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经济学。
一口气看完了《鱿鱼游戏》,我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抑郁了半天。
我真的万分庆幸,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并不是这样血腥的生存竞争
鱿鱼游戏,简单来说就是某个神秘组织,把456个生活没有希望的社会边缘人忽悠到了某个无人荒岛,用高额奖金诱惑他们玩一些小孩子的游戏。
第一关一二三木头人,因为突然明白了淘汰的意思就是死亡,众人不惜违反游戏规则而试图逃跑,结果被一一枪杀,一下就淘汰了一半多人。
通过了第一关的人们惊魂未定,在对死亡的恐惧下纷纷要求退出游戏,最终利用游戏协议书第三条,幸存者们民主投票,以仅多出一票的多数决终止了游戏。
然而,这些人大多是因为各种原因背负了巨额债务的人,虽然回到了正常的社会,生活却依然没有希望,没有未来,于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重新返回荒岛,继续那场游戏。
之后的几关游戏有椪糖,拔河,弹珠,玻璃桥,鱿鱼游戏,都是非常简单的游戏,然而输了的人却以付出性命为代价,中间还有以淘汰游戏选手为目的的暴力大乱斗,非常的血腥、残酷和阴暗
为了成为最后的幸运者,大家都不择手段:夫妻反目成仇,从小一起长大、情同兄弟的发小手足相残,就连最具恻隐之心的男主,都在弹珠游戏这一关中欺骗了那个老头。
这种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正是霍布斯假设的“自然状态”,即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状态。
这样的状态与其说是社会,不如说是丛林。
试想一下,假如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敌人,那么每时每刻我们都得担惊受怕,不知道下一秒会惨死在哪个人的手里,那该多么的可怕!
鱿鱼游戏是人为设计的一个棋局,参加游戏的人都是棋子,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而行动。
但社会却是人的行动的产物
起初人们并没有以创造一个社会为目的,而仅仅是以分工合作为手段来满足各自的需求,但分工合作却最终形成了社会。
社会就是分工合作的共同体,是人有意图的行动造成的非意图结果。
在鱿鱼游戏里,资源(奖金)是给定的,参加游戏的人为争夺给定的资源而“内卷”,失败就是淘汰,淘汰就是死亡,这是赤裸裸的零和游戏
而社会合作、市场经济是正和游戏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不是给定不变,而是不断增长的,就算是穷人,他们的生活水平面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提高。
市场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失败,最多是失去财产,但只要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
有些自媒体评论说:在鱿鱼游戏世界还有自己的一套秩序体系,相对来说,可能比现实世界还更公平一些。
之所以有如此评价,是因为游戏里的神秘组织内部有人与参加游戏的某个落魄医生勾结,以出卖下一关游戏的情报来换取医生摘取人体器官(以便拿去贩卖)的服务,事发后被组织所杀并挂尸曝光。
神秘组织给他们的罪名是:妨碍游戏公平
组织者认为,外面的世界太肮脏了,没有任何公平可言,所以才会在这里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不允许任何人有特权,让这里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获胜机会。
实际上,只要懂一点经济常识,哪怕只了解一点世界史,就不难明白,这样的公平不过是一种乌托邦的公平: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有些人更平等。
上面说了,鱿鱼游戏是人为设计的一个棋局,参加游戏的人都是棋子,那么设计棋局和观看棋局的人无疑就是更平等的人了。
设计棋局和观看棋局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他们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因为太有钱了反而感受不到快乐,所以才去物色这么一群同样不快乐的社会底层人来玩游戏,给自己找个乐子。
那么我想直接问一句,这些有钱有势的人是通过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是通过暴力的逻辑(比如抢劫、欺诈等等)才获得巨大财富的?
如果是前者,那社会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市场交易是合作共赢,消费者也得到了莫大的好处,所以他们才用钞票来投票,“选出”社会上的有钱人。
基于自愿交易的市场经济就是对所有人而言最公平的机制。
我想不通,这些利用市场经济致富的人怎么会像失败的卢瑟一样,认为社会不公平?
难道是编剧为了夹带私货而牵强附会?
如果是后者,他们就是破坏市场经济、破坏公平的罪魁祸首,那么通过设计一个“公平”的杀人游戏就能够洗白他们的罪过吗?杀人取乐,又有何公平可言?
不管神秘组织里的首脑是什么人,他们设计这个游戏,不过是把人变成野兽,像野蛮的古代人观赏角斗士的血腥撕杀一样,围观人们的勾心斗角与暴力大乱斗。
神秘组织绝不是真心想要帮助那些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理由很简单:帮助他们绝不需要以剥夺他们的生命为代价。
这些边缘人,有不少人是因为贪婪和愚蠢而导致自己身陷困境,也有不少是真正值得同情的可怜人,尽管他们在得知淘汰即死亡的事实后仍然自愿参加了游戏,但无论如何都罪不至死。
不记得是哪一集,其中有个片段是电视里报道一个新闻,说韩国人的负债率越来越高,许多人背负着高额的债务,生活艰难。
那456个人,绝大多数正是因为背负了巨额的债务,甚至已经注定无法还清货款,翻身无望,所以才会来参加鱿鱼游戏,试图改变命运。
为什么韩国人的负债率会越来越高?
这就得问凯恩斯及其徒子徒孙了。
他们说,消费能促进经济增长,所以经济不增长,肯定是因为人们不愿意消费,人们不消费,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卖不掉,就会出现生产过剩,发生经济危机。
怎么办呢?
他们说,好办,四个字解决:刺激消费。
既然人们不愿意消费,那我们就货币放水,看你们还敢不消费,不消费你就等着自己手里的钱一点点贬值消失吧。
在无限通胀下,为了保住自己的财富,人们不但尽量把钱换成一切不易贬值的资产,甚至不惜使用极高的杠杆。
一旦经济萧条来临,收入减少至现金流断绝,这些使用了高杠杆的人们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当然,不管货币政策如何,人们都不应该使用过高的杠杆,杠杆越高,人的反脆弱性就越弱,无法抵抗意外事件的冲击。
所谓的凯恩斯主义,本质是一场操纵人们行为的残酷游戏。
社会不是鱿鱼游戏,但世上总不缺少狂人,想把人当作棋子来玩弄。
可怜又可恨的是,世上也总少不了这样一些人,明明身为游戏里的棋子,却热衷于赞美“鱿鱼游戏”的公平合理。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派感兴趣并想要进一步学习的读者,本号诚荐“一课经济学”课程项目。
“一课经济学”这个项目的创立,则希望通过市场的方式推广经济学,做中国逻辑最彻底的经济学社区,成为奥地利学派推广的桥头堡。项目创始人张是之先生提出“零基础无数学,你也可以学好经济学”,零基础无数学,并不意味着这是简单好学的,相反它需要很多深刻冷静的思考,需要深入而系统的学习。

针对经济学学习的特点和痛点,“一课经济学”第一季选择了三本书作为经济学的入口:1、张五常的《经济解释》;2、米塞斯的《人的行动》;3、罗斯巴德的《人、经济与国家》。后来又加了一本:4、罗伯特·墨菲《第一本经济学》。
张五常教授虽然师承芝加哥学派,但却不自觉之中运用了许多奥地利学派的方法,也得出了许多相似结论,《经济解释》是其毕生思想之精华,作为芝派当中最接近奥派的一支,正好可以比较两者异同;米塞斯和罗斯巴德则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人的行动》和《人、经济与国家》是他们的代表作,是进入奥地利学派的必读之作;《第一本经济学》 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
一课经济学 第一季
学完这四本书,你对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都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基本上可以说是从入门到精通。但这三本书都不是那么好啃,所以这个课程采取了讲义加音频的形式来讲解,差不多用一年的时间,给你逻辑更彻底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第二季的主打内容,包括精读1、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2、米塞斯《经济科学的最终基础》;3、米塞斯《货币与信用理论》;4、罗斯巴德《自由的伦理》;5、罗伯特·墨菲《第一本经济学》。
一课经济学 第二季
第三季的主打内容,包括精读1、许尔斯曼《货币生产的伦理》;2、米塞斯《理论与历史》;3、查尔斯.科赫的《做大利润》;4、罗斯巴德的《一种新的自由》和大卫·弗里德曼的《自由的机制》。

一课经济学 第三季
第四季的主打内容,包括精读1、巴格斯《通缩之问》;2、赫伯纳《纯时间偏好利息理论》;3、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4、汉斯-赫尔曼·霍普《私有财产的经济学与伦理学》。
一课经济学 第四季
后三季继续采用与第一季相同的学习形式,让你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本人作为课程顾问,也会在学习圈子里提供必要援助,分享知识经验。
一课经济学 超级会员
(价格更优惠!
欢迎本号读者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加入经济学课程——“零基础 无数学 你也可以学好的经济学”,尤其是逻辑彻底,让人折服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助你打通经济学思维的任督二脉,享受三观重建的快感。
多一人学习经济学,繁荣就多一分保障
点击 阅读原文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❷图解奥派、❸名师经济学通识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