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 有深度 有广度
就等你来关注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耀匀 | 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2021年9月18日至10月3日期间,法国凯旋门被包裹起来,「消失」了16天。这个行为出自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夫妇,构思于60年前的艺术项目,名为《包裹凯旋门》(L'arc de Triomphe, Wrapped)。
作为克里斯托夫妇最后的遗作,由他们的侄子和蓬皮杜艺术中心共同实现。
但现实往往不如想象中美好,惊喜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争议,这个耗资一亿的「艺术」让很多人惊呼:「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无数人质疑: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多时间金钱,来实现之时短暂存在的作品?
克里斯托夫妇回答:「艺术之所以存在,本身就是非理性的,艺术是无用的,它的作用也仅仅是为了‘美’而已。这些争议本身也代表了作品最重要的主题「自由」。
这也是当代艺术的精髓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换言之,每个观者都不自觉地参与演绎了这场极致浪漫。
《包裹凯旋门》被认为是2021年全球最伟大的公共艺术。

创造和欣赏艺术,是人类的天性。但艺术并不意味着阳春白雪,更不该是少数人享用的专利。本文就深入浅出地分享艺术的一些基本概念,让每个人都可以真正明白艺术,感受它为我们打开的精神新天地。
艺术的真正使命
就是让情感可见
如今,艺术在生活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即使你对艺术丝毫不感兴趣,也仍然很难忽视无处不在的艺术:绿化带里的雕塑,餐厅墙壁的油画,街头广告的设计,甚至街边建筑的造型,都浓缩着视觉艺术的精华。
镜像雕塑,安尼施 • 卡普尔
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不但会提升品位和境界,更能擦亮眼睛和心灵,发现世间充满未曾留意的美,唤醒内心沉睡已久的情感与思绪。
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艺术虽然近,却依旧遥不可及。漫长曲折的艺术史、复杂拗口的专用名词、纷繁复杂艺术革命,乃至那些奇形怪状又高深莫测的艺术品… 都如同厚厚的隔膜,阻挡我们去真正接触和了解艺术。
艺术究竟是什么?
艺术究竟是什么?其实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艺术就是用来欣赏的东西。它能够激活我们的感情和洞察,更好地理解和享受生活。
可能有人要说,何必那么复杂,欣赏不就是因为好看吗?确实,很多艺术都很美,但艺术并不全都是美的。美和愉悦,充其量只是艺术的一部分,并不能覆盖「艺术」这个概念本身。
《孟特枫丹的回忆》,柯罗,1864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都保持这样的观点:认为艺术就是美的载体,我们欣赏艺术就是为了欣赏美,是为了体验「美感」所带来的愉悦。这种想法在脑海中根深蒂固,西方哲学中研究艺术的分支,就被命名为「美学」。
尽管「美」的概念复杂多变,每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很难真正明确定义。但普遍共识是:欣赏美的事物,可以带给我们精神的愉悦。而艺术,就是要把这样的美表达出来。
《舟发西苔岛》,华托
这种观点在很大意义上确实如此。为了追求美和快乐,生活中的我们,时常会抛弃实用性,转而追求装饰性。甚至从远古时期就是如此。
比如用陶土做壶是为了实用;但在壶上描绘花纹呢?非但不能盛更多的东西,反而会使材料变得脆弱易损,但古人依旧乐此不疲的装饰和雕刻。
古希腊出土的陶器
现代社会的我们更加变本加厉。无论什么东西「颜值」都是重要评判标准。虽然知道「好看」并不等于「好用」,甚至有时还会妨碍实际功能。
可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好看」本身就能构成功能,能够提供极大的情感附加价值。这种价值就是美感、设计感,或者说是「艺术性」。
从这个角度而言,人类千万年来始终都是不折不扣的「颜控」。追求美,追求赏心悦目的感觉,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天性。
《绘画的艺术》,维米尔
但「漂亮」或「精致」并不是艺术的必要条件,「美」与「快乐」也不是。美丽的、能带来愉悦的东西,固然可以被称为艺术。但并不是所有艺术,都会带给我们愉悦的审美体验。
悲伤、恐惧、痛心… 这些所谓的负面情绪,与平静、快乐和幸福同等重要。而艺术真正的价值,就是帮助我们激发或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
《梅杜萨之筏》,籍里柯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创作,让内心那些纤细、难以捉摸也难以平息的情绪释放出来,以某种固定的形式留存于世。这样的作品就是情感的结晶。
如果站在观看的角度,欣赏到这样一件作品,感受到其中内涵的同时,也会激发和产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体会到全新的世界在眼前打开。
《星月夜》,梵高
习惯会使感官变得麻木。日复一日面对同样的风景,接触相似的人和事,只需要调动几种简单感情应付就行,而其它深层感情却始终沉睡。长此以往,难免会对生活失去敏感和好奇。
《夜鹰》,爱德华 • 霍普,1942
可当我们欣赏艺术时,是在接触他人的内心世界,如同在用别人的感官体验这个世界,会带给我们全新的体验,令沉睡的感情在心中复苏。
比如蒙克的《呐喊》:如血般殷红的背景下,扭曲绝望的面孔,弥漫着恐怖焦虑的情绪。这幅画与《睡莲》相比,并不具备普世的美感或愉悦的魅力,而是属于迥然不同的艺术。
《呐喊》,爱德华 • 蒙克
那么,为什么要创造和欣赏这样的艺术呢?因为我们需要这种强烈的情感刺激,让内心生发出新鲜的感情来。这就是艺术最重要的作用之一:重新激活我们的感情和洞察力。
《雾海中的漫游者》,大卫 • 弗里德里希
艺术从具象到抽象
提起绘画和雕塑这样的视觉艺术,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像希腊雕像或《蒙娜丽莎》那样逼真的作品。这样以尽量重现自然和现实为目标的艺术,可以笼统地称为「具象艺术」。
《在威尼斯迎接法国大使》,加纳莱托
优秀的具象艺术应该尽量贴近现实,比例严谨和谐,色彩搭配得当,阴影柔和自然,要像真实世界那样呈现出体积感、重量感和空气感。
《外交官们》,小荷尔拜因,1533
与「具象艺术」对应的就是「抽象艺术」。比如抽象艺术大师毕加索笔下的东西,与真实世界相差巨大,有时甚至连画得是什么都很难分辨。
《阿尔及尔的女人》,毕加索
抽象艺术已经发展了一个世纪,然而依然没有得到充分理解。我们总是自然而然地觉得,抽象艺术没有技巧,如同随心所欲的画符,要是连基本的画的像都做不到,还算什么艺术?
《静物》,乔治 • 布拉克,1912
然而,抽象艺术家并不是画不像,他们只是作为挑战者,选择用另一种表现手法。比如毕加索的画功就非常扎实,16岁时的作品就已经无懈可击。也就是说他完全能够画的逼真。
就像毕加索自己所说:「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理解这句话,是重新看待艺术的一把钥匙。
毕加索16岁画的画
纵观艺术史,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历史早期,绘画和雕塑也曾经相当抽象或者说程式化的,那是因为当时的艺术家,的确缺乏必要的技术和能力。

早期绘画:马萨乔《纳税银》
而到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总结出透视和比例的一系列标准。从那时起直至19世纪末,西方艺术的基础就一直建立在对真实世界的「再现」之上,艺术家们用作品来重现现实中栩栩如生的光影、空间以及色彩。
《夜巡》,伦勃朗,1642
随着近代化在全球的拓展,这样的具象艺术传统也深入人心。所以,具象艺术到抽象艺术的转变,绝对堪称二十世纪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变化。
这样重大转变的原因就是「摄影」的发明。毕加索和推动抽象艺术的那一代,就是目睹摄影术兴起的第一代。
达盖尔银版法拍摄场景
如今的我们对照片已经习以为常,但在当时,照相机的发明对视觉艺术的冲击非常巨大。千万年以来,人们依靠绘图和雕塑来重现世界,但现在只要按一下快门就行了。画家无论怎么努力,也很难比照片更逼真了。
委拉斯凯茨《宫娥》,1656
对于毕加索这辈艺术家而言,这种改变并不意味着绘画的死亡,而恰恰相反,这使他们摆脱了束缚,不再一味追求重现真实的世界,而是将重心转移到对人类内部情感的表达上来。
当然,具象艺术也依然可以表达情感,但抽象艺术,因为可以违背自然规律来行动,因此情绪和感觉,就可以以更自由的形式体现出来了。
《记忆的永恒》,达利
比如具象作品中有许多表现残酷战争场面的画作,如《自由引导人民》,忠实呈现火光、刀子、士兵的铁蹄以及践踏的血腥,越真实越震撼。
《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
反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表现的是二战时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场景。画面几乎是黑白的,画中甚至没有出现飞机炸弹,人物也只由简单的线条和色块组成,但是其中蕴含的冲击力却极其惊人。
《格尔尼卡》,毕加索,1937
既然可以不必在意画得像,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选取和创造需要的图像语言。他不是要重现悲惨场景,而是要表达经过提炼之后的痛苦和愤怒。
这幅扭曲而割裂的画面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因此也充分激发了观者的情感,这就是它成功的最大理由。
表现手法并没有优劣高下可言。「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都有意义和价值。其中共通的一点,就是艺术应当可以超越现实的束缚,表达超越真实世界之上的情感与想象。
克林姆特《吻》
如何理解现代艺术
所谓「现代艺术」主要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艺术。这段时间固然有很多传统风格作品,但最吸引眼球的还那些艺术革命理念之下的产物。
《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达明安 • 赫斯特
「艺术」本身已经够令人费解,而「现代艺术」就更加令人困惑。它们不仅看起来深奥难懂,还彻底颠覆我们对审美和技法的认知。
一堆胡乱甩到板子上的颜料,几根破钢丝,甚至动物尸体都能被称为艺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展览里,甚至拍卖出匪夷所思的天价。
《蜘蛛》,路易丝 • 布尔乔亚
简直是荒唐的炒作!大概只有闲得没事干的有钱人才会把它们当成宝吧?有这种想法是非常自然的。
的确,现代艺术的实践者们制造出了许多难以理解的作品,有些甚至还拒绝别人理解。但如果宏观看待现代艺术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其内在精神倒真的没有那么乌七八糟、无理取闹。
《气球狗》,杰夫 • 昆斯
现代艺术,发源于新时代与旧时代之间撕裂的鸿沟,发源于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恐惧与愤怒,发源于对固有观念的挑衅和反对。当然,也发源于对创造力和人性本身的肯定。
《草地上的午餐》,爱德华 • 马奈
现代艺术始于19世纪,此时的西方社会刚刚经历三大革命,即:法国大革命、美国革命以及工业革命,技术和思想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飞跃。
此时,批量生产和大众消费在这个时代兴旺发展起来。第一个国家性质的美术馆 —— 卢浮宫,也开始向大众开放。艺术不再属于少数精英阶层,而是真正来到了每个普通人身边。
卢浮宫,法国巴黎
首先是艺术题材发生改变,随即表现手法和技术也跟着改变。催生了许多崭新的艺术风潮和流派:如现实主义、野兽派、印象主义、立体主义… 从这个时期开始,艺术的标准和内涵,都开始变得格外多元化。
20世纪后,「先锋派」艺术家在保守主义的抵抗中求新求变。而传统艺术的形式与色彩,就成为最大的变革对象 ——「抽象艺术」应运而生。
《构图八》,康定斯基
同时,「先锋派」们也在重新质问「美」的概念,质问艺术与美的关系。他们甚至提出「反艺术」的口号,比如达达主义就是如此。
他们抛弃美学,挑战传统。如果说传统艺术试图通过画面来表达某种意义,那么他们就反其道而行之,创作「无意义」的作品:我做出来放在这,你爱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
杜尚极其著名的「现成品艺术」
但这种主张本身不就是意义所在吗?你做出这个作品,还是想通过它诉说某种主张吗?事实上尽管方式不同,艺术依然是表达情感和话语的媒介。
20世纪最大的事件是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把世界从物质到精神都破坏得体无完肤。特别是二战之后,古老的世界格局彻底改变,现代艺术的中心也逐渐从欧洲转向北美。
《希望》,班克斯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艺术的形式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战前的先锋艺术至少还用颜料和画布创作,可新生代艺术家,用上一切敢于尝试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他们所表达的东西,也越发不常规。
如果说从前的抽象艺术,还看得到现实世界重组之后的痕迹。那么当代艺术,往往设法连这点痕迹都抹消,转而更为用力地呐喊出自己的声音。
创作中的 安塞尔姆 • 基弗
现代世界总体算和平,可也充斥着环境、能源、种族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共同思索的,也都与艺术家们的创作息息相关。
再加上媒体、电子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新鲜手法引入艺术创作中。与其他行业一样,发生在艺术世界的也是尖锐而鲜活的革命。
《蓝柱》,杰克逊 • 波洛克
艺术发展到这个时代,已经成为前所未有的实验场地。但无论如何,其本质都是相通的 —— 它是表达和激活人类情感的重要道具,是发出自己声音的媒介。任何对形式和手法的挑战,都是人类对自我表达的不懈追求。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艺术,我们创造和欣赏艺术,有时是为追求审美愉悦,但有时,艺术也同样带给我们悲伤或恐惧等负面情感。艺术真正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表达自我,以及激活内心沉睡的感情和洞察力。
《罗纳河上的星夜》,梵高
我们习惯于欣赏具象艺术,要求艺术能够再现真实世界。抽象艺术的追求却不同,它看重的是超越自然和现实之上的,人类创造和想象力。
现代艺术虽然难以理解,但它的发生和发展却有其内在规律。
历史和技术的发展变迁是孕育现代艺术的温床,而人类对自身情感与思想的反省,以及对创新的追求,才是真正推动艺术革命的齿轮。
References
1. Mark Getlein | 《Living with Art》
2. mymodernmet|What Is Contemporary Art? An In-Depth Look at the Modern-Day Movement
3. medium|A Beginner’s Guide to Art History
艺术,虽然没有生活本身重要
但没有艺术,生活也就乏味了
| 耶米利书 51:15|
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
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聪明铺张苍穹。
© Copyright 
丹尼尔主编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知物生活馆
精品茶饮和健康零食
原叶茶棒 + 毛豆脆片

请人公告
「丹尼尔工作室」正在持续扩招,多个岗位等你来。申请全职的,请在后台输入「招人」;申请兼职的,请在后台输入「全球招募」。请按要求,发送邮件给我们。诚邀海内外各路英雄豪杰的加入,尤其欢迎身怀绝技的精致的利他主义者。因当前人力有限,回复较慢,请务必耐心等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