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座快速更新的城市裂缝里藏着许多幽灵牌坊。
因为拆迁推到了残垣才露出的更久远的招牌,背后空间早已不复存在。或者角落里正在被市容标准化行动逐渐抹掉的手写痕迹,我们甚至都未察觉。
但伴随着新楼的崛起,新店铺的开张,这些字体短暂重建了天日之后,又很快回归隐匿,甚至彻底清除。

这些隐字风景被The Type 的三位摄影师用了7年时间积累记录了下来,构成了一部城市考古影像手册。
 点击购买  PURCHASE 
考古了中国的文字样貌在百年间的变化历史。繁体楷书招牌可以追溯到民国或清末;带着行政区划名称和编号的粮油果品烟杂百货店,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野生招牌,比如“禁止仃车”,“付食店”,“歺厅”等等,总在心里嘀咕:这是没什么文化的人写出来的吗?
格里董摄
地点:新华路 104 号
属区:长宁
年代:建国后
现状:已涂刷翻新
而这被误会是错别字的其实叫做二简字,在1950年代酝酿制定,1986宣布废除。正是这样特色语词的招牌见证建国后的文字改革。
仍有零星几个二简字被沿用流传了下来,
比如我们现在普遍用的“炖”字。
手写招牌朴拙且亲切,甚至还可以由此推断出书写人的年纪和背后的故事。能想象到老板亲力亲为的设计并执行,还要不停得根据需求更新。而他为何不把这种“麻烦事”交给打印店,是怕太贵?担心不够醒目?还是觉得密密麻麻的手写更有张力?脑补的一系列推测过程既有趣又有温度。
昊诚商行,施佳宇摄于 2017 年
我小时候也曾因为画黑板报还专门练习学写好看的POP字体,而现在只需要动动鼠标选择就好了。技术迭代更加便利,但少了手写体有变数,无章法的随性美感。
施佳宇摄

地点:海宁路西藏北路天桥附近
属区:旧闸北
现状:墙面已清除
与老招牌一起消失的还有饱含时代感的词组,再也看不到“百货商店”这样的称呼,只有“购物中心”和“Shopping Mall”。“发廊”已经被沙龙代替,而Tony老师推荐的千元染护项目,那个时候叫焗油,就写在门口。
另有隐藏在拆除的招牌里层、新搭建的脚手架背后、碎石瓦砾间的「字体遗址」,其背后的空间早已易主或不复存在,甚至所处的区域早就从行政区划里消失了,比如旧时的南市、卢湾、闸北,只有靠这些招牌带我们闪回到彼时的马路风景中。
格里董摄
地点:合肥路近顺昌路
属区:旧卢湾
门楣文字:(从右至左)電 八三四五九 話
年代:疑为建国前或建国初期
状态:建筑物整体拆除
这本上海的「隐字」字典,记录下了藏在城市缝隙,渺小而又带着厚重的历史。因此选用了小而厚的 A6 开本,呼应题材的民间性和独立性,正如角落废墟中的旧时字迹与宏大叙事之间的无声对立。
橙红色的胶套让人回忆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常见彩色塑料笔记本的封面
而近四百页的厚度则让它更像是
陪伴少年时代的新华字典
书籍的内页,一侧可以看到捕捉「隐字」的场所,另一侧将藏匿其中的文字放大。我们可以有多种阅读方式,横版翻阅可以专注于文字细节,竖版翻阅可以专注于新旧之交的场景氛围。
公路商店App里就可以买到这本《隐字上海》,188并且还包邮。你可以把书当做可收藏的考现档案,如果是设计从业者的也能看做是字体艺术的工具。或者也能把本书当做灵感启发,带上你刚在头条推送里买的一次相机,寻找并记录一下你所在城市的“隐字”。
 点击购买  PURCHASE 
 可以去App纠缠卖家,发现更小众的画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