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基金投资作为一个聚合资源的信托载体,因其灵活而富有弹性的特质,成为国有资本首选的转型之路。作为监管层,需要更深入的去了解它、掌握它,以基金的形态将其渗入到监管企业的方方面面;作为从业者,需要像对待外部LP一样的尊重国有资本、满足国有诉求,毕竟,从一支基金的设立开始,我们思考的就是五到十年的产业周期;而从一个基金管理人的登记备案开始,我们筹划的就是二十年甚至终身的职业生涯。
作者丨ouioui君

本期推荐阅读时长:5分钟
对于中国的200余万亿国有资产而言,如果说以32号令为标识的法规体系对其公司制企业的投资、退出等交易行为的严密看护是为“守正”;那么无论监管还是法条对其合伙制基金的宽容与默许,都有意无意为国有资本留下了“出奇”之路。这条围绕基金投资的出奇之路泥泞崎岖,有人春风得意、有人锒铛入狱,更多人小心翼翼地游走在政策松动的缝隙,喘一口气。
于监管层而言,国企要改革,“管资产”终归要走向“管资本”,可是基金的合伙协议既冗长又复杂,一个变量没注意,其他条款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意思,完全不像公司章程那样框架清晰、条件简单。如果按照老办法管理这些基金,发现仅控制GP也不够,还需要顾忌其他LP的诉求,一不小心就会背上不尊重市场的帽子;如果放手让团队去做,过几年会发现背离了初心,既没有服务地方产业,也没有守牢风险底线,甚至拉着自己的队伍赚钱去了。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各地的国有基金工作来回摇摆,一会儿大力推进、一会儿又全面叫停,上下都还在摸索适合的尺度。
于从业者而言,体制内积蓄多年的资源,青春年华最后一丝澎湃的热血,闷愤了许久渴望证明自己的机会,忽然之间抓到了不受束缚的窗口,却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去循序渐进的表达。有人学习美元基金做派,把自己多年的LP观察照搬过来,但学会了团建旅游却没有掌握全球视野,学会了头脑风暴却丢掉了初心使命;也有人延续国企管理思路,把本应简化的投资流程变的更加充满挑战,比如不需要评估挂牌那么还要不要做估值报告,比如派出了投决委员到底给多少授权,看起来照顾到了方方面面,却辜负了基金投资的信托本意。于是,国有基金出现了千千万万种形态,有人孤注一掷,只为这一锤子买卖;有人遍地开花,只要有机会就去募集新的产品。有时候,我会拿深创投、毅达和达晨三家的公开数据来验证一位国有基金管理者的视野,比如:
“深创投管理146支基金,投资734亿元、1323个项目,上市194个;毅达管理1155亿资本、投资了1071家企业,上市216家;达晨管理25支基金、360亿元,投了600家企业,上市116家。你怎么看?”
这里备注说明一下,三家都是我十分尊重的国有转型创投机构,所列的数据来源于各自的网站,存在定义的不同和信息的滞后。列举在此并不是为了比较优劣,而是用来观察这位对话者,从中看到了自己所理解的什么角度:
  • 他是看到了基金管理的规模,还是企业投资的数量,还是上市退出的效率?
  • 他有没有去计算单支基金的规模,有没有去计算同时在投基金的数量,有没有思考过对应LP的结构?
  • 他有没有进而考虑该种策略下团队的管理方式,有没有考虑对应的风险管控、投资决策机制,有没有继续考虑如何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对剩余的国资股东、LP尽责?
是的,We already walked too far, down to we had forgotten why embarked.国有企业费劲千辛万苦去转型基金投资,是因为市场无法接受复杂冗长的评估流程,是因为痛心疾首一再丢失战略性的投资机会,是因为蛰伏的人才长期得不到施展的平台,是因为国有资本存在资源整合、联动增效的诉求,而不是简单的一句要“市场化”、要“混改”、要“机制”就万事大吉了。
我们看过了太多放出去容易、收回来难的故事,以至于发自善意的基石出资是不是利益输送,都成了难以讨论的敏感话题。幸运的是,总有先行者痛定思痛,给出了不一样的尝试,他们南北呼应,欣欣然有了燎原之势。
我们看到有监管机构招募了专业的基金管理人才,改变了过去董监事中心以财务背景为主力的监管思路,这些人读得懂LPA,善于利用条款的轻重,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过,知道外部合作机构的分量。我们更期待监管机构重组自己的部门设置,用基金管理的理念打破过去为“管资产”而设计的单位职能,从规划、财务、人事条线均能深度理解基金形态的诉求和不同。
我们看到以“两类公司”为代表的国有资本管理平台,天然携带基金投资的基因。他们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如何既保持国有控制力,又能够适当搞活机制、促进生产力的新组织模式。比如重视数据平台的穿透管理,基于合理的参数范围抓大放小;比如合理掌握基金管理人和GP控制力的平衡,在董事会层面分层决策、在投决会层面充分授权;比如尝试把投资业务交给前台、把财务和风控职能留给自己,尝试把超额收益留给团队、把多数股权的控制力始终留给自己。
我们看到曾经以园区开发、地产为主业的国有企业,尝试将招商团队转型为投资和投后赋能的一部分,在划定区域、划定赛道、划定阶段内做好自己的基金投资命题作文。募资上,他们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其他区域政府合作,与区域内扶持过的上市公司合作;投资上,他们变现自己的招商服务成果,更早更便宜的投入自己引入的创业团队;至于投后赋能,国有园区开发商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政策、人才、空间服务,现在因为有了股权的连接而变得更容易聚焦。
未来我们需要什么形态的国有企业,什么作用的国有资本,什么精神面貌的国企团队?基金投资作为一个聚合资源的信托载体,因其灵活而富有弹性的特质,成为国有资本首选的转型之路。作为监管层,需要更深入的去了解它、掌握它,以基金的形态将其渗入到监管企业的方方面面;作为从业者,需要像对待外部LP一样的尊重国有资本、满足国有诉求,毕竟,从一支基金的设立开始,我们思考的就是五到十年的产业周期;而从一个基金管理人的登记备案开始,我们筹划的就是二十年甚至终身的职业生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周刊|荐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