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将战略从“劝阻遏制”调整为“主动遏制”

曾在加勒万河谷流血事件之后渐趋稳定的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像“难愈的溃疡面”再次发作。
10月8日,多家印度媒体爆料称,“印军在实控线东段对峙并挫败越线的中国军人,甚至短暂扣留几人”。但是,《中国日报》隔天引述中国军队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中国边防部队9月28日对中印边境地区的东章地区进行例行性巡逻时,“遭遇印方无理阻拦,中方官兵坚决予以反制,在完成巡逻任务后返回”。“西部战区”微信公众号转载了这则报道。
印媒炒作解放军士兵“越线被扣”后,中国社交媒体上出现了疑似去年加勒万河谷事件中“被俘”印度士兵的图片
10月10日,中印两军在莫尔多/楚舒勒会谈点中国一侧举行第十三轮军长级会谈。据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龙绍华介绍,中国在会谈中“从维护中印两国两军关系大局出发,为推动边境局势缓和降温做出了巨大努力、充分体现了诚意,但印方仍坚持不合理也不切实际的要求,为谈判增加了困难”。
西部战区官微文章
印度外交部则在官网新闻稿中说,解决拉达克东部地区实际控制线沿线尚未解决的问题,是印中双方讨论的重点,并指实际控制线沿线局势“是中国单方面企图改变现状,违反双边协议造成的”。
种种迹象表明,现阶段对实控线双方理解有分歧的中间地带的“争控”将成为主旋律。
争议地区,印度从未放弃“前进政策”
根据西部战区官微的描述,9月28日,中国边防部队按计划对中印边境中方一侧东章地区展开例行性巡逻,中途遭遇印方无理阻拦,但中方官兵坚决完成了巡逻任务。
东章位于西藏山南市错那县,那里有条东章河,沿着穷巴则山口奔腾向南,直到克节朗河谷。长久以来,那里是中印实控线斗争的焦点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军队及准军事力量“阿鲁纳恰尔侦察队”就以蚕食方式渗透到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克节朗河谷,将多片无人区据为己有,还继续得陇望蜀,将触角伸向东章。1999年曾发生过震惊两国的“东章对峙事件”。当地百姓透露,他们已好些年无法去当地的东章瀑布朝圣,因为2001年印军越线拆毁木桥并新设哨点,导致中国居民与瀑布只能“相见不相及”。
东章地区著名景点东章瀑布。来源:联合早报
1981年开始,中印启动解决边界问题的谈判程序,边界问题有所推动。在外交层面,两国在边境也建立了会晤机制。
这些谈判交流虽取得一些成果,但在边界划界、争议地区归属等核心问题上,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这与印度从未放弃“前进政策”息息相关。
现实中,中印实控线东段藏南地区基本被印度占据,西段阿克赛钦地区基本为中国所控,但中印之间仍存在一些争议区,基本是无人地带,中印均会派遣巡逻队巡逻并宣示主权。印度千方百计曲解实控线走向,趁机不断拓展巡逻范围,以期造成实际控制的既成事实。
2019年夏,一名印度士兵在中印边界西段
过去十年,随着中国大力推进在军事领域及西藏、新疆等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印度军方认为,中国在装备水平上已对其占据优势,基础设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向边境实控线快速部署能力超过印度。
印度的对策是将战略从“劝阻遏制”调整为“主动遏制”。印度不断越过实控线蚕食、侵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另外,印度对中国在实控线附近增加存在和控制的活动也十分敏感,态度强硬甚至蛮不讲理。
印军甚至推出名为“短期高烈度战争”的军事方针,借机扩充并升级军备,除了增加在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也加快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正是这种“争控”思维,导致印度一方面与中国就边界问题谈判,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对已占领土的控制,并继续向前,以期占领更多领土。由此,2008年“锡金段指尖地区对峙”、2013年“天南河谷帐篷对峙”、2014年“西段楚马尔地区对峙”,以及2017年“洞朗对峙”和2020年“加勒万河谷对峙”等事件屡见报端。
中方抓住“水、陆、空”三大环节
印度军警“争控”的一大伎俩是以“擦边球”方式越线制造事端,例如先丢下带有印度信息的痕迹、物品,再出动人马活动,久而久之把实控线的无人区变成自己的禁脔。
东章百姓提到,印方人员常常在森林的大树和石块上用英文写上标语,意图宣示这是属于他们的地方。每当看到这样的标语,中国村民就会把这些内容全都抹掉,然后用中文写上我方的标语。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包括山南在内的实控线毗邻地区经济得到显著发展,基础设施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座座点缀在边防线的居民点不再是没有人口的“地图村”,使得中国稳边控边能力大大提高。
富裕起来的西藏山南边疆城镇
2004年,有媒体披露过西藏山南军分区部队在东章地区的巡逻故事。文中提到巡逻分队沿着平整的巡逻道,背着单兵野战食品、保温水壶、轻型帐篷、睡袋等巡逻装备,从错那县城驻地向20多公里外的预定山口进发,沿途看到三年前还很荒凉的肖村已别有生机,没有人烟的浪波乡也有200多户居民。1999年发生过“对峙事件”的县城,当时只有几十间人畜同住的吊脚木板房,如今已是车水马龙。
随着驻地群众告别追逐水草、漂移不定的游牧生活,也让边防形势有了很大变化。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后,错那地区就有了边防军,但营区在相当长时间里不通车,进出全靠走,军人只能看过期报纸,半年洗不上一次澡,往往一个边防连只有一部卫星电话,还很难拨通。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边防连队建起了蔬菜大棚、太阳能浴室和微机室,开通了程控电话、局域网,实现了电化教学和边境实况监控。连队宿舍则安装了空调,用上了生物离子净水器,昔日的破旧石头房换成了标准营房。
公路基础设施落后不仅影响山南的经济发展,也对国防产生牵制
近年来,中方在西藏重点抓住“水、、空”三大环节,通过开发“一江两河”(指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的水资源,兴建青藏铁路和那曲机场,都为有效治藏打下坚实基础,就连一贯对华持敌视态度的印度《新喀拉拉报》都曾撰文称,“今后印度很难拿西藏问题充当对付中国的一张牌了。
西藏拉萨烈士陵园里为保卫国土牺牲的英烈
制造摩擦后,印度通常有四种选择
从战略大环境看,中印都在不断崛起,印度对中国防范心理加重。同时,由于各大国尤其美国积极拉拢印度,让印度觉得自己有机可乘,企图在中国边境基础设施更新达到某种“质变”前尽可能“多吃多占”。
由于对实控线具体走向的理解存在差异,中印对边境地区的管控力度加大,双方巡逻队相遇的次数不断增加。而莫迪领衔的印度人民党政府一向煽动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绪,加上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略显严峻(包括经济不景气、自然灾害等),尤其是疫情的疯狂蔓延及其带来的重大影响,使得印度有对外转移矛盾的考虑。不仅是中印实控线,过去一年多,印度还与尼泊尔、巴基斯坦发生过激烈的边境争端。
中印实控线上飘扬的五星红旗
令人不安的是,印军在实控线附近不断前推“争控”,也存在印度政府和军方之间的博弈。印度虽是文官治军体制,但军队独立性较强。印度政府方面,包括总统、总理、国防部长等政府高层不时会造访边境地区,用边境问题上的强硬态度讨好民意、争取选票。
早在2018年12月11日,印度国会外交事务常设委员会通过报告,针对印度在洞朗问题上的处理,称赞印度军方勇敢与及时的行动,并批评了外交部门的态度。而在2020年加勒万河谷事件发生后,印度陆军参谋长向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汇报时表示,“印度军队已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做好充分准备,正在为长期活动坚守。”印军对领土争控态度坚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绑架了政府的决策。
由于印军是相对独立的体系,且指挥链较长,上级指示传达到一线部队需要较多时间;而一线部队也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军方态度强硬,一则可以向国家争取更多军费,二来各级军官也可通过在冲突中的表现加官晋爵,因此下级军官的态度往往会更加强硬。
印度在实控线制造摩擦后,通常有四种选择:谈判、强行驱逐中方边防人员和破坏中方设施、保持现状、有限战争。一般在争议不大的地点或没那么敏感的地点,双方边防部队的摩擦是短暂的,事后很快脱离接触。但有时印方行为较为过火,便会引发语言和肢体冲突。
中印军队既有摩擦也有交流
出现大规模的对峙或冲突后,在外交层面,双方一方面会进行抗议和谴责,一方面也会加强沟通,寻求解决办法。局势进一步升级的话会爆发激烈肢体冲突,但双方一般均保持克制,不会使用枪支。而局势升级的最高阶段,则是战争。
此间,解决问题的过程也颇为相似,通过外交和实地的谈判,双方不断互动,最终达成解决问题的协议。第一步是脱离接触,然后双方逐步后撤,使局势逐步降级,最终又回到正常的边境管控态势中。
每次危机平息后,中印双方都会达成有关妥善处理和管控边界分歧的共识和条约,只不过每次印方都未能完全遵守,导致新的边界纠纷上演。从中印两国现有实力与处境看,虽然大的战争冲突十分遥远,但实控线具体地段的“争控较量”依然会考验一线军人的能力、意志与智慧。
 / 罗山爱编辑 /  漆菲
来源 / 全球报姐
为防失散,请务必关注 姊妹号 “英杰读库”。
(合作,请联系微信:arscienc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