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认识了一位95后,靠卖打火机月入2万。
我费了很大力气,才打听到他的财富密码:
因为酷爱ZIPPO打火机,就顺手做起了二道贩子,eBay进货,转转出货,把很多老古董玩儿出了收藏价值。
我惊呼:兴趣变现这么容易吗?
记得刚出社会时,有不少老人家告诫我:毁掉一个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变成工作。但是这句话,在Z世代年轻人这里好像不成立。
进一步沟通后,我发现我和Z世代们对于兴趣的理解,隔着一条马里亚纳海沟。今天就分享几个我观察到的年轻人对待兴趣爱好的几个趋势。

01
年轻人花式搞钱的样子,像是在拼奥林匹克

如果你问一个60后的长辈,送孩子去兴趣班的目的是什么,大概率得到的回答是:陶冶情操。
现在的年轻人,想法跟他们的爸妈恰恰相反。在DT财经发布的《2021当代年轻人兴趣爱好大调查》中,年轻人中出现“兴趣实用化”的趋势,一部分人把理财、购物等使用技能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
引用我前同事的名言:工作就像是捧着饭碗,向人要饭。哪天老板不高兴,你就没饭吃了,很没有安全感。
当搞钱成为全民共识,「工资+副业+理财+投资 」就成了年轻人的标准赚钱姿势。
之前遇到一位卡塔尔航空的空姐,飞不了国际航班,领着80%的薪水在家休息待命。听说我是做自媒体的,就问我要公众号投广告的报价。原来她在三里屯开了一家奶茶店,主业副业双线并行,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年初的时候,茅台出圈儿,白酒登上热搜,不少人工作期间的摸鱼内容就是每隔15分钟打开理财APP,看看满屏的绿光,给眼睛一个放松休息的机会,让心脏参加一些高强度锻炼。
然而,时隔半年,争气的茅台又因为涨停再次冲上热搜,不少人摸着心脏,觉得自己又行了。工资加理财,是打工人的标配。
朋友组了个德扑局,喊我一起来玩儿。定位显示:金台夕照某家酒吧。到了后半夜,服务员都下班了,我们还在玩,甚至有人自己去吧台开酒。这操作让我有些看不懂。
闹了半天,这家店是为了方便朋友聚会开的。几个合伙人都爱玩桌游,但是彼此间住得比较远,就选了这个中间的地方开店,至于平时的运营都交给职业经理去管。
去玩剧本杀的时候,看到95后老板帅气得有些过分,就多聊了两句。原来人家的主业是开健身房,平时喜欢到处体验,觉得剧本杀好玩就顺手开了家店,靠投资轻松实现“躺着赚钱”。
总结一下年轻人花式搞钱的样子,确实配得上“爱好”二字。

02
干自己喜欢的,是打工人最后的倔强

当然了,年轻人不仅收入来源变得丰富了,收入类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点,在我90后的表哥和00后的表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表哥上学的时候,兼职选择就那么几种,大学生兼职三件宝:传单、销售、家教。含金量和收入依次递增。
作为体验派,他的兼职经历可能比一般人还要丰富一些:中秋节在苏宁电器门口卖手机,周末去高尔夫球场捡球,半夜在麦当劳值夜班的时候偷吃几块炸鸡,开学的时候带着学弟学妹买被子办电话卡,顺便赚一点微薄的提成。
每当他回忆青春往事的时候,我00后的表妹就一脸疑惑:“你这兼职不就是搬砖嘛,哪里需要就哪里搬。兼职就不能做点自己感兴趣的吗?”
“比如?”表哥带着一丝困惑。
“比如,我们宿舍的两个女生会玩几十种桌游,就去女仆咖啡厅打工了,陪客人聊天玩游戏,坐着就把钱挣了,时薪还比肯德基高。有个文学系学姐,特别迷剧本杀综艺,没课的时候就去当剧本杀DM,说是要揣摩玩家心思,以后写自己的本子。”
隔着10岁的兄妹俩,对于兼职的理解大相径庭,一个是“市场要啥我就做啥”,另一个是“我喜欢啥我就做啥”。
对于Z世代来说,把兴趣变成兼职,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喜欢唠嗑可以化身游戏陪玩,或者远程提供哄睡叫早、督促学习等服务。喜欢演戏可以去做密室NPC,对于想小试牛刀的人来说是一次低门槛尝试,对于普通群演来说,不必不再做横店背景板。
有不到30%的人,已经可以通过兴趣爱好小赚一笔。而那些把爱好玩到专业级的人,甚至已经把兴趣变成主要收入来源了。
图源:DT财经X爱奇艺

03
兴趣,是社恐和外界沟通的桥梁

最近“社交”这个话题下面冒出很多新词。不管是羡慕“社交牛逼症”、还是号称自己有“社交冷漠症”,本质上都体现了年轻人的一种社交情绪:不善交际,但渴望深度交流。
兴趣,就是陌生人之间最好的粘合剂。相比于从亲戚、同事、同学出发的地缘社交,年轻人更倾向于“趣缘社交”。
这个兴趣,可能比传统的音乐、舞蹈、游戏、绘画、运动更为小众。它可以是可以是舞蹈圈的MV翻跳/中国风/宅舞,也可以是游戏圈的德州扑克/密室/剧本杀,还可以是说唱圈的old school/Trap/Hardcore。
拥有相同细分爱好的人,就会形成自己的亚文化圈层,俗称“亚逼”。就像音乐圈里,有的人专情Livehouse,有的人痴迷乐队,有的人是网易云音乐KPOP歌词十级翻译,有的是夜店百大DJ。而这些圈子之间,几乎毫无交集。
不混一个圈儿,不在一起玩儿。为了分辨自己人,每个圈子都衍生出了独特的“黑话”。在说唱圈,即兴叫freestyle,“音响老师请放音乐”叫“DJ drop the beat”,搞气氛要用“skr~”,夸一个人技术好要说“他的flow变化很多”。
从线上交流互相吸引,再到线下社交巩固友谊。年轻人的“趣缘交友”模式,进一步延伸到了参加综艺。
在《少年说唱企划》,国内单位面积rapstar最多的地方,青年说唱爱好者们通过参加选拔,既认识了新同好,又见到了说唱OG,还有可能出名。杨和苏是小酷的偶像,在最新一期的节目上,他终于迎来了跟偶像的合作舞台。
在《舞蹈生》里,民族舞、流行舞等舞种的女孩们,通过与陈伟霆等嘉宾的合作舞台,学到了跟舞技同样重要的一课——自信。
趣缘社交,是解救社恐年轻人的良方。
无论是新消费还是文化内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Z世代在物质和精神消费方面独特的诉求。Z世代们把兴趣当技能、当职业、当交友途径,也当做表达自我的方式。
比如爱奇艺,近两年就推出了好几档新综艺。有聚焦18-24岁的少年说唱爱好者的综艺《少年说唱企划》、关注青年潮流文化和消费的《潮流合伙人》等。还有最近很热的“迷综季”三部曲《萌探探探案》、《奇异剧本鲨》、《最后的赢家》直接把年轻人风靡的剧本杀/密室搬上了荧幕。
在DT财经的报告里也可以看出,影视内容对这代年轻人的重要影响力。
读懂年轻人,通过综艺让兴趣向上而生,你的下一个兴趣没准儿也来源于综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