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仙人JUMP的第501篇原创
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最近和诈骗有关的事情多了起来。
一个是各地街道各大公共场所乃至各个小区里,都贴满了反诈标语,很多地方还直接横幅挂诈骗案例,牛老师裸聊就被小区给挂了。
而且他还包揽了小区前三,堪称裸聊托拉斯。
这年头就连裸聊都卷起来了,太卷了太卷了。
除了诈骗频出,另一个是国家反诈中心APP的推广简直是停不下来。
你可以在任何地点,被人推广这款神奇的APP。
前几天逛B站,发现一个百万UP还被骗了16W,最近的骗子实在是有点猖狂了。
我又一想,牛老师不也是百万UP么,这么一想,果然他被骗就合情合理了。
我们每个人都讨厌诈骗,但作为真的没少和公安配合反诈的人,我认为人类永远无法终结诈骗。
人性造就了诈骗犯和受害者,人性的贪嗔痴本身就是诈骗的温床。
人类无法终结诈骗,首先就无法终结诈骗犯。
因为诈骗从始至终都是一门非常有利可图的生意。
没错,最赚钱的生意,都写在刑法里,但诈骗是其中获得单位收益平均风险最低的项目。
比起其他犯罪项目,诈骗的优势可谓是碾压级。
别笑,我没开玩笑。
不许笑。
首先就是平均风险。
一名智商合格的诈骗犯,一定懂得最基本的风险防控。
在网安技术发达的今天,上面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诈骗犯的物理地点起码一定要在国外。
那些在国内实施犯罪行为的诈骗犯,简直就是互联网上数据里行走着的KPI。
人在国外意味着,想抓人、想追回钱财,得跨国执法。
牵扯的方面越多,事情越不好办,外国的警察可不一定跟你穿一条裤子。
如果你最近10年被骗子骗过,钱到账后你威胁对方说要报警,人家骗子一般根本就不当回事,挂你电话也不是怕了,而是觉得从你身上榨不出油水了,要抓紧去弄下一个了。
我国刑法对于诈骗的刑罚标准算不上轻,但是你也得能抓到诈骗犯才算。
我们做反诈项目最重要的就是事前防范和事中干预,事后追回那真的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你站在一名犯罪分子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收益与风险,就会理解为啥诈骗犯都在东南亚折腾了,这确实是有原因的。
看完成本,还得看收益。
比起其他犯罪项目,诈骗这件事的受众简直不要太多。
一方面是只要你肯骗,不管是多么拙劣的骗局,都一定有人上当。
甚至拙劣的骗局本身,就是一个智商过滤器,筛选出更容易被骗的傻子,从而让他们继续上钩。
比如互联网诈骗祖师爷、国际版本的“我,秦始皇,打钱”,一个叫“尼日利亚王子”的骗局,具体操作是比海王还过分地群发邮件,以显要人物需要借助账户汇款为由头骗手续费,上世纪80年代时,平均每年能从全球骗取15亿美元。
面对成千上万、悲愤交加的国际受害者们,尼日利亚政府甚至不得不官方澄清此类情形纯属骗局,与官方无关。
这你敢信?
但这就是现实。
现实比小说要离奇的多,因为小说得讲逻辑,现实不需要。
诈骗的另外一大优势,是作案工具价格低廉,原材料随处可见,用户的隐私信息经常被各种打包出售。
并且这行入行门槛不高,核心技术隐秘性不强,诈骗还真不是一个高精尖的东西,别被电视剧里的间谍操作洗脑,电话诈骗玩儿的就是一个简单直接。 
当然,光有诈骗犯是不够的。
在诈骗这个体系里,被骗的“傻子”,才是最关键的生产力工具。
我不是说被骗的人一定是傻子,很多受害者在我看来很无辜很可怜,尤其是被伪装亲人钓鱼的那种,我都觉得这种骗子应该直接枪毙。
但这时候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为什么会被骗?
末了我总结了两个词,一个是恐惧,一个是信任。
所有人被骗,都可以用这两个词来概括。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件事,人就是存在欲望的,每个活着的人都有。
只要存在欲望,就一定有漏洞。
在欲望的驱使下,人的警惕性会降到最低。
比如我见过的各种投资骗局,哪怕是有钱人也会被骗,有钱人甚至更容易被骗。
被骗的有钱人,大部分也都知道,百分之九十九让你先付钱的,其实都是为了骗你钱。
但当你看到收益的时候,有时候你就是会想万一呢?
不信你想想你面对你发绿的股票基金,拿不准该不该撤退的样子。
万一呢?
去年过年回家,遇到一个有钱朋友家的孩子,富二代,在山西大同上大学,学市场营销,身高体重都是190。
按辈分我是他叔,按打架水平我得叫他叔。
他给我讲了自己去年在学校做的一个傻事,加入了一个叫“酒故里”的组织。
了解过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一个纯粹的传销组织,高得夸张的收益率,极短的回款时间,上下线分明,朋友圈裂变野性扩张,锚定经济敏感性弱的大学生群体,反正互联网这一套是让传销头头给玩明白了。
我现场拿手机计算器算了一下,说大侄子你学市场营销的,不知道你计算了没,这玩意14天回一次款,按复利计算,年化收益率差不多百分之两千七,足足27倍,这天底下,就能有这么好的生意?真有这么好的生意为什么要跟你们这群最没钱的大学生募资?
他说他当时也知道这个收益率高的吓人,但是他实际考察了这个项目,有注册资本有门店有生产基地,和创始人还吃过饭,回学校稍微尝试了下,一天的收益就有几万块,然后就在巨大的收益面前迷失了。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庞氏骗局爆雷,组织者跑路,富二代和下线的钱都没了,为了不被定罪为非法集资,富二代家里额外给他拿了两百万,赔给他发展的那些下线。
我听完之后无言以对,富二代,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真爽 。
拿我今天的阅历,去要求大学生群体,当然不公平。
更何况人家老爹还豪气冲天地给富二代的学费买了单,已经可以说是站在了诈骗犯的道德高地上随处大小便。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总有人正年轻。
在诈骗里,这句话一样适用。
你总能遇到新鲜可爱见识浅的人。
假如是个富二代,还好,假如不是呢?
那可能是带血的悲剧。
所以我觉得诈骗该死。
但人类欲望仍在,诈骗不死。
在电信诈骗里,恐惧,是一切骗局的存在基础。
骗子们通常会伪造一个身份,将被骗者孤立在陌生的环境和领域,形成心理上的压迫。
在这种心理压迫下,被骗的人往往会失去判断能力,被忽悠得心甘情愿拿钱。
比如经典的裸聊骗局,对方只需要花1分钟,都不用木马入侵,只要让你打开摄像头,你就已经输了,你输给了社死的恐惧。
债务骗局or退款骗局,对方只需要你的几张外卖单或者快递单,营造出人设的可靠和剧情的波澜,利用的是人们对于意外的恐惧和“失去”的恐惧。
公检法身份冒充骗局,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和公检法打交道的经历,听到这些国家机关通常很慌,对方利用的是人们对于未知权威的恐惧。
事实上,权威人物的过度影响所造成的偏见,是心理上一个很广泛的课题,叫作“权威效应”,说白了跟以前家里老人,看到电视上一个人自称专家,根本不会想对方是不是真正的专家,对他说的话就会平白无故多信三分,回头拿骨头汤给你补钙是一个道理。
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人类心理倾向。
这也是为什么真的公检法同志或者律师接到这种电话,一点不慌还能反调戏,因为人家不会对你的身份有滤镜。
人类对于未知,存在天然的恐惧。
越是未知,越是恐惧,就越是容易被人支配。
诈骗犯们深谙此点,所以才会不竭余力地试图掌握你的软肋。
对于这种恐惧,我有一个经典的克服方法,其实说过很多次。
你都不需要分辨是不是骗局,就是遇到未知的情况时,不要做任何利益相关的决策。
拖。
你既然都不知道这个东西是真是假,那就拖着,直接打个110就好。
被骗之前麻烦警察同志,这一点也不丢人,丢人的是明明不懂却以为自己很懂,结果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还要给警察同志们增加超额的工作负担。
骗子越想孤立你,你就越不能被孤立。
你想,又没有签保密协议,一个好人,为什么不允许你和其他人联系?
你就算真的是坏人,还允许你请律师辩护呢,怕什么,拖TM的。
况且真公检法办案,一波就把你送走了,怎么还会有空跟你口嗨?还让你赚钱?你当银行不配合吗?
开玩笑,不要太小瞧人家。
只靠恐惧,不能成事儿,恐惧是敲门砖,下一步的收割,靠的是信任。
极端点讲,一个人只要对别人有基本的信任,那他被骗,就永远只是时间问题。
所有的诈骗犯,从头到尾都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取得你的信任,让你认为,相信他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不管你们之间的问题是什么,哪怕犯罪性质已经从诈骗上升到敲诈勒索,他也要营造出来一个环境:想解决问题,你就得信任他,且除了他谁都不可信。
很多警察反诈的时候都可能遇到过一类情况,他们已经提前知道了某人正在被诈骗,打电话、上门提醒他跟你说话聊天的是骗子,不要给骗子打钱,结果受害者怒斥警察:
“你怎么能妨碍我解决问题呢?人家可是真心想帮我。”
说完这句话几个小时,受害者就自己老老实实走进了警察局。
哥,我错了。
你们能帮帮我吗。
如何让别人更容易信任自己,是骗子们毕生研究的课题。
骗子获取你信任的形式有很多,比如上述提到的你的个人信息,就为你相信对方的身份很真实,提供了重要支点。
再就是骗子和你的交流过程中,话术往往也有过精细的打磨,长期的作案经历,让骗子非常清楚受害者的心理,说完某句话有什么效果,人家都拿捏得死死的。
顶级的诈骗剧本,会让你在编织的情景里,体验究极沉浸式剧本杀的感受。
就是门票有点贵。
新闻里,经常能受害者在同一个骗子身上越陷越深,最后彻底被骗子吃干抹净、卖房欠债、白天快递、夜里外卖。
原因何在?
这些人在被骗的过程中,往往会回避一个问题,就是每一次自己给予对方信任时,他是否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了?如果继续信任对方,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
还是说这种信任,宛如计算机里的递归算法一样——所调动解决问题的方式,恰恰成为了最大的问题本身?
骗子不会想着帮你解决困难,不然他就不是坏人了。
他们只想要你的钱,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程序,每运行调动一次,都会让你面临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故而你只需要多思考一件事:他的存在,让我的情况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坏?
你认清了这一点,自然就会认清自己的处境。
什么都是虚的,只有你的钱包是实在的。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当一个人深陷恐惧却又无能为力时,就会本能地给自己找一个获救的出口,作为溺水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诈骗犯们做的,就是先让你溺水,然后再成为这根稻草。
利用恐惧,获取信任。
前者是惯用手段,后者是必经目的,前者可以更换,后者不能。
所以想永远不被骗,其实也很简单——只需要保持对人的基本不信任。
每当你把信任给出去,都等于把自己置于被随意伤害的位置上。
可是不给任何人信任,又等于你活在一个没有真诚的世界里,看最好的朋友也会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怀疑。
这种生活可能并不快乐。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件更坏的事情。
而这,可能也是人性永恒的命题。
这可真是一个魔幻的世界。
仙人JUMP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
你将感受到一个放飞自我的灵魂
且每篇文章都有惊喜
-----------------------

感谢你的阅读,下面是1个抽奖链接按钮,10月14日晚上19点开奖,一共1888元,666个红包,感谢大家的支持。
【我爱这个魔幻的世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