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雅
责编|陈沉沉
最近看《脱口秀大会4》。
相对于一群生猛如虎、屡屡炸场的新老选手,
坐在评委席上的李诞,可谓是「沉稳且谦卑」
一方面,他对选手表演精准点评——
既能及时科普one-liner、漫才等小众表演风格,也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选手的不足,指引方向。
另一方面,他对明星评委给足面子——
面对在节目中格格不入、屡被观众吐槽的杨澜、宁静,依旧不遗余力地为对方找台阶下。
连续几期下来,很多观众都有一种感觉:
李诞变了。
不再是4年前那个一头红毛,满口荤段子的蛋总了。
就像一位豆瓣网友所说的:
“除去一如既往眼睛小以外,李诞整个人,已经不一样了。”
回顾这些年,他得到了很多赞誉,也遭受过不少非议。
如今在他的蜕变之路上,我们许多人,或许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爆红&争议
2017年,李诞凭借幽默的段子,松弛的表演,在《吐槽大会1》迅速走红。
与此同时,微博上一句“人间不值得”,更是让他成为了广大网友的“精神楷模”。
那一年,他一口气接下近10档综艺,并成为了笑果文化的“诞总”。
不努力,不奋斗,不作为,是他在节目里一贯的形象。
在《向往的生活》,他近乎完美地演绎了四体不勤的懒人形象;
在《奇葩说》,他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插科打诨,被别人拖着走;
在《认真的嘎嘎们》,他更是带领着队员放弃竞演,原地认输。
一开始,许多人几乎不加思索就认同了他,并争先恐后地吹捧他:
“人间清醒,佛系青年,看得通透,活得明白……”
但后来随着进一步爆红,他内在充满矛盾的另一面,逐渐显露。
2018年,与前妻黑尾酱在直播间卖衣服,他不断怂恿粉丝刷礼物、下单,甚至还骂那些没有下单的粉丝是假把式,是垃圾,是废物……
今年年初,他更是因一个对女性充满“恶意”的内衣文案,原地翻车,被罚款87万。
一边高呼 “人间不值得” ;
一边在人间疯狂地捞金。
这构成了李诞身上的分裂和拧巴,也导致了他后来饱受争议。
在《奇葩说7》,脱口秀演员小鹿毫不客气地调侃他:
“你们知道「人间不值得」的鼻祖,在人间挣了多少钱吗?”
在《吐槽大会5》,“人设卸妆油”易立竞,更是直击要害地吐槽他:
“在节目里清醒得疯疯癫癫,下了节目钱数得明明白白。”
妥协&叛离
对赚钱的执念,引发了李诞外在的分裂;
而对自我的叛离,则造就了他内在的空洞。
因为在疯狂赚钱的过程中,他主动丢弃了2样更重要的东西。
其一是真诚。
2018年,在《十三邀》里,他不止一次规劝许知远:
人是社会动物,人就是要为别人而活的;
不要对抗,不要反叛,不要说太多真话……
许知远:但说了又怎样呢?
李诞:说了就会被人骂,就赚不到钱了。
许知远:社会为什么那么容易俘获你呢?
李诞:我觉得自己内心的想法,一点都不重要,无所谓。
许知远:那什么东西对你有所谓呢?
李诞(思索半晌):这绝对不能说。
拒绝坦露,自我包裹,是李诞在节目中一贯的姿态。
每当别人想进一步了解他的时候,他都会含糊其辞,插科打诨,不做正面回答。
也因此,观众很难感受到他的真诚。
其二是本心。
成名前,他会坚持自己的操守。
不愿靠相互转发段子赚人气,也不愿加入营销公司夹着段子发广告。
即便有出版社花钱找他出书,他也不干。
为此,他甚至不惜跟好朋友王建国吵了起来。
原因是王建国说写小说挣钱的人就叫「小说家」,而他认为人必须有造诣才能称得上「家」。
但成名后,他却为了赚钱,放弃坚持。
就像前面所提及的直播事件和内衣事件,对金主卑躬屈膝,对粉丝趾高气扬。
有一次,一位商家找他在活动上跳尬舞,这一度是他认为很傻的行为,大家都以为他会拒绝。
但一听到对方出价很高,他立马就答应了。
他对许知远说:
“我讨厌崇高,排斥深刻,我希望活在浅薄里,流于表面。”
无力&恐慌
是什么,导致了李诞对自我的叛离?
在《十三邀》里,他用自己过去的一段经历,给出了答案。
高中时期,他开始读米兰·昆德拉。
大学期间,他怀揣着对自由主义的向往,加入了一个专门探讨宏大命题的文学圈子。
毕业前夕,他费劲周折进入了南方报业——
一个充满新闻理想主义,并打动着诸多写作爱好者的理想国。
那个时候,心高气傲的他,也曾想过要改变世界。
但后来,他听到2名记者在电梯里讨论如何利用关系搞到春运火车票。
那一瞬间,他心中的三观,全部崩塌了。
“原来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道德洁净的乌托邦。”
罗永浩曾经说过:
“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最有可能蜕变成一个坚定的犬儒主义者,改变就发生在信念崩塌的那一刻。”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
叛离,更像是一种自我防御。
当一个人理想化破灭以后,他会产生深深的无力感。
为了规避这份无力感引发的痛苦,他往往会采用戏谑、否认、贬低等方式,走向另一个极端。
李诞亦是如此。
理想幻灭后,他转身远走北京,入职广告公司,不为理想,只为赚钱。
2012年,接到《今夜80后脱口秀》的邀请,起初他是犹豫的,因为他并不热爱脱口秀。
但后来,当对方把一沓7000元现金稿费放在他面前,他立马就答应了。
金钱,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他在现实的挫败,也缓解了他对未来的恐慌。
从这个维度来讲,
李诞的叛离,既是一种自我逃避,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碰撞&觉醒
自2017年《吐槽大会1》开播以来,李诞带领旗下形态各异的段子手,源源不断地生产爆梗。
两年三季,产能之高、质量之硬,令人惊叹。
也由此,一场名为“李诞”的狂潮,铺天盖席卷而来。
针对这种纯粹为了取悦大众、叛离自我的创作形式,许知远曾经质疑过它的持久性。
“它并不高级,而且非常易碎,易消失。观众嗨完以后,会发现啥也得不到,然后就不想看了。”
这番预言,在3年后得到检验。
2020年初,随着《吐槽大会4》热播结束,笑果推出多轮全国、全球巡演,所到之处,一票难求。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一切沦为泡沫。
这是李诞极为艰难的一年。
随之接踵而来的,还有:
好兄弟池子出走,与笑果文化对簿公堂;
公司招牌艺人卡姆,因吸毒锒铛入狱;
公司首席编剧程璐和旗下艺人思文离婚……
但这一次,李诞没有逃离,而是选择了坚持。
为了维持公司生计,他接下大量外来综艺,劳碌奔波。
为了节目效果,他在《脱口秀大会3》引入大量外来选手,开启残酷的淘汰制。
在开场表演,短短6分钟,他苦笑8次,叹气6次,“怎么办”说了3次。
“唉,怎么办呢?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在第9期,看到昔日一起并肩作战的队友被淘汰,他在现场突然情绪失控,语无伦次。
2020年,观众在屏幕前见证了李诞的脆弱与顽强;
也见证了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脱口秀行业绝境逢生,再一次成功破圈。
刀&鞘
《脱口秀大会3》结束以后,李诞接受《人物》采访,总结自己这一年的变化。
他把过去的自己比喻成一把刀。
在节目里自己玩嗨了就好,不需要照顾别人;
在公司更是居高临下,很少顾及员工的感受。
曾经有一次,公司群里公布了一个喜讯,员工纷纷在下面刷表情包,称赞“笑果文化真棒”。
他看着特别心烦,就在群里开骂:
“你们如果想拍马屁,就私底下拍;你们如果想讽刺这个公司,就好好讽刺。”
骂完以后,整个公司群异常安静。
但现在,他变得不一样了。
因为疫情的冲击,他的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仅要在节目里做主持,也要在公司里做管理。
每天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处理各种琐碎问题。
在一次次碰撞的过程中,他自己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很多转变。
比如:
认知的转变——
以前我总认为别人太笨,
现在我发现,原来是自己太傲慢、自以为是,看不见别人的苦衷。
态度的转变——
以前我不愿意管事,讨厌员工来烦我,
现在我开始学着去倾听他们的烦恼,促进问题解决。
心态的转变——
以前我经常以糊弄的心态写一些廉价的段子,
现在我更愿意一天一天,一点一点做好细节。
慢慢地,他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努力去看见、倾听、尊重周围的人事物,变得愈发温和。
面对工作人员,他会在心里一遍遍提醒自己,无论对方为自己做了什么,一定要记得说“谢谢”。
李诞说,现在的他,更想做一个好的鞘。
不需要锋芒毕露,也能让别人感受到自己厚实的内蕴。
蜕变&回归
最近,在热播的《脱口秀大会4》,观众开始真切感受到李诞的变化。
其中最明显的,是大局观的变化。
他提出:
“每个人都可以当5分钟的脱口秀演员。”
于是,他大胆邀请了不同身份、不同行业背景的人,走上脱口秀的舞台,展现自我,发光发亮。
有一线交警,有癌症博士,也有先天残障人士……
有人说这是一种「政治正确」,但我更愿意称之为「人文关怀」。
其次,是真诚和本心的回归。
在评委席上,李诞不再嬉皮笑脸,插科打诨,屡屡尬笑。
他开始尊重每一位选手,认真地倾听,认真地看见,并发自内心地共情对方的处境。
在最新一期1V1淘汰环节,有一位新人选手邱瑞。
前2场,他带着一种愤怒的情绪讲段子,效果非常好。
但这一回,他由于突然改变风格,内容不够完整,没有嗨点,得票并不高。
出于大局考量,李诞没有拍灯,也没有让他进入待定区。
他感到很失落。
但后来,节目其它选手退赛,空出一个待定名额。
李诞还是把他叫到了台上,接受观众投票,争取最后一个复活名额。
在这件事上,我从李诞身上,看到了真挚、朴实的另一面——
既有对自我的坚持,也有对他人的包容。
向前走,别怂
回顾这些年的李诞,清高过又庸俗了,飘浮过又落地了,叛离过又回归了。
起起落落,兜兜转转,虚虚实实……
对很多观众而言,他成了一面被放大过的镜子。
透过他,我们看到了世界荒诞、扭曲的另一面,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没有人会因为读过几本书,写过几首诗,就真的活通透了,活明白了。
即便有,那多半只是他个人的幻觉,经不起现实的推敲。
说到底,
人,只有在现实世界通过一次次碰撞,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当然,这并不容易。
在现实重重困难面前,我们可能会充满恐惧,拼命想退缩——
“算了吧,别折腾了,无所谓,我不在意……”
在现实种种不公面前,我们可能会充满愤怒,拼命想逃离——
“去你的生活,老子不干了……”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获得与自己深度联结的机会——
看见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恐惧与力量,从而进一步发现、探索和拓展自己的潜力。
成长,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
就像李诞一样,
10年前,面对理想幻灭的无力,他选择了叛离,自我麻痹;
10年后,面对现实世界的重创,他选择了回归,从心出发。
从叛离到回归,他活成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人——
有笑,也有泪,
有脆弱,也有坚强,
能看得见自己,也能看得见别人。
由此变得越发真挚、完整且从容。
在此,我也想对所有在现实世界里挣扎着的朋友说一句:
继续向前走,别怂。
你的柔软,自带刚强;
你的努力,自有意义。 END 
作者:天雅。一个有想法、有态度的心理学科班生;责编:陈沉沉。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部分参考资料:
十三邀《许知远对话李诞》
人物《李诞 浅薄如水》
人物《李诞 土酷》
《脱口秀大会》
 从这里开启 
 自我探索的成长之旅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武志红】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