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鬼首天龙
第一次知道金圣叹这个人是在上学的时候。我是历史专业的学生,虽然说文史不分家,但文学课程不是我们的主业,历史系的学生和中文系的学生,即使学习同一篇古文,切入点和着重内容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文学青年的我,保留着对文学的热爱浓度。
有一次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中国古典文学赏析的书籍,是茅盾先生所著,翻看了一下篇章目录,觉得有很好学习的内容,便借了出来如饥似渴地阅读。其中茅盾先生谈到了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金圣叹的名字映入眼帘。谈《水浒传》,绕不开金圣叹。
《水浒传》这本书我是读过的,因为维达灵秀给这本书定了性质,说它好就好在投降,晁盖死了之后,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接受朝廷招安就去打方腊了。为了跟随维达灵秀的思想节奏,全民开始读《水浒传》,是一时的政治风潮。对于《水浒传》中人物,我是基本了解的,但金圣叹对这本书中人物的点评,却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金圣叹了解得越来越多,也就越发地喜欢上了这个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情,还因为他的幽默甚至怪诞,他的幽默我深以为然,他的怪诞我可以理解,他最后上演的生命悲剧让我沉默了很久,如果心中阴影的面积可计算的话,应该是很大很大的一片。如果能与金圣叹是同时代人,我想他会有一个朋友,应该是我。
金圣叹死于清朝,其实他的大半生是在明朝度过的。他生于1608年,死于1661年,活了53岁。如果从满清入关的1644年算起,他在明朝生活了36岁。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人,出生在苏州这一方水土,他经历了晚明最后的三十年的全过程。与他同时代的江南名士荟萃云集在这一带,钱谦益是他舅舅,就是娶了柳如是的那个江南文人领袖。
陈子龙是柳如是的前男友,晚明著名诗人之一,最后坚持抗清由于兵败被俘,在押送他的途中寻机跳水自杀,被清廷下令凌迟了他的尸体。同时期的江南才俊还有侯方域,《桃花扇》中的男主角,李香君就不用讲了,大义凛然的一个青楼女子。还有大才子张岱,琴棋书画吃喝嫖赌无一不精。还有阮大铖,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位大家,却当时的其它文人们天天骂。金圣叹应该跟这些人都认识。
我们都知道明朝最后的几十年,朝廷里党争酷烈,用激烈都不足以形容,因为完全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东林党是一个团体,由于对手是所谓的阉党,这就给东林党人的脸上抹上了一层道义的光辉。上面我提到的几个人物里,钱谦益和阮大铖都是资深的东林党人士,其他的几位算是东林晚辈人物,他们组织了“复社”,天天聚在一起喝酒泡妞作诗吟对痛骂阮大铖。在他们心中,阮大铖是背叛过东林党的一个叛徒。
以金圣叹的绝顶聪明和才华横溢的身段,居然没有成为东林党人中的一个积极分子,这是不是令人感到很奇怪?就曾经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说这不科学啊!稍微了解一下金圣叹的生平,这问题迎刃而解。东林党中都是什么人物?有的是朝中正在掌权的大佬,有的退休在家却也能遥控朝政,这些人物不是正在做官,就是在去做官的路上。你想做官就是官迷会被人不齿的,东林党人千里迢迢去做官,人家自称是去治国平天下。
在明朝,科举取士金榜题名然后晋身于庙堂之上,在这之前读书人走的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路子,十年寒窗苦读书是必不可少的节奏,学子们为了取得功名日后耀祖光宗,有凿壁偷光的,有头悬梁的,有针刺骨的,也有耐不住寂寞的,每天半夜跟狐狸精约会。但是,金圣叹走的不是这条路子。我脑海中的金圣叹,天资聪颖骨骼清奇这没得说,但是一看就不是练武的好材料。不是练武的好材料,能好好读书吗?金圣叹说:不能!
金圣叹有个舅舅是钱谦益,作为一时的江南文人领袖,他是真的不差钱,否则也娶不起柳如是。但是金圣叹家境一般,即使家境一般也得去读书,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掌握的宇宙真理。作为私塾中的一个学子,金圣叹表现出来了他最独特的一面,就是不好好读书,调皮捣蛋是他在课堂上的主旋律,不是被这个老师给滚粗去,就是被那个老师给滚粗去。但是小金圣叹毫不在意,最要命的是他不仅不好好读书,还不好好考试。零分作文的第一高手非他莫属。
有一次金圣叹去参加岁试,这次的考题为“西子来矣”。有人说这题目本意是以西施曲线救国的一事来写作文的。金圣叹藐了一眼考题,随后写了一首打油诗:“开东城,西子不来;开南城,西子不来;开北城,西子不来;开西城,西子来矣,吾乃喜见此美人矣。”考官在他的试卷上批复:秀才去矣!秀才去矣!这件事就是放在今天来看,也会有人问这熊孩子:你知道你是干什么去的吗?
还有一次金圣叹参加考试,作文题目是“如此则动心否乎”。这题目出自《孟子》: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再看金圣叹是怎么答题的: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而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曰:动、动、动、动……他一连写了39个动字,意思是动心39次,以后“四十而不动心”了。他这是来参加秀才考试?这特么是说相声来的啊!
此番金圣叹在考试中,公然调侃圣人,干脆被革了功名。有王应奎者在他的《柳南随笔》中说金圣叹:“每遇岁试,或以俚辞入时文,或于卷尾作小诗,讥刺试官。辄被黜,复更名入泮,如是者数矣”。在清代称考取秀才为入泮。如此这般几次儿戏之后,金圣叹决定向考官们证明自己的实力,他规规矩矩地参加了一次考试,认认真真地写了一篇命题作文,然后考上了秀才。为此他自己刻了一个“六等秀才”的印章,到处给人盖印。这是一个人间活宝。
少年金圣叹绝对是一个熊孩子,但是熊孩子有错吗?没有!只是金圣叹生存了时空,他不应该生活在那个时代,也不应该生活在这个地方。对于圣人的公开调侃,也许是他出于顽皮的天性,我想也是他真心地表达。圣人的真实模样,被他看出来了真情。这是为那个时代所不被允许的。也许金圣叹知道自己在读书做官的道路上走不远,或许是他根本就不屑于走这条道路,在二十岁的时候,他做出了人生的职业选择,他开始以扶乩为生,占卜预测人生的福祸凶吉,在这个行业里,他做得非常好,闪闪放光芒。
我曾经写过几篇闲聊的小文,专门说道占卜预测的事情,我认识有几位占卜预测的高手,其中有我特别尊重的师友,他们占卜预测的手法和门道虽然都不一样,但还是相当的精准的常常令人咋舌,以我的体会可以告诉你们,他们都是我所遇到的绝顶聪明之人。以金圣叹的聪明才智,入行扶乩占卜这个行业,他想不放光彩都不可能。今天我们都以文学批评家的光圈笼罩金圣叹,在当时他是以著名神棍名震江南的。
金圣叹入行扶乩占卜行业自称泐庵法师,江南名士叶绍袁曾多次把金圣叹请到家中扶乩。叶绍袁的女儿叶小鸾早逝,叶老先生思女心切,想通过金圣叹同阴间的女儿诉诉衷肠。这种事哪里难得倒金大才子,他在扶乩中模仿叶小鸾文风写下诗句,仿若小栾重生,引得叶父叶母泪涕涟涟。这件事在当时流传甚广成为佳话,最终成为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素材之一。
崇祯七年,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大败官军,攻入河南、湖广。叶绍袁又请金圣叹扶乩降神询问时事。金圣叹请神上身,自称神灵附身的泐庵法师对叶绍袁说:流贼必不渡江,苏州兵火,十年之后,必不能免。而在十一年之后,顺治二年,满清消灭了李自成的大顺和南明弘光政权。铁蹄踏到了江南,当时在病中的叶绍袁,想起金圣叹的预言,果然全部应验。
金圣叹扶乩占卜的名声越来越大,终于惊动了钱谦益,虽然金圣叹是钱谦益的亲外甥,但是你没有两下子钱大学士也不会轻易推你一下,在金圣叹去给钱谦益扶乩降神时,完全彻底折服了钱谦益。这次活动被世人名为“双仙会”。事后金圣叹不要钱财,只要求钱谦益为自己“作传一首,以耀于世”。通过钱谦益的作传,金圣叹终于走进了当时的主流文学圈,不再给人扶乩。
如果金圣叹的一生始终以扶乩占卜为业养家糊口的本事,今天我们所知道的也就是一个风尘异人或江湖怪杰,但是天才的生命注定有着最彪悍的内容,他并将给后人们留下最灿烂和丰厚的精神遗产。在崇祯十四年金圣叹刊行了自己评点的《水浒传》。《水浒传》因为写的是一群强盗的故事,所谓的诲淫诲盗它占其一,假装正人君子的人们是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这本通俗小说的。即使喜欢也是偷偷地喜欢。
金圣叹阅读《水浒传》,他认为《水浒传》从宋江等人接受招安开始的后五十回乃罗贯中续写,于是金大才子大笔一挥,把这“横添狗尾”的后50回直接给删了个干净,只保留施耐庵写的前七十回,结果他这个版本直接流行了三百年。此后,金圣叹把《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评为“六大才子书”,做了自己的点评版,结果他的版本反倒成了畅销书,“一时学者,爱读圣叹书,几于家置一编”。这就是金圣叹!
顺治十八年(1661年),苏州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乍一上任就刮起三把火,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引起当地士人不满。金圣叹联结当时其他百余位名士准备来个联名上访,却被诬陷为“哭庙抗粮,鼓动谋反”,金圣叹等11名士被抓捕并判处死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哭庙案”。判处金圣叹死刑的江苏巡抚叫朱国治,后来调任云南巡抚,吴三桂在造反的时候杀了他。
金圣叹是死于清朝,因为顺治皇帝驾崩,一场“哭庙案”掀起血雨腥风,金圣叹作为案中重要人物必须得死。在刑场上金圣叹看到人群中的儿子在哭泣,他把儿子叫到身边做对子,“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很多人都知道这对上下联,有人以为金圣叹在刑场上也不失幽默,我却看到最深切的悲情。上联是金圣叹出的,下联也是他自己对的,因为他的儿子已经泣不成声,哭成了泪人。
对于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我向来以批判的眼光看他们,很少有人能够成为我膜拜的偶像,尤其是儒字当头的棍子们,我常因为他们的面目可憎而深恶痛绝。原因无它,儒棍们的身上鲜有人情的味道。为了功名为了名节,他们可以装逼到天绝地灭,把自己都不当人来看,更何况别人?但是,刑场上的金圣叹,心中苦与腹内酸,深深地震撼了我,舐犊之情自然流露,他让我感动,也让我悲愤。
金圣叹出生和生活在苏州,就在东林党人聚集的地方附近,但是他并没有成为东林党中的一员,这是一个奇数,也是一个奇迹。如果金圣叹不幸而成为了光荣的东林党党员,那么便是这中华民族的大不幸了,最起码在我们的文学史上,就少了一位妙到峰巅的文学评论家,在人间便少了一位幽默大师,在今天来看便少了一段千古传奇,我以为金圣叹之死,可以说是一个象征,此后“康乾盛世”的铁幕降临,人间再无金圣叹,他是一个时代绝唱。
原创不易,您的关注、转发、打赏、点赞
都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