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诗予
UIUC博士二年级,教育心理学
诗予微信号 sunshiyu1994

小编微信号 cecepiano 欢迎咨询钢琴课程!
不要害怕改变和尝试,
要给自己机会去看看不同。
——孙诗予
诗予,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吧!
大家好,我叫孙诗予,来自苏州。2013年来美国,在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读了本科,专业是心理学 (Psychology)。2017年本科毕业后,我在西雅图一家幼儿园 (preschool) 工作了一年。2018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读研究生,专业是人类发展学 (Human Development)。如果大家想去费城或者西雅图旅游的话,我可以帮大家推荐~
我现在是UIUC博士二年级在读,专业是教育心理学 (Educational Psychology)。 虽然我已经是第二年在香槟了,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一直在线上学习,所以现在回到学校的感觉还像是新生一样,对于香槟的环境我都还在慢慢熟悉的过程之中。

诗予,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在幼儿园的工作经验吗?
我工作的幼儿园(preschool)和幼儿园(kindergarten)不太一样,kindergarten是一般所说的k-12之中的k,也就是义务教育的第一步,但是preschool不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且会有私立和公立之分。私立的学校是不需要license的,我们在入职的时候会有一些培训,学校也会提供一些课程,比如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和家长沟通,课程的设置,等等。
我在preschool主要带的是3-4岁的孩子,我和另一个老师一起负责这一个班级,大概20个学生。(根据年龄的不同,每个班级的人数设置是不同的,3-4岁的学生班级最多20个学生,但 2-3岁的学生一个班最多为14个学生。但这是华盛顿州的规定,如果有同学对preschool有兴趣的话,还需要自己去做一些针对州地区的研究。)
我工作过的幼儿园⬆️
幼儿园的工作其实挺累的,需要一刻不停的关注小孩,追在他们屁股后面。后来发现实验室的工作方式更适合我,所以我决定回学校继续读书。写申请文书的时候,我一直还是表达想去研究Early Childhood。
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之后,有一个教授的研究项目是关于青少年的同伴关系 (Peer Relationship),比如新移民的青少年如何处理和美国同学的关系,是否会更容易被霸凌,如果在学校没有良好的同学关系,是否会影响身心健康等等。于是我就在他的实验室里面工作了一段时间,对青少年/青春期等方面等开始感兴趣。

跟大家说说硕士阶段的故事吧
硕士我的方向是同伴关系 (peer relationship),归属感算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一个心理因素 (psychological factor)。2020年三月份左右,美国疫情爆发了,整个媒体和社会都充斥着不安的敌对情绪。
我那时在费城,在宾大宿舍附近走着去买菜,我带了口罩,迎面走来了一个没戴口罩的人,他看到我就在地上吐了一口痰,我当时也没在意就绕过他继续走,走了没多久就听到他在后面喊说 “Chinese Virus”,接着又喊了一句“Get out of my country”。
我在美国已经待了7年了,但是我这一刻的感觉是,自己仍然是一个局外人,这里有的人并不欢迎我。就在那段艰难的时间,我发现“归属感”是值得研究的。我收到了四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决定来UIUC。虽然其他的学校可能funding要更多,或者导师要更有名,但是那个当下我觉得“归属感”是我需要的东西,我想要去研究它。
诗予你在香槟的博士学习进展的怎么样?对于你的研究方向“归属感”,可以多给大家介绍一下吗?顺便也给师弟师妹介绍一下经验?
我研究的方向归属感 (Sense of Belonging),是情感的一种,就是想要成为一个群体中的一员,被一个群体所接纳,换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所属群体的一种认同,和这个群体的一种内在联系。
以下都是我们会研究到的问题“我是UIUC的学生了,我就是属于UIUC的,怎么会没有归属感?”“我在生理上是一个女生但是我可以自认为是一个男生吗?”归属感是一种情感,而不是一纸录取通知书说你现在是我们的学生了,你就一定会对这个学校产生感情,对这个学校认同,想和这个学校建立起联系,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在这里插一个小广告~
我们实验室现在有一个项目正在招UIUC的学生参加,具体是关于学生对于大学的归属感的变化,我们想了解这个变化是否有固定的模式,是时间相关的,还是事件主导的,还是关系主导的…等等。这个实验项目需要参加者每天填写一个大约5分钟左右的问卷,之后可能还会被邀请参加一个一小时的访谈,所有的UIUC在读学生都欢迎来参加,最多可以拿到40美金作为参加的报酬,具体的信息可以参考文末的宣传海报,也希望大家多多帮忙宣传~
长按二维码可以跳转到诗予的survey
最多可以拿到40美金的报酬哦!
诗予,可以给师弟师妹一些选专业和找工作的建议吗?
我觉得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是有机会试错的,甚至是可以长时间试错的。比如我刚开始来美国读本科的时候,我还没有选专业,我很想读华盛顿大学的护理专业。在申请护理专业之前需要上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微生物等的课,等课上完了才可以申请护理专业(nursing)。护理专业对于GPA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认识一个进了护理专业的学生,她的GPA是3.9,而我当时上了两节有机化学,一个得了2.8,一个得了2.7,直接把我GPA给拉下来了,我就想算了算了,还是改方向吧,之后申请了心理专业,最终毕业的时候GPA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推荐同学们本科阶段在前两年试试不同的课程,已经有专业的同学,如果发现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是可以考虑转专业的,很多人在大学里甚至是没有专业的,最后以general study的学位毕业,所以不要害怕改变和尝试,要给自己机会去看看不同。
我和我的朋友们⬇️
留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遇到语言或交流上的问题,请问诗予你有这方面的困惑吗?
我在美国语言上并没有遇到很多问题,虽然和同事交流会有听不懂的情况,不过我是一个脸皮比较厚的人,如果没听懂我会让对方重复一遍。如果还没懂,就假装重复一遍“oh, do you mean XXX”,如果说的不对,对方自然会再说一遍(这也算是一个小技巧哈哈),大部分时候讲了三遍基本上都能懂了。所以我觉得大家在美国学习的时候脸皮可以厚一点,交流嘛,互相能懂就行,不需要说的多么好,口音多么美式,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
还有一点让我英语进步特别大:一定要去上课!其实很多时候留学生是和留学生一起玩的,我觉得是一件很好的事,在异国他乡有熟悉的人,有人可以支持陪伴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有时候如果一个人强迫自己去融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里面,是会迷失自我身份(self-identity)认同的。但是和留学生一起确实会缺少很多使用英文的机会,所以这时候上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课堂是一个纯英文的环境,即使你只是“被动”的接收英文,对于锻炼你英文的表达、培养思维方式等等都是有帮助的。
我个人在工作上其实没有遇到过什么坎坷,都挺顺利的,逢年过节都会联系。我老板上个月还给我发邮件问有没有朋友可以介绍到她那里工作的,所以这方面我觉得其实还挺幸运的。
诗予,可以跟大家介绍一下在西雅图、费城、和香槟这三所城市的生活体验吗?
西雅图我最不喜欢的还是天气,半年多的时间都在下雨,完全看不到太阳,阴森森的我很不喜欢,就像我的家乡苏州的黄梅天一样。
费城:当我去了费城之后,很多人说费城冬天很冷,下很多雪,但是我反而更喜欢那里的天气,因为即使下了雪还是会出太阳,虽然体感很冷,但是视觉是温暖的。香槟也是一样,雪很多,冬天很冷,但是并不会有阴冷的感觉。虽然天气一言难尽,但是西雅图值得回味的地方也很多,我特别喜欢Pike Place Market,是西雅图的一个类似农贸市场一样的地方,临着海,风景特别漂亮,市场里面的海鲜都很新鲜,还有很多当地农场的水果蔬菜可以买,我强烈推荐大家如果去西雅图的话一定去逛一逛。

费城其实我很喜欢(虽然很多人都觉得我很怪哈哈,因为大部分人都想往西海岸去)是一个非常有历史的城市,毕竟是美国的前首都嘛,有很多历史遗迹,比如说Liberty Bell, Independence Hall, Elfreth’s Ally,等等,就有一种被历史包围的气息,这是西雅图我没有感觉到的,可能就是old money和young rich的感觉吧哈哈。还有一个我觉得不能错过的地方就是宾大的博物馆,那里收藏着中国的“昭陵二骏”,后来我看《国家宝藏》看到中国的考古人员到宾大博物馆去修复“昭陵二骏”的时候,觉得历史离我好近,觉得自己能够在异国他乡亲眼看到到祖国的历史,是很特别的感觉,也想有一天如果能回国看到它们就更好了。
香槟我还不太熟悉,但是我觉得如果你是从大城市到香槟来学习的话,可能会觉得没有车会不太方便。我之前在西雅图和费城,如果要买菜去超市的话可能走个十分钟左右就到了,香槟的话可能需要搭车稍微远一些,我觉得有车会比较方便一些,所以我刚来没多久就买了车。还有一点我觉得相比起大城市,香槟确实给我感觉更安全。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别就是费城和西雅图在街上会有比较多的homeless,我并不是说他们危险,只是人都会对自己未知的事物有各种猜测和想法,所以感觉上会不安全,但是香槟我目前没有感觉到过。
诗予,你更喜欢线上还是线下的学习方式呢?
我这学期是第一个学期去到学校上课,去年都是在线上的。其实两者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各有利弊,但一定要选的话我比较喜欢线下。
确实线上时间安排会比较灵活,没有commute的时间,但是长时间盯着电脑确实很容易走神,时不时摸摸鱼看看其他网站,参加课堂的讨论也不是像线下那么积极,线下上课确实会让我很集中,和教授同学的互动也更多,插一个题外话,如果大家知道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的话(MBTI)(不知道的同学也可以去测一下)我是外向型性格(ENFP-A),就是喜欢和群体在一起的性格,所以在课堂上会让我感觉和人有更多的接触,更喜欢和人面对面交流的感觉。
还有一个原因我喜欢线下是因为我觉得我来香槟一年多了,并没有很好的建立起自己的交际圈,所以也想借此机会多认识一些人,多拓展一点社交圈,所以如果大家有想找我讨论西雅图、费城、学习、其他各个方面的话题都欢迎来找我~
我作为UIUC的新生并没有什么不适应的情况,或许是因为我已经在美国生活学习了几年了,所以已经基本熟悉了。但是回想我刚来美国的时候,我也是有一段适应期的,尤其是吃的方面,觉得美国吃的东西太糟糕了。
尤其是到餐厅里先给你端一杯冰水,我当时真的特别不适应,毕竟从小就被教育要多喝热水,但现在也就无所谓了。冰水喝就喝呗,汉堡炸鸡虽然不喜欢但是赶时间的时候也都吃,而且觉得Popeyes还蛮好吃的。
都需要一点时间,慢慢的也就都适应了,所以大家刚来美国不论哪方面觉得不适应,不论是语言,文化,环境等等,不要着急,等过一段时间回头看就会发现自己改变成长了很多。
我这次分享自己的故事,是希望带给大家一些我亲身经历后的经验和教训:
一,我们在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转变,如果你发现自己现在在做的不是自己最需要的,你可以随时去寻找其他的机会。
二,很多时候,当然是我个人的想法,留学生并没有想过自己在美国生活和学习的心理需求是什么,更多的是一种外在的追求。可能觉得我就是想拿到一个文凭,找一个好工作,拿不错的工资,在美国生活的很好了。但学位工作钱,这些都是外在的,真正内在需要的是什么,是包括我自己和很多人都要思考的。即使我们拿着很高的工资,但是一旦融不入工作环境,对公司没有归属感,像一个局外人,这样的工作也是做不久的。
三,如果有身边的人和媒体跟我存在激烈的意见不同,那我在异国赚了很多的钱,找到很好的工作,但我是否能够完全不在意这样的舆论和社会环境?我觉得这些是很多留学生需要考虑的。
诗予将她完整的采访发给小编时有6000多字,涉及到她在美国学习、工作体验的方方面面。小编觉得这些内容既有趣,又很珍贵,有心的读者一定会被她精彩的故事所吸引,但是篇幅有限不能完全写在正文中。
所以我们已经将完整内容上传到了百度网盘(提取码:abcd),大家感兴趣的可以“阅读原文”自取!
对了
不要忘了参加Survey哦!
长按二维码可以跳转到诗予的survey
最多可以拿到40美金的报酬哦!
你想成为下一个博士主人公吗?
UIEVENTS欢迎大家报名!

稿酬受访基金💰
有机会认识学术领域的大拿 
(各专业的博士生/助教/讲师)
还可以交友哦!(非诚勿扰!)
欢迎美中地区学术领域的:

博士生/后(or研二)
教授/讲师/研究人员/校职工
跟我们联系,共建泛学术交流平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