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翻译整理自外媒报道,作者李韦萱,美国埃默里大学生物学士,英国剑桥大学流行病学硕士。曾于阿根廷交换学习。目前已回到埃默里大学医学院攻读医学院和流行病学博士双学位。
过去的二十年,双语教育盛行,各类双语学校遍地开花。然而,这几年风向又突然转变,越来越多家长也开始提出质疑:过早的双语教学会影响孩子的语文教学吗?会不会导致孩子思维混乱?最终导致一样语言都没学精?
每每看到网络上的这些讨论不禁使我反思自己半传统、半双语的学习之路。
01
父母精心营造的英语学习之路
虽是独生女,我却有个黏人的无形双胞胎——吃饭时有它、睡前有它、车上有它、玩乐时也有它、梦里也有它,比真正的手足还阴魂不散。它,就是英语。
从有记忆以来,我的晚餐总是配著《空中英语教室》;《白雪公主》、《虫虫危机》等诸多迪士尼动画都是我自小的玩伴;字幕关掉台词会背,歌会唱,甚至沉迷《花木兰》到要求奶奶买盔甲回来给我装扮成李翔将军。爸爸车上的音乐也从英文儿歌一路进化到英语新闻和西洋流行音乐。
由于爸妈工作忙碌,我两岁时便在全英文托儿所里,坐在一位和蔼的英国奶奶腿上听儿歌和故事,度过无数个午后时光。也因为她,那时说的英文还带著浓浓贵气的老式英国腔。5 岁时,偶然在书店拿起耳机试听诺拉琼斯(Norah Jones)2002 年发行的《Come Away With Me》专辑,从此爱上美式慵懒的乡村与爵士音乐。
我最期待的周六就是和爸爸到书店翻阅最当红的双语杂志,再去便利商店配上一颗健达奇趣蛋。只要平时表现不错,爸爸就会带我到外文书店挑选我愈读愈起劲的原文侦探小说。我们父女的「每周挑战」就是翻译爸爸剪下的英文报纸,边讨论时事,边增加英语实力——这些在家里的自主训练也补足了传统小学无法提供的英文教育。
父母深知自己英文实力不够、腔调不正统,便坚持和我讲中文,也在传统小学中文教育并济之下,为我打了根基稳固的中文基础,不至于在语言学习上偏废了自己的母语。
02
双语教学真的有达到家长期望的效果吗?
身为一个小学时期经历传统教育、中学接受双语教育的我来说,两者各有利弊,关键在于选择的动机和目的。双语教育的初衷是希望在中华文化基础上建立扎实的英语实力,在与国际接轨时,能清楚自己的角色与在世界的定位。
然而,由于大部分人的生活环境并非双语,除非学校与家庭环境双管齐下,否则效果有限。此外,接受双语教育的孩子也需要有一定的自制力与内在动力,而学习力强的孩子在传统教育体制下也能达到双语教育的结果。
许多人批评双语学校教出“中不中,西不西”的学生,而近年来体制内高中申请国外一流大学的亮眼成绩,似乎也降低了双语学校的必要性。不过在我看来,双语学校在单纯地有利“升学进入国外一流大学”之外,仍有些传统教育较难取代的好处:
双语学校营造一个仿西方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能有系统、非制式的训练英文写作、表达的胆识与思辨能力,也能透过外教引导阅读经典文学字句中的精义。作业考试往往以上台发表、报告或论文方式,评量标准往往只给重点架构,呈现方式不拘,给足自由发挥的空间,因而挑战学生的创造力与跳脱框架思考的能力。
也因为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多数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时常在尝试、犯错和修正的循环中正面学习,和老师同学争论辩解也是家常便饭。然而,这样的弹性也考验学生的纪律、自主安排学习的能力,以及自我期望。这样的教育模式,无形地使学生较容易掌握留学生活与课业,缩短学生在国外的适应期,也加深融入当地文化的程度。
但另外一方面,比起传统高中天资聪颖、能顺利申请国外大学,同时还能在高考中考出亮眼成绩的人,双语学校的学生似乎少了在国内升学的优势。部分学生在双语体制下适应不良,反倒两者皆无法兼顾——英文没有好到可以与美英人士并驾齐驱,中文和其他学科也比不上普通高中学生。
03
在中国学英文 vs. 在美国学中文
旅居海外几年的观察,我发现旅美的华人家庭,和中国著重英语教育的家庭,实施双语教育的期望与现实差距甚钜。
即便研究指出,愈年幼的孩子,愈容易学好外语并晋升到「母语」等级;但仍旧有不少小孩因为生长在单语言为主的国家,在双语学习之路上容易混淆两种语言、害怕犯错,不知在何种情境下该用何种语言而退缩。
尤其是亚洲家庭在无法中英文并进的现实中,普遍都以一种语言为主、一种语言为辅,国内自然是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在美国则是以英文为主,中文为辅,两种语言学习成效有些差异。有趣的现象是前者的英文学习效果,似乎比后者的中文学习效果稍佳。然而,在更深入探讨之余,也必须了解两种语言基于语系差异,在学习上的难度和方法上不容易直接比较。
其实英语在中国这些年的教育环境里,渗透程度算高。英语启蒙从幼儿园就开始,电视上也看得到以英文播报的国际新闻,流行媒体全球化也使孩子对英文有些学习兴趣。在一二线城市,英语也称得上是熟悉度高的外语,孩子从小被灌输学习英文才能拓展国际视野,即便背单字辛苦,文法难,在家长催逼之下,孩子也会在顺服后看见英语这个「工具」的必要性与适用之处。可以说在现在的环境里,大部分孩子学习英语的资源较多,阻力较小。
但即便如此,缺乏说英语的环境,还是让 「中式英文」(Chinglish) 十分普遍,孩子的英文程度往往是读没问题、考试没问题,但要开口表达却很困难。
相较之下,身在美国的华人家庭,孩子学习中文的门槛较高。毕竟在学校通常不教中文,同学朋友圈不讲中文,孩子的所见所闻以英文为主,在家里往往也是爸妈讲中文,小孩回应英文。除非刻意和华人家庭相处或上中文学校,才有机会用到中文,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无法体会中文的重要性。即便是上了中文学校,孩子不知不觉讲中文还是有外国口音,对于中文学校也会因为没有内在学习动力而渐渐排斥,好像只是为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肤色而学。
即使寒暑假与家人返乡探亲,在两个月密集的中文刺激下,中文能力大跃进,在返回英语环境又必须接受一段适应期,难免在不常使用情况下又把中文放回备用区。长大后,以亚裔脸孔应征工作时,往往才扼腕自己年幼时期没把中文当一回事,错失跨国工作机会。
04
所以,到底要不要让孩子接受双语教育?
决定提供与接受双语教育前,家长需要培养小孩的文化认同——既然决定念「双语学校」而非「国际学校」,原因不单是省学费而已,而是要借此灌输孩子身为中国人的认知。若本身非原住民,留著中华儿女的血,那么广义的中华文化就是根,英语是翅膀,能带你到更远的地方,从更高的地方俯瞰世界。而准备接受双语教育的孩子首先得认清自己就算腔调再道地,也永远都不会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也需要有比别人加倍努力的心理准备,而非逃避传统升学体系的侥幸心态。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双语教育。条条大路通罗马,不需要一窝蜂地送孩子去双语学校,或一面倒地斥责双语教育的荒谬、失败。在了解两种选项的利弊,聆听孩子的意愿,评估孩子的状况,衡量家庭经济能力,思考家庭教育的中心价值与初衷,共同讨论对未来的想法,再做出对自己和孩子最适合的决定。
最后,一路走来,感激父母对我的双语教育投资,不仅仅是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也让我莫忘我的肤色、我的根。
英语学习教材免费领取
“Wonders”是全球第一套根据最新美国共同教育大纲(CCSS)编写的核心教材,它是美国的主流小学教材。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简称CCSS,又叫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教育标准,是由美国教育部以及哈佛、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提出的,按照美国大学招生要求制定的教学大纲。从2014年开始,美国的高考SAT以及IBT托福考试的阅读难度将与新大纲要求的阅读水准一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学好Wonders教材就能为孩子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
全套学习资源
最新版PDF+MP3+点读软件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美国英语教材
即可免费获取
《留学字典》原创文章精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