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人学习经济学
繁荣就多一分保障
不可思议的非洲梦工厂
© 文:菁城子
编辑:瑞秋的春天
☄ 国营影院是有代价的,政府管制和审查随后跟进,起步较早的加纳电影业并没有取得多大成绩。出身草莽的瑙莱坞,反而实现了逆袭。
你看过非洲国家的电影吗?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摇头。并非只是中国人如此,事实上在非洲以外,也绝少人观看。非洲似乎是电影的荒漠。
谁能想到呢,电影界不显山不露水的非洲,拥有世界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这里每年生产电影约2500部,超过美国好莱坞,仅次于印度宝莱坞。这个电影基地就是瑙莱坞(Nollywood,又译为「诺莱坞」),位于西非国家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有1.9亿人口,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石油产量非洲第一,出口世界第六。石油没能带来繁荣,财富都落在政府和部族手里。该国民族众多成分复杂,基督徒和穆斯林分据南北方,数量各占一半,矛盾激烈。比如说近几年,臭名昭著的极端穆斯林组织「博科圣地」就多次袭击基督徒村落,大肆屠杀。
总而言之,尼日利亚经济落后,政局不稳,正是人们印象中非洲落后国家的样子。
作为休闲娱乐产品,电影能成为一项产业,通常是经济发达后才有的现象。人均GDP2000多美元,多数人口绝对贫困,这样的国家每年生产2000多部电影,超过中日韩三国的总和,怎么做到的呢?尼日利亚电影业为何如此繁荣?
互联网上关于这方面的解释非常少。嘲笑遍地都是,基本的描述是:所谓瑙莱坞,完全是一堆劣质的山寨货,那还能叫电影?
真实情况确实如此。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拍摄电影的成本非常低,只需几星期,一两万美元,就能拍出一部电影。场景就地取材,特效浮皮潦草,演员表演浮夸,内容冗杂肤浅。
大部分瑙莱坞电影的故事都很恶俗。非洲特有的巫术、施法、中蛊、解蛊、降魔、发疯,这里应有尽有。喜剧热烈嘈杂,悲剧烂俗套路。在电影行家看来,瑙莱坞是烂片的垃圾场,垃圾生产再多也还是垃圾,有什么意义呢?
网上流传的瑙莱坞拍摄电影的场景,条件确实简陋
成本所限,瑙莱坞电影的一大主题是爱情和家庭,也很受欢迎。
从艺术价值评价瑙莱坞的产品,我认同这种观点。不只是瑙莱坞,大部分电影作品都是烂片——好莱坞每年生产电影约两千部,能上主流院线的不过百部,真正引起观众注意,能有票房成绩的电影,寥寥无几。
好莱坞贵为全球第一电影工厂,他们生产大量电影垃圾,印度宝莱坞,鼎盛时的香港电影,皆是如此。以烂片来否定瑙莱坞,似乎并不靠谱。
瑙莱坞的市场全在非洲,当地人看这种电影,落差并没有那么大。巫术、蛊毒这类元素看似荒谬绝伦,然而在他们看来,只会觉得熟悉。
狗血的婚姻爱情、血浆乱喷的仇杀,有钱人为富不仁,各国人民都看过不少,只是成熟市场表达起来没那么露骨,而非洲经济太落后,民众文化水平低下,电影难免粗糙。电影是文化产品,不可能脱离市场受众的基本素养。
瑙莱坞是成功的,它的崛起不可思议。瑙莱坞起步于1992年,最早每年只生产电影几十部,到2008年,瑙莱坞电影产量超过千部,排名世界第三,到今天这个数字又翻了一倍。没有足够强劲的市场,投资人不会源源不断往里砸钱。拍烂片也是在赌,说明受观众欢迎的电影还是经常涌现,能给投资人足够的回报。
瑙莱坞为何能成功?考察这个市场的运行,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尼日利亚是一个落后的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很不完善。国家贫穷战乱,电影院几乎没有。政府运营的少数几家影院,仅服务于上层显赫,上映从好莱坞进口的电影。老百姓想看电影,只得另觅他途,在灰色市场上寻求解决。
这种情形和二三十年前的中国非常相似。改革开放后,一直到九十年代,内地人民看香港电影,只能靠手手相传的录影带。正版录影带需要几十块钱,很少有人买得起。于是盗版横行,大部分人都租,或者挤到录像厅里。
影碟机出现后,从VCD到DVD,设备和碟片成本不断降低,几乎家家户户都看得起「家庭影院」。尼日利亚正处在这样的时期。
这个国家没有像样的电影院,政府疏于管理,审查形同虚设。蛮荒的状态,给了电影人极其自由的创作环境。各种奇葩内容都能搬上电影,只要民众爱看,电影人乐于创作。
1990年代,大量中国产的廉价电子产品涌入非洲。影碟机在中国被淘汰之际,正是非洲人民吸收之时。科技浪潮冲击下,侥幸没倒的中国影碟机企业,都在靠着非洲市场立足。
直到今天,尼日利亚仍从中国进口大量影碟机设备。用于拍摄、刻录、复制视频的电子产品,超过98%从中国进口。
尼日利亚的影院票价在6美元左右,对多数穷人来说,进电影院实在太过奢侈。瑙莱坞电影几乎不上院线。电影发行靠碟片市场,每张碟片一两美元,大部分人都买得起,实在嫌贵还可以合买共享。更多情况下,很多人靠「租碟」过日子。据说该国有超过50万家影碟租赁俱乐部,业务规模达数十亿美元。
瑙莱坞电影的拍摄成本,通常只有几万美元,只要卖出万张碟片,就能收回成本。非洲落后的文化产业,使民众需求受到很大抑制。瑙莱坞第一部电影推出时,销量就达百万。这个令人咋舌的成绩刺激了电影人,从此引爆市场。
尼日利亚有近2亿人口,背靠庞大的非洲市场,一部电影卖出几十万张碟片,并不鲜见。此外大量版权商收购瑙莱坞电影版权,放在视频平台,供其他国家观众猎奇观赏。这也构成电影收入。一部成功的瑙莱坞电影,收益率往往超过十倍,难怪投资者趋之若鹜。
瑙莱坞发展电影业,可谓得天独厚。尼日利亚人口众多,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市场。而电影的规模效应很明显,只要观众足够多,成本能摊平,赚钱相对容易。
早期尼日利亚电影多以英语(该国官方语言)为电影语言,瑙莱坞成熟之后,大量拍摄民族语言电影。尼日利亚是多民族国家,往往一个电影有几种语言,英语作为中间语言,被广泛接受。
尼日利亚「碟片市场」模式大获成功,有很大的幸运成分。由于经济贫困和政府忽略,这个国家长期没有成熟的院线市场。当时西非国家加纳有大量国营影院,政府对上映电影进行补贴,这一度让尼日利亚电影人非常羡慕。国营影院是有代价的,政府管制和审查随后跟进,起步较早的加纳电影业并没有取得多大成绩。出身草莽的瑙莱坞,反而实现了逆袭。
瑙莱坞电影如今已经是巨星云集
非洲大部分地区常年炎热,人们懒于出门,如果在家就能看到精彩的电影碟片,为什么非去电影院?加纳就是这样,成了尼日利亚的电影市场。以碟片为武器,瑙莱坞征服了非洲电影市场。这种征服扩张是地下的、非正式的。在非洲,没有人可以禁绝碟片的传播。
在非洲大陆,尼日利亚电影算相当「国际化」。北方穆斯林在看,黑非洲人民也很喜欢。在他们看来,好莱坞电影里的非洲,是欧美人视角下的非洲,离他们生活太遥远,而瑙莱坞显得真实可亲。
瑙莱坞电影看似粗糙,演员操着非洲本地语言,讲述本地人才懂的故事。婚姻爱情、婆媳矛盾、报仇血恨、巫蛊下毒、这些电影看似荒诞狗血,最后都有朴素的是非善恶观。这些观念正是非洲人民观念世界的体现。通过瑙莱坞,外界有机会了解非洲人民的真实生活:没有光环笼照,也绝非不可理喻,非洲人民和其他人类社会距离并不遥远。
今天尼日利亚的电影业,是仅次于石油和农业的支柱产业。瑙莱坞会摆脱「烂片垃圾场」境地,成为下一个宝莱坞吗?我不太确定。倘若尼日利亚和非洲经济没有进步,当地人民的娱乐和审美没有提升,瑙莱坞就不会有进步的动力。娱乐产业的发展水平,大体和它所服务的消费者相适应。
在尼日利亚这样的非洲穷国,电影产业居然创造了上百万就业岗位,这已经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尼日利亚毕竟是一个人口将近2亿的大国,瑙莱坞再怎样繁荣,影响还是有限。尼日利亚经济发展,还需要数量众多有前途的行业。
编者后记:时间跨至2021年瑙莱坞经过一段野蛮生长,如今也开始走精品化路线了,除了在非洲影响力巨大,甚至进军欧美,并扎根Netflix、Youtube等大平台,数千部瑙莱坞电影在这些平台上越来越受欢迎,用户每天都在增长。2019年,瑙莱坞第一女星恩娜吉主演的影片《狮心》,在Netflix平台上一经播出便大放异彩,影片直接收入达380万美元。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合作公众号
为什么我们必须寻求正确的经济学?
一课经济一起学
科学普及你我他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