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中央日报10月5日发表文章“观电影《长津湖》有感”
(作者: 申庚振 北京总局局长)

申庚振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孔子如此教诲弟子“名正言顺”的重要性。10月1日观看中国电影《长津湖》后,笔者不禁想起孔子的这番教诲。
电影将韩国战争描述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在去年韩国战争爆发70周年前后,中国上映了大量相关的电影电视剧,并向参战老兵授予共和国勋章。所有影视作品都在强调“抗美援朝”这个主题。
这样命名战争是错误的。历史修正主义学者再怎么强调战争爆发的日期并不重要,也改变不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南侵的事实。
开战初期,保持旁观态度的中国在联合国军(注意不是美军)参战并在仁川登陆、战局逆转后突然跨过鸭绿江,介入战争。
以长津湖战役为题材的中国电影《长津湖》海报
“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一致将这场战争叫做‘抗美援朝战争;将参战的中国军队叫做‘中国人民志愿军’”。担任电影《长津湖》历史顾问的著名作家王树增(69岁)如是说。
他在著作《朝鲜战争》的韩文版序文中说,“中国人抱着广阔的视角看待这场战争,希望从世界化的层面回忆这场战争”,相当于承认“抗美援朝战争”并非6·25韩国战争的正义命名。
那么,当下中国为什么要重新宣传这场与美国的战争呢?
176分钟的影片放映期间,笔者不止一次听到中国观众的哽咽声,尤其是在演员胡军饰演的炮兵排长战死时,放映厅的哽咽声更大。影片的镜头不断在扛着步枪的中国军人和美国空军的轰炸机之间切换,还有中国军人被轰炸机炸飞的场景,足以引起中国观众的愤怒和仇恨,简直就是一部专为“国家主义(Nationalism)”思潮洪流的席卷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量身打造的一套武装思想的教材。
中国共产党去年10月宣布将在2027年实现“建军100年奋斗目标”,并于今年7月的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再次强调这一目标,但并未公布目标的内容。专家们猜测,相关目标可能是收复台湾。中国可能有意通过大制作的《长津湖》引起14亿人的愤怒,实现同仇敌忾收复台湾的目的。
问题是,这还牵动着韩国。
1950年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封锁了台湾海峡,以防止中国大陆和台湾爆发战争,导致美国同时卷入两场战争。
现在和当时一样,海峡两岸与朝鲜半岛的命运息息相关。现在距离中国建军100年只有不到6年时间,对中国官方主旋律和当下的年轻人为《长津湖》大唱赞歌的现象,我们必须有所触动。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