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略有点长,但是值得耐心读完。
前几天,又有一个14岁的女孩跳楼自杀了,遗书中充满了对父母的怨和恨。
“人生一趟,遇见你们我很荣幸,若有来生,我们不要再见面了。你们爱的不是我,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级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满分的我。”
一个已经十几岁的孩子,并非不懂事,也不会不知道跳楼意味着什么,她是经受了什么样的痛苦,多么的绝望,才会选择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压倒骆驼的稻草
我不知道孩子的父母平时究竟是如何对待孩子的,从遗书中,貌似父母时常打孩子,在言语上侮辱孩子。而事实究竟如何,父母又是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
或许有人会觉得,父母怎么如此狠心。但我想说的是,很多父母不经意的行为,其实都在一点一点的侵蚀孩子的自尊,击垮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感。
我自以为是个注重自我修炼和成长的父母,可有一次当我听到儿子说,“我要是没有考到90分,你会不会打死我”的时候,我十分的心惊。
我从来没有跟孩子说过,你要是考不到多少名就怎么怎么样,我甚至时常跟他说,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可是每一次他考了好成绩的时候我脸上的满意,和没有考好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失望,都已经深深的印在他的心里。
孩子是敏感的,即便我们不说,他们也读得懂父母的期望,根本不需要用肢体或者语言来强化它。
父母往往并不知道,自己平时无意识的表现,随口说出的一些话,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
Trym Nilsen from Unsplash
有一次我去游泳,在更衣室遇到一个10几岁的小姑娘,长头发,刚洗完松散的披着,问我有没有梳子,我说我没有。
等我洗了个澡出来,小姑娘还在,又来问,请问您有没有梳子,我忘带了。
我觉得蛮好笑,她是不是以为我不肯借给她,于是我告诉她我从来不带梳子的。
小姑娘说,不好意思,刚才我是不是已经问过您了,我有点脸盲。
我说,没关系;接着我问她,头发就这样有什么不好么,一定要梳吗?因为我自己虽然是长发,可我从来没有每次洗了头发要梳的习惯。
她说,不梳头就出去我妈又要骂我了。
我有点难以想象,因为没有梳头,这个小姑娘在更衣室里徘徊了多久不敢出去,就为了借到一把梳子。
因为父母的一个要求,孩子为了免于被责骂,要付出多少的担心和努力,其实父母根本不知道。而这些担心会在她的身体里留下怎样的印记,对未来形成怎样的阻碍,父母也不会知道。
Harris Ananiadis from Unsplash
我们的要求和期待,孩子都清清楚楚,我们总是以为他们对父母的说教不上心,其实他们不是不上心,只是做不到,或者是内心在抗拒。
而大多数父母,只顾着自己的要求,从来不去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他们为什么做不到。他们处于那个能做到的年龄吗?他们是那个能做到的人吗?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真理吗?有谁愿意每天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路呢?
当我们一遍又一遍的说教的时候,我们在不断的给他们压力,以至于当孩子再也受不了,出现了极端情况的时候,父母根本就不知道,那只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为了你好,对你负责
我们时常觉得,如果不逼着孩子学习,就是不负责任,如果没有让他养成好习惯,就是不负责任。
这些都是真的吗?我们连如何对自己负责都还没有搞明白,更加不知道怎么才算对孩子负责。
我小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我也就现在管你,等你上了大学我就再也不管你了。这是很多父母的想法,在自己能控制的时候,让孩子毫无差错,一帆风顺,送进好的大学,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这就是对孩子负责吗?你的孩子拥有了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吗?保持好成绩考上好大学,就有了生存能力吗?就拥有了面对失败与挫折的能力吗?就拥有了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能力吗?就幸福一生吗?
这些能力,不是父母能教给他的,也不是学校能教给他的,是他的人生要教给他的。
我们常以“为了你好,对你负责”为由,剥夺孩子在成长中犯错和试错的权利,强迫他们以我们期待的节奏成长,强迫他们取得我们认为应该有的成绩。
我们都不知道孩子究竟是谁,如何对他负责?
他可能是条鱼,要在水里游,可你希望他像只鸟,能在天上飞。他可能是颗树,风吹雨打屹立不倒,可你却希望他去和百花争奇斗艳。
Michal Parzuchowski from Unsplash
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过一棵叫“橒”的大树,说这种树非常大,但主干疙疙瘩瘩,歪歪扭扭,树枝也是弯弯曲曲,在木匠眼里,它虽然大,可毫无用处。所以也没有人砍伐这种树,于是这种树就生长的长久。

我们常用栋梁之才来形容一个人有能力,有大用。栋梁之材,指那些可以被用来做房子横梁支柱的树木。可是做为一颗树,它生长在那里,不是生来就为了给人类建房子的。
有用的结果是不断的被砍伐,无用的结果是可以自在的生长,谁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呢?我们有什么资格强迫一个生命活成我们认为“有用”的样子。
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抹独特的光彩。有的生命的意义可能是造福人类,有的可能是贡献于国家,有的可能是给身边人带来快乐,甚至于有的意义在于身死之后。
我们不能左右一个生命来到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能做的,是顺应生命之流,让她呈现它该有的样子。
Veeterzy from Unsplash
我曾经纠结于儿子做什么都虎头蛇尾,不能坚持,他放弃过各种兴趣班,每一个都是开始时新鲜,饶有兴致,而且进步飞快,可很快兴趣降低了,就变成了鸡肋。
我以身作则,坚持早起,坚持锻炼,坚持学英语,可是好像对他没有用,耳濡目染这种事情好像影响不到他。我也曾尝试过各种苦口婆心的说教,都难以激发到他。
可最近一年,他坚持了一件事情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就是玩魔方。
从去年11月份,他从同班同学那学会了复原魔方的基本方法,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最开始拼好要花将近一分钟,半年时间提升到了平均17秒,现在平均12秒。虽然离顶级高手还有距离,可已经远超一般的孩子。
没有人教他,自己在网上找视频自学,研究新的公式,他可以很长时间坐在那不动,一遍一遍的复原。我想如果是我,早就腻了,我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耐心。
所以其实他不是不能坚持,只是什么时候能坚持,坚持什么的问题。有一类人天生兴趣广泛,不容易聚焦,也就不会轻易坚持,另一类人没有那么多兴趣,但是容易专一。
Vitaly Otinov from Unsplash
我们既无法强迫兴趣广泛的人早早的定下心来,也无法强迫一个专一的人变得兴趣广泛。
人和人本就不一样,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我的教练导师,尝试过50多份工作,在40多岁的时候开始从事教练,一干就是20多年,他现在是世界范围内最资深的大师级教练之一。如果在他年轻的时候,按照常理下论断,他大概就是那种没长性,一无所成的人。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要做的功课,这个功课没有别人可以替代。没有人能帮助他躲避必须经受的苦,他需要踩的那些坑,也必须由他自己亲自踩过,没有人能代替他去完成他的生命,没有人有这个能力,也没有人有这个资格。
一株秋天才开的花,你无法强迫它春天开放。
对他负责,就是不要挡他的路,让他好好的活成自己。
有条件的爱,还是爱吗?
我曾经很自豪,孩子5、6岁的时候,有一次回爷爷奶奶家,因为淘气,他爷爷说,你再这样你妈妈就不喜欢你了,我儿子满不在乎的说,那她也喜欢我。
那个时候,我做到了,我让孩子知道,他的妈妈喜欢他,跟他的表现没有关系。
可是随着慢慢长大,受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孩子每天都生活在一种,如果你学习成绩不好,就不值得被爱的信念里。
我们做家长的,更加要不断的问自己,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吗?
我们真的爱孩子吗?还是在爱自己?甚至爱的都不是自己,而是自己那未完成的梦想,是没有实现的欲望,是期待孩子成为佼佼者之后带给自己的虚荣,是不相信自己生出来的孩子只是个普通人的不甘。
我们以为的爱,往往不是真的爱,而是爱、欲望和恐惧的混合体。
当我们面对孩子不理想的成绩,慢吞吞的节奏,暴躁的情绪等状况感到不安时,真正让我们不安的,是因为我们将自己的过往投射在了孩子身上,是我们脑海里固化的观念让我们对未来忧心忡忡。
Toa Heftiba from Unspalsh
真正的爱只有一种,就是无条件的。
不焦虑的父母,有共同的特征,不把自己的欲望和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有一份相信和接纳,相信孩子是个完整无缺的人,尊重他的独特性,相信他可以按照他自己的节奏成长。
作为一个母亲,我相信我的孩子是与众不同的尊贵的存在,我知道他身上拥有很多我难以企及的品质,我虽不知道他是谁,但我愿意拭目以待。
我有时也会焦虑,也会困惑,这些是我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
我不想用自己的无知去干扰他的生命历程,我能做的,就是给他无条件的爱,尊重这个生命,相信他是本自具足的,用爱赋予他经受挫折的能量,用智慧培育他面对人生的态度,这就是我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了。
写在
END
最后
想邀请所有的父母,在对孩子有情绪的时候,问问自己,你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吗?
你相信他吗?如果你都不相信他,你让他如何相信自己呢?
如果你喜欢此文,就转发给更多的朋友看到吧!
(文中引用图片来自于网络)
个人成长教练 | 生命教练 
人生哲理 | 教练理念 | 职场话题 | 亲子感悟
微信咨询: handan-Dana
点个“在看”加“点赞~您的鼓励会让我更加努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