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个在家里阳台就能看到雪山的城市。
而位于成都西北部的彭州,地理位置更是得天独厚。
它一边是天府平地,一边是莽莽高原,一年有200多天能看到雪山,风景秀美,蜀文化深厚。近年来已经发展成了不可小觑的文旅重镇。
龙门山民宿 心语星宿
当中国当代乡建进入了3.0时代,民宿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它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当民宿发展走过了十余年年,似乎已成一片红海,民宿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而「2021年民宿产业生态大会」的举办地龙门山,经历了4年的发展,在产权改革、民宿集群、打通乡村文旅上下游产业链上,正在经历一场自上而下的有序变革。
「东有莫干山,西有龙门山」大局已成。
01
时至今日
民宿仍然是门好生意
大会现场
民宿是门好生意吗? 
首先,境外游的疫情阻碍,周边游度假的持续火热、国家政策的扶持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民宿这种度假产品越来越成为一个高频次产品。
当有了市场需求,一个行业就有了机会。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乡村民宿大概是7万家,经过几年发展,已经成熟。同时,乡村振兴应该把第三产业做起来,民宿正是典型的,直观可视的,集合了物业、服务、消费的第三产业。
文旅或者乡村文旅,它们的最本质逻辑是土地;让土地有价值,以及产生衍生价值。
成都设艺建筑设计公司董事长黄柏铃先生从社会关怀层面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会上他提出慢生活概念是一个新的世界趋势:「城市里的焦虑,激起消费者对乡村的向往。」
成都设艺建筑设计公司董事长 黄柏铃
而这其中,民宿就像是一个「锁扣」串联起周边产业资源,民宿作为乡村振兴的入口,不断地为乡村带来新的流量。
02
流量的密码
民宿应该更加了解年轻人
2021中国民宿产业生态大会的彩虹市集

年轻人对民宿的消费占比逐年提升,年轻人追求好奇新鲜、追求差异化。这些年,民宿的消费群体正在朝着年轻化的趋势递进,而小红书的内容社区,正是当下个性化的年轻人最喜爱的内容社区。
「真诚分享,友好互动」小红书的酒店和民宿品类运营贾婧怡这样总结道。
小红书的酒店和民宿品类运营 贾婧怡
无论是民宿及其集群的运营,还是整个地区文旅行业的振兴,都离不开线上平台的流量加持。对此,宿里创始人姚江波、云掌柜创始人方敏、太目创始人陈宫平、蓝莲花开创始人段金虎、彭州市桂花镇金城社区党委书记岳付飞进行了一番精彩的对话,分享了流量时代的民宿新玩法。
陈宫平分析了民宿订单来源的三大路径:OTA平台、民宿自己经营的私域流量、新媒体渠道。通过几年来的数据观察,他得出结论:新媒体渠道是酒旅订单增长最大的蓝海。因此,无论是民宿方自营还是寻求专业人士合作都是有意义且高回报率的事情。
太目创始人 陈宫平
姚江波进一步对比了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之间的经营难点。从市场对民宿的消费频次出发,他指出私域流量对民宿贡献远不如公域流量。
对此,他对龙门山民宿集群的流量玩法提出了建议:应该树立全域流量和目的地导流的概念,如此一来,影响力和辐射范围比一两家单体店所释放的效能更高。
宿里创始人 姚江波
陈宫平和姚江波通过几年订单量的观察和实际反馈,向我们诉说了布局新媒体公域流量的重要性。方敏和段金虎则从新一代的年轻消费群体的喜好和习惯,进一步进行了补充。
段金虎以自己的项目探索和房客反馈为基础,向我们介绍了他关于民宿年轻化的思考,「我们在城市民宿顶楼卖咖啡,把剧本杀和民宿相结合......做民宿应该跳开民宿,思考年轻人到底需要什么。」
蓝莲花开创始人 段金虎
方敏则以成都和重庆为例,这两个城市00后消费占比已近10%,年轻人接触的平台,应用的软件,都不再是传统的一些订房渠道。因此,抖音、小红书等新的流量赛道和可直接订房的平台应该得到重视,且越早入局越能吃到红利。
云掌柜创始人 方敏
03
扎根乡村的民宿
用设计解决乡村问题
小石村居民聚集在屋檐下乘凉 图源:直译建筑
当一栋又一栋网红建筑拔地而起,吸引了无数城里人来到乡村拍照打卡。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问:所谓的网红建筑到底能给乡村带来什么?设计是否能助力日渐陌生的乡村文化生命力的恢复?
另外,随着设计与艺术更深入地介入乡村实践,更加复杂的问题也不断呈现: 原住民文化何以传承?可持续的社区生计如何创造? 怎样乡建才能解决中国的乡村问题?除了建筑这一载体,乡建文化我们还能怎么做?
小学改造而来的民宿  小石记·林宿
时地建筑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李烨,从产业比重、村建配套、住宅形态等方面,跟我们分享了小石村建筑空间改造的难点:传统与未来;文化和经济的矛盾。并提供了解决思路。
小石村的建筑融合了农业、工业,甚至地震灾后安置房三种不同形态,文化杂糅的社区为村民提供了居住生活的场所,却没有川西文化生活空间。对此,李烨团队在小石村设计了二十几种屋檐,通过对屋檐外形的设计,营造一种「同在屋檐下」的身份认同,让文化自己发声。
时地建筑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 李烨
屋檐为社区提供了交流空间,村民们可以在这里吃饭、打麻将、做手工等文化和情感交流得以重新建立。
另外,李烨团队还利用铁道遗址建造了「一公里博物馆」;根据村民实际需要做了「五统一公共空间」,即置放农具、谷仓,操办红白喜事的公共空间;解决空心化现象做了「共享民宿」和面向公众开放的食品工厂......都是同个屋檐下理念的延伸。
四川彭州,五统一公共空间;图源时地建筑
其中,共享民宿的诞生,是基于村支书岳付飞对于农村资产的改制而来。小石村原先因为空心化问题严重,闲置下来的老房子比较多。于是就由村集体把闲置的老房子租下来,交给李烨整体改造成共享民宿,最终交给外来的民宿运营公司运营。
这样闲置的农村资产得到盘活,村庄面貌、人气、收入也得到了提升。正如中国乡建院创始人李昌平在大会上说:我们搞乡村振兴就是要扩大内需,建立内循环。过去靠劳动力,现在劳动力增加很有限了,所以就要靠盘活资产,农村资产有着巨大的溢价空间。
中国乡建院创始人李昌平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建造课题教师罗宇杰以7年间接触过的乡村项目为例,分享了乡村原生态条件和建筑改造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按需改造的意义:「设计师在介入乡村时,应该处于自我反思状态。设计应该从需求出发而不是拘泥于形式,留意并运用乡野原有的建筑思维,你会发现非常高效。」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建造课题教师 罗宇杰
北京安哲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王求安分享了「完全以村民为主体的乡建实践」,表示村民自建才能解决中国大面积乡村问题:「能被资本关注或者被设计师关注的村子是特别少的;再者,当村民意愿和改造计划矛盾时,应该考虑到前者的需求。」
北京安哲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 王求安
跳脱出建筑这一载体,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兼实验艺术系主任刘庆元作为一名图像生产者,他从专业层面出发,思考了乡村建设除了大搞建筑还能做什么,「乡村需要传播载体文化,单一的状态让文化缺乏活力,许多载体都可以被应用。」
而他对待文化创作的态度也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如果你未曾有过麦子打在脸上的感觉,就不要去做丰收艺术节。当乡村成为我们精神的庇护所时,我们在试图让城市人感受乡村价值的过程中,应该更加严谨和专业。」
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兼实验艺术系主任 刘庆元
李烨、罗宇杰、王求安等人的分享,似乎在向我们诉说:即使有一天,建筑的设计者们离开了这片土地;他们留下的建筑也会时时刻刻回应着土地与人的关系,为农村和城市创造出平等的空间质量而努力。
设计应该理解乡村、面向乡村、扎根乡村。
04
乡村拥有自造血能力
才能可持续地发展
龙门山民宿 柒宿·溪驻
在2021民宿产业生态大会上,有一个关键词同样被多次提及,就是「乡村可持续」。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之中,我们应该如何让乡村能够自造血,自己生存下来,而不仅仅只是依靠外面的力量。
城乡观察员宋昕霖说:乡村的发展跟我们之前关于GDP的要求,对于量的增加的这种上瘾的状态是不太一样的,它是一个循环的发展,它更强调质量,更强调生态,更强调关系,而不仅仅是个体。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视角之下我觉得我们是要超过可持续的,用再生型的方式去进行发展,让这个地方以更好地方式去进行发展。
城乡观察员 宋昕霖
过去传统乡村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开发,依靠门票经济,旅游团带车进来旅游开发模式在现在乡村的开发中已经不太行得通。「特别是对于乡村中的原住民来说,乡村的做顶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给这个社区的原住民一段时间,给他一个空间,让他去适应这种开发或者说是外部的这种经济冲击对他的一些影响,这个是一定要做的。」GEI师法自然社区可持续专项基金秘书长刘晓梅补充说。
GEI师法自然社区可持续专项基金秘书长 刘晓梅
而民宿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好的样板。民宿融合与乡村的自然形态,融合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与满足当地人的工作需求。民宿更像是一个连接点,连接乡村与外界、乡村与原住民。
05
一二三产融合
乡村文旅才拥有更强生命力
彭州本地双虎家居
时至今日,文旅产业的发展,民宿的业态已经出现了很明确的分工。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民宿产业生态,在民宿产业中,已经拥有了很多从美学,从乡土文化角度去开发民宿周边产品的业态出现。
好农场的创始人程存旺说:疫情对于农旅的警示和启发,我得到了四点启发:第一我们觉得一、二、三产的融合它真的不是一个政策口号,要真能做到一、二、三产融合,你的商业模式,它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在面对疫情或者其他危机到来的时候总有其中的一种产业是可以在那个环境之下生存下来的,无论是一产,还是二产,还是三产,所以这是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大的一个教训,也是一个启发。
好农场的创始人 程存旺
所以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继民宿之后第二波在文旅产业、乡村振兴过程中得以发展的很可能就是有机农业,有机农场。结合了农业和旅游的这种综合性业态的农场会在下一波的业态中得以快速的发展。
过很多的乡村文旅的项目,基本上把农业作为一个细枝末节的产业去处理,把它景观化了,它的产品生产功能变得很弱。所以,就有可能在线下流量枯竭的时候,你的三产和二产产品无法在线下场景消费。
龙门山积谷仓农场
而民宿乃至民宿集群在这波文旅产业浪潮中,恰恰可以成为三产二产的消费场景。三产融合乡村才能拥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06
民宿集群 产业集聚
龙门山宿集弯道超车
彭州小石村
为什么龙门山是下一个莫干山?
大乐之野的创始人吉晓祥说:民宿可能是乡村旅游的入口,但是它不够。当这个微目的地的业态能够形成一个生态圈,并且形成一个闭环的生态圈,形成一个上下游的产业链,给客户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闭环体验,它才会真正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
所以我觉得龙门山有一个后发优势,同时地方政府又对这样一个商业的逻辑和推演路径是有一定的想法的,我觉得从单店民宿来说,如果到这么一个有大规划的区域来说是对自己品牌的保护和未来发展的一个探索。
大乐之野的创始人 吉晓祥
木涯文旅的创始人刘杰更加直接表达了他来龙门山的原因:
「余勇老师发了一朋友圈,他拿到了民宿西南区第一本民宿行业的产权证书,这个东西特别吸引人,我们也是因为这个而来的。」
2017年,龙门山开始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有序变革,经过4年的沉淀,龙门山的民宿已经涌现出一批极具代表性的民宿,釉白、地球仓、溪驻……
「就是因为我们见证了莫干山民宿的成长过程,所以我们认为龙门山这个地方有很大的概率未来可能会成为像莫干山这样的地方。」刘杰说。
目涯创始人 刘杰
龙门山宿集,经历了2017年的产权变革后,仅用了4年时间,已经走在中国民宿行业在产权方面探索的前列。
而龙门山民宿产业从单体向集群的转变,它集合了地方政府的力量,国企的力量,第三方运营管理公司资源整合者的力量,还有各个非常强大的运营能力的品牌力量,几方力量结合在一
未来,龙门山宿集还将依靠彭州家居家纺白瓷等产业基础,继续加快一二三产融合,把龙门山宿集真正打造成一个产业一体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2021中国民宿产业生态大会精彩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