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种大规模灭绝的人类世(Anthropocene),“生物多样性热点”(Biodiversity Hotspots)为保护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热点往往以“不可替代性”和“脆弱性”的面目,吸引着保护工作较为丰厚的投入。

但凡事都不会那么绝对,反过来想,只有物种多样性极高的区域,才是“不可替代”且“脆弱”的吗?
科学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冷点Biodiversity Coldspots)的概念。
“热点”的概念想必大家都晓得了,可“冷点”是怎么回事呢?
小蚊子童鞋将在这篇文章中为大家介绍这个“冷”知识。而在热点与冷点之间,她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1988年,英国生态学家诺曼·迈尔(Norman Myers)提出“生物多样性热点”(Biodiversity Hotspots)的保护策略。
随着人类世的到来,人类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逐步丧失,物种灭绝,生态系统逐步退化。
在全球各地都面临不同程度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情况下,各种保护策略被提出,用各自迥异的衡量标准,找出地球上最需要被保护的“优先”地区,以便能够最有效地投入有限的经费和资源,来达到最佳的保护成果。
而“生物多样性热点”,则是这众多策略中的其中一种。
自从提出到现在的30多年来,热点保护策略成为现今最重要的保护生物学概念之一,主导着从草根NGO到国际保护组织的许多保护决策。
为什么在众多的保护策略中,“热点保护”策略能够脱颖而出?为什么有些专家又担忧,基于“物种多样性”的热点保护,或许会带来不可挽回的问题?
01 生物多样性热点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Biodiversity hotspot是地球上物种最特有也最受威胁的生态区
之所以叫“热点”,是因为它们在较小的区域内包含了丰富且特有的物种数量,也就是包含了极高和极特有的物种多样性。
这些热点区域由两条清晰的规则所定义:不可替代性irreplaceability脆弱性(vulnerability)
一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必包含1500种只在这个地区能见到的特有维管植物(也就是世界上所有植物的0.5%),同时70%的栖息地已经被破坏。
从迈尔1988年定义以来,生物多样性热点从10个增长到了36个,包括中国的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山地,和中国南部沿海连接的印缅区域。
世界上的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不同颜色的热点只是方便在图上区分,没有等级差异。图片来源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生物多样性热点 VS 高生物多样性荒野地区
正因为标准包含了“特有”和“受威胁”两项标准,生物多样性热点和纯粹拥有“最多物种”地区是不一样的。比如,大部分区域未受到破坏的亚马逊丛林和刚果丛林都未入选热点区域。这些地区,都被归类为“高生物多样性荒野地区”(high biodiversity wilderness areas)。
通过以上两条标准,我们找到了世界上特有物种最多又最亟需保护的地方——这36个位点只占了地球2.3%的陆地面积,却拥有着世界上一半的植物种类和42%的脊椎动物。
世界上最“热”的五个生态系统:马达加斯加岛、大西洋沿岸森林、赤道安第斯山、巽他古陆和加勒比诸岛,只占地球0.4%的土地,却孕育了地球五分之一的植物和六分之一的脊椎动物,同时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区域。
比如马达加斯加群岛, 80%的物种都是地球上独一份,还拥有着狐猴科这样的特有科,但原生环境被破坏近93%。而截止2010年,每年还有五万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森林消失。
正因为拥有大量特有物种,又面领着极大的灭绝风险,关注这样“保护优先地区”十分合理。
马达加斯加岛拥有丰富而特有的物种类群。但与此同时,岛上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每天都遭遇破坏。图片来源@Lemur Conservation Network

迈尔等人还算出了保护这些热点地区所需要的成本:一年5亿美元。
也就是说,要保护地球一半的物种,实际上只用出每年两个火星探路者计划的钱,或是埃隆·马斯克身价的36分之一。
在保护资源十分有限、物种大灭绝危险却一步步迫近的当下,生物多样性热点无疑是一种划算的保护策略。
生物多样性热点的概念改变了原来“单个区域单独保护”的策略,将原本分散的保护工作都集中起来,把资源整合到这最优先需要保护的36个热点地区。
由此,我们能最大化地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回报最大的地方,以最小的成本,尽可能保护了最多的物种免受灭绝的危险
于是,生物多样性热点也成为了无数保护工作者和机构青睐的对象。
在每一本讲到保护生物学的教科书里,几乎都会提到多样性热点,而保护国际(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更是专门成立了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拨出几千万美元用于支持这些热点的保护。
但……事实真的这样美好吗?
02 “冷点”保护:关注生态系统完整性
2003年,美国保护生物学家彼得·卡里瓦(Peter Kareiva)和米歇尔·马尔维尔(Michelle Marvier)勇敢地挑战了这个风靡自然保护界15年的概念,挑战了“生物多样性热点”背后以物种多少为衡量标准的根本逻辑,提出这样的问题:
忽略草原、南北极和其他物相对贫乏的生态系统,而只去关注纯粹物种数量最多的地方,是否是科学的?物种的多与少真的是决定一片生态系统是否不可替代的唯一标准吗?
两位学者提出了另一种保护策略:生物多样性冷点Biodiversity coldspot
冷点的核心在于以整体生态系统保护出发的评估策略。
不同于选取出一些“更需要被保护”的地方,我们应该平等地看待所有生态系统
比如说,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虽然物种并不多,甚至也并不特有,但却拥有郊狼、灰熊、驼鹿和北美野牛,是美国48个州里面最后的大型动物聚集地,代表着美国西部典型的生态系统。
以生态系统的单位来看,是特有而完全值得保护的。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的美洲野牛。图片来源@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Lodges
由此,两位学者认为,“不可替代性”并不能以物种丰度来衡量,物种类群的特有性、生态景观的独特性、生境类型的稀有性等,同样可以衡量一片地区是否不可替代。
实际上,只关注物种多少、而忽略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保护,可能会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
比如说,只关注物种数量,却不是从更高层级的生物类群上进行保护时,我们很可能会丢失很多完整生态系统中蕴含的丰富演化信息——而这些信息可以让我们发现不同生物类群间隐藏的联系,了解演化规律,或者扩充物种基因库。
稀有的物种并不总是出现在物种最多的地方,只关注物种,我们可能容易忽略整体的生态系统。
好比我们不断加粗演化树上某一根引人注目的枝干,却忘记了那些更细、更容易折断的枝干。
肯尼亚只有265种特有植物,远远达不到热点的标准,却拥有八个极受威胁的哺乳动物属中的物种,像是大羚羊属、牛羚属、和短尾鼩鼱属。
因为这些属中成员较少、又受威胁,失去一个物种很可能就会带来整个类群的消亡,带来不成比例的巨大演化学信息损失。
狷羚曾经在非洲十分广布,但现在种群大幅下降,只生活在非洲东部和南部的一些地区。图片来源 @Elelur.com
如果只关注如何在最小的土地中保存最多物种,而不保护住一大片完整的栖息地和整体的生态系统,演化的进程可能会悄然改变。
很多大型肉食动物,比如说北极熊、非洲狮、棕熊,都需要很大的领地生存。
从最小化保护区域出发的热点保护,无法保护住这些大型动物生存所必需的完整领地,从而让大型动物更容易消亡。
相反,那些只需要很小领地、生活在高物种多样性地区的小型动物则有更高的几率生存。
如果我们完全实行了这样有偏好性的热点保护策略,小型动物能够继续生存繁衍,而很多大型动物则会逐渐灭绝。未来的地球上,很可能会出现种类繁复的各种老鼠,却看不到一种大猫。
这样的演化之路,或许会对地球的生物类群组成带来不可弥补的影响。
华北豹,它们并没有生活在热点区域,但没有它们,生态系统就走向了残缺
与此同时,只保护物种最多的那一小片地方,却忽略周围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也许会让热点生态系统变得不可持续
热点周围的生态环境像是一个基因库,在漫长的演化历史中,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向这些热点地区输送新的生物类群,从而造成了这样高物种多样性的局面。
在马达加斯加岛上,人们发现,岛上一些最独特、最多样的生物类群,反而是岛屿已经形成之后才迁移到岛上的。
八千万年前,当马达加斯加岛在大陆板块的漂移中从印度板块分开、形成这个世界第四大岛屿时,狐猴的祖先还没踏足这片土地。直到五千万年前,狐猴的祖先才从非洲大陆迁移到了马达加斯加岛,在岛上的多样生境里分化出了50个狐猴特有种。
很多岛上的特有类群都是这样形成的。如果没有大陆的基因库支撑,马达加斯加岛如此之高的物种多样性很可能不会存在。
如果我们遵循热点保护,只保护住这样的“孤岛”,无疑是切断了基因库,切断了这些生物多样性地区未来形成的可能性
马达加斯加岛特有的环尾狐猴,如今是世界知名的网红动物。图片来源@Earth.com
最后,很多不在热点地区中的生态系统,其实给人们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比如,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往往不多,却能够起到调控洪灾、净化水源、处理废物的作用,对人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当我们过度关注热点区域,而任由世界上大部分人居住的其他地区丧失生物多样性,会让很多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生态系统服务也一并消亡——水源不再干净、降雨失调、空气污染、城市周围的天然防风防沙屏障消失……
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吗?
由此,冷点保护的策略,作为热点保护的“反面”,提出了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关注那些碎片化的小“热点”,只为了追求最多最独特的物种,而忽略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真的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吗?
03 生物多样性,到底在保护什么?
以上冷点和热点保护的争论,其本质还是在于生物多样性定义的分歧。
在《保护生物学》中,蒋志刚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就是说,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一切物种和生态环境的集合,分为四个层面,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
而最主要的争议点也正来源于此: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哪个最重要?
作为一个直接而相对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生物多样性热点的概念,无疑能够保证成千上万的物种免受灭绝的威胁。
但同时,我们需要记住,如果只关注热点,而忽略世界上同样重要的那些冷点,忽略完整的生态系统,可能会为演化、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性和人类福祉带来诸多问题。
热点保护绝不是一条保护“捷径”,也不是保护工作的终点,而是更大范围、更整体的生态系统保护的开始。
一只亚马逊丛林里的吼猴。蚊子拍摄。
在保护资源有限,但是物种灭绝的速率前所未有的当下,我们应该怎么选择?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不过,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将保护生物多样性看作人类和自然共同体的问题,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融入每一个决策中,而不是“划出一片地”去保护,那么,在这样的世界里,不管是热点还是冷点,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都能够被合理重视,从而真正做到保护完整的生物多样性。
带豹回家,修复的是荒野和人心
-End-
成为猫盟月捐人,共守中国荒野
.........关于热点与保护,你还可以读.........
世界那么大,猫这么多的地方就几个?!
吕植:生活与自然之间,是树干到树根的距离
更多: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