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动物保护主义
中国人在西方名声不算太好,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人什么都吃:西方人不吃的内脏、蹄子、爪子我们吃,西方人不吃的淡水鱼我们吃,部分中国人还吃兔子、吃狗肉、吃各种奇奇怪怪的野生动物。天呐!白左们惊呼,中国人实在是太可怕、太邪恶了!
我在此必须明确指出,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绝对是全世界最科学合理的、最生态环保的、最适合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相反,西方饮食习惯才对自然生态破坏巨大,完全不可持续,可惜他们并不自知,反而喜欢站在道义制高点上来指责中国人。
我之前认识一个广东朋友,他非常会吃,其口头禅是“人吃万物”,咋听起来相当的魔幻甚至惊悚,但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句话中有大智慧,与“天人合一”是相同的境界。
先说内脏、猪蹄、鸡爪一类的食物吧,人类屠宰了一头猪牛羊或者一只鸡鸭,西方人只吃部分“好肉”,中国人基本上全吃,看起来好像是西方文明东方野蛮,但从本质上来讲,是西方浪费东方节俭。节俭的不仅是金钱,更是自然资源,同样的人口,什么都吃的东方人吃一头猪就够了,挑挑拣拣的西方人却要吃两头才够,哪边更环保,哪边污染更大,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么?更何况被西方人抛弃的部分“垃圾”还需要用各种方式来处理掉,处理得太投机还会搞出疯牛病等朊病毒,这个处理的过程又是二次浪费和二次破坏。
淡水鱼的问题也很简单,西方人不会做也不会吃,以为这是一种低劣的、不宜食用的东西,于是想吃鱼的都去吃海鱼。本来生态容量有富余的江河湖泊中的淡水鱼被无视和放弃了,也看不出哪里环保,甚至鲤鱼、鳟鱼都能成为环境问题;本来就很紧张的海洋渔业资源却因此进一步紧缺,这肯定是不利于生态平衡的。某些种类的海产品也是一样的道理,丹麦的生蚝都能泛滥成灾,显然适当吃一些是生态环保的,不吃是对生态不利的。
还有其他很多野生动物,基本都是同样的情况,特别典型的比如澳大利亚。除了著名的兔灾以外,野山羊也能泛滥成灾,以至于需要出动武装直升机去突突掉它们,然而这种行为的性价比实在是太低,很难持续采用。如果说野兔和野山羊还是外来物种的话,那么袋鼠无疑是地道的原住民,然而现在袋鼠也泛滥成灾,澳大利亚人终于放弃了保护他们的国宝,现在袋鼠也被摆上了餐桌,虽然吃得很少,但至少开了个好头。澳大利亚人就是爱吃牛肉,放着那么多可以直接猎杀的野味不吃,偏要花大力气去建牧场养牛,而众所周知,牛是一种排放很高的动物,所以说他们的饮食习惯既不生态、也不环保。整个西方都严重偏好牛肉,消耗量十分巨大,畜牧业的污染也十分巨大,如果他们都能够食用一些更易得的野味特别是已经开始泛滥成灾的动物,无疑对生态环保要有益得多。
生态是一张交错纠缠的巨网,靠着无数的捕食关系来实现物质能量的循环和平衡,生态系统具备四个特点,可惜的是,大部分人不能或不愿意去理解它们:
第一,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所谓的生态平衡是动态的,任何一个物种的数量都天然是波动的,有时候波动的幅度会非常巨大。但幸运的是,一个物种数量膨胀的时候,其天敌自然也能获得更多的食物,从而实现数量的增长;而其食物往往会变得匮乏,从而压低其生育率。比如野羊多了起来,狼也就会多起来,同时草就会减少,这就提供了一个负反馈机制,更多的羊被狼吃掉,同时每头羊能够吃到的草更少,羊群数量就有可能因此下降到一个正常的水平。但这种负反馈是微弱的,自然调整有时候并不会成功,原因有很多,比如天敌的自然繁殖率太低、天敌遭到更高级天敌的压制、天敌的基本生存条件被破坏、同生态位其他物种因各种原因衰退、气候营养条件造成食物来源暴增等等,这种时候就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某种生物大量泛滥的情况。如果你的目的就是就是让生态尽量向原有的状态回归,那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大量杀灭泛滥的生物,光杀不吃不经济,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吃掉它们,可惜西方人干不了这个,因为他们太挑食了,有时候还很矫情。
第二,生态系统从来都不止一个平衡点,潜在具有无穷无尽多的平衡点。只要地球还没有毁灭,一个生态平衡崩溃了,就自然会迁移到下一个新的平衡,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无数次,每一个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生态面貌都不一样,而物种更是不知道已经进化迭代了多少轮。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从来就不存在真正的原生态,今天所谓原生态中的生物,其实往往是上一次生态崩溃、生态迁移时的入侵物种。所以我说,众生平等,但此“生”指的不是生物,而是生态,各种各样不同的生态系统,从哲学上来讲是没有高下优劣之分的,因为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必然有利于部分物种,而不利于其他部分物种。如果你非要给不同的生态状态分一个优劣的话,那只能是以人类本身来作为判断标准,即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生态就是好的,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生态就是坏的。
第三,人类在生态之中,不在生态之外。很多原教旨生态主义者都认为人类对生态的干扰越少越好,他们最终都会沦为反人类分子,因为人类绝对不干涉生态的唯一办法就是人类灭绝。人类不仅无法避免干涉生态,甚至应当主动去干涉生态,正如上文中所讲,生态本质上是很难平衡的,短期内会存在一些动态平衡,但长期来看任何一种平衡都只是暂时的。人类所要做的,应该是努力维持或营造一个对人类长期生存有利的生态,避免生态迁移到一个对人类不利的状态。幸运的是,人类恰恰是一种极度善于调整生态的生物,因为我们是一种最极致的杂食动物,杂食是生存优势,这是很好理解的常识,但杂食还是强大的平衡能力,这就很少有人知道了。生态平衡的调节主要就是靠动物们吃来吃去,但所有的动物都像西方人一样,食性很单一,只吃一种或少数几种食物,这样的话它们就只能调整生态网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节点,能够提供的调节能力就非常有限。而东方人就不一样了,如果真能做到人吃万物的话,什么物种过剩了你就吃什么物种,可以同时对生态系统中多个节点实现同时调节,这种调节能力就太强大了,让现在的生态系统稳定一万年也不是问题。
第四,对生态平衡而言,不同物种的重要性是天差地别的。生态是一张巨网,在某些生态位上,存在很多个不同的物种,但它们承担的都是相似的功能,互相之间可以替代,单个物种的灭绝对整个生态影响很小。但生态网上还存在一些关键节点,在这些关键的生态位上物种很少,几乎不可替代。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给整个生态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最典型的关键物种就是蜜蜂和蜣螂。虽然还有一些昆虫可以为植物授粉,但它们加起来也没有蜜蜂的授粉多,而且不像蜜蜂这样可以全时段、全地域活动,如果蜜蜂灭绝的话,虫媒植物必将遭受毁灭性打击,不知道有多少动物会因此饿死。蜣螂在粪便处理上的能力也是一枝独秀,如果蜣螂灭绝,整个世界的有机物循环都将极大减缓,整个植物系统会发生严重衰退,而大量粪便对地面的污染会造成疫病,甚至可能污染水源而造成淡水生态因富营养化而崩溃。照我说,哪怕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珍惜保护动物全都灭绝掉,对生态的负面影响都比不过蜜蜂和蜣螂的灭绝,但遗憾的是,人类对前者很重视,对后者却极度忽视。
综上,人类不仅不应该排斥歧视吃野生动物,反而应该大力提倡吃野味,能吃的种类越多越好,最好是全覆盖。现在还有很多动物哪怕连中国人都不会吃,这应该成为下一阶段食品加工业的重点科研攻关方向。我提倡吃野味,但绝不是提倡乱吃,最最基本的原则当然是,什么过剩你吃什么,而不是去吃那些已经濒危的动物。比如美国的鲤鱼、丹麦的生蚝、澳洲的兔子、山羊、袋鼠等等,就必须大力地吃下去,北美的鹿、熊、野猪也不少了,适当吃一点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人的食量是有限的,如果多吃一些野味,自然就能少吃一些猪牛羊,从而少一些畜牧业污染,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前面说过,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最先进的,但这只是理念的先进,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完美没有任何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就是是否适度,第二大的问题是吃法要科学。
适度就是要替天行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如果一个物种已经濒危了,当然就不应该允许随意捕猎了,但更重要的保护其实时对其憩息环境的保护,少猎少吃只是次要因素。而且人工养殖的濒危动物是应该允许商业化利用的,一方面,饲养濒危动物的小规模养殖场对自然生态破坏十分微小,另一方面,资金的流入才能提供经济上的可持续性,从而扩大其数量,数量上去了,随便放归一部分,总有一些能够适应存活。
科学食用也是很重要的,一些野生动物作为食物可能是有害的,有毒的部分需要去除,基本的检疫还是应该有,合理的加工烹饪方式也能消除很多隐患。怎样做到科学食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产业化、专业化,持证捕杀、持证加工,不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捕杀数量,还可以充实财政。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科学捕杀就是最好的保护,对于一些经济价值巨大的野生动物而言,如果它们是无主的,光靠政府来禁止偷猎是很难的,但如果明确利益所属,产权所有人自然会尽最大的努力来防止偷猎。这是有真实案例的,非洲某地偷猎大象严重,村民对此不闻不问,但当政府明确大象属于村民财产(但村民可贩卖的象牙只有一个比较低的配额)后,外地偷猎者就寸步难行了,大象数量反而上升了。
猎杀野生动物应当是一个长期而规范的产业,以合理的环境监测来判断种群规模和确定捕杀配额,以限制营业场合和全程视频监控来确定不会私捕私售,以鼓励养殖放归来充实野生种群数量,最后该物种的境况必然只会更好,而不会更差。其实有些西方国家也是允许捕猎的,比如美国的有些红州就允许打猎,而且我觉得他们的做法很科学,对大威力自动武器限制很多开放时间最短,对普通猎枪限制适中开放时间也居中,但对弓弩等冷兵器限制最少开放时间也最长,这样的捕猎方式更能有效淘汰动物中的老弱病残。
相反,无原则地关爱野生动物是很有害的,比如东方有些人喜欢投喂野猴,西方有些人喜欢投喂野鹿,结果喂来喂去,把这些玩意儿都招到城镇中来了。动物保护主义者倒是很开心了,又获得了道德上的满足感,但你知道野生动物进城会造成多少污染和破坏吗,这些污染和破坏都是需要额外的资源去清理和修复的。让野生动物保持对人类的适当警惕和距离并不是坏事,这对双方都好,哪怕在自然环境中,除了有明确利益共生关系的少数情况外,绝大部分不同的物种也是不会互相亲昵的,因为这是一种没有意义的行为。实事求是乃一切问题的基本准则,我也从来不提倡一刀切,比如这个区域需要鸟来吃虫,那么限制打野鸟就是合理的,但是任何城市建成区都不会需要猴子来拆家,那么打猴子就是合理的,切忌绝对化和教条主义。
要说饮食偏好的话,其实我最喜欢的也是牛肉,好吃营养又健康,但我不会因此而生出道德上的优越感,甚至反倒还有些惭愧,因为在各种肉食中,牛肉的生产是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那些少吃不吃牛肉的人其实才是在保护地球,他们选择了一些不那么健康不那么营养的“劣质”肉食,自然就节约了牧场、保护了生态。要说的话,吃牛肉的人都欠他们一个感谢,否则大家都按照欧美人的饮食习惯来,世界上要多出多少牧场、多少污染、多少排放?
最后再说说吃狗肉这个社会焦点问题。我是不喜欢吃狗肉,除了早年别人请客吃过两次外,自己平时是不会去吃的,但是,我坚决捍卫别人吃狗肉的权力。猎牧文明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那是典型的本位主义,只因为狗对打猎放牧很有用;而农耕文明的传统是,牛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为我们需要牛来耕地,中国古代私宰更牛是重罪,印度到今天都还在崇拜牛。狗自古以来都是六畜之一,所以吃狗也算是有传统的,这件事情今天给国人招致了很多仇恨;但我们却不会去仇恨吃牛肉的人,因为我们懂得尊重他人、懂得与时俱进。
而且西方对狗是个什么态度呢,首先当然是好朋友不吃能,但狗很能生啊,并不是每个狗主人都会去给狗做绝育的,又总有一些不负责任的狗主人时不时弃养几只,所以流浪狗是相当不少的。我到塞班来之后就放弃散步这个爱好了,除了市中心外别的地方没法散步,到处都是散养的狗,还有一些流浪狗,虽然这边没有狂犬病,但是被咬一口也不愉快呀。宠物收容所收了不少流浪狗,鼓励大家去领养,领养了还能终身免费看兽医,但怎么可能领养得完呢,一定时间以后无人领养,最后就全部安乐死了,据悉美国本土也是这个搞法。
所以说,有些爱狗人士的世界观是很扭曲的,餐厅屠宰是残忍的,收容所处决却是慈悲的,狗肉吃掉是邪恶的,埋掉烧掉却是高尚的,把人家阉割了是爱的表现,让人家自由繁衍却是对宠物不负责任。何必搞得这么复杂,太多了怎么办,吃就是了嘛,狗狗好可爱,屠宰狗狗好残忍,屠宰咩咩、哞哞就不残忍了吗,那你就不要吃肉了嘛。
吃狗这种事情,需要的不是取缔,而是规范化:偷别人的狗来吃当然是不能允许的,这首先就破坏了他人的财产权,同时也可能造成重大感情伤害,性质类似于毁灭了人家虽不值钱但确系祖传的纪念品,所以偷狗贼该判刑就判刑;但是自己养殖的狗和买来的狗,其主人当然就有宰杀食用或者贩卖的权力,你可以认为别人残忍,这是你的自由,但你不能干涉别人吃狗肉的自由,这是侵犯财产权;对于流浪狗或者公共场合放养的准流浪狗,视为无主之物,如果有人将其捕杀,事实上还减轻了市政负担、保障了市民安全,至于吃不吃,其实能保障食品安全就好;至于目前有些屠狗场景比较血腥的问题,我是提倡(但不强制)使用电击等所谓无痛屠宰方式的,倒不是关心狗疼不疼,而是操作起来比较简易,且有利于保护普通从业者的心理健康;对于各种功勋犬(军犬、警犬、搜救犬、导盲犬,如果狗主人认为宠物狗提供了很大的情绪价值的话,也可以算),我是提倡让它们安享晚年、寿终正寝的,如果狗主人非得把这种狗也吃掉的话,我的态度是,这不合道义,但并不违法。
其实人类养宠物本身就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行为,喜欢看家护院打猎搜寻的狗是很正常的,因为狗此时提供了功能,但喜欢纯粹的宠物狗是基于什么心态呢,喜欢它无条件的忠诚、服从、谄媚?反正我不会喜欢这样的存在,无论对象是人还是狗,从审美上来讲,我更喜欢自由自主自尊自强的存在,比如大象老鹰这些动物,但我也不会去把它们当宠物养,因为这就破坏了它们的自由。我不反对任何人养任何宠物的自由,因为对部分人来讲宠物提供的情绪价值是刚需,但需求就是需求,麻烦请不要以爱之名。首先,你就限制了宠物的自由,而且是无期徒刑,如果剥夺自由也是一种爱,那么对人呢,虽然法律上两者有区别,但哲学上来讲并无区别。然后,还面临一个现实bug,你究竟要不要阉掉你的宠物,我当然是提倡阉掉的,很多人也会这么做,但阉掉也是爱的体现吗,你希望也被别人这样爱吗?如果不阉掉的话,宠物的繁殖能力是惊人的,子子孙孙不断膨胀,你总有一天得抛弃它们中的一部分,这也是一种爱吗?如果不自欺欺人,你会发现很难为养宠物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且自洽的动机,所以大方承认就好,养宠物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心理需求,而不是因为爱动物。
九、防止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也是个老话题了,其根源还是在生态原教旨主义,总有一些人认为原生态就是最好的,坚决不能容许任何外来物种。既然如此,最大的生物入侵不应该是人的到处迁移么,但左派们就是这么精分,难民到处跑是绝对要支持的,而其他动物植物的迁移却是要坚决反对的。
生物的迁移、混杂、竞争、淘汰、进化随时随地都在进行,这也是整个生态变迁的基本表现形式,根本无需过度紧张。很多生物入侵对人类是有利的,欧洲人不把优良牛羊马品种带到美洲和澳洲新大陆,美洲和澳洲今天的生活想必会艰难很多,中国不从外界引入番茄、红薯、玉米,根本就不可能养得起这十几亿人。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一些物种在刚刚到来的时候甚至可能被大家认为是无用的,比如说辣椒和烟草,但当人们适应一段时间之后,就变得离不开这些东西了。如果我们有能力让地理大发现以来所有的入侵生物全部从它们侵占的地区消失,或者是置换成他们孱弱低产的当地原生近亲,毫无疑问,人类将发生史无前例的大饥荒,饿死90%也是有可能的,你只要看看古代的世界人口数量,就明白我所言非虚。
人类特别是西方人谈生物入侵而色变,那大家究竟是在怕什么呢?这里先给大家看一份名单,下面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编订的《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名单》,选择了对世界生态破坏最大的一百个入侵物种,大家请坐稳扶好:
首先,让我们观赏哺乳动物名单,这些可怕的怪物分别是,猫、狗、山羊、野猪、穴兔、马鹿、袋鼠、赤狐、家鼠、黑鼠、海狸鼠、灰松鼠、食蟹猕猴、白鼬、红颊獴。哈哈哈,我刚看到这个名单的简直要笑得满地打滚,在有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其中一半品种恐怕都会被吃到濒危。但这些动物对于老外来说真的是很大问题,因为他们厨艺太差且太挑食了,于是这么多美味的动物居然成了很大的问题,以至于出现武装直升机屠杀山羊的闹剧。
然后,让我们继续欣赏水生无脊椎动物名单,大闸蟹、欧洲滨蟹、小龙虾、福寿螺、中国双壳贝、地中海贻贝、斑马纹贻贝、淡海栉水母、鱼钩水蚤、多棘海盘车,如果不是后面三种看起来还算比较奇怪,我几乎就要认为这是一份海鲜菜单了。
鱼类有,褐鳟鱼、鲤鱼、大嘴鲈鱼、罗非鱼、吴郭鱼、尼罗尖吻鲈鱼、虹鳟鱼、蟾胡鲢鱼、食蚊鱼、下口鲶鱼,这又是一份菜单,事实上,除了最后两种以外,前面的都是被大量人工养殖的鱼类。
两栖动物有,美国牛蛙、多米尼加树蛙、海蟾蜍。
爬行动物有,棕树蛇、红耳龟。
在中国人的常识中大体可以吃的就这些了,所以搞笑时间结束,下面是人类不怎么吃的生物。
鸟类有,八哥、黑喉红臀鹎、紫翅椋鸟。
陆生无脊椎动物有,阿根廷蚁、光肩星天牛、白纹伊蚊、褐大头蚁、疟蚊、黄胡蜂、长足捷蚁、柏蚜、扁虫、白蚁、非洲大蜗牛、舞毒蛾、谷斑皮蠹、小火蚁、红火蚁、玫瑰蜗牛、烟草粉虱。
陆生植物有,火焰树、黑荆、巴西胡椒木、丝茅、海岸松、缩刺仙人掌、火杨梅、芦荻、荆豆、猿尾藤、虎杖、红丝姜花、毛野牡丹藤、三野葛、马樱丹、乳浆大戟、银合欢、五脉白千层、腺牧豆树、米氏野牡丹、小花蔓泽兰、刺轴含羞草、粗壮女贞、号角树、千屈菜、鸡纳树、兰屿树杞、飞机草、草莓番石榴、多枝柽柳、南美蟛蜞菊、椭圆悬钩子。
水生植物有,杉叶蕨藻、大米草、裙带菜、凤眼莲。
微生物有,残疟原虫、香蕉束顶病毒、牛瘟病毒。
真菌有,寄生隐丛赤壳菌、龙虾瘟疫真菌、荷兰榆树病、蛙壶菌、根腐病。
后半段这些生物很多人都了解的比较少,说实话,我也不怎么认识,不过看了下百科上的简介,植物中很多都是作为观赏植物被人类主动引进到世界各地的,也有不少是作为经济作物或环境治理植物引进的。
以上这一百种生物是怎么选出来的呢,按照该委员会的说法,有两个标准,一是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或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二是有关物种展示了与生物入侵相关的重要问题。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就是说这些物种生命力过于顽强,要么能吃、要么能生、要么能打、要么特别能抗恶劣环境,所以会挤占当地同生态位生物的生存资源,导致其衰退甚至灭绝,或者通过捕食将低一级生态位的生物吃到衰退甚至灭绝。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的主要是对农牧业的影响,部分生物还具备传播疾病或破坏建筑的能力。至于第二条所谓的展示了生物入侵相关问题,完全不知所云,你就当作砖家在秀智力优越感和道德优越感就行了。
仔细琢磨一下,我发现影响生物多样性和影响人类活动这两个指标完全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人类活动本身就是最最最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事件,没有之一。人类的农业活动需要开垦大片土地,让原本生长多样植物的土地只生长一种主要植物;人类的牧业活动需要大片环境单纯的草场,让原本生长多种动物的土地上只生长一种主要动物,同时也需要农地来种植饲料粮;人类的城镇和建筑就更不用说了,土地都大面积硬化了,还说什么生物多样性呢?所以,我们有必要厘清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么叫生物多样性,其意义在哪里,请耐心一点,这是一个宏大而微妙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原因就是地理的隔绝,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种类的猴子,不同种类的蚂蚁、不同种类的蜗牛、不同种类的鳟鱼,那总的种类自然就多了起来。地球上的陆地被分成了几块大陆,海上还存在很多岛屿,即便在同一片大陆上也有一些让陆生动物难以逾越的天险,所以它们就自然演化成不同的物种。淡水生物由于河道水系的天然隔绝性,自然不同的河里也会形成不同的物种,浅海生物不能逾越深海,看起来有一个大洋把它们连起来,但实际上也是隔绝的,所以也可以形成很多不同物种。但对鸟类和大洋生物而言,它们的迁徙是比较便利的,所以他们的隔绝性要小得多,所以它们演化出来的物种就要少得多。拥有最强迁徙能力的动物无疑是人,人是全球分布的,所以人就不会再演化成不同的物种,黄人、白人、黑人不是不同的物种,只是不同的亚种,因为不同肤色的人类之间没有生殖隔离,而生殖隔离是界定物种的硬性标准。
除了我们智人之外,其他品种全部都灭绝了
迁徙能力越强的生物,各个近亲物种间的接触和竞争就越多,进化就越充分,最后剩下来的近亲物种数量就越少。人进化到今天,人属下就只剩下智人一种了;在全球大洋巡弋的领航鲸属于圆头鲸属,这个属下面只有两种鲸,长肢领航鲸倾向于寒带,短肢领航鲸倾向于热带;能够长距离迁徙的雁属动物,在全球共存在11个品种,由于大洋的阻隔,雁的迁徙能力显然比不上人和鲸,所以品种稍多一点也很正常;但雁仍然属于品种很单一的物种,你能想象世界上有多少种蚂蚁、多少种蜗牛、多少种飞蛾吗,他们的物种数量动辄以万来计。整个昆虫纲具有100万种生物,是所有纲中物种数量最多的存在,而全球的生物物种总量在870万种左右。
反对生物入侵的核心逻辑,就是通过生物界的种族隔离来避免优胜劣汰,从而保障生物的多样性,以满足他们的原生态偏好。这是一种典型的反竞争、反进化理念,倒是与左派在经济社会领域的主张不谋而合,具有相当强的内在一致性。一种大个的外来蜗牛淘汰弱小的本地蜗牛,有什么问题吗?一种能适应恶劣环境的外来植物淘汰了弱小的本地植物,造成植被覆盖率上升,又有什么问题吗?保护数以百万计的弱小的原生本地种意义在哪里?风调雨顺时,显然是强大的物种能够给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事实上上述入侵物种中很多都是极其适合食用的品种。灾害来临时显然也是这些入侵物种能够更好地生存下来,从而留下生态复兴的希望,它能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入侵物种,本身就说明了它对各种不同地质、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嘛。
西方对生物入侵的防范到了什么荒唐的地步呢,还是以我在塞班的亲身经历为例来讲吧。这边有朋友在搞农场,但我看他们这边的水果品种似乎不太好,适合热带种植的很多蔬菜水果这边也有很多种类没有,就想从中国买一些种子过来种。但是,这种行为却是违法的,如果被海关查到了要重处,因为他们说,这会造成生物入侵,危害当地生态环境。塞班这样一个热带岛屿,日照降水条件极其优异,土壤肥力也还不错,他们就放在这里让这个岛自然长点野果拉到,以至于连优质热带水果都还要大量进口,这里明明是一个应该大量出口热带水果的地方好不好?岛上的灌木、野草长势疯狂、泛滥成灾,我在中国走遍大江南北,从来没见过任何地方的任何植物可以长得这么快,以至于大家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持续清理这些树和草,以免它们破环房屋和各种基础设施,引进的经济作物还能比这危害更大吗?最后,这里从五六百年前被西班牙殖民开始,持续输入了多少物种,从猪牛羊马鸡鸭猫狗到各种蔬菜水果,还不是都是外地引进的,人吃的所有东西里面,除了一些野芒果、椰子、木瓜、面包果之外,也几乎都是从外面来的,要么从外面进口要么从外面引进。你说你装什么原生态呢,这不是提上裤子就开始装处女吗?还是那句话,也就是美国人大量花钱养着这里,不然还不知道当地经济会变成什么鬼样子,恐怕真的是吃饭都困难。
外来生物的引进,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有利的,少部分有害的情况也是可以处理的,完全没有必要视其为洪水猛兽,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第一种,该入侵生物是直接可以供人类食用的,或者其皮毛等部位具有经济价值,说实话,这种生物简直是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比如山羊、野猪、兔、鹿、狗、狐、虾、蟹、鱼、贝、蛙、龟、蛇、袋鼠、海狸鼠和各种野菜等等,对这些东西的泛滥,还有比吃掉它们最简单的办法么?不可否认,对很多人特别是西方人而言,这些食物都比较奇怪,要么肉比较柴,要么肉比较腥,要么不符合文化宗教传统,要么具有一定传染病风险。但是,如果你真的关心生态环保的话,尝试着吃一吃吧,在特定物种的泛滥区,捕杀它们本来就是在保护生态,同时必然减少吃牛肉了,又再保护了生态一次,赢两次。这些食物存在的品质缺陷其实就只是一个烹饪方法的问题而已,看看中国人是怎么加工野味的,高油自然不怕肉柴,高辣自然不怕肉腥,高温足够长时间自然杀灭细菌寄生虫。你要说高油高辣不健康,那的确是有点不健康,但只要不是地沟油,又能不健康到哪里去,而且你也不是天天吃,平均寿命减少一两年,就当给环保做贡献了嘛。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健康,要说中式食物的不健康程度,至少比不上美国的垃圾食品、印度的黑暗料理、欧洲的素食主义和据说西方大多数人都会抽的大麻。你不要奢望着所有的肉都像牛肉那么棒,半生吃都健康又美味,这不现实,至于那些吃牛肉也能吃出道德优越感的人,我只能说他们是脑子进水了。其实你看看上述入侵生物泛滥的地区,要么是发达国家高福利地区,穷人也能吃到政府的免费食品,自然没动力去捕杀这些动物;要么就是宗教信仰过于虔诚的地区,教义就规定了很多东西不能吃。中国的饮食文化为什么这么实事求是呢,其实说起来都是泪,中国这片地方从自然条件来讲天然就水旱灾害频繁,所以饥荒也频繁,那当然就只好找到什么吃什么,不好吃就得在厨艺上想办法让它们好吃。像法国这种国家之所以会吃蜗牛,我估计也是因为他们在古代就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碰上天灾减产可不就得找点奇奇怪怪的东西来吃么,一尝还挺好吃,结果就吃出来一道名菜。
第二种,该入侵生物不适合人类直接食用,但可以给其他动物吃,吃它们的那些动物还恰好对人类有经济价值。这些入侵生物以昆虫等小型动物和生长迅速的植物为主,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饲养它们的天敌,直接变废为宝,比如饲养山羊、乌龟、鸭子、兔子、鸽子、青蛙、蛇等等,就能够解决绝大部分小型有害动物和草本有害植物。条件适合让天敌们下场捕食的,就直接散养就好,但农户散养有个问题,容易被偷盗,蛇这种动物还容易伤害到路人,解决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取缔小农经济,只要地块上了规模,周围没有居民点,这些问题自然化解。条件不适合直接捕食的,也可以人工捕杀采集后进行饲养,只要没有毒,其实大部分动物和植物都适合用来做饲料,哪怕是木本植物,在幼年期时木质化程度低、蛋白质含量高,往往也是很好的饲料,管它是什么,生命力强生长快就是最大的优点。举个最极端的例子吧,澳大利亚的兔灾很严重,我认为严重到了哪怕发动大量中国人去吃也消灭不了的程度,长途冷链运输到中国来吧又不经济,引进的狐狸等天敌呢偏偏更喜欢去吃鸟,真的是很让人头痛啊。但其实也是有办法的,人吃不了的话可以给其他动物吃嘛,搞得科幻前卫一点,在高处设立一些具备识别功能的自动武器站,搞点特种小威力弹药,最好弹头是硬度不太高的无毒材料,一天怎么也能打死几千上万只兔子。然后人或者机器就去捡尸,拣回来后也不用任何处理,就像中国造最劣质的火腿肠那样,直接整体往绞肉机里面扔,然后你就能制造出全世界成本最低的狗粮以及适合很多种动物的优质饲料粮。这里普及两个冷知识,首先,兔肉的营养成分是非常好的,是最接近于牛肉的肉种,只是因为口感腥味问题和雌激素的问题导致不宜被人特别是男人食用,而雌激素是刺激长膘的,用来当饲料粮再好不过了;然后,所有的食草动物都是更喜欢吃肉的,牛羊马驴乃至于兔子本身都是喜欢吃肉的,它们吃草只是抓不到肉吃以及咬不动大块的肉而已,适当吃肉对它们的生长都是很有利的。
第三种,该入侵物种既不能用来给人吃,也不能用来给养殖动物吃,但是它在原产地有比较靠谱的天敌,那就直接引进它的天敌就好了。所谓靠谱的意思就是,该天敌食性比较单一,就喜欢盯着这种入侵物种吃,而不会乱吃别的东西,或者该天敌本身生命力、繁殖力、适应力较弱,引进以后难以造成二次生态伤害。不太严格地讲,食蚁兽、蜣螂、很多鸟类都属于这种“优质天敌”。食蚁兽的生命力比较弱,攻击力也比较弱,但偏偏对蚂蚁、白蚁很有办法,哪里闹蚁灾的话,直接引进食蚁兽就好了嘛,甚至可以多引进几种或者人工选育一下优良品种。蜣螂虽然不吃入侵物种,但是它能大量消灭粪便这种污染物,同时还有杀灭苍蝇的功能,而且其生命力也很弱,从逻辑上来讲,蜣螂就是粪便和苍蝇的优质天敌,完全可以大胆引进,根本无需担心蜣螂成灾,只需要担心引进之后能不能存活的问题。关于鸟类的问题有必要多说几句,上面的百大入侵物种中只有一种蛾,但中国自己评定的十五大入侵物种中就有三种蛾,这个比例是十分悬殊的。为什么这些蛾不会对欧美造成困扰却会对中国造成困扰呢,很简单,欧美鸟类保护比我们好,而大部分鸟类天然就是大部分蛾类的天敌。所以也不是说我们需要专门引进什么特殊鸟类,好好保护我们自己的鸟类就能解决大部分蛾灾的问题,不仅不要打鸟,还要注意保护鸟类的栖息和繁殖条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环环相扣的,可谓一物降一物,除了人以外,没有天敌的生物是很罕见的,不然它早就像人类一样布满整个地球了,生物的问题用生物的手段来解决往往是最有效的。真正的麻烦是有的天敌自身生存繁衍能力太弱了,引进来以后立不住,这时候就要有耐心,多引进几种,或者人工进行若干代的选育,选出最适应当地环境的品种。
第四种,才是真正令人头疼的入侵物种,它们虽然也有天敌,但是其天敌不靠谱,不能直接引进,而且它们的生物特征也决定了难以人工进行捕杀或铲除。所谓不靠谱,要么是食性很杂,引进之后不好好消灭入侵物种,反而大肆捕食当地那些又笨又好吃的本土生物,比如澳大利亚曾经引进狐狸来吃兔子就是这种情况;要么是本身有毒有害,假设南美某种入侵生物的主要天敌是某种大型毒蜘蛛、毒蜥蜴、鳄鱼或者电鳗,这个就比较难搞,因为引进之后可能造成伤害更大。这种情况其实很罕见,但理论上确实存在,此类入侵生物的主要来源地就是南美热带雨林,其次是非洲热带雨林,只有他们那种十分繁茂的生物圈才能孕育出这样霸道的物种,亚洲、欧洲、澳洲乃至于北美几乎都没有这类生物。所以,虽然我认为保主义者对生物入侵是过于紧张了,但我也不是提倡完全不设防,只是说应当分门别类、实事求是一些,主要针对特定地区和特定物种进行防范,而不是搞成现在这种生物种族隔离主义。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以巨大的人力和投入去保护孱弱的品种,以原教旨主义精神去维护所谓生物多样性,其实毫无意义。假如有谁能施一个魔法,让各国人互相之间都出现生殖隔离,那么从生物学上来讲,瞬间我们就会多出两百个新的物种,你认为这种生物多样性是有益的吗?如果你觉得用人做例子太极端,那么用别的动物也可以,牛或者鸡各自分裂成十万个物种,每个物种之间都生殖隔离,这会是一件好事吗?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生物多样性丝毫不能增加生物适应性和存续概率,反倒是会降低适应能力和生存率。如果牛真的分裂成十万个互相不能交配繁殖的物种,人类都该愁死了,因为很多牛种必然会因为种群规模限制而直接灭绝,侥幸存活的牛种由于规模太小也很难进行杂交选育和良种配种,养牛业基本上就崩溃掉了,直到人类再度选出少数几个优良的牛种并再度让这些牛布满整个世界,情况才会回到正轨。打一个最直白而残酷的比方,如果人类因天灾死到只剩下100个人,因为没有生殖隔离,他们仍然有可能重建人类文明,虽然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但如果人类本身就分了100个物种,在同样规模的天灾下,最幸运的物种可能也只保存下来几个人,由于生殖隔离的存在,人类必将在迅速灭亡,连一丝一毫的机会都不会有。其他任何物种也是一样,如果能由一个强大种群铺满很大范围,抗风险能力和生存概率就大,如果各自偏安一隅,物种越多死得越快。
生态原教旨主义者唯一讨厌的多样性,可能是微生物的多样性,太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显然对人类是十分不利的。但微生物的多样性恰恰和动植物的多样性是匹配的,因为不同的宿主才能最好地供养不同的微生物,当大量孱弱物种被强健物种取代的时候,微生物的多样性也就自然而然地下降了,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聪明的读者或许已经看出一个问题,我通篇都在讲多样性不利于动植物生存,怎么到了上一段,多样性好像成了微生物们的一个生存优势了呢?我可以告诉你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动植物都是两性生殖的,生殖隔离下的种群数量暴跌就很致命,因为幸存者可能找不到合适的交配对象了;但微生物基本都是无性生殖的,种群数量的多少丝毫不影响个体的繁殖能力,此时多样性对整体的存续才是重要的,只要有一种微生物没被干死,它就能迅速膨胀起来。对于两性生殖的物种而言,维持生存的核心要素从来都不是任何一个具体特性,而是足够数量的潜在交配对象;单性生殖的物种没有交配的需要,适应各种特殊环境的特性才显得重要。
真正的多样性从来都不是存在于物种之间,而是存在于基因中,两性繁殖、减数分裂本身就保障了最大的基因多样性,而沉默基因的存在本身就是应对环境剧变的最佳保障。让生命力强大的物种去干掉它生命力孱弱的近亲,它承担的生态功能性质并没有改变,反而会大大加强,生态只会因此而更好。一个庞大的可以互相通婚的强健种群,远比一百个分裂的不能互相通婚的孱弱种群要重要,无论是从经济价值还是从存续概率上来讲都是如此。分裂和隔离所带来的多样化从来都是在削弱生态圈的生命力,而不是增强,没有优胜劣汰的生物圈只是一个死掉的僵化标本,会失去进化的全部动力。让我们以一个隐喻来结束这章的讨论:你认为,如果花大力气让那些有遗传疾病或者体力、智力孱弱的人,产生与健康人完全相同数量的后代,算是有效是保障了人类的多样性吗?

本系列文章分为5篇,分别是:

环保主义之殇(已阵亡)

保护还是破坏

动物保护主义之谬

气候变暖的神话

未来世界的生态观


想要看更多文章的朋友,可以输入关键词“600”加我微信,支付600元,成为我的终身会员,领取四十余篇劲爆透彻猛文,并免费阅读本人今后的一切文章,特别是那些不能发出来的文章,同时有高素质读者群供大家交流。
另,每周将选取当周分享转发本号文章最多的一名读者,免费赠送一个终身会员名额,统计时间节点为每周日晚上10点。上周转发最多的是“牧童”同学,请加我微信领取相关福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