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斯 · 莱杰和杰昆 · 菲尼克斯演绎之后,小丑这个词早已不属于马戏团,而成为无名者反抗这个压制性社会的符号。
围绕这样的时代符号写首歌有多难?
上周五,我看到有首叫《有谱》的歌冲上热搜第五。视频里,瘦弱的年轻人叫李昂星,他画着红绿的小丑妆,穿着经典的红色西服。低着头唱着“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我为选小丑当舞台形象捏一把汗。自1940年诞生,小丑这个行事古怪、心狠手辣的角色,如今是美国漫画最知名、最具魅力的反派形象之一。围绕小丑的歌写的不好,只会让人觉得像是失败的漫改电影,有辱经典。还好李昂星发挥得不错,很打动人。
他选择借用小丑来唱出自己的真实经历,适合的是,他此前倒数第一的成绩足够失败,就像亚瑟那毫无天赋的喜剧表演。于是他写下这样的歌词:“他们打车我走路,他们躲雨我在雨里散步;他们说我是怪物,我看他们小丑都不如”。
后来查了下,这是B站音乐综艺《我的音乐你听吗》最新一期的内容,根据赛制,选手要围绕一个核心物品写首原创歌曲。一屋子玲琅满目,但先选的李昂星却主动拿起了小丑面具。
戴上面具是咧着笑的小丑,面具下是滴着泪的亚瑟。在台上吐槽自己失败经历又肆意大笑的李昂星多少让我们看到了哥谭市小丑的影子——在他还没有成为小丑之前的影子。
当一个典型的失败者试图发声的时候,他很难不成为一个疯子,又很难不让人爱上这种毫无束缚的癫狂。
「只要过一天糟糕的日子,最理性的人也会变成疯子。」
这个世界怎么了?曾经象征美国梦的代表是心无杂念,努力向上的阿甘。而如今,人人都更喜欢不但拯救不了世界,甚至连自己都拯救不了的小丑。
1
电影是社会的镜子
1994年的奥斯卡,属于信仰奋斗的电影。
《阿甘正传》不用多说,呆呆的阿甘靠着努力虔诚终获成功,落榜的《肖申克的救赎》同样在说着一个人如何从谷底走出的故事。《美国往事》《洛奇》都是美国梦最好的诠释。
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相信世界是公平的,相信努力能够改变个人命运,相信面对逆境能够克服成功。这种朝气源自于美国的历史,不同地区移民而来继而蓬勃发展的历史。
镜子的转折发生在9·11之后。“恐怖主义”成为美国新的假想敌,超级英雄电影成为抚慰创伤的药剂。而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极度放大公职权利的讨论则变成了白云下的阴影。
2005年《V字仇杀队》上映,V字面具的英雄人物号召人们反抗极权,实际上就是在反对爱国者法案带来的反噬。“人民需要超级英雄,而谁来约束英雄们?”这种讨论在诺兰执导的2008年《黑暗骑士》达到顶峰,也第一次让小丑这个角色被全世界所熟知。
蝙蝠侠代表着是都市义警的经典形象,以法律的名义用非法的行动惩罚罪犯。他坚持不杀,但强大的能力只能一遍遍靠内心的拷问来约束惩罚的尺度。
也正因如此,蝙蝠侠背负的矛盾让希斯·莱杰扮演的小丑才格外有趣。因为小丑清清楚楚对着观众撕开了一个假象——社会各阶层和平相处的基础是权宜、谎言和压迫。所以他会冲到检察官哈维丹特的宴会,打破上流社会杯觥交错的假象,向瑞秋讲述自己笑脸伤口来历。底层和上流相遇,产生了讽刺性的反差。
哲学家齐泽克认为,小丑的杀戮所指向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绝望”。然而,当人们的愤怒转化为无差别的暴力,一种新的“恐怖主义”也在滋生。
杰昆 · 菲尼克斯版本的《小丑》的故事则进一步简化,没有蝙蝠侠,甚至没有超能力。菲尼克斯只是演绎了一个被逼到极限的社会边缘人如何报复社会的故事。
小名为Happy的亚瑟没有任何缘故,他在路上被打,被抢广告牌,在火车上被欺凌。用亚瑟在脱口秀现场说的话,“我如果死在路边,你们绝对不会关心,而是尽可能避而远之”。
面条麦克斯、洛奇都曾被逼到社会的边缘,但编剧会指引他们逐渐克服困难,并牢牢抓住一次机遇获得成功。然而亚瑟并没有,期待换来伤害,一次次的希望换来更大的绝望。最终让亚瑟在地铁上拔抢,杀了三个轻浮的白领小混混,最终面对罗伯特 · 德尼罗彻底在脱口秀上逼疯自己,也解放了自己,成为小丑,留下最后那一滴泪。
电影把问题的核心抛给了被小丑点燃的哥谭市。贫富悬殊,高犯罪率,明显的上下阶级制度等社会问题,其实都是这座暗指纽约之城吞噬小丑的溶液。也和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息息相关。
作为观众,每个人都能眼睁睁看着哥谭市如何一步步“异化”小丑,这不是罪恶行为的借口,但菲尼克斯通过表演展现出来的孤独与压抑又的确很容易让这一代的年轻人产生共情。
年轻人的孤独和压抑是怎么样的?我之前看过一项研究,2004年11月至2005年5月,日本著名社会观察家三浦展进行了一系列社会调查,发现一个重要的变化:数量庞大的日本阶层开始分化,“由中流上升为上流的实属凤毛麟角,而由中流跌入下流的却大有人在”。
在这个衣食无忧的时代中长大的年轻人,身上却出现一种可怕的趋势——人际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等全都较之一般人更为低下,“概而言之,即是对于全盘人生热情低下”。
2
小丑终成为时代符号
这个时代再无阿甘和洛奇了,很难再用一句“努力吧你总会成功”来说服年轻人。《小丑》的成功让人们关注到这是一个不再关注外部「敌人」,而是需要控诉内部环境的时代。
律政剧《傲骨之战》也呼应了小丑。在剧中,一个凶手杀害了律师,并留下字条写着“杀死所有律师”,从而引起诸多效仿,借此讽刺美国极右翼的意识形态。
至此,两代演员的演绎让小丑的意义和外延不断在各种影视剧和现实中得到扩展,终究成为一种在任何文化中都存在的时代符号。
李昂星在舞台上表演的《有谱》里,身着红色西服扭动的肢体和最后大声的笑声和菲尼克斯何其相似,正如菲尼克斯解放自我后,在长长阶梯上的独舞。
从笑声到舞蹈,这些小丑特有的符号在年轻人心里走的比亚瑟更远,也更具有生命力。
《有谱》这首歌火了之后,我在B站上很快看到以这首歌为BMG,围绕菲尼克斯《小丑》,周星驰《喜剧之王》等电影的混剪。
周星驰,吴孟达等小人物之所以很难让观众忘记,正是因为他们至始至终都戴着小丑的面具。
这些电影都有一个共通的场景,逆风的小人物穿着不合身的西服在社会苦苦求生,象征着希望被主流认可,希望能当个好演员改善生活,希望比赛能获得第一,但这些努力最终只是产生很多徒惹观众笑声的滑稽。
面对这些困难与挫折时,这些小人物也会笑,但这种小丑式的笑容是发自内心,还是只是用来掩饰内心的悲哀,让自己更好融入社会的伪装?
“精神病最糟糕的是,人们希望你能表现正常。”是亚瑟在笔记上写下的话。小人物一步步遵循社会规则的同时,并不会被人意识到失败者内心里巨大的缺失,反而通常他人会以更严苛的标准来审视你。
喜剧和悲剧只有一线之隔。卓别林说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但在小丑们的世界,这两者是无法分割的共同存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