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来源:
财商(caijingshangye)

作者:吴楠
编辑:
德勤
导读:新冠特效药与疫苗加强针交锋,是否会引发疫苗行业“大洗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冠疫苗加强针是一个全新的竞争空间,企业众多,技术路线不一,研发实力参差不齐,注定了这是一场群雄角逐的竞赛。


国庆假期首日,海外市场传来重磅消息:美国生物制药巨头默沙东(Merck & Co.)宣布其在研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试验性药物——Molnupiravir(中文名“莫那比拉韦”)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款“特效药”可将感染新冠病毒的中轻症患者的住院/死亡率降低50%,并将很快请求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卫生官员批准其使用。
消息公布之后,默沙东股价当天盘中一度暴涨12%,截至收盘涨幅超8%;与此同时,多只疫苗概念股惨遭投资者砸盘,其中莫德纳跌超11%,诺瓦瓦克斯跌超12%,Vir Biotechnology大跌超21%。
市场“利空”情绪蔓延到国内,10月4日港股开盘后,疫苗股与相关新冠概念股纷纷重挫,其中开拓药业(09939)大跌超25%,康希诺生物-B(06185)、腾盛博药-B(02137)均跌超20%,复星医药(02196)、嘉和生物-B(06998)截至收盘均录得近20%的跌幅。 
按理来说,疫苗与特效药并不矛盾,前者主要是用于预防,后者则是用于治疗。但市场之所以会有如此反应,背后的逻辑与海外部分民众的“反疫苗”情绪有关,特别是欧美地区的”反疫苗“思想由来已久,加之新冠疫情反复发酵,欧美不少公民对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信心正在逐渐降低,如今推出了一款可以降低住院和死亡率的特效药,无疑是给了这些民众一个抵制接种疫苗的借口。可以预见的是,海外新冠疫苗的接种率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但是新冠疫苗真的能够被新冠特效药完全取代吗?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给出了答案:“这种药物绝对不会取代新冠疫苗”。虽然福奇也肯定了该款特效药未来的发展潜力,但他认为,美国要想彻底控制住新冠疫情,让疫情有所好转,最好的方法还是接种疫苗。

尽管中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曾表示,国内新冠患者的后遗症比非典时期要轻很多,但从国外不少病例来看,新冠给部分患者带来的伤害远比想象中要可怕。近期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公布了一项最新的数据结果,这些数据来自于对大量新冠患者后遗症的观察,结果显示,新冠病毒不仅会对部分患者的肺部造成伤害,还极有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引发患者智力降低或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默沙东的特效药只适用于中轻症的新冠患者,对重症患者几乎无效。因此,接种疫苗仍是现阶段防控疫情最为有效的手段。

加强针有望带动疫苗市场规模扩容
“如果你还没有,请接种疫苗,它可以挽救你的生命和你所爱的人的生命”。在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过70万之际,总统拜登向美国群众发出了“恳求”。在此之前,拜登已用实际行动传达了自己对接种疫苗的态度——于9月27日在白宫接种了新冠疫苗加强针。
事实上,不止美国,为了应对变异毒株,以色列、泰国、菲律宾、印尼、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已启动或宣布为重点人群如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提供加强针的计划,目前国内也在陆续展开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不过关于新冠疫苗加强针要不要打这个问题,目前各方意见尚未达成统一。
站在部分民众的角度,新冠疫苗的有效性仍备受质疑。
站在国家的角度,目前WHO对接种加强针持反对态度,认为应该优先供应“贫穷国家”。但目前“有能力”的国家更倾向于通过“加强针”强化国内的免疫屏障。
对于部分群众的担忧,国内已有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接种第二剂疫苗后6个月再接种一剂,抗体水平会有明显增加,增幅达到10多倍,且接种后再过6个月还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看起来这(新冠疫苗加强针)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加强免疫的办法”,钟南山也曾对此做出过回应。
从国家层面来看,今年 6 月以来,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持续蔓延,在全球多个国家掀起了新一轮感染高峰,其中疫苗接种率相对较高的中国、美国、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家疫情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这从侧面验证了现有疫苗对变异毒株保护力确实存在明显下降。而在相关研究证实接种“加强针”可以明显增强抗体水平的前提下,疫苗加强针的注射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对于新冠疫苗加强针的开打,最支持的莫过于疫苗公司了。
加强针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新冠疫苗市场规模有望得到进一步扩容,同时也给在第一轮接种中严重掉队的疫苗研发企业带来了重新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


灭活疫苗领跑国内首轮疫苗接种竞赛 
目前,全球共有7条疫苗研发技术路线,分别为灭活病毒疫苗、减毒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以及核酸疫苗旗下的DNA疫苗和mRNA疫苗。
海外国家采用的主要是mRNA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路线;而在中国,新冠疫苗的研发路径主要包含5种: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鼻喷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但目前成功实现商业化的仅有3种: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其中,灭活疫苗因研发进度最快,从而在国内占得先机,目前占国内上市新冠疫苗数量的比例高达75%。
具体到研发企业,国药北京所、国药武汉所、科兴生物、康泰生物(300601)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均是走灭活疫苗技术路线,康希诺(688185)疫苗为腺病毒载体疫苗,智飞生物(300122)为重组蛋白疫苗。
资料来源:疫苗公司官网。财熵整理
可以看到,时间优势对于新冠疫苗研发企业而言十分关键,越早上市的产品越容易抢占市场。在第一轮新冠疫苗的接种竞赛当中,灭活疫苗在国内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然而伴随着变异毒株的肆虐,现有上市疫苗被证实保护效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意味着,过去灭活疫苗研发企业在时间竞争上取得的优势或将同步减弱。
如今第二轮“加强针”接种竞赛即将打响,原本已经接近“饱和”的疫苗市场迎来了新的增长点。有分析师预测,2021-2023年,辉瑞及其德国合作伙伴BioNTech和Moderna,将获得新冠疫苗加强针市场每年超50亿美元(或更多)的销售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冠疫苗加强针是一个全新的竞争空间,除了已经获批上市的疫苗产品之外,还有诸多处在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正在酝酿入局,企业众多,技术路线不一,研发实力参差不齐,注定了这是一场群雄角逐的竞赛!


疫苗内卷化,谁将成为加强针“新宠”?
目前“加强针”的接种方式主要包括两种:
同源加强:在基础免疫(灭活 2 针、腺病毒载体 1 针、重组 3 针、mRNA 2 针)的基础上,进行同种技术路线的疫苗加强接种;序贯接种: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混合接种。
关于这两种方式的优劣,康希诺生物曾公布过相关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在2剂灭活疫苗的基础上,序贯1剂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免疫反应,要优于加强免疫1剂灭活疫苗。
即“混打”加强针的效果优于同源加强。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公告,中泰证券研究所。财熵整理
但由于相关临床数据并不完善,国内现阶段是提倡以“同源加强”为主。“现在打加强针的前提条件是前面两针必须是同一厂家,而且要满半年时间才能打。”一位已经接种过加强针的医生告诉财熵,这就意味着,在第一轮接种市场中牢握基本盘的灭活疫苗,短期内存在较大的市场预期。
不过不同疫苗的免疫性能会有所差异,未来随着临床试验数据的累积,“序贯接种”很有可能会被放开,届时疫苗的有效性与研发进度或将成为其他疫苗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破局点。
从现有疫苗的有效性来看,海外辉瑞、Moderna等企业的mRNA新冠疫苗原有保护率高达90%以上,但在接种两周之后对德尔塔变异株的保护效力下降为66%左右;强生和阿斯利康的病毒载体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的保护效果与mRNA 疫苗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国药、科兴两种国产灭活疫苗原有保护率在50%-85%,但对德尔塔变异株的总体保护率为59%。
智飞生物的重组蛋白疫苗对于任何严重程度病例的保护效力为81.76%,对德尔塔变异株的保护效力为77.54%(对Alpha变异株的保护效力为92.93%)。
三叶草生物联合佐剂使用的重组蛋白新冠候选疫苗SCB-2019 (CpG 1018/铝佐剂),在全球关键性2/3期临床试验“SPECTRA”达到保护效力的主要和次要终点,对德尔塔变异株引起的新冠肺炎的保护效力为79%。
德尔塔变异株是现阶段全球最为流行的一种变异毒株,占比超过90%。在针对该种变异毒株的保护率上,mRNA疫苗相对于灭活疫苗来说具有一定的领先性,而智飞生物与三叶草的两款重组蛋白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的保护力显然更为有效。不过考虑到智飞生物产能不足、三叶草还未获批上市,以及两者加强针临床数据缺乏等因素,目前重组蛋白疫苗作为加强针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中信证券研究部,财熵整理

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单位统计数据会有偏差
从研发进度来看,目前海外接种的加强针多以辉瑞的mRNA疫苗为主,Moderna与强生的加强针还亟待审批;而国内方面因为不能混打,所以仍以科兴、国药北京生物等灭活疫苗为主。
不过从医学价值的角度看,mRNA疫苗属于核酸疫苗,在治疗以RNA为结构的新冠病毒时,核酸疫苗对传统疫苗路线是“降维打击”,且综合现阶段国内外在加强针方面的临床数据,业内普遍认为具备精准治疗优势的
mRNA疫苗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加强针品种。


国内mRNA疫苗研发进度“成谜”
早在2020年3月,复星医药便与德国疫苗公司BioNTech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BioNTech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在国内进行本土化生产。目前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已成功实现mRNA疫苗产品复必泰的商业化。而在今年7月14日,复必泰也通过了大陆地区药监局的专家审批,进入了行政审批阶段。
但令人不解的是,复必泰至今未通过审批。对此,复星国际(00656)董事长郭广昌在今年的中报发布会上回应称,“该疫苗的审批进展正常,在程序方面公正透明,CDE和药监局给了复星很大的支持”。他同时表示,疫苗不是复星国际的全部,它只是复星医药的一个产品,疫苗是为了给大家多一种选择,无论结果如何都没关系。
不难看出,郭广昌的大局观背后隐藏着些许无奈。
同样通过license in(授权引进模式)的方式进军mRNA领域的,还有在港股上市的云顶新耀(01952)。公司于9月13日与加拿大疫苗开发商 Providence Therapeutics达成战略合作,后者研发的 mRNA 新冠候选疫苗 PTX-COVID19-B 目前正处于临床II期阶段。很显然,复星医药目前遭遇的“尴尬处境”,未来也是云顶新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大难题。
相比复星医药在审批程序上遭遇的“最后一道难关”,其余的国产mRNA疫苗产品仍在研发赛道上“艰难爬坡”。
其中,沃森生物(300142)与艾博生物、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合作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ARCoV)已经在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多地开展三期临床试验,其在云南玉溪的新冠疫苗产业化基地也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作为中国第一支获批临床的mRNA疫苗,ARCoV或许最有可能实现对复必泰的弯道超车。
除了沃森生物、艾博生物之外,目前获得国内新冠mRNA疫苗临床批件的厂商,还有斯微生物和丽凡达生物两家。
斯微生物是国内最早参与mRNA疫苗技术研发的企业之一,但是在mRNA疫苗获批临床的进度上,却落后沃森生物、艾博生物大半年的时间,截至目前仅完成了I期临床研究。或许因为如此,曾在去年与斯微生物牵手合作的西藏药业(600211)最终选择放弃对mRNA疫苗的布局,于今年8月底宣布与斯微生物“和平分手”。
有意思的是,就在西藏药业酝酿“止损”之际,国内最大的民营疫苗集团艾美疫苗却“洞察”到了mRNA疫苗未来的发展潜力,于5月31日成功收购了另外一家拥有mRNA疫苗临床批件的丽凡达生物股权。但丽凡达生物研制的mRNA疫苗,在研发进度上同样不具备时间优势,目前仅进入到I期临床试验阶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对mRNA疫苗研发的取舍上,考验的是西藏药业与艾美疫苗的战略眼光。
除了上述企业之外,国药集团、美诺恒康、智飞生物(入股深信生物)、传信生物、瑞科生物等企业也以自主研发、收购、合资等方式意图在mRNA疫苗市场“分一杯羹”。其中,国药集团旗下公司中国生物的复诺健mRNA变异株新冠疫苗的产业化项目,已在今年9月25日正式落地,有望今年年底前进入临床。而其他企业的研发进展似乎还处于“停滞状态”,尚未有利好消息传出。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场实力的比拼,面对新冠特效药的“挤兑”,以及疫苗市场的研发、审批、竞争等“重重阻碍”,谁最终能够脱颖而出呢?
*经济学家圈接受投稿,请投递至:

[email protected]


往期嘉宾风采展示
【10期特惠线下】购买

请扫↑
专享价
32900元/10次
考虑到地域限制和传播更好的知识,我们也推出了线上课程,线上课程纯属公益,每堂课仅109元,仅接受全年课程预定(购买可领100元满减优惠券)。
特惠直播课购买
请扫↑
专享价
999元/10次

*政策解读大师课、VIP付费群、发票等事宜,请加小秘书微信:Dalianmishu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