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米外”老读者与武大校友读者可加微信pauladrienmaurice防失联,验证留言请标明关注本号的日期
在去大学报道之前,没人会想到迎新仪式也是有门槛的。

常规的大学中,大二学生就可兼任,而在武汉大学,必须得是校长亲自迎接新生,因为即使是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也有可能在武大中迷路。

曾有位周副校长去武大报道,2个小时没有找到宿舍,那还是在40年前,学区面积远没有现在庞大。

如今的武大新生在校园里上的第一课就是“认路”。
和其他学校不同,这里的“认路”是一个系统性课程,一旦迈入了武大的校门,一切的社会经验将与之不符。

“之前早听过武大容易迷路,看见了快递小哥,我骑着共享单车跟着他蹬了三公里,最终迷失在自强大道,原地逛了10分钟,又碰见了那个小哥,他一头雾水,问了我一个哲学问题,‘自强超市’到底在哪?为什么不在自强大道上?”

“别说快递了,以前出租车让进的时候,老武汉司机在半边山路也急得直砸方向盘,躲藏在两边树林里的野人们像意志不坚定的伏兵一样,听到鸣笛后作鸟兽散。”
曾有学生抱怨学校为何不让外卖进校园,至少从人文关怀层面上,外卖平台是应该感谢学校的,就算跑腿费再高,资历再老,也不一定保证能够在当日见到学生本人。

先不说穿越一次校园的运动量相当于一次半马,你从正门进,还指不定能不能顺利返程,还不算半路会不会蹿出野猪,给你截胡。
这甚至产生了某种共性,有生猛动物出没过的校园,学生们对于外出觅食这件事都会格外谨慎。

在百度武汉大学吧里,第一帖就是关于校区过大的感慨。

当然,接下来就是关于迷路的哀怨。

在吧内搜索“迷路”关键词,可以翻到十页以后。

有人建议,干脆成立个武汉大学迷路吧,作为武大的分吧。
而在向老学长提问答疑的环节中,有人直言不讳,自己对这所985和211双一流大学,从来就不担心学不到门路,而是害怕迷路。

毕竟之前是有过先例的,曾有热心学长义务带新生去教学楼,结果半道一块迷路,后来还是找周围散步的老教授指的路。
曾有人建议刚进校园就打开地图导航,输入目的地,很快就能找到。

但这毕竟是纸上谈兵,要知道,很多人是分不清“东湖南路”和“南湖东路”的,更别说“环山南路西口北门”和“环山北路东口南门”等连汉语四级考试都不敢列为提纲的地名。
“地图导航只显示平面地理,武汉大学的高低海拔落差能超过110米,很多路不提示上坡还是下坡,人爬着爬着就没了。”
“打车说去武大,转了一圈又给我送到华中科技大学了,司机说就是按照导航走的。”

如果仅从两所大学的地标来分析,司机的判断不无道理,继续武大深度游的结果,就是自己得栽里面。

不能说一样,简直是一样。
有人曾分析迷路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武大校区面积过大,以致于在樱花节期间,每年在校区里走散的情侣不计其数。

但武汉大学的面积在武汉市的大学中,才排到了第三位,有344.5万平方米,而排第一的华中农业大学,有495万平方米,第二名的华中科技大学,也有466万平方米,但在其他两所大学中的迷路概率和频率,要远远小于武大。

一位武汉大学生曾给出了精妙的答案。

武汉大学的特点,如果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层峦叠嶂”,在陆地上行走的人们,满目望过去都是植物,过于优良的绿化,使得以建筑或地标标记为辨识方位物的传统方法失效。

如果此时询问路人,你会发现,在武汉是不分东南西北的,整个大学乃至城市都是沿江规划,每个人的能力极限,就是用上下左右来说清楚周围50米的地方。
没有人会漫无目的地旅行,有些迷路者可能是希望迷路。

武汉大学曾有个奇闻,据说迷途者常常会碰到一只狐狸。

“我迷路了,导航也不好使了,各种找不到路还一不小心上了山,就在我来这个学校的第二天,我遇上了‘珞珞’,它正和一只边牧玩耍。”

“珞珞”是一只狐狸的名字,含义来自武汉大学内的珞珈山,以前还有只白色狐狸叫“珈珈”,可不幸遭遇不测,以后也保不准再来只叫“山山”,网上最早关于珞珞的记载源自2016年10月。

一位学生在武大外国专家招待所到南三区之间的路上发现了它,并把它的照片发到了社交媒体,起初它不像现在这般出名。

一些女生在路边惊声尖叫,而狐狸始终对人保持着警惕。

图片来自@趣话武汉
有人称这是赤狐,人工饲养需取得许可证,最初这只狐狸脖子上有项圈,可能是自己挣脱绳索或遭遗弃。
到了2017年春节后,巡逻的民警杨虎再次偶遇它时,它已经胖了一圈,来自武大师生的关爱,让它占山为王,待遇从标题中就能看得出来。

要知道,在出现狐狸之前,武汉大学还出现过蛇、刺猬、黄鼠狼和野猪。

由于野猪看上去不太好惹,出没当天即被赶走,而狐狸们一呆就是多年。

民警杨虎曾对媒体表示,狐狸珞珞和自己领养的两只金毛感情十分要好,每次见面都会玩耍,可以称得上是“狐朋狗友”。

从左往右,依次为金毛、金毛、民警杨虎、狐狸珞珞
如果狐狸珞珞是一个网红,那么毫无疑问杨警官就是它背后的推手。

无意间的情谊,促成珞珞成为了武汉大学的校宠,在2019年的招生宣传视频中,狐狸珞珞的出镜次数,都快超过学校本身了。
视频记录了珞珞生活的日常,每天按时巡山打卡,定点下山取餐,晚上及时睡觉,早睡早起,和师生无异。

但好景不长,在疫情期间,武大封校,很多学生在家中也常挂念着它的生存问题。

狐狸珞珞成了武汉大学的破圈密码,它的每一次出现,在疫情期间都能登上热搜,这似乎也成为了温暖武汉人的互联网树洞。
幸运的是,值班老师在它经常出没的珞珈山附近,及时给它投喂,叫它名字,它还答应。

封城时期的武汉,空旷安静,野生动物们开始有组织分批次地占领校园。

在这个时间段内,珞珞几次打退了其他物种的挑衅,始终占领着珞珈山,在它的好友列表中,狗,始终是数量最多的,这可能源自它早年间与狗类建立的深厚友谊。

武汉刚解封时,就有一些游客到武大寻找珞珞的下落,武汉大学设置了它专用的食品存放处,并制作了它的专属提醒标志。

以上图片来自博主 @kikilovered 
虽然经历过疫情,狐狸珞珞体型稍有变瘦,但见到狗时还是格外兴奋,忍不住下山一起玩耍。

除去迷路之外,去珞珈山遛狗可能是最新召唤珞珞下山的方式,只是要记得栓绳,防止狐狸与狗玩得一时兴起,私奔到隔壁大学。
对于东家武汉大学而言,对珞珞这个天然流量IP的开发已经做到了人尽其才。

有人发现,武大的拜年视频用珞珞的卡通形象,招生宣传用珞珞的野外生活视频,就连发微博的语气,也变得狐里狐气。

细心的人甚至发现了规律,尤其是迎新宣传,关于珞珞的最新视频,在每年的8-10月期间变得异常频繁。
而这样的操作,似乎成了中国高校的不传之秘。

北大有听课的猫,上海海事大学“录取”过一只大白鹅,特意制作了一张货真价实的录取通知书。

从最初只有两只的黑天鹅,愣是被厦门大学的师生喂出了一个加强连;云南圆通山公园数次有孔雀越狱飞到了隔壁的云南大学,被好吃好喝接待至今。
这就更不提我们之前写过的南京的野猪,发展至今,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的野猪早就变成了“共享野猪”。
它们在三个学校的校园内来回穿梭,有人说它们在寻找做菜最狠的食堂大师傅。
而华南农业大学,甚至有自己的小型“动物园”。
至于在这样的大学校园里学习有什么体验,那可能只有过来人才具有发言权,我们的一位某体育大学中文系的读者,曾给出了精辟的留言。

“如果从北大听课的猫开始断代,此后的校园生物都具备了某种学术属性,那就是好好学习才能顺利毕业,骗吃骗喝只能像这些小家伙们永远‘留级’”。
若觉得文章不错,请点亮右下角的“”和“在看”,在右上角为八米外设置星标,让腾讯接收到您喜欢本号的电波,彼此不再错过
“八米外”老读者可加微信pauladrienmaurice防失联,验证留言请标明关注本号的日期

本文转载已获原创平台授权
本号致力于传播多元化观点,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公号立场。
点赞+在看,让好文绽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