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市场交易的做法,导致“涨了买不起、跌了买不到”,显然无助于缓解合理的住房消费需求,更无助于抑制房价快速上涨,倒霉的只会是合法合规的住房消费者。
日,一位朋友向我诉苦。
他在北京工作多年,七辛八苦买了一套“老破小”。去年准备南下到苏州工作,想在苏州买房,主要是为了孩子读书。限购政策之下首付门槛大幅提高,于是他把京城的房子挂牌出售。可是,挂了多日无人问津,南下的事就卡那儿了,一次事业提升的机会也许就这么黄了。
听他唉声叹气,我也没有什么办法。
中国人真是为房子操碎了心,有房没房、买房卖房的都不容易。几年强调控,并没有让身边刚需购房的朋友买房更轻松,反而感觉难上加难。贷款难,贷到款、买上了,又开始担心利率上升。像那位朋友那样刚需置换的,就更难了。
“房住不炒”是对的,但是当下楼市还有多少“炒家”?
01
银行上浮房贷利率合理吗?
近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央行“两个维护”一出,引来市场热议。
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调控政策放松,而是金融管理部门释放了纠偏的信号。此前部分银行以调控为名,采取了一些损害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过激举措。
比较典型的是,此前“两集中”制度要求银行控制房贷比例,造成了部分银行对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住房按揭贷款“紧缩”。
媒体的调查和报道显示,包括北京、郑州等在内的多个城市二手房信贷额度不足,房贷时间延长,甚至有城市的部分银行直接对二手房“停贷”。这对刚需购房、刚需置换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
如果说房贷“紧缩”是政策压力所致,尚能理解,那么房贷利率上浮的举措就有借调控为名、行增收之实的嫌疑了。
今年1月27日起,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四大行的房贷利率将全部上调,此次上调包括首套房和二套房。
这难道符合“房住不炒”的调控定位吗?莫不是在四大行看来,买第一套房的住房消费者就是在“炒房”了?
这着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即便是二套房的利率上浮也难以让人接受,明显增加了刚需置换的成本。
刚需置换的卖出和买进之间存在时间差,这是刚需置换中的普遍现象。只要买进时还没有完成第一套房的交易,置换就成了“购买二套房”,刚需置换者就不得不因此承担更高的利率负担。而住房按揭短则十多年,长则三十年,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差竟成了长期的家庭负担。
这样的措施对房价调控能起到多大作用存疑,银行增收倒是确凿无疑的。当然,这些措施都可以用“增加炒房成本”“打击炒房”为理由。问题是,任何增加购房成本的措施,都是如此。
这真的合理吗?
02
拥有多套房就是“炒房”吗?
把所有购房者都视为“炒房客”,显然是荒谬的。拥有多套房就是“炒房”,其实同样站不住脚。
由于特殊国情所致,中国家庭拥有多套房,却仍有合理购房需求的情况非常普遍。
例如,“新市民”的异地购房需求。经历了多年持续的人口迁徙,中国一、二线城市有很大比例的“新市民”,其中有不少在原籍拥有住房,在落户城市依然有住房刚需。这不是合理的购房需求吗?
还有,人户分离的购房需求,在大城市中普遍存在。户籍上“三代同堂”,实际生活需要分开居住,造成了统计上显示一家多房的情况。这不是合理的购房需求吗?
拆迁补偿造成的多房家庭仍需购房。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扩容,早年拆迁以住房补偿为主,动迁房又多在远郊。这类多房家庭仍有工作、学习而不得不购房的需要。这不是合理的购房需求吗?
还有,为未成年子女准备的储备性购房,尤其是二胎开放后,不少二孩家庭更倾向于未雨绸缪。这不是合理的购房需求吗?
这些合理的购房消费,基本上都可以归类于大众认同的刚需购房,而不是“炒房”。但是,在统计上都属于“拥有多套房家庭”,成为了调控政策的主要限制对象。
这些完全正常合理的购房需求、置换需求被强行限制,对国计民生都没有任何益处。调控政策在实际执行中误伤刚需的情况远比想象中普遍,类似情形违背了打击炒房的良好初衷。
到底“炒房”该如何界定,迄今为止缺少准确的标准,是造成调控误伤刚需的直接原因。更为根本的问题是,我们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缺少冷静客观的观察。
03
当前“炒房”的人多吗?
策打击炒房,却也不能因噎废食。目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发生的交易中,“炒房”不可能占很大的比例。
“炒房”不是自住消费,也不是正常的不动产投资行为,而是一种投机行为。和所有的市场投机行为一样,“炒房”只能发生在特定的市场条件之下。那就是标的物的市场波动大、价格变化频繁,才能“炒”。“炒股票”、“炒期货”莫不如此。
而房产作为不动产,流动性较差、资金门槛较高,正常情况下并不是理想的投机交易对象。中国一度炒房成风是转轨条件下的特殊现象,不应视为常态。
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急转过程,稀缺性井喷导致价格信息迅速释放,是“炒房”成风的根本原因。但是,经过二十年的快速增长后,市场分化明确,价格信息基本清晰。投资价值高的热点城市房价高企,“炒房”收益降低、风险加大。
前几年“炒房”下沉到三线后,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近些年来,除了一二线热点城市外,很多三线及以下城市要么房价下跌,要么交易量锐减、有价无市。
整体而言,中国房地产的价格快速上涨阶段已经过去,已经不具备炒房的市场条件。
2019年,全国二手房成交量为426万套。2020年,央行发布了《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仅有10%左右的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拥有三套及以上的住房。这一比例与庞大的二手房交易量相比,显然不具备囤积抬价的能力。
热点城市的一手房交易更是天量,2019年一手房交易金额排名前十的城市,合计交易了28424亿元。接近3万亿之巨的庞大市场规模,怎么可能是投机性的“炒房”为主?于情于理都是讲不通的。
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炒房客”在少数热点城市或许还有零星的存在,但绝不可能是住房交易的主流。
更何况,中国普通家庭也没有财力“炒房”。
2020年上海以人均可支配收入7.22万元位居中国各省市首位,这意味着上海的普通三口之家年收入不超过15万元,不吃不喝不消费,一年能买个市区3平方?不吃不喝不消费10年,能存出个首付?
不仅“炒房”已经和普通人无缘,长期持有、以抗通胀为目的的投资性购房,对大多数家庭而言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因此,可以作出判断:目前中国房地产交易中,刚需购房、改善型购房的合理需求是主流,但把打击炒房作为政策目标,限制住房消费,是纠枉过偏了,只会伤害合理的住房消费需求。
04
限制交易是好办法吗?
总有人试图论证“中国人不缺住房”,把纸面上的统计数据当作了金科玉律,却忽视了市场实际需求的复杂性。
所谓“中国家庭户均1.5套住房”“中国有30亿套住房够全国人民人均两套”,就是这样出笼的。这些“数字信仰者”要么是对中国房产市场的实际情况一无所知,要么是对住房消费者的合理需求视而不见,一味在纸面上做“沙盘推演”。
当这种纸上谈兵与实际市场表现(住房供应不足)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难以解释时,“数字信仰者”只能以夸大炒房的市场影响力,强作解人,从而造成了政策执行层面的纠枉过正。
年交易量400多万套、十大城市一年3万亿交易金额都是在“炒房”,这种荒谬结论就是这么出来的。不实事求是、不相信市场的纸上谈兵,再加上一些“利益驱动”,导致在实际执行中,限制正常市场交易大行其道。
即便从抑制炒房的角度讲,限制交易也不是良策。市场投机无非是利用短期价格异常波动牟利,限制交易只会人为制造市场稀缺的恐慌情绪,让下一轮价格异常波动更为剧烈。
这在二手房市场上的表现最为明显。限购政策并不能满足真实需求,而限售政策只会导致供应短缺,两者叠加后造成了波段性的价格大幅上扬,在多轮房地产调控中已经反复出现。
限制市场交易的做法,导致“涨了买不起、跌了买不到”,显然无助于缓解合理的住房消费需求,更无助于抑制房价快速上涨,反而为投机炒作者创造价格窗口期,而倒霉的只会是合法合规的住房消费者。
要解决住房难的困境,最根本的办法是增加供给。一手房的供给取决于土地供给,先有足够的面粉才有足够的面包,这是经济学常识。但是,这又涉及到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复杂博弈,缓不济急。
那么,至少应该在二手房交易环节上回归市场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才能起到缓解住房压力的作用。这样也才有利于“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派感兴趣并想要进一步学习的读者,本号诚荐“一课经济学”课程项目。
“一课经济学”这个项目的创立,则希望通过市场的方式推广经济学,做中国逻辑最彻底的经济学社区,成为奥地利学派推广的桥头堡。项目创始人张是之先生提出“零基础无数学,你也可以学好经济学”,零基础无数学,并不意味着这是简单好学的,相反它需要很多深刻冷静的思考,需要深入而系统的学习。

针对经济学学习的特点和痛点,“一课经济学”第一季选择了三本书作为经济学的入口:1、张五常的《经济解释》;2、米塞斯的《人的行动》;3、罗斯巴德的《人、经济与国家》。后来又加了一本:4、罗伯特·墨菲《第一本经济学》。
张五常教授虽然师承芝加哥学派,但却不自觉之中运用了许多奥地利学派的方法,也得出了许多相似结论,《经济解释》是其毕生思想之精华,作为芝派当中最接近奥派的一支,正好可以比较两者异同;米塞斯和罗斯巴德则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人的行动》和《人、经济与国家》是他们的代表作,是进入奥地利学派的必读之作;《第一本经济学》 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
一课经济学 第一季
学完这四本书,你对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都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基本上可以说是从入门到精通。但这三本书都不是那么好啃,所以这个课程采取了讲义加音频的形式来讲解,差不多用一年的时间,给你逻辑更彻底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第二季的主打内容,包括精读1、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2、米塞斯《经济科学的最终基础》;3、米塞斯《货币与信用理论》;4、罗斯巴德《自由的伦理》;5、罗伯特·墨菲《第一本经济学》。
一课经济学 第二季
第三季的主打内容,包括精读1、许尔斯曼《货币生产的伦理》;2、米塞斯《理论与历史》;3、查尔斯.科赫的《做大利润》;4、罗斯巴德的《一种新的自由》和大卫·弗里德曼的《自由的机制》。

一课经济学 第三季
第四季的主打内容,包括精读1、巴格斯《通缩之问》;2、赫伯纳《纯时间偏好利息理论》;3、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4、汉斯-赫尔曼·霍普《私有财产的经济学与伦理学》。
一课经济学 第四季
后三季继续采用与第一季相同的学习形式,让你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本人作为课程顾问,也会在学习圈子里提供必要援助,分享知识经验。
一课经济学 超级会员
(价格更优惠!
欢迎本号读者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加入经济学课程——“零基础 无数学 你也可以学好的经济学”,尤其是逻辑彻底,让人折服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助你打通经济学思维的任督二脉,享受三观重建的快感。
多一人学习经济学,繁荣就多一分保障
点击 阅读原文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❷图解奥派、❸名师经济学通识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