论出一个解决的方案。
其次,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复盘。
前面我们提到了一个完整的复盘应该包含的4个步骤:目标回顾、结果对比、原因分析、总结规律(下一步)。面对学龄前的孩子,我们需要灵活处理。
1、步骤上可以灵活调整、简化
比如在安抚情绪时,我们的共情其实已经起到了目标回顾和结果对比的作用。
买不到心爱的玩具而沮丧时,对他说:"妈妈知道,你刚才哭是因为想买新玩具,但是妈妈不同意。"
在解释的时候,我们已经完成了原因分析的环节。比如:“咱们家里已经有很多奥特曼了。”
2、语言上与孩子平等沟通,让孩子听得进去。
孩子才是复盘的主角,但我们在复盘时经常遇到两个挑战:
一个是能力:我就是听不懂啊!
一个是意愿:我才不想听你“讲道理”
不论大人还是小孩,谁都不愿意被训斥,被教导。跟孩子复盘时,使用轻松的语气,不妨想想平时你会怎么样和朋友对话,双方在轻松的聊天氛围中完成一次有效的复盘。
(换位想想,如果每次复盘像领导突然找你谈话的场面,我们是不是也会有一样的感受?)

孩子同样的错误行为反复出现,该如何复盘能有效果?

1、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行为是错误的
孩子屡次做出行为的错误,父母第一时间的确定态度很重要,需要直接明确地告诉孩子,这个行为不被允许。
2、解释错在哪里,不断强化规则概念
最好的认识错误都不是口头上的,而是从行为上的改变。
对于学龄前孩子,在复盘中,记得多强调行为对他人情绪的影响,孩子再小对于情绪的感知都是很敏感的。
“你打了弟弟,弟弟很伤心,在哭了,我们不打人”;
“你把汽车扔了,这太令人难过了,玩具是用来玩的,不是用来扔的”。
3、承担后果,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是解决孩子问题行为的关键。
在孩子犯错时,我通常会花很多时间让孩子对结果负责。犯错后的小D,第一时间选择的就是逃避,还会经常通过大哭大闹来表示抗议(逃避)。
我会陪伴她平静情绪(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是我一贯的原则),再陪她共同完成她所需承担的后果,并持续跟进这个行为。
此时,我会反复复盘的是:规则是什么?她为什么做错了和我们都要为自己行为负责。
“因为你打人了,我们今天在公园玩的时间要提前结束了”
“因为你把玩具扔了,你需要自己去捡回来放回玩具箱”。
4、事后复盘:防患未然
在事后的回顾,就是强化复盘的关键。不妨像讲故事一样和小D回顾之前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是错的-今后我们遇到类似的可以怎么做。
没有绝对的“坏”孩子,他们之所以犯错要么不知道规则是什么,要么不知道正确处理的方式是什么。
而通过复盘,我们就是在教会孩子这些,相当于覆盖他们现有“行为程序”,引导正向发展。
扩展阅读:
如何跟孩子开启复盘,让孩子理解复盘的意义?
我总结的三个关键词是:有趣、随时、无压力。
怎样做到呢:
1、不把复盘等同于批评教育
通常我们以为的“复盘”:“你刚刚为什么打人(闯祸)?下次你再遇到这个,你还打人吗?”
其实这样的提问方式,即使你语气再温柔,我们指向的还是这件事本身,是在评价孩子的“不好”。没有人喜欢被贴上“不好”的标签,即使他自己已经认识到做错了。
正确的复盘应该是面向未来,让孩子学到,同样的事情其实是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的。 
2、不奢求只要一复盘,孩子就应该可以理解并执行
复盘不是记忆力游戏,更不是考试,不要误以为复盘是必须在当下事情发生后就立马要进行的,不然孩子就要忘了,就失去教育的意义了。
比如孩子不敢上台发言,很常见的我们会说:“你不想上台,你很紧张的。下一次你紧张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我要深呼吸,这样你就不会紧张了。
然后试了几次后,发现孩子同样的问题还是存在,顿时自己受打击了,再也不做了,又回到了老路。
如果你就是这样几天雄心壮志育儿,之后又气馁了,不妨也试试看进行自我复盘教育。然后你就会发现,要改变有多难,下一次也许就不会对孩子高标准,对自己低要求了。
这样的复盘太着急,缺少了“留白”,孩子关于自己情绪的解读都还没完成消化。
3、把复盘融入家庭日常对话,变成一种思维
记得和大家分享过,我前老板的家庭故事。
无论再忙也会和家人一起吃晚餐,晚餐时,父母和孩子都会分享自己一天发生的事情。分享完了后,他会问家人:“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今天犯过什么错吗?从错误里你学到了什么?” 
这是他们家的传统,叫Learning Talk(经验分享),打造成长型思维的家庭。这一点对我启发挺大的,后来我有了孩子,就借鉴到了我们家庭生活的日常:
洗澡时、睡觉前、一起逛街的路上,都有意识地使用复盘的说话方式,让孩子内化成自己的话和行为方式。
扩展阅读:
就像工作中遇到问题我们如何回溯历史,找到原因一样,在育儿中带入这样一份察觉真的很有必要,因为思维转变了,行为就会不同。
而复盘,归根到底,就是把我们的“三观”、“本事”、育儿理念传递给孩子的方法。坚持做,就有会成长。
大J叨叨叨
昨天分享了自己今年开始拍摄视频的心路历程👉 当“网红”的第七年,我是真心被拍视频逼上了梁山……,收到了很多很多的留言。
我每一条都看了,很多说,从这篇文章里获得了力量。而我想说的是,我也是!昨天又是我能量满满的一天,爱你们~
点个“在看”
彼此不走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