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整天就知道玩?!
这是许多父母常挂在嘴边的批评孩子的话。
在很多大人眼里,玩=浪费时间。
但是,真相是:
玩耍时刻其实是隐藏的学习机会。
玩耍在许多领域都能促进孩子发展。
来听专家怎么解释:
玩耍=学习
12个月大的孩子正在厨房里敲打锅子,这是在玩耍。
18个月大的孩子午睡前躺在婴儿床上大声练习所有认识的单词,他也在玩耍。
4岁的孩子第一次参加足球队是在玩耍。
5岁孩子正在和朋友精心设计一场幻想游戏,这也是在玩耍。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活动是玩耍呢?
一些著名的研究者得到共识,玩耍有五个要素
第一,玩耍必须是愉悦享受的过程这并不意味着你躺在地上笑得前仰后合才是玩耍。但玩耍必须充满乐趣。
第二,玩耍没有任何外在目标。你不会在玩耍的时候说:“嗯,我觉得我现在玩耍,之后就会获得一些课前阅读技巧了。”玩耍是为了玩而玩,玩耍不具备任何功能,也不掺杂任何功利性的目的
第三,玩耍是自发自愿的,玩家自主进行选择。你不能指定游戏。事实上,一项研究中,一位幼儿园老师给学生分配游戏活动时,学生认为这是任务。然而其他时候,他们却把同样的活动说成玩耍!如果你出于功利的目的让孩子踢足球,那就不能算是玩耍。如果孩子觉得自己有压力,那也一定不是玩耍。
第四,玩耍需要玩家的积极参与。玩家一定是自己想玩游戏。如果玩家只是被动地坐在那里,并没有过多的参与其中,这就不是玩耍。
第五,玩耍中包含一定想象成分。幼儿玩的许多游戏中,有一种抽象成分,一种脱离现实的元素。一个孩子假装倒出饮料,然后喝掉,这就是玩耍。
讽刺的是,如今许多父母都对这些因素感到不安。如果用这些标准来衡量,我们让孩子参加的一些活动并不是“很好玩”。
例如,许多父母和老师认为必须为孩子选择玩什么,而不是让他们自主选择。他们这类想法就与玩耍的定义背道而驰。玩耍应该源于孩子的渴望。
当然,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一组有限的选择,然后让他们从中进行选择。接着我们应该推动他们的玩耍,这才是我们该扮演的角色。

对孩子真正有益的是自由玩耍,而不是父母老师安排的活动。

在这个狂奔者的社会,人们与定义游戏的第二个要素相去最远:玩耍必须没有任何外在目标。
我们有多少人,真正让孩子进行玩耍,而不带任何实用目的?甚至我们为其选择的玩具也带有隐藏的学习目的。考虑到这一趋势,《华尔街日报》一篇1995年的文章指出,“任何带有课堂学习迹象的玩具都被视为死亡之吻”。然而到了2002年,仅仅7年后,益智玩具的销量就急剧上升。
我们给幼儿报班也是如此。我们是希望他们在班上玩得很开心,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还是在心里希望为他们培养一些潜在的天赋?
让5岁的孩子加入少年棒球联合会,我们真的只是想让他们尽情玩耍吗?我们是否认为,让他们学会一些用手套接球这类新技能,会给他们增添更多乐趣,还是希望他们打进决赛,甚至赢得比赛?
正如美国幼儿教育协会的苏珊·布雷德坎普博士写道:“孩子加入自己设计的游戏当中,会很有成就感。”如果老师使用那些“高度结构化的、由教师指导的课程,决定孩子们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同时期望孩子被动地听课或长时间用铅笔和纸完成任务”,这些行为丝毫不利于孩子发展。
听起来很可怕?在我们看来确实如此。然而,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会提供这一类复杂的课程。我们也走访了那些提供“计算机科学”和“数学教学”的幼儿园,那里的孩子看起来忙忙碌碌,问题是,他们因此失去了什么?
这类强调学习多过玩耍的学术型学前班颇受推崇,因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先人一步。生活不易,这毫无疑问,但不是只有高大聪明的成年人指挥孩子的一举一动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不是上了学术导向型学前班的孩子入学后,就能拥有更出色的技能和更端正的学习态度。
多年的研究表明,孩子需要自己安排玩耍活动。孩子有机会玩耍时,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现在我们来谈谈玩耍的另一个核心功能:给孩子带来一种力量感。

对于那些每时每刻都被告知要做什么的人来说,力量感不仅令人愉悦,而且具有指导意义。
自由玩耍,孩子可以练习自己当家做主——不受任何现实生活的影响。正是通过自由玩耍,孩子成为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中的主宰者,独立地进行选择。
玩耍过程中,孩子会发明一些新事物或解决恐龙身上出现的问题,而恐龙往往是真人的替身。
虽然组织性活动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我们不能把它们误认为是玩耍。只有简单的玩耍才能给孩子带来许多最基本的智力和社会优势。
那些过家家游戏中,孩子可以成为任何自己想成为的人,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他们参与扮演游戏,学会如何处理感情,如何把又大又混乱的世界变成小而可控的世界;如何在分享、交往和相互合作中变得善于社交。孩子玩耍时,他们在学习新词汇,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学习如何灵活变通。最重要的是,他们只是单纯地享受快乐。——耶鲁大学教授 多萝西·辛格所
为什么孩子缺少玩耍时光是有害的?
专家认为,家长“剥夺孩子的玩耍机会”,会让孩子深陷抑郁又充满攻击性。毕竟,如果你从不休息,你可能也会得抑郁症!
虽然你可能并不喜欢生活中的一些日子,但你仍然可以控制。相反,孩子对发生的事情几乎没有控制权。孩子需要休息时间,以此吸收自己学到的知识,掌握新技能,克服可怕的负面情绪,单纯地进行休闲娱乐!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剥夺动物的玩耍时光可能会对其大脑产生负面影响。
俄亥俄州博林格林州立大学的名誉教授贾亚克·潘克塞普对老鼠的研究表明,玩耍会对大脑额叶产生影响,额叶是大脑进行自我控制的部分。潘克塞普教授及其学生尼基·戈登发现,如果老鼠完全没有玩耍时间,鼠脑的成熟会出现延迟。而且,那些大脑额叶受损的老鼠玩耍之后,一些损伤会自行修复。人们将额叶的损伤认作一种类似于儿童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的情况。
事实上,从事儿童工作的研究人员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活跃的玩耍方式会帮助孩子缓解注意力缺陷障碍,在学校沉下心来,集中注意力。
我们从明尼苏达大学安东尼·佩莱格里尼教授进行的工作中也了解到,为学龄儿童提供玩耍休息时间,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最大限度地提高注意力。而如今学校愈发减少学生的玩耍时光,正如佩莱格里尼教授所说,这样的举动是“错误的,实际上会对学生造成一定伤害。”
为什么在21世纪玩耍对孩子更重要?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得出结论:玩耍之于幼儿如同汽油之于汽车。它是孩子加入各种智力活动的燃料。
研究人员普遍认为,玩耍为智力成长、创造力的产生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情感和基本社交技能的手段。
21世纪,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独立地思考、对社交高度敏感的人,必然将超越那些只会获得正确答案的人。
各类信息知识触手可及。如果你有阅读技能,有一台电脑,并且懂得使用谷歌这样的浏览器,你几乎可以得到任何问题的答案。
尽管对于教育界的高风险测试而言,答对题目才是最重要的,但真正有创造力的人(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人)不只是寻找现成的问题答案。
这些人是如何提出新问题并获取答案的呢?答案是玩耍。玩耍可以培养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智力技能;玩耍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
“早在学会组织语言及任何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手势之前,玩耍似乎是富有成效的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爱因斯坦
玩耍不是浪费时间,而只会让孩子更聪明。
在这个成就导向型社会,普遍存在着孩子玩耍嬉戏就是浪费时间的谬见,这与大肆宣传父母一定要提高孩子智力有关。所以我们给孩子排上满满的日程,而放弃内心深处重要的价值观。孩子的智力在玩耍中得到大幅度提升,然而,人们却认为孩子的智力必须通过各项任务才能提高,这几乎成了新的信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自由玩耍的时间在不断减少,但家长们似乎都了解到玩耍的价值。
2000年哈佛大学的 “零到三岁”研究协会进行的调查中,87%的3~5岁儿童的父母都认为玩耍对健康成长很重要!父母甚至知道哪些类型的游戏对孩子最有利。调查中,他们认为某些活动——搭积木(6个月)、扮演一场茶话会(2岁)、用美术工具做艺术品(4岁)、和爸爸打牌(6岁)——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孩子。而像玩电脑(2岁)、在电脑上绘画(4岁)、背识字卡片(4岁)等活动则被认为不利于孩子的最佳成长。调查显示,家长和研究人员的看法是一致的。
玩耍时间不断减少的大背景下,这些数据显得尤为滑稽可笑。我们知道该做什么,但是我们却做不到。我们担心,如果相信自己的直觉,孩子就会错过一些关键技能的学习。
然而,正如我们希望你所见,自由玩耍和引导性玩耍是充实生活的关键——不仅对儿童,对父母也是如此。玩耍是培养快乐、聪明儿童的关键。
本文摘自《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一书。
该书第一作者凯西·赫什-帕塞克,是费城天普大学教授,国际婴儿研究协会前主席,致力于早教、语言、游戏性学习和空间发展等领域的研究,曾荣获美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终身成就奖和心理科学杰出贡献奖,以及儿童发展研究学会颁发的儿童发展杰出贡献奖。
教育学硕士
二胎妈妈
知乎育儿大V
育儿作家
“尊重式育儿”概念的提出者
全网累积100W+妈妈关注,已帮上万妈妈养成天使宝宝。
代表作《尊重式育儿:超实用的轻松育儿实操图文攻略》。
想系统学习尊重式育儿和规律作息,可以从一妈的新书《尊重式育儿:超实用的轻松育儿实操图文攻略》入手,随书附赠28天天使宝宝养成实操方案&价值599元的课程、经验贴、代金券等福利。
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直接购买此书▼
↓↓↓点击下方视频,提前了解一妈的新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