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蓝字“24楼影院”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记得把我们设为“星标 ★”哦~

今年年初,《你好,李焕英》在春节档热映时,法国电影《小妈妈》也开启了在柏林电影节的旅程。
两部影片,一中一法,文化背景和电影类型各不相同,却围绕极其相似的叙事结构展开——女儿和年轻的母亲结为好友。
比起导演贾玲的浓密情感,瑟琳·席安玛(代表作《燃烧女子的肖像》的故事带着“冲而不薄,淡而有味”的意趣。
电影开篇,8岁女孩奈莉和父母亲一起回到外婆生前的旧宅整理旧物。外婆大半辈子都被腿疾困扰,死亡对她而言如同解脱,但却让妈妈悲伤欲绝。
陷入忧郁的妈妈犹如机械行尸,对周遭的事物都失去了兴趣,并在某一日离开了父女俩外出散心。
小小的奈莉无法走入妈妈的悲伤世界,无人陪伴她,无人爱抚她,她只能偷偷察言观色大人的情绪,自己和自己玩儿。
奈莉在森林里寻找妈妈幼年时搭建的树屋时,偶然遇见了一个正在DIY树屋的同龄女孩。两人很快结为玩伴,奈莉还去了新朋友家拜访。
但很快,她就发现了不对劲:新朋友玛丽安和妈妈的名字一模一样,玛丽安家和外婆老宅的结构外貌一模一样,玛丽安的妈妈腿脚不便。
奈莉吓得当即跑回了老宅,但因为孤独和好奇,次日又找玛丽安一同玩耍。她几乎可以确定:玛丽安就是她母亲小时候。
母女身份的点破并没有影响两个女孩的友情,她们安之若素地做着所有孩童喜欢的活动:吃热可可、做烘焙点心、搭建树屋、玩皮划艇、去对方家玩耍小憩……
她们的友谊得到了双方长辈的认可,奈莉的父亲会和她们一起谈心,玛丽安的母亲(奈莉的外婆)会为她们做饭,一切都其乐融融。
但终有分别的一日,玛丽安面临着一场小手术,奈莉也会离开旧宅。她们都清楚,离别以后不会重逢,但会以另一种身份再见。
在打通女儿与年轻母亲的联系时,《小妈妈》和《你好,李焕英》所代表的国内影视剧采取了两种不同形式。
无论是港剧《巴不得爸爸》、电影《乘风破浪》《你好,李焕英》、剧集《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代际间的沟通都带有一些穿越色彩。它们会用做梦或魂穿的方式解读代价沟通的合理性。
解释得清晰明了诚然是该类国产剧的特色,因为我们比较追求叙事的合理性,希望能看到合情合理的解释。
《小妈妈》却符合欧洲电影一贯的暧昧性原则,没有穿越,不谈梦境,只是简单地让女儿和孩童时期的母亲相遇,留下大片可自行解读的空间。
《小妈妈》也没有通过怀旧的物件来勾起大家的集体记忆,强调子辈前往的时代是过去的某一个时空剖面。
影片朴实无华地交待了奈莉和玛丽安的见面,也模糊了确切的时空感。两个女孩穿着相似的毛衣、住着相似的房子,看起来处于同一时代。她们快乐地穿梭在两户人家中,似是完全不知这栋房子是在过去还是现在。
为何会出现平行时空?时空的交界处在哪儿?生活如何复原成以往模样?这些都不是《小妈妈》的探讨重点。
连玛丽安得知奈莉是她未来的女儿时,都没有展现出半点惊讶。虚幻与真实的时空水乳交融,对于剧中人而言也如呼吸般自如。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西班牙大师绍拉的作品《饲养乌鸦》小女孩的视角也贯穿全片。她可以看到死去的母亲人生的不同阶段,母亲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在旧宅周围逡巡,而女孩始终泰然自若。
《小妈妈》和《你好,李焕英》的最大共同点便是影片中流淌的情绪,前者含蓄,后者外露,但均能激发观众心底深处的共鸣。
《小妈妈》强调的是祖孙三代的关系:外婆-妈妈玛丽安-女儿奈莉。因为时空的扭曲,奈莉有幸遇见了和自己同岁的妈妈以及和妈妈同岁的外婆,开始重新尝试理解母亲的忧郁。
妈妈不是生而为母,她也拥有过被唤作玛丽安的青涩时光。玛丽安的成长既有欢愉,也有荆棘,玛丽安妈妈患有腿疾,且她也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需要及时做手术。
玛丽安对她说,“你不是我悲伤的根源。”奈莉也明白了外婆对妈妈的意义,她的早逝无疑是一大打击。妈妈并非因为自己不听话而不快,而是始终无法从悲伤情绪中走出。
瑟琳·席安玛在《燃烧女子的肖像》中就崭露了拍摄女性的灵性,在她御用摄影师的镜头中,两名女性翩跹若蝶、相依相生。
《小妈妈》中,她把镜头对准了两名孩童。虽然她们没有娴熟的表演经验,但被捕捉到的青涩恰好符合人物状态。
两个女孩摇摇晃晃地分立于画面两端,处于分庭抗礼的状态。一瞬间的走神,观众就会很难分辨到底谁是小妈妈。
找两个容貌相似的女孩,大概也是席安玛的意图所在。她们彼此依靠、玩耍嬉戏,脱离了妈妈或女儿的外壳。
席安玛擅长的女性主义触觉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她私人的故事与情感
在接受《好莱坞报道》的采访时,她讲到:
“你可以用几种非常不同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你可以做一个小爸爸——一个小男孩遇见他年轻的爸爸,这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这部电影里有很多我小时候的个人经历和感受。这往往是非常私人的。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也想了很多关于电影界女性先驱们的事情。我想我有和他们一样的工具。”
而《小妈妈》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超越了种族、国别,纯粹以世界共通的情感打动人心
当观众看到奈莉和玛丽安握手言别时会感到难过,因为我们联想到了自己操劳半生的母亲,会因为无法见证她的青春而黯然神伤,会因为她渐长的白发而恍然若失。
好在还有电影,电影是时光旅行的交通工具,让我们可以一次次与数年前的母亲不期而会、抚掌共乐。
捕捉生命中难遇的美好时刻,这大概就是电影的意义吧。
好文推荐
在看点这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