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前天的文章,我收到了几百条覆盖全国各地区的留言,信息量十分丰富。我甚至觉得,这可能是双减后,第一个民意小调查。
在这些留言中,有说自己负担确实减轻了的,有说自己反而更迷惘的……
我要分享给你们!
双减是没作业了,
可是资源也少了
先说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无论再怎么变,都是一个大人教孩子变得更好的行业。
就像我在孩子不爱读书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一文中体会到的——
怎样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找最优秀的人来教就行。
落实到具体来说,那就是资源。
教育质量最大的制约,仍然是师资
我先来分享一个北京的例子——
大家可能不知道,双减之后,北京很多小学,即使是本校的学生,都报不上自己学校的兴趣班。
小助理的闺女就在北京海淀某公立小学就读,他们学校的教学资源跟其他学校比,已经很好了,但是课外班的名额仍然非常紧张。
因为是免费的,所以绝大多数热门课外班,像乐高、民乐等,家长在学校的小程序上抢课是要拼手速的,很多名额一秒就抢完了,大多数孩子选不上。
最后学校只能无奈地选了一种折衷方法:每个孩子每周只有两到三天能上自选的兴趣班,其它的几天只能接受课程辅导(就是老师看着做作业、有问题找老师问、自己读课外书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学校也受到师资的限制。
有经验的好老师没有那么多,而且孩子的兴趣班需要老师的及时关注与即时反馈,这样就开不成大课。
开不成大课,能接收的孩子就有限。
“双减之后,教育质量是受资源限制的”这一条,我从大家的留言中,有了更深的体会。
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的初衷,是延长孩子在学校的时间,使那些忙于工作的双职工父母能兼顾工作和孩子。
但是,“没人看管”主是一二线城市孩子的困难,三四线城市孩子大多数没有这个顾虑,他们根本不缺人看管、上学接送,因为当地有很多老人可以帮忙。
他们也不缺少自由玩耍的时间,他们缺的是师资、是优秀资源。
在双减之前,三四线孩子即使身边没有名师,也可以通过线上找到很多精品资源,可以跟名师连线学习,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
双减之后因为缺师资、缺资源,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了。双减无意中把这个机会减少了。
比如这位江西宜春的妈妈说:
“看了课程安排,和所谓双减托管的宣传课程基本不相关,主要就是语文数学,所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根本就没有,很多课程都不开展。”↓
其实不是学校不想开展,而是短期内开不起来,为什么?
因为一项课程的开展需要很多持久的努力、深远的规划和优秀的师资。
北京海淀的公立小学在兴趣班的开设上积淀那么久,培养了那么多好老师,尚不能满足本校所有孩子的需求;
很多小城市的学校,即使想开一些优质的兴趣班,也没有合格的师资,只好改成看孩子在学校写作业、上自习。
双减确实解决了家长的接送难问题,也让孩子在学校就能完成作业,省的家长到家还要监督孩子。
不过父母们心目中最理想的目标“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却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还需要多年的努力。
比如这位河北廊坊的妈妈的留言也做了佐证:
“放学后作业已经写完,延时课有老师看着写作业,目前没有任何兴趣课程。”↓
在一则叮嘱我们不要放出来的留言中,有位妈妈说:↓
“虽然孩子看起来是延迟放学了,但在学校并没有学到丰富的课外知识。甚至有的时候并没什么作业,孩子就干坐在教室等了。”
其实不仅仅是三四线城市,即使在大城市,如果当地小学的师资与积淀跟不上,也会有孩子们“在教室里干坐2小时”的情况。这位南京妈妈说:↓
所以双减政策,对三四线和农村究竟是不是好事呢?也是也不是。
孩子们本来缺的是拓宽眼界的引导者,双减之后如果资源跟不上,会更尴尬。
除了师资不够,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中小城市的课外班开不起来,是——高考。
高考仍是很多教育的指挥棒,有它在,很多学校双减只是走了个形式。
比如,这位山西妈妈说:
“非常好的“剪纸课”被学科类占用了。所以课内提供不了的话,孩子还是周末在外面上篮球、乐高、书法、游泳等兴趣班。
关于三四城市的妈妈的应对方法,我们下面再谈。
我们先看看大家反应最多的另一个焦虑。
孩子是放松了,父母懵了
双减后,无论地域、无论年级,妈妈们有一个统一的焦虑点:不知道孩子学的什么、不知道孩子学得怎么样。
比如这位妈妈说:
“可能是因为政策,学校的通知群里安静的不可思议,老师不在群里发任何课后安排。”↓
双减政策是希望给家长减负的,可是家长真的不希望老师再提出一些课外的学业建议吗?并不是,是盼着老师再多说点啊!
为什么双减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更少了?
我觉得有这几点原因。
首先是,双减后,老师一是工作时间变长,下班时已经很累了,二是不方便说,怕违反双减精神。
其次,双减后孩子的考试少了,考试也不出具体成绩了,更不给排名了。
第三,现在的作业留得少了,笔头作业就偶尔有,口头作业也留的比较含蓄,老师还会加一句“自愿写,不强求孩子”
于是很多不爱表达的男孩子,连作业是什么都不和家长说……
因此,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课后做点什么能够巩固、提高成绩,就更不知所措了。
比如这位妈妈说:
“虽然深圳的延时与跳绳课不错,但现在语文数学英语几大主科都没有单元测试了,无法知道孩子学的怎样。”↓
还有这位妈妈说:
“双减执行的杠杠的,但老母亲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学的怎么样……最后让孩子自己挑了语文、数学各一本练习册在家自己安排时间做。”↓
甚至!有的妈妈说干脆自己考了教师资格证,就为明年能好好的辅导孩子……这,这,这,太内卷了吧?↓
双减,给老师带来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双减之后,老师确实比以前更辛苦了,尤其是班主任。
给我们留言的这位妈妈是初二的语文老师,算算工作时长,“在校时间接近12个小时”,和996也差不多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呢?
我觉得有两点。
第一,家长可以自己翻翻孩子的教材,看看老师给孩子的批阅错题的情况,看看错题率有多少,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为孩子选购一些质量高、口碑好的教辅书,既然没有考试了,就用教辅书让孩子查漏补缺,看看孩子的水平怎么样。切记,教辅书不要搞偏难怪,夯实基础、举一反三、吃透课本就可以了。
总之,是根据孩子学习情况,自己给增加一些课外的辅导内容,但不要时间太长,更不要搞之前的题海战术,把时间省下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等长远来看更具竞争力的素质。
第二,也是我的私人小秘诀,嘿嘿,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天然直男,是那种“除非学校里有非常重要的事否则不和你说”的孩子(毛豆就是),这种孩子,一般不会主动和你说班上的事,妈妈经常佛系被蒙在鼓里。
所以要和班里那些比较活跃、话多的女孩子的妈妈打好交道
多问问她们学校的情况,学了什么?老师提过什么练习册的名字?留了什么作业?
很多女孩子都对班里细节更敏感,而且更愿意分享出来。
我就在聚会时旁听过毛豆女同学们和妈妈的聊天,信息量大得让人吃一惊,毛豆从来没和我说过这些,我差点以为毛豆上了一个假小学:)
一二线城市双减政策后的现状
至于一二线城市的变化,好像不是太多。当然,也有可能因为我们上的是北京朝阳区的公立小学,而不是海淀以鸡娃出名的重点小学,所以我的感受不是很深。
据我自己的观察,一二线城市的孩子们,课外兴趣班并未减少,该上还在上;
有的妈妈说:
“因为政策,英语已经调整到周内放学后了。”↓
我周围有几个妈妈之前是在机构上课的,但是上了不短的时间后,已经跟老师联系的很好了,机构垮台后,他们就直接跟老师对接。
最后的嘱咐
细细读完几百条信息量丰富的留言,综合大家的反馈来看——
好像双减的第一年,对不同地区的作用,并不一样呢。
对于大中城市来说,家长是双职工的居多,现在孩子放学时间变晚了,学校也有一些质量比较好的兴趣班,价格低甚至是不收费,对家长来说是很大的好事。
对于这部分家长来说,只需要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适当的给予查漏补缺或者稍微拔高即可;
但对于小城市与农村的孩子来说,除了在校就能写完作业,其他的方面可能弊大于利。
这里的教学资源不多,老师在学校的杂事就会更多。现在老师更累了,而孩子在学校多呆一两个小时,也得不到老师的辅导和关注、丰富的线下班大多数取消了,所以也浪费了孩子的时间。
所以,课外的线上、线下收费课程减少了,免费资源暂时跟不上来,导致孩子的获得的高品质知识和眼界的渠道被切断了很大一部分。
因此,这部分本来就不容易给孩子辅导的家长,就难上加难了。
双减第一年,一切变化才刚开始,我们作为收集民意的媒体,如果有决策层的领导能看到这篇文章,我们觉得建议就是——
再多给中小城市提供一些优质、低价的线上线下教育资源,这才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办法。
最后,还是要把这位语文老师的肺腑之言分享给所有人。这也是我们的观点。
“最近这几年(双减前),深感孩子和家长在语文学习上过于功利和短视,产生了一些考分不错但视野狭隘的孩子。
家长和孩子应该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孩子的阅读上,不是反复的做阅读理解题目,而是真正的读书。
国家为什么要双减?是淡化家长对短期学业目标的聚焦,让孩子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基础能力的积累中。
在语文上是如此,在其他学科上也如此。
最后,我们再来解决文中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中小城市的妈妈,怎么办?
我是觉得有三点。

首先,和一二线城市的妈妈一样,可以给孩子适当找一些课外补充的教辅材料,同样,查漏补缺、夯实基础为主,不要偏难怪,走竞赛这条路太小众了,不适合绝大多数孩子。
其次,多搜寻网上的优质资源,不光是应试的,还要有拓展孩子精神疆域的。
最后,那句老话“鸡娃不如鸡自己”——
怎样拓宽孩子的眼界?先拓宽自己的眼界。
怎样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自己先学习起来。
在教育资源的分布尚未如你期望的那么均衡之前(事实上,中国地域广袤,做到完全的教育公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先把自己变成孩子的楷模与榜样,让孩子从自己身上汲取力量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