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动物保护、禁渔禁牧禁养殖、新能源,谁能终结这些荒唐的环保神话?
近二十年来,环保主义甚嚣尘上,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政治正确,不仅全面占领发达国家的舆论场,而且深入渗透到大量发展中国家社会中,成为了道德制高点。这些新颖、时髦的环保理念不断转化为现实政策,不但压抑了经济,更是限制了自由,然而,关键的问题是,值得吗?这些环保举措真的能给我们一个更好的未来吗?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现代环保主义基本上是一个大型癔症,因为狂热的环保主义者们没有搞清楚两个基本的问题:
首先,环保和生态有什么区别?
然后,生态均衡点是亘古不变的吗?
本文将回答这两个基本的原则问题,然后批驳目前流行的的环保理念,最后简要阐述生态文明的正确搞法。
环保≠生态 & 生态>环保
环保和生态从来都不是一回事,事实上,他们在大部分时候是矛盾的,仅有很小部分的重合。干干净净、赏心悦目,是为环保;丰富多彩、生生不息,是为生态。打个粗俗的比方,禁止在公共草坪上放水拉翔,这叫环保,而不禁止这些行为,以至于臭气熏天,这叫生态;把草坪种上最好的草种,并且修剪得整整齐齐,这叫环保,草坪疏于管理,各种植物野蛮生长,这叫生态;一切害虫绝迹,微生物环境单纯,这叫环保,各种细菌滋生,动物死在树下烂在草中,这叫生态。
环保是专断的,直接将自然改造成我们最喜欢的样子,并且花费人力物力去维护它,由于缺乏内生稳定性,维护它的投入只能越来越高;而生态是包容的,乱七八糟、适者生存,生态中的物质、能量循环往复,完整的食物链和大量的共生关系形成复杂而稳定的关系网,几乎不需要任何外来干涉。更妙的生态是,把人类恰如其分地纳入生态系统当中,持续而适量地从中获取我们所需的物资,却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的维护工作,简言之,无为而获大利。
是不是听起来很抽象,离我们的生活十万八千里?如果我告诉你,广为流行的植树造林、保护动物、太阳能、风能以及禁止散养牲畜都是在破环生态系统,本质上都是在恶化我们的生存环境,你还会觉得上面的理论很抽象很遥远吗?但我在这里要卖一个关子,在后面对环保理念的批驳当中再展开来讲。
其实,从本质上来讲,我们的人体也是一个生态系统。每个人的体内外存在大量有益的细菌,尤其是各种腔各种道里,它们与我们共生,实现了大量基本生理功能与生理平衡;即便是某些有害细菌,只要不超过某种限度,其存在也是对人体有利的,至少锻炼了我们的免疫力。想象一下,如果某人从小都在无菌环境下长大,这个人会变得多么脆弱,或许最普通的感染就能轻易夺去他的生命。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生态潜在具有多个平衡点或平衡区间,对人类来说,聪明的做法绝不是退出生态系统来追求绝对完美的仅供观赏的原生态,而是全面融入生态循环当中,并引导生态进入最有利于人类的平衡态。生态可以变迁,从大历史跨度来看,生态也必然变迁,完全没有必要把当前一瞬的生态平衡当作神圣不可侵犯的图腾,更没有必要把不可避免的生态变迁当成世界末日。我们需要的是明智地参与变迁,审慎地引导变迁,并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生态的全部奥秘,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最大化且可持续的利用。
生态原教旨主义者最可怕的特点就是把当下这个短暂而脆弱的生态暂平衡视为上帝,一有风吹草动就惶惶不可终日,像猎巫一样去搜寻“罪魁祸首”,并将这些“罪人”绑上火刑柱。聪明的读者可能已经猜到了,我说的就是那些成天担心气候变暖并粗暴干涉他人他国的人。
纵观漫长的历史,地球已然经历过太多个冰河期和温暖期,比今天气温更高的时代比比皆是,升温过程中的每一项正反馈和负作用都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你说有啥可紧张的?生态原教旨主义者忙于讨伐他人,与古时候那些碰到不下雨就要杀个处女祭天的神棍有什么本质区别?
为了满足他们的癔症和道德神话,他们不惜伪造科研数据、钳制言论自由,他们打击了很多产业、摧毁了很多人的生计,他们愚弄民众、腐蚀高层,他们中最杰出的人士,被尊称为生态恐怖主义者。
无论从物理化学基本理论来说,还是就地球生物史而言,热,只要还没热死人,那就绝对比冷好。热是能量,是活力,是更快速的化学反应,是更迅速的进化迭代,每一个更热的时期,地球都有更丰沛的降水、更茂密的植被、更广阔的宜居带和更多样化的动物种群。沙漠变绿洲,他不好吗,冻土变良田,他不香吗,气候变暖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而是来自太阳的恩赐,唯一的问题是,变暖得太快,会令僵化愚笨的人类措手不及。
更详细的阐述容后再表,先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人类发明的环保主义金科玉律吧:
一、植树造林
二三十年前,大家经常会听见“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之类的宣传,尤其是三北防护林,被吹得神乎其神,但最近几年,这方面的新闻几乎销声匿迹了。为什么呀,因为三北防护林已经被证明失败了,不但没有改善生态,反而恶化了生态,所以就不好意思吹了,多地存活了数十年的树木整片枯死,很多地方还在主动砍掉这些树。
实事求是的讲,三北防护林建设初期,是看到了一些效果的,森林覆盖率上升,沙尘暴减少,二三十年前住在华北地区的人应该都还有印象。但是,在降雨量比较低的地区,植树造林本质上是一种寅吃卯粮、涸泽而渔、饮鸩止渴的做法,最近十来年,恶果就充分显现出来,内蒙南部、河北北部一些地方,生态已经恶化到任何植物都无法生存的程度,而沙尘暴又再度抬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直觉的情况?因为植树造林破坏了干旱地区的脆弱的水平衡!
在这些植树造林的地区,本来生长的是稀疏的草和低矮灌木,但植树造林的成果是密集的以杨树为主的高大乔木,它们的区别就在于,乔木的蒸腾量远大于草和灌木。这些地区的降雨量本来就比较少,植物蒸腾量加大后的直接后果就是,水平衡入不敷出,于是只好靠发达的根系吸取地下水。
于是,三北防护林所在地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以至于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我于2017年到内蒙的赤峰、通辽等地考察的时候,当地的地下水水位已经在百米以下,大量机井只能废弃。当地生态自然是在劫难逃,在初期,人们发现“大树底下寸草不生”,防护林区域的草和灌木纷纷枯死,除了根系发达的防护林本身以外,其他什么东西都长不了;随着水位的持续下降,最抗旱的防护林渐渐也撑不住了,多地都出现了杨树等最顽强的树种也大面积枯死的情况。
那这么多年的树都白种了吗?不,比白种更糟糕。以前地表看起来也荒凉,但其实地下是蕴藏着生机的,因为地下水还充足,而现在这种荒凉,是从上到下彻头彻尾的荒凉,其治理和恢复难度增加十倍不止。
其实早在十余年前,就有人认识到这些问题,于是新的绿化项目将杨树为主的高大乔木调整为梭梭为主的低矮灌木,林业部门也提出了降低树木密度、林草间种的新方案。应当说,这些调整都是正确的,但遗憾的是,力度仍然不够,而且来得太晚了,很多区域的生态已经严重破坏,就连十分抗旱的梭梭都很难种得活。
以粮为纲的政策进一步加剧了水源问题,你知道吗,内蒙这样一个常年干旱的地区,居然是一个粮食净输出省区。内蒙的水虽然很贵,但是土地很便宜呀,再加上农业部门的业绩和耕地红线的谬论,保粮还是保水始终争论不清。于是内蒙几乎年年干旱,是全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而且灾情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土地沙化和沙尘暴等问题都卷土重来,而且更胜往昔。
这就是只考虑环保、不尊重生态的后果,也是我称三北防护林为寅吃卯粮、涸泽而渔、饮鸩止渴的原因。内蒙这块区域,千万年来的自然地貌就是草原,这是大自然长期演化博弈的结果,是一个优化的均衡点,因为这里的降雨量只养得起草,养不起树。结果我们一拍脑袋就想变草为树,草固然是先倒霉了,但最后树也活不了,只好荒漠化,我们投入了如此大的资金和人力来防止荒漠化,但荒漠化面积却年年增加,或许是到了从根本上改变思路的时候了。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砍树、退耕,同时粗放型种植一些当地原生草本植物,让时间和自然的力量来缓慢治愈这一片区域。为什么必须砍树?因为树不仅增加蒸腾量,大量的树林还会减少内陆地区的降雨量,很多读者对此说法必然又是一头雾水,让我们把这个问题和风力发电一起来讲。
二、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设备本身成本高、占地广,且发电量十分不稳定,对电网要求较高,这些问题都很好理解,我就不展开了。如果完全不考虑环境问题,单就能源性能本身来讲,风电无疑是一种很差的能源,但环保主义者说了,风电可以淘汰火电,所以对环境很友好,综合考虑的话,风电还是很棒棒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种说法是否成立。
首先,风力发电场会使周边环境温度升高。哈佛大学研究人员使用从现有风电场收集的数据设计出一个模型,用于评估风力发电的影响。风电场运行的旋转涡轮机同时会扰乱上空的大气,导致温度空气温度上升0.24摄氏度以上,换言之,风能发电仍然会对气候产生影响。较高的温度本身就意味着较多的蒸腾量,同时,在风电场地区,植物生长季节可能延长数周,这又进一步增加了蒸腾量。我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恰好,内蒙古就是中国风电装机容量最高的地区,同时也是风电占电力比例最高的地区,有意思吧。
但是,升温效应还只是次要因素,大规模风电设施最厉害的副作用,是在于改变大气流动模式,更具体地讲,是堵塞水汽通道,阻碍暖湿气流深入内陆。气流是有能量的,当其能量衰减的时候,风力自然就会减弱,以前能够深入内陆2000公里的气流,衰减过后或许就只能深入1000公里。风电的能量当然不是白来的,吸取的就是气流的能量,所以自然会让从渤海湾登陆的气流减速,如果你注意到河北省的风电装机容量也很大(总量全国第三,占比全国第二),你就能大体估算出,每年从太平洋经渤海往内蒙西部吹的暖湿气流大致会损失多少能量,6000万千瓦时。即便事实上没有发这么多电,或者发出来的电没有上网,气流照样会损失这么多能量,因为你的设备就杵在那里,风阻是客观存在的,与你是否开机发电无关。
这个估算是很粗糙的,因为内蒙、河北的风并不总是来自太平洋,冬天还有北风,这会导致高估能量损失;但是不要忘记另一个因素,那就是能量转化率,每发一度电,气流损失的能量必然大于一度电,因为机械摩擦、风电桩的风阻都会消耗风能、减慢风速,这又会导致低估能量损失。精确测算肯定很难,但是我相信,这一增一减抵消之下,总损耗6000千万度电的能量不会是一个太离谱的估计,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占到了全国发电量的近8%。
暖湿气流损失能量导致减速,生态后果是什么?很简单,水汽更加难以抵达内陆,加重内陆地区的干旱程度。内蒙古几乎十年九旱,除了东头的呼伦贝尔盟外,其余中西部地区都是严重干旱地区,而且降水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在全国、全世界降水量整体增加的大背景下,这种现象的成因尤其值得深思。蒸发加大、降水减少,两头夹攻之下,内蒙焉能不干旱,又怎能挣脱荒漠化的威胁?
三北防护林起到了与大规模风力发电场相同的作用,因为树是会对风的流动造成阻碍的,气流的运动与固体的运动也有相似之处,同样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树和草相比,哪个摩擦力更大,这是不言而喻的,一棵树或者一小片树林造成的减速影响或许不明显,但绵延上千公里的森林呢?假设内蒙的水汽流动模式及能量与一千年前一模一样,但一千年前地上只有草,摩擦力小,而现在有规模惊人的三北防护林、有大片风力发电场、还有大量高层建筑,显而易见,水汽的深入程度会大大降低,内陆会变得更干旱。
请注意,我并不是完全否定风力发电,我的论点是,在降水很少的内陆地区的主要水汽通道上,建设风电一定要十分谨慎。有些区域是相对适合发展风电的,比如荷兰,其背后几乎没有干旱区,而且欧洲三面临海,水汽来源充足且多样化,那么风电对降水的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比如我国的西域,虽然也属于干旱地区,但是却不是水汽通道,而是大平洋暖湿气流和地中海暖湿气流的终端交界处,就算风速降低,多半也是肉烂在锅里,其负面影响也要比内蒙小一些。在我看来,内蒙中东部和河北北部绝对是不宜发展风电的,因为此地扼守着深入内陆的水汽通道,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片区域恰恰是风电最密集的地方。
三、太阳能发电
既然批判了风电,那显然也不能忘记它的孪生兄弟——太阳能发电,风电和太阳能是环保主义者的最爱,堪称新能源双子星。我的观点很明确,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没有任何必要的噱头,对生态的破坏大于保护,除了极少数过于偏远而无法接通电网的地方外,均不应采取太阳能发电。与风力发电一样,太阳能发电设备本身成本高、占地广,且发电量十分不稳定,对电网要求较高,这些问题都是共通的,不再展开了。
要了解太阳能发电的危害,就必须先了解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此内容系直接抄袭,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925521-1.html、http://www.forbeschina.com/activity/news/55947,略有删节)。
虽然产生太阳能电池的技术有很多种,但大部分都是从石英砂开始,先不说之后的提炼,光从矿山中挖取石英砂,就是从古至今对健康危害最深的职业之一,会让矿工染上矽肺病(silicosis)。
石英砂挖掘出来后,首先透过电弧炉将石英砂还原成冶金级的矽(Metallurgical Grade Silicon,MGS),大多用于炼钢,在这一阶段中,需要输入大量的能源来保持电弧炉的高温,且会产生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
下一阶段则是将冶金级的矽精炼,除去内部的杂质,让矽的纯度更高,精炼过程包括将氢氯酸(hydrochloric acid)加入冶金级的矽,进行氯化反应生成三氯氢矽(trichlorosilanes),之后加入氢气进行一次性还原产生高纯度的多晶硅(polysilicon),在整个过程中最多有25%的三氯氢矽会转化为多晶硅,同时伴随非常毒的附产品四氯化矽(silicon tetrachloride)产生,估计每生产一吨的多晶硅,会有3~4吨的四氯化矽。
大部分的制造商会将四氯化矽回收再利用,因为所消耗的能源会比从最原始的原料(二氧化矽)来的少,所以回收四氯化矽能省钱。但有一好没两好,这些设备需要花费上千万美元,因此一些业者会直接将附产品排放掉。当这种具强腐蚀性的有毒液体遇到潮湿空气,马上分解成矽酸和剧毒气体氯化氢,会刺激人体眼睛、皮肤与呼吸道刺激,遇上星火则会爆炸,用于倾倒或掩埋四氯化矽的土地将变成不毛之地,树木和草都无法生长。然而很少有国家为四氯化矽设定严格的处理法则,拥有最多提炼厂的中国也不例外。
2008年华盛顿邮报就曾报导位于河南省的某多晶硅企业,不愿意投资回收设备,而是将四氯化矽随意倾倒于邻近土地上,使该地区的农地无法种植作物,并让附近居民的健康受到危害,报导指出这一家公司并非唯一一家这么做的公司。
但污染并非只到多晶硅就停止,从多晶硅到真正的太阳能电池还需要透过长晶炉生成晶棒,再切割成晶圆或芯片,这些过程都需要危险的化学物质来处理,例如制造商需要用氢氟酸(hydrofluoricacid)来清洗晶圆,除去因锯切所受到的伤害,或是磨平晶圆表面,以增加聚光能力。但氢氟酸是一种具有强烈腐蚀性的物质,就如武侠小说中的“化骨水”,若接触到未受保护的工人,会破坏人体组织并侵蚀骨头,因此必须妥善处理。
目前超过90%的太阳能电池使用多晶硅,然而近几年多晶硅材料出现短缺,使得部分业者转向投入薄膜太阳能电池,它的优势在于制造成本更低,使用的能源与材料更少,未来若转换率能进一步提升,有望与多晶硅相匹敌。除了上述的优点,薄膜太阳能电池可在价格低廉的玻璃、塑胶或不锈钢基板上蒸镀非晶矽薄膜,而不需从矽晶棒切割而来,因此产生的废弃物较少,也无须使用复杂的电弧炉,但这不代表薄膜太阳能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技术以非晶矽(a-Si)太阳能电池为最大宗,碲化镉(CdTe)太阳电池产量成长最快,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则深具成长潜力,其中碲化镉太阳电池由五层结构组成,其中一层为硫化镉(CdS),另一层为碲化镉(CdTe);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为铜铟镓硒,但也含有硫化镉,这两种电池都使用重金属镉的化合物,它是恶名昭彰的致癌物质,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肾脏疾病、肺损伤与骨骼脆弱。
另外,弃置的太阳能电池也是问题,若没有妥善的回收机制,会增加镉等重金属暴露的风险,甚至许多人根本没意识到太阳能电池需要回收。虽然太阳能板含有少量的贵重材料,如银,但大多是由玻璃制成的,这是一种低价值的材料,因此,回收太阳能板的成本是将其送到垃圾填埋场的10到30倍,回收是绝对不经济的。
问题在于危险废物的绝对数量,远远超过了iPhone、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产生的废物。《哈佛商业评论》的专业文章预计,到2031年,垃圾的数量将超过新装机容量。但是太阳能电池板的毒性使其对环境的影响比垃圾的数量更严重。太阳能电池板很脆弱,很容易折断。当它们折断的时候,它们马上就会变得有害,并且因为它们的重金属含量而被归类为有害物,因此它们被归类为危险废物。
抄袭结束,简单总结一下,太阳能电池板从原料到加工到废弃都在制造严重的环境问题,全世界能把这些问题都处理好的公司屈指可数,而其成本和价格会因此上升到一个可怕的程度。人们会误认为太阳能发电很干净,完全是因为污染都留在了生产地和垃圾场,而且他们也忘记了这本身也是一个高耗能产业,中国大量生产太阳能电池出口欧美,其实只是相当于欧美的碳排放转移到了中国,或者说中国向他们出口了电力,以及环境容量。当中国迫于减排或处理有毒物质的压力,开始提高太阳能电池成本的时候,全世界的用户都会发现,这玩意儿会变得越来越负担不起。在今天低廉的价格下,太阳能发电尚且需要大量政府补贴来推广,当价格显著增高以后,又得补贴到什么程度呢?
归根结底,风能、太阳能、沼气等低密度的能量,本质上就是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利用的。为了利用这些低密度能量,你必须生产大量的采集和传输设备,在设备上的投资就比核能和火电高很多倍,而这些设备又总是奇奇怪怪,故障率很高不说,还充满了各种有害物质和泄露风险。各种新能源,听起来很美好,但用起来却到处都是问题,离开补贴就完全无法生存,除非你把碳税提高到每个人的呼吸都很昂贵的程度,否则新能源在市场经济中完全没有立足之地。
照我说,太阳能利用很简单,我早年在河北农村就见到过一种很有智慧的做法,农民伯伯们放一个黑色的大胶皮口袋在房顶上并注满水,晚上回家的时候,足够一家人用的热水就都有了,这不比什么太阳能发电经济环保多了么?
但归根结底,对太阳能利用效率最高环境污染最少的方式还是光合作用,而不是其他任何人为工业手段。人类应该着重思考一下,怎样更高效地产出和利用各种植物,利用这些上天赐予人类的天然电站和化工厂,别急,我当然是有办法的,但是我准备放在最后来讲这个问题。
四、反对核电
极端环保主义者居然反对核电,这是令人极其不能容忍的愚蠢恶行,核电现在是、将来也必将是人类最佳的能源。原因很简单,核电的能量密度非常高,这意味着相同的装机容量下,核电必然最便宜,同时,核电还是最安全环保的能源,没有之一。
蠢货们对这个说法必然有很大意见,因为蠢货都是感性思维,他们只会关注戏剧化的案例,却从来不懂什么叫统计数据和比较研究。他们眼中只能看见切尔诺贝利和福岛,却对如何衡量、评价危害一无所知甚至毫不关心,这就好像蠢货们因为经常看到空难的新闻就害怕坐飞机一样,殊不知,飞机是远比开车和走路更安全的交通方式。
有一门很好的边缘学科叫做《卫生经济学》,其核心观点就是健康价值是可以计量的,怎么计量呢,指标就是质量调整生命年,我习惯于将其简称为有效寿命。生命年很好理解,一项行为或政策提升了相关人口的寿命,就增加了生命年,一项行为或政策降低了相关人口的寿命,就减少了生命年。而质量调整的意思是,不仅要考虑寿命的长度,还有考虑健康状况,如果是在某种病痛或残疾的状态下生存,相应的生命年数量就要打个折扣。
生命是有价的,也是可以计量可以对比的,这是非常先进且实事求是的观点,也是我们讨论所有公共政策尤其是涉及安全、健康问题的政策时,必不可少的基石。当然白左圣母必然会反对这个观点,我只想问他们一个问题,“如果让财政花上一万亿美金,就能救活一个可怜的孩子,这个钱该不该花?”
现在让我们回归主题——核电。请问在人类的整个历史上,受到核电站泄漏影响的人口有多少?毫无疑问,很少,与世界人口总量相比微乎其微,即便其中少部分人死亡或者残疾,但核电导致的人口有效寿命的减少不会是一个太大的数字。
即便是最严重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可统计的直接死亡人数(最大口径)也不过47名救灾人员和9名甲状腺癌的儿童:而疏散的13万5千人中,根据其受到的辐射量推断,70年内患癌症的概率会增加2%,即便无视他们患癌症的年龄,也只不过是相当于2610人死亡;核尘埃飘过了相当大的区域,除苏联外,土耳其、希腊、罗马尼亚、芬兰、丹麦、挪威、瑞典、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兰、瑞士、德国、意大利、爱尔兰、法国、英国都有检测到核尘埃,但剂量微小,相关地区并无任何癌症率上升的迹象,即便是最激进的推断,也不过是说,在2065年之前,可能会有16000多人死于该事故带来的癌症。(以上数据均来自于维基百科)
至于福岛的事故,炒作得倒是轰轰烈烈,我只想问一问,死了几个人?因此患癌的有多少人?当地人均寿命降低了多少?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可是没什么大局意识的,要是因此而受到了伤害,难道会不控告不索赔?那么多环保主义者和左派媒体盯着这些事情,但凡有一点可以做文章的案例,难道不会大肆宣扬炒作?遗憾的是,除了一些捕风捉影的恐慌传言之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切实的案例,更别说统计数据了。
这两个最大的核电站泄露事故也不过如此,就更别说那些更小的事故了,在几十年的大尺度上,这些事故造成的伤亡或者说造成的有效寿命的损失,不如交通事故、不如食物中毒、不如雾霾、不如毒品、不如矿难、不如抑郁症、不如你所能想到的一切事故、污染或疾病,而且统统都是远远不如。
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辐射问题也是一样,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而谈核色变。人类进行了几千次核试验,它们产生的辐射尘埃有什么后果?核电站的员工、核武库的官兵和放疗科室的医护,人均寿命减少了多少?那么庞大的环保势力和反核群体,有没有人能对这些问题做一些基本的研究和回答,我不怕你们夸张和造假,只要你敢说我就敢信。问题是你敢说吗,严重缺乏案例和数据,研究方法无法自圆其说,编都无从编起嘛。
有反核人士或许会说了,除了人员的伤亡之外,还有对环境的破坏呀!那我们就来扯扯环境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基本常识,一切核燃料的放射性元素,都不是人类凭空生造出来的,人类所做的事情,无非是把矿石从地下挖出来并且进行了提纯而已。什么意思?哪怕人类从未生产过任何核燃料,这些放射性元素也存在于大自然中,它们每分每秒都在裂变、辐射,在土里辐射、在水里辐射、甚至在空中辐射,但是你感觉不到他们的危害,因为剂量很小。人类进行的所有与核相关的活动,从地球的总量上来讲,都只能转移辐射,而不能增加辐射,由于大量辐射被转移到了防护严密的反应堆里,所以自然界中释放的辐射其实是大大减少的!
先说核废料,核废料有很多种,处理方法细节上有很多差异,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核废料产生的辐射总量必然远小于生产相应核燃料所挖的矿石的总辐射!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就和你拉出来的一定比你吃进去的少一样,因为减少的差值都变成能量了。在辐射总量必然减少的大背景下,只要核废料不集中释放出来,那它产生的辐射影响就必然小于自然背景辐射。所以核废料典型的处置方式就是封装加埋藏,只要深埋到那些远离水源、荒无人烟的地方去,有什么影响呢?难道说我们不搞核电,让放射性原因以自然状态存在于地下,它们就不会辐射了吗?请记住,就放射性元素辐射总量而言,采矿、提纯、发电、深埋的过程,必然是使辐射减少的过程,绝不可能是使辐射增加的过程,这是基本物理规律决定的。更何况,人类还做了很多冗余保护措施,比如密封保存、长期静置等待辐射衰减、不计成本的萃取回收再利用等等,照我说,这些措施都是非必要的,只是为了让人们更放心而已。本质上来讲,你哪怕就把核废料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倾倒回开采相应矿石的矿坑里,再进行回填,对环境的辐射也只会被开采前更小。
再来说核尘埃,不可否认,核电站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让极其微量的放射性元素泄露到空气中去,但这个剂量实在是太小了,人家懂行的工作人员在现场都不怕,你怕个什么劲儿呢?要知道,放射性元素是广泛存在于自然中的,有多广泛?人类烧的一切化石燃料中都含有放射性元素,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甚至一切物体中都含有放射性元素,地下水几乎都存在放射性氡,人体中含有放射性的同位素钾40和碳14,甚至你小时候和尿泥的泥巴里都会有放射性元素存在,但大家不会害怕它们,甚至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因为量太小太小了。一切事物尤其是从地里挖出来的事物都是天然辐射源,据研究,在1982年美国的燃煤活动所释放出的辐射量甚至比三哩岛核事故的辐射量高155倍(Gordon J. Aubrecht, II, Ohio State University)。
最后再说核泄露事故,碰上严重事故,一片区域都会因此而变成无法利用的废土。但说实话,地球上无法利用的废土还少吗,沙漠是废土、冻土也是废土,从来都不差这点土地面积。而且放射性元素是会衰变的,你啥都不用做,废置一段时间,问题自然解决,话说广岛长崎还挨过原子弹呢,人家今天还不是一片繁荣景象?有些元素半衰期短,那初期辐射就会比较强,但放不了多长时间就好了,有些元素半衰期长,的确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达到安全标准,但它们的辐射强度低啊,百川终归海,通过水循环稀释稀释,危害微乎其微。比如福岛核废水直接排海事件,该地洋流方向可是直接扫过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的,俄罗斯外交部不过对此表达了关切,期待提高透明度和监测力度,而美国和加拿大干脆表示了欢迎,这些强国或发达国家难道都傻了么?一切都要讲科学嘛,还是那句话,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话说回来了,世界上这么多核电站,出事故的才几个,又才死了几个人,都没有吃饭噎死的人多。
简而言之,世界上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出事故的可能,你就是呆在家里也可能被陨石砸死,科学的态度是评估概率、比较损失、完善计划、做好预案,而不是谈啥色变,无脑黑到底。
总结几点:第一,从辐射总量上来讲,核电统统是在减少自然界中的辐射,而不可能增加;第二,深埋的固体核废料、封装核废料和经过充分稀释后逐步入海的液体核废料,其危害不可能超过自然背景辐射;第三,真正有危险的是核飘尘,因为它们可能直接附着在人的生活环境中并在短时间内就造成伤害,但即便是最严重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其造成的预估死亡也不超过两万人级别,其他小事故的伤害就更小了,远低于人类的其他任何活动,比如吃饭噎死或做爱猝死,几十年来的数字都会超过两万了。
结论就是,核电是人类目前最经济也最安全的能源获取方式,反核等于反智。科学选址、提高安全标准、完善应急预案是必要的,恐核、反核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关于核电站选址有必要多说几句。肯定没有几个人愿意核电站建在自己家门口,这是可以理解的正常考虑,就和没人愿意垃圾场建在自己家门口一样。但反对门口建垃圾站的人并不会反对在别处建垃圾站,因为这是对总体有利的,核电也应该是同样的道理。归根结底,核电也是一件对国家、对人类总体十分有利的事情,那这就该大力发展,剩下的选址问题无非是对承担更多风险的少数人提供补偿的问题。虽然说在你家门口的核电站其实比家门口的水坝安全得多,并且在合理的设计和制度下,事故的概率和危害都会很小,但风险终归不是零,住得近的人就为了整体利益承担了多余的风险,因此现金补偿、高额保险、搬迁补助等措施都是可以考虑的合理措施。核电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完全有能力承担非常高的补偿,只要补偿足够高,恐怕人们欢迎核电落户还来不及呢。

本系列文章共有5篇,分别是:
环保主义之殇
过度环保等于破坏
动物保护主义之谬
终结气候变暖的神话
未来世界的生态观
敬请期待。

想要看更多文章的朋友,可以输入关键词“600”加我微信,支付600元,成为我的终身会员,领取四十余篇劲爆透彻猛文,并免费阅读本人今后的一切文章,特别是那些不能发出来的文章,同时有高素质读者群供大家交流。
另,每周将选取当周分享转发本号文章最多的一名读者,免费赠送一个终身会员名额,统计时间节点为每周日晚上10点。由于已经有一个多月未更新,所以此次有多名获得免费会员资格的读者,冷欢知己饮、潘晓米、星衍官、常青请加我微信领取会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