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可计算、生命有质量、数据换粮食、城市更宜居、建筑更绿色、出行更便捷、产业更智能、社会更可信。

编辑| Light
出品 | 科技智谷
何谓智能世界?
是《头号玩家》中能够随意穿梭现实世界与游戏虚拟世界的元宇宙,还是《三体》中人类跃至二级文明的星际航行,亦或是《复仇者联盟》中帅气的钢铁侠战衣?对于智能世界的定义影视作品早早给出答案。
不过科学家对智能世界的定义则朴素得多,著名经济学家、未来学家乔治.吉尔德在《智能世界2030》中认为:“畅享未来智能世界,人们无需再排队等候,无需再重复单调乏味的工作,任何商品和服务都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即时送达。未来全球数据将进入YB时代,智能和宽带将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及,几乎所有家庭、车辆和个人都能享受万兆网络。”
“在这样的世界中,健康将可计算,诊疗将更高效,抗击癌症和疫情将取得显著成果;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们可以用工业化的方式解决农业问题,打造不受气候和土地资源影响的农场,用数据换产量,解决全球饥饿问题;在这样的世界中,无人驾驶汽车将开启第三空间,满足人们出行时的学习和娱乐等需求。无人驾驶革命将使能空中电动出租,带来出行新体验;在这样的世界中,绿色、全光和数字化转型将打造更宜居、更人性化的全联接城市;全球85%的企业将借助牢不可破的区块链技术保护个人隐私安全,隐私增强计算将占总计算的一半以上。在云计算的加持下,未来的能源将更清洁、更智能;在数字可信的世界中,企业将更具韧性,柔性生产将更受青睐。总之,未来将是一个智能世界。”
当然,通向智能世界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但同时也充满机缘。智能世界的路该怎么走?如何抓住近十年通向智能世界的机遇?华为在《智能世界2030》报告中从医、食、住、行、城市、企业、能源和数字可信等宏观八个领域给出了预测。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站在华为的肩膀上看未来或许对大家会有一定启发。
01

展望“医”:健康可计算,生命有质量

过去的十年,是人类健康发展充满“生命力”的十年,WHO(world health statistic 2021)报告显示,全球人口预期寿命从2000年的66.8岁增加到2019年的73.3岁。这意味着活得长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可以实现的目标,活得有质量将成为我们新的追求。
面向未来, 如何降低医疗成本,丰富医疗资源和医疗形态,创造新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将帮助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让人们少生病,让生命更有质量。在下一个十年,创新的解决思路正在不断涌现。
图片来源:《智能世界2030》
例如以计算识别隐患,从“治已病”转向 “治未病” ,通过对健康状态的实时追踪和建模计算,来督促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把防病与日常生活习惯结合起来,在发病以前消灭病痛。再比如业界在积极尝试,通过云边端计算协同,实现远程医疗联动,便可让优质医疗资源可共享,同时还能让医疗服务不限于医院,而是扩展至社区、家庭。
02

展望“食”:用数据换产量,普惠绿色饮食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全世界最大的天,实现“零饥饿”被联合国列入2030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据统计,至今全球仍有超过6.9亿人在挨饿。随着农业从事者流失、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土壤农药污染日趋严重,预计到2030年,受饥饿影响的人数将超过8.4亿。
但与此同时随着消费的升级,人们对于饮食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从“好吃”转向“吃好”,越来越追求吃得健康,吃得放心。2018年,中国获得食品行业绿色认证的产品数量达到13316个,2019年,这一数量增至14699个,同比增长10.4%绿色认证产品的背后是对种植环境和技术更高的要求。
图片来源:《智能世界2030》
在迈向2030年的进程中挑战与需求并存,华为认为智慧农业有三点可探索的方向。其一是用精准数据构建农情多元数据图谱,以玉米为例,仅依据数据进行的自适应播种这一改变,就能带来每公顷300-600公斤的增产;其二是农场工厂化,在封闭环境下,模拟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要素,目前无论耕地稀缺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还是土地资源丰富的美国,都在积极发展“垂直农场”技术;其三是打造肉类低碳方案,如利用3D打印技术可改善人造肉口感、外形、味道等质量因素以及规模化生产等。
03

展望“住”:新交互体验,空间人性化

人类居住的发展,从岩洞到房屋,从乡村到城市,从活动到存储,是一部空间管理的历史。今天,工业化的发展极大丰富了物质资源,这给人们带来愉悦感的同时,也侵占了生活空间。如何兼顾“买买买”的满足感以及对清爽生活空间的向往,给未来居住空间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路方向。
与此同时人们对居家体验个性化追求的不断增长,基于ICT技术的智能家居概念正被普及。据 调研报告显示,近80%的千禧一代和69.2%的婴儿潮一代都对智能家居技术抱有积极的期待。
图片来源:《智能世界2030》
在此背景下未来关于住极有可能朝着以下三个方向发展:第一,能够为为居民提供如社区虚拟团建、宠物智能管控等全局化的服务的新型社区出现;第二,基于智能管理系统打造物与物的自动交互的零碳智能建筑成为潮流;第三,居家环境开始自适应化,“懂你”的空间成为新常态。
04

展望“行”:智能低碳出行,开启移动第三空间

随着各类交通工具,特别私家车的普及,交通系统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一方面是出行效率降低,交通变得拥堵,据统计,美国通勤者每年至少因堵车浪费54小时;另一方面,海量出行也给环境治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交通运输业占整体全球碳排放的26%,远超制造与建筑行业。想要支撑以上出行的改变,未来交通网络需要进一步升级。
图片来源:《智能世界2030》
交通网络升级的第一种探索是电气化,中国提出传统燃油汽车将于2030年逐步退出市场,电动汽车成为年轻一代消费者的购车新选择,同时也看到新能源民航飞机试水;第二种探索是自主化,打造移动第三空间。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由L2、L3向L4、L5迈进,公交车、出租汽车、低速物流、垂直行业运输(物流车、矿车)或将率先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据德勤《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预测,无人卡车、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未来十年左右逐步成熟,将广泛应用于仓储、运输、配送、末端等各个环节;第三种探索方向是网联化、共享化,以实现各类传感器、高速稳定的空天地一体化,通过移动第三空间,重塑出行体验。
05

展望“城市”:有温度、更宜居

城市化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全球趋势之一,以中国为例,据摩根斯坦利预测,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从现有的60%提升到2030年的75%,新增2.2亿人进入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的城市管理都面临着城市规模增长与城市各种资源有限之间的巨大矛盾,并且城市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交通堵塞,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等方的问题日益严重。面对城市“病”,过去十多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城市的数字化进程,那么未来十年城市数字化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图片来源:《智能世界2030》
第一,数字新基建支撑城市迈向全场景智慧时代,通过智能感知系统、智能联接、智慧中枢相互支撑,共同形成一个城市智能体,同时进入“感知城市”时代;第二,迈向智慧政务,以智慧养老为例:上海的街道推行给独居的老人安装智能水表。在老人的同意下,通过实时监测独居老人的用水情况,12小时内用水量一旦低于0.01立方米,街道的“一网统管”平台,就会接收到报警信息,并及时通知社区,社区志愿者就会第一时间上门查看老人的情况;第三,智慧化环境治理,目前欧洲有公司研制的自动垃圾分拣机器人,机器人的分拣效率是普通工人的数倍,并且可以7*24 小时连续不断地工作,未来城市废弃物分拣将有可能实现无人化,自动化,让城市更宜居。
06

展望“企业”:生产力重塑生产模式,增强企业韧性

未来十年,全球人口老龄化呈不可逆趋势,联合国报告显示,在占世界GDP 70%的全球15个最大经济体中,有12个经济体将面临劳动力短缺,其中制造业用工荒尤为明显,预计到2030年,全球制造业面临790万工人的短缺,未实现产值高达6071.4亿美元。与此同时疫情也给全球产业链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据估计,2020年因疫情原因,全球GDP损失了近3.94万 亿美元的经济产出,因此如何增强产业链韧性的也成为未来尤为重要的问题。
图片来源:《智能世界2030》
未来十年,一方面企业会通过引入协作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AI教员等新生产力来帮助改善教育、医疗等领域长期以来资源分配不均、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无人化生产与服务成为常态;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意见和决策能够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生产中的设计环节从而出现新的生产模式,例如在柔性制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让消费者自由组合搭配并决定所需生产的产品形态或款式,之后企业才启动生产;除此之外,打造有韧性的智能供应系统会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布局之一,如可视化的供应链、供应链转向供应网等。
07

展望“能源”:绿色能源更智能

气候变化日益严峻。过去十年(2011-2020年)是人类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的水平约高1.2摄氏度 ,已经趋近人类社会可容忍、可控制的最高升温警戒线。
面对气候变化对全人类社会的挑战,全球各国积极应对。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双碳目标: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要实现全球的气候控制目标,需要从能源的供应、消费和固碳等多角度入手,进一步提高新能源的比例、适应新的能源结构、充分的发挥ICT技术的使能作用成为未来抑制全球变暖的关键问题。
图片来源:《智能世界2030》
水上电站是能源探索的方向之一,但随着陆上风电、光伏项目的快速发展,土地紧缺、离用电负荷中心远、光伏高温下效率下降、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开始出现,将风能发电和光伏发电从陆地拓展到海上,正在成为风能电和光伏发电发展的新方向;虚拟电厂、能源云等打通“源网荷储用”,实现全网智能化,能源互联网是能源探索的方向之二;打造低碳数据中心与低碳网络是能源探索的方向之三,目前业界已经有很多尝试,比如使用100%海水为数据中心冷却系统供电使用寒冷的室外空气来确保数据中心设备保持在最佳温度等措施,使平均PUE1.59降至至1.07
08

展望“数字信任”:新技术、新规则重塑数字未来

人类总是能够不断的进步,靠的是大规模协作,而协作的根基是信任。在现行规则的商业世界里,需求的收集、客户的接触、企业的运作和管理、供应生态等环节的每一次互动,无不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随着数字技术对这些环节的重塑,以及元宇宙等新概念的萌芽,建立数字信任成为组织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
数字信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包含隐私、安全、身份、透明、数据完整性以及治理和合规等关键领域,需要通过不同的工具来实现数字可信,如区块链、隐私增强技术、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应用,以及新的规则定义,将塑造可信的数字未来。
图片来源:《智能世界2030》
在技术层面,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AI打假、隐私增强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与探索,使得数据能够在可确权、可溯源、可验证的基础上实现交易与共享,更好地管理数字资产、保护核心数据,华为预测:到2030年,50%以上的计算场景将采用隐私增强计算技术;85%的企业将采用区块链技术。
不过技术手段并不能完全解决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破坏数字可信的行为,还需要通过相关规则的制定,双管齐下来帮助建立一个可信的智能世界。而在规则层面上,目前,部分大平台拥有数据流量优势,容易成为数字巨头,滥用自身优势,收集、使用、扩散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而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反垄断的推进,未来将建立新的互联网个人信息调动机制,同时数据反垄断趋势也将全球化。
「科技智谷」
新型科创产业服务平台,原硅谷密探,科技转化第一站,科学家CEO的摇篮。
「青年投资家俱乐部」
有见旗下金融产业俱乐部,汇聚来自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上市公司、产业公司、三方服务的数万名专家资源。
欢迎添加Alex微信
链接一线创业者、投资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