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开国时,宋太祖釆取重文轻武政策,人才选拔主要是依靠科举取士,极大地刺激了文人读书买书的需求, 从中央到地方都开始大力提倡雕版印刷。
伴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图书信息量明显超越盛唐与五代。
两宋300余年间,刻书单位之多、雕印地区之广、印刷内容之丰富、印刷作品之精美均为前世所未有,雕版印刷事业迎来了黄金时代。
完备的刻书单位
由于宋代统治阶级强烈的重文轻武意愿,使得刻书、印书、抄书变成了当时普遍的社会行为。
△ 《尔雅》·晋代·郭璞注·南宋国子监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雕版印刷在宋代明显具有了不同于其他产业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首先表现在刻书单位众多上,宋代三大刻书系统就可以充分体现这一点。
宋代刻书系统有官刻本、坊刻本、私刻本三种。官刻本是指政府机关刻印的书,有中央和地方之分。
宋代不仅国子监刻书,中央朝廷的殿院、司局,地方的州、府、县以及各路使司,各州的军学、县斋、县学等都有刻书。官刻书籍印刷精美、校勘严谨,是宋代刻书水平的典型代表。
△ 《南轩先生文集》·宋·张栻撰·宋淳熙、庆元年间严州刊本

坊刻本是由书坊主人主持印制,主要是为了赢利。为了吸引读者,扩大销路,书坊刻本比官刻更具有创新意识。
如当时最著名的建安书坊余仁仲的万卷堂,把各家不同注释汇编在一起,刻印了《礼记》,而且每卷末均标出经、注、传、音、义若干字,这就使得这部《礼记》具有了类似于工具书的查阅比较作用,十分方便学习,引得大家争相购买。
当时的书坊就已有广告意识,会随书附带刻刊记。余仁仲为其新刻的《春秋公羊传解诂》所作后记,即是书坊的广告,说明刻书者对本书负责,并做了一些搜集和校勘工作。
△ 银鎏金踏莎行人物故事盘盏·南宋·福建省邵武市博物馆藏

这种形式为书坊争取了很大的商业信誉。此外在刊刻时,书坊还会附带相关插图,这些手段不断地刺激着民众的需求,使坊刻成为宋代流行的刻书方式。
私刻本的主要目的不是赢利,往往是由学者或藏书家主持刊刻,为了流传善作,保存自己或亲友的著作。
私刻本虽然印刷量不如官刻和坊刻,但是校勘认真,雕刻讲究,用纸优良。整个北宋私宅家塾刻书成风,到南宋更是盛极一时。
△ 「仲举澄泥」铭砚·北宋·扬州博物馆藏
丰富的印刷内容
宋代虽然外患内忧不断,但终宋之世,中央朝廷一直大规模雕印儒家经典,使得经学类书籍在宋刻书中占有很大比重。咸平年间,宋真宗曾诏令国子祭酒邢禺等人主持校订刊印《九经义疏》,颁行天下作为法定教材。
咸平四年(1001 年),宋真宗下诏,除州县官学之外,同样给聚徒讲习的地方颁发《九经》,后又允许监本《九经》定价出售。景德二年(1005年),《九经》的书版增加了数十倍,而且经、传、正义齐备。
不仅最高统治者重视经学著作的刊印,官员在公务之余,往往也会同属吏一起校对刻书。
△ 青玉龟游荷叶洗·南宋
王安石变法时,设立经义局,为《诗》《书》《周礼》三经作「新义」。熙宁八年(1075年),《三经新义》付临安开版摹印,并作为科举取士的定本颁行全国,成为变法的依据。
有的士人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经学学说,甚至直接刊印自己的经学著作。
其中最有名的是朱熹,他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支持其理 学思想的经典系统,对这四部书做了简要而且精密的注释和阐发,并于绍熙元(1190年)在漳州地方官任上付印,至此始有「四书」之名。
△ 《后赤壁赋图》卷(局部)·宋·乔仲常绘·纳尔逊艾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经部著作(包括乐类、小学类 著作)总计1304部,13608卷,远远过了《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所著录的经部著作数量。
即使历经各代的流失散佚,宋人说经、解经之书收入清朝《四库全书》的仍约有185部,至今有宋本留传者尚有四五十种。
除了经学著作,雕版印刷的繁荣还催生了诗词刊刻的发展。宋代诗词刊刻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刊印唐人别集或是宋人选编的唐诗作品;另外一种是宋人阅读唐诗后撰写的诗话、笔记心得。
苏轼的诗文在当时十分受欢迎,但出于政治原因,统治者下令毁掉所有刊刻苏轼文章诗词的印版,结果却是「愈严而传愈多禁愈急,其文愈贵」
宋代禅宗兴盛,淳祐十二年(1252年),禅师普济将《天圣广灯录》《联灯会要》等著述删繁就简,编成了《五灯会元》,这是一部重要的唐宋禅宗史兼语录集,在宋代刻印数量很可观。
宋代科学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正负开方术,并运用于面积、体积等计算,这比西欧数学家早了5个多世纪,被称为「秦九韶算法」。
△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唐代碑刻

秦九韶于淳祐七年(1247年)撰写的《数书九章》《数学九章》《数学大略》一直刊刻流传。
唐显庆四年(659年)政府颁布了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共收录药物850种。但是到了宋代,历经3个多世纪,《新修本草》已经不能适应医药学的发展。
开宝六年(973年),政府编撰的《开宝重定本草》增加了130多种药材,共20卷,由宋太祖作序后刻印发行。
△ 《东坡集》40卷·苏轼著·南宋年间杭州刊本
精美的印刷作品
宋代的雕版印刷从原料选择、雕刻手法、排版装帧各方面来看都超越了前代,这也是宋版书成为全世界最昂贵的书籍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从原料上看,宋人刻书的纸墨用料精良。宋代造纸技术较为发达,印刷用纸大致有竹纸和皮纸两类。
竹纸色黄而薄,时间长了还会变黑变脆。但是皮纸以桑树皮和楮树皮为原料,色白而厚,两面光洁。
△ 《多宝塔碑》·拓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用纸,宋墨色泽清纯匀净,在原料配制、艺术加工、种类品质上均较前代大为提高、 拓展。
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概括说:「南北宋刻本,纸质罗纹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色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所谓墨香纸润,秀雅古劲,宋刻本之妙尽之矣。」
由此可见宋刻本用料之考究。
△ 杂剧打花鼓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字体来看,宋人工书法,崇尚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字体,风气所尚也影响到雕版印刷事业。北宋早期盛行欧体,后期逐渐转为颜体和柳体。
由于雕版印刷业长期稳定发展,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写手与刻工,他们世代传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字体和刊刻风格。
从版式上看,宋刻本给人的最直观感受就是舒朗。
△ 杂剧买眼药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刻本大都是白口,左右双栏或四周双栏,也有一些早期刻本采用四周单栏。版心中往往标出书名、卷次、页码及刻工姓名,有的还标出字数。
此外官刻本卷末一般镌刻有校勘人姓名,坊刻本则多有书耳和牌记。后来蝴蝶装成了宋代主流书籍装帧形式。
从宋代中晚期起,宋人又在蝴蝶装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包背装,这是元代最基本的书籍形制。
从校勘上看,宋代刻本谬误很少,原因是宋代有完善的校对体系。宋代规定刻版前需要由校勘官、复勘官、主判馆阁官进行三次校正,确认无误后才可以拿去刻版。
而刻版完成后,对版样还要再校对,并在卷末刊载经手校勘的人的名字。
宋代校勘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各种不同情况的校对方法,每个人每天校对的工作量还要按时上报给各个部门。
△ 《宋版晦安先生文集》·宋·朱熹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从事校对工作的一般为通今博古的士人,保证了书籍校对分工明确,质量可靠。
对我们来说,阅读印本书籍已是很平常的事,很难想象到没有印刷术时制作书籍的困难。
雕版印刷发端于隋唐,兴盛于两宋,一路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知中ZHICHINA系列丛书
《太喜欢神话了!世界众神全书》
📚已在天猫、当当、京东正式发售📚
点击下图👇有惊喜!
 撰文 | 王静
本文节选自知中ZHICHINA
005特集《了不起的宋版书》

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C O N T A C T 
商务合作及投简历请发邮件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最全诗词入门!我们用一套书打通古今中外诗歌脉络
我们花了两年,为世界众神画像!
世界变局下,我们应该给孩子读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 👇
获取《太喜欢神话了!世界众神全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