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一位博主说,自己在KFC看到一位爸爸带着孩子来买儿童套餐。
吃饭间,爸爸突然语气很压抑地对孩子说:你吃这一顿饭就花了我半天辛苦工作的钱。”
孩子大概7、8岁的样子,虽然没有说话,但从其沉默和变慢的咀嚼速度,明显可以看出,孩子听懂了爸爸的话。
博主说,我理解在三线城市普通家庭收入的拮据,但也心疼孩子可能从小就要感受到那种莫名的压力和愧疚(但孩子并没有错)。
所以,你会在孩子面前表达赚钱辛苦的情绪吗?
有一位博主的回答获得了高赞:
不要试图用【愧疚感】绑架你的孩子,永远不要!
当一个家长对孩子说:“赚钱辛苦,咱们家穷”的时候,他的潜台词实际上是在对孩子说:
“你看,我赚钱这么辛苦,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欠我的,你必须得好好听我的话,将来报答我、孝敬我,否则你就对不起我!”
……
这些潜台词,家长虽然没有说出口,但这里面的情绪孩子完全能够Get到。
而且,孩子会把家长这种过度牺牲的情绪打成一个厚厚的包袱背在身上,这个包袱叫内疚感。
这种就是典型的“内疚式教育”。
内疚式教育的具体表现
前不久,北师大教育学部讲师程猛在《一席》的演讲中,讲述了一个农家子弟的故事。
一位重点大学女博士说,每年开学都是她最担心的时候:
“爸爸本来是抽烟的,但是为了让我上学把烟都戒了。因家里太困难,上初二的哥哥觉得她成绩比较好,就主动辍学去早餐店打工……”
言语之间,满是身为子女的内疚感。
这个女博士很清楚家人的付出和牺牲。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真的成为一个“读书的料”,像一个苦行僧那样自制和专一,用更好的成绩来回馈深爱自己的家人。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一种个人事务,而是一种道德事务。”
《小欢喜》中,宋倩总是和女儿强调:
“你从小到大都是妈妈一个人带你,我白天要上课,晚上要备课,还要起早贪黑给你买菜做饭,照顾你的起居,我容易吗,我压力不大呀?”
这些话让英子产生了极大的负罪感,她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接受妈妈的爱,违背自己的心愿去迎合妈妈。
最终,英子不堪重负选择自杀。自杀前,她对妈妈说:
“我就是想要逃离你。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给我的爱。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你们的女儿,是我没有变成你们心里想要的样子。”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不得不被动性地去接受这种“内疚式教育”。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自我觉醒的时候,一部分孩子开始对这种“内疚式教育”出现逆反情绪。父母再说类似的话,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厌恶感。
于是,他们开始反抗、挣脱,希望重塑自我。
一旦父母用付出或牺牲作为筹码,来换取孩子的顺从,就意味着家庭教育已经开始走偏走错了,如果继续下去,换来的只有悲剧。
内疚式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a. 对自己要求过高,不舍得对自己好
在负罪感的驱使下,他们会不停地努力。好像一定要有很高的成就,才能“赎罪”,才能不辜负家人的牺牲。
如果有人问他们:“你这样生活累吗?过得舒服一点不好吗?”
他们会说:“我的家人吃了那么多苦,我怎么敢放纵自己?”在他们眼里,“舒服”就是“放纵”,他们想的只有“不辜负”家人的牺牲。
b. 对家人抱有幸存者式的内疚
幸存者内疚,就像从旧生活的废墟中幸存下来,一转头却看见,曾经自由的家人被埋在下面。
“如果没有生下我,他们一定比现在过得更好。”
这句话不一定是事实,但一定是这些孩子的真实感受,他们因此内疚、自责,甚至有强烈的负罪感,好像来到这个家庭就是他的原罪。
c. 在与人相处时,要么“用力过猛”,要么不敢付出
看惯了家人的牺牲,很多孩子长大后会误以为,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
所以,当他们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时,可能会忍不住“用力过猛”,委曲求全,万般讨好。因为他们从父母身上只习得了一种方式——爱一个人就是为ta牺牲。
同时,家人的牺牲示范,也可能会吓到他们,甚至包括不敢生孩子。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如果做不到家人那样的牺牲,孩子会怪自己做得不够;或者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背上跟自己一样的精神枷锁。
我们始终相信,内疚式教育并非错在爱本身,只是用错了爱的方式。
如何避免内疚式教育
a.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前段时间,北大丁教授吐槽孩子不如自己的视频火了。他和妻子都是高知分子,可孩子很平庸,比自己差多了。
丁教授说:“孩子这样怎么办呢,只能接纳。孩子大概率都会成为普通人。”
接纳孩子不完美,不是让孩子放任自流,而是要多看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比如,孩子成绩差,可是他情商高;孩子内向,可是他专注力强。当我们以包容、欣赏的心态看待孩子时,更容易激发出孩子的潜能。
b.把期望放在自己身上,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与其通过外力给孩子内疚感,不如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而做孩子的榜样,是激发孩子内驱力的最好方式。
有位年轻人在郑渊洁微博留言: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郑渊洁现身说法:“我从不会说你要好好努力,我总是对自己说,郑渊洁你要努力,你都有孩子了。然后我就努力给孩子看,把一穷二白的家变得富有。”
C.在做出牺牲时,父母内心是快乐的
伊能静生下女儿小米粒后,暂时退出娱乐圈,有网友评论:“这是每个妈妈都有的牺牲。”
但伊能静反驳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并没有为孩子牺牲任何东西。”
“孩子没有要你牺牲什么,他要你快乐。”
所以,避免内疚式教育的重要原则是,自己也要快乐。
这不是要道德绑架,哪怕牺牲也要强行快乐。而是说,不必为难自己、过度牺牲。
妈妈对子女付出的感情,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爱的表达。只有给孩子最质朴、最无私的爱,孩子才能愉快地接受,真心地感恩。
尹建莉老师说:“儿童教育无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
这就要求父母多去学习科学教育知识,去了解孩子,读懂孩子的需求。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也看了不少育儿书籍,也听过一些育儿的课程。道理我都知道,但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在行动上依然没有什么改变,这可怎么办呢?
没关系,尹建莉父母学堂用七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极其有效的、使用简洁的家庭教育万能公式,能迅速提升父母的教育认知,改变父母的教育行为,解决家庭教育中碰到的各种困扰。
《7天好妈妈成长训练营》更是可以帮大家实现从“知道”到“做到”的质的转变。
家长通过学习【7天好妈妈成长训练营】,就能掌握这个万能公式,做到家庭教育的知行合一,让教育孩子变得简单又轻松。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报名
版权声明
本训练营产品著作权属于北京知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且已进行版权登记,受法律保护,未经授权,任何单位、个人均不得抄袭、模仿,违者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加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