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多年后通过网络尤其是微博才发现,像我这样喜欢《我爱我家》的大有人在,有的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文 | 郑猛
1994年被电视上的《我爱我家》深深吸引时,我不会想到20年后自己能见到这部喜剧中的很多演员,还能和全剧的导演聊起拍摄点滴,不会想到还能为这样一部电视剧写出一本书。
那时我刚刚上高中。有一天晚上我乱按遥控器,找到一个台正播放电视剧片头,“策划王朔”四个字最先吸引了我。那已经是《我爱我家》的第五集《亲家母来俺家》。一开场就看到几个熟悉的身影,宋丹丹、梁天和赵明明。随后扮演亲家母“老和同志”的韩影出场,在那之前我看过她在电视剧《渴望》中扮演快言快语的刘大妈,而她这个新角色喜剧性大大升级,言谈举止令人笑到喷饭。
《我爱我家》剧照
不过同时让当时的我感到纳闷的是,这部新剧的形式自己从来没有见到过。说几句话就有观众笑几声,特别像晚会上的喜剧小品,但画面中又是电视剧场景,找不到观众在哪里。高中阶段我每天都写日记,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本无太多精彩可记录,追剧那段时间可有的写了,每天晚上看完就把当天几集的大致剧情写进日记本。40集看完,续集再来80集,全剧一共120集。
再往后就盼着它的重播,只要电视上播我就兴趣不减地看。后来买到VCD碟片,再后来是DVD碟片,而后又在互联网上看,至今不知观看了多少遍。我喜欢全剧的台词,喜欢演员的表演,喜欢那种大家庭的愉快氛围。《我爱我家》好像有一种气场,只要它的画面和声音在家中出现,屋里的空气也会随着快乐起来。
多年后通过网络尤其是微博才发现,像我这样喜欢《我爱我家》的大有人在,有的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痴迷者们以说起剧中的台词为乐,很多时候一句台词简单几个字就是大家的快乐密码,无须多言便能心领神会。
在痴迷的基础上,很多人开始对《我爱我家》进行挖掘,不过多限于台词和剧情层面,而对其背后拍摄的细节知之甚少,同时又有了解的欲望。遗憾的是此剧拍摄期间国内传媒业还不太发达,更缺乏第一时间的网络记录,很多似是而非的说法多年以来在坊间流行,缺乏确凿的信息。比如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张国荣是不是真的与《我爱我家》拍摄擦肩而过?前40集梁天扮演的贾志新受人欢迎,到后80集他为什么很少出现?
带着诸多疑问,2013年初我萌生了为《我爱我家》写一本书的想法,通过采访台前幕后的当事人还原拍摄往事。恰好在这个时候,有一家媒体想做《我爱我家》20年的专题文章,请我帮他们想一下专题呈现方式并参与采访工作。
参与专题的经历帮我打开了采访《我爱我家》当事人的大门,通过访问一个又一个主演,我联系到更多演职人员。当时我的想法是不留遗憾,只要能采访到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小配角,我也要和他取得联系,请他回忆当年。
采访并非一帆风顺。有些人托各方面关系都联系不到,联系到了人家又不愿接受采访,还有的20年前的小配角如今已经成为知名演员,对《我爱我家》并没有那么深厚的感情。由于年代久远,还有些人已经记不清楚当年的拍摄细节,对于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忆和说法,很难说清谁对谁错。
当然,更多参与过《我爱我家》的人还是怀有对本剧的热爱,哪怕自己只是扮演其中一个小配角,也能声情并茂地叙述起当年的精彩台词,说起剧中的方言。
比如在韩影老师家,她说起和平母亲那一段哭腔表演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随口还说了几句,讲起她处理这段台词时的妥善考虑。另外那两句毛主席诗词的大鼓片段,她也随口哼唱了出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
在剧中扮演保姆李大妈的李明启老师,年事已高却精气神十足,采访过程中她能随口说出李大妈的台词,还做出剧中“擦皮球”的动作。采访结束的路上,我收到李老师发来的一条短信:一定要写上,第一是大作家梁左剧本写得好,故事生活,人物鲜明,让我享受了这个创作过程,过去多少年我都不能忘。而后她又补发了一条:还要写上,永远怀念大作家梁左。
金雅琴老师当时还健在,不过也已经89岁,耳力已经非常不好。在她居住的北京人艺老单元楼里,我每提一个问题,都需要凑到她耳边大声说出。但金老师的思维还是非常活跃,而且多年的话剧表演经历给了她一副好嗓子,每回答一个问题都掷地有声,不仅能清晰地想起当年的事情,每一段话结束还不忘抖一个小包袱儿,紧接着就是她招牌式的“哈哈哈”的爽朗笑声。
有很多人怀念《我爱我家》剧组那种亲如一家的气氛,而这种气氛后来在其他剧组很难找到。《我爱我家》成功绝非偶然,它是精英团队合作的结果,就像全剧副导演林丛老师所说,当时全剧组的人有一种后来再也无法复制的热情。
2014年盛夏,我为《我爱我家》写的书出版了。起书名费了一定周折,出版社最后定下一个很特别的名字《我爱·我家》,一语双关,饱含真情。当年世界杯之后八月的一个午后,出版社在北京鼓楼西剧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新书发布会——《我爱我家》剧组20年聚首。
在那场活动举行前后的一段时间以及这些年里,《我爱我家》剧组举行过不止一场重聚活动,在我看来当天那一场是气氛最欢快、讨论最热烈的。后来我听了一遍全场录音,还别有用心地数了一下,不长不短的三个小时里,现场观众居然笑了240次,平均每40秒笑一回。
那场活动的尾声,女主持人大声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台上嘉宾和台下“家迷”齐声喊出:“姆们姆们姆们!”熟悉《我爱我家》的观众都清楚,这句话是剧中和平母亲的经典台词,“姆们”是北京话,其实就是“我们”。
也是从那之后,我和英达老师等剧组成员也慢慢熟悉起来。后来我们还建了一个群,命名为“杨柳北里”,也就是《我爱我家》中老傅他们这一大家子所住小区的名字。群里有《我爱我家》剧组成员,也有几位“资深家迷”,大家每天发言活跃,天南海北地聊天,百无禁忌地抖包袱儿,宗旨是“宁伤感情,不伤包袱”。在群里聊得不过瘾的时候,大家就见面吃一顿饭。
英达不是群主,却是当仁不让的“大家长”。不管在群里发言还是饭桌上聊天,他都能表现出超常的记忆力和表现力,这么多年过去他仍然能一字不落地说起剧中很多台词,而且附带人物语气和说话节奏。从中不难看出,当年30岁出头的他在自己的情景喜剧处女作上,倾注了多么大的心血。
只是多年前他拍完《我爱我家》时决不曾想到,这一部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之作,居然长期成为难以超越的巅峰之作。20多年来英达拍摄过不同题材的情景喜剧,也打造出《东北一家人》《闲人马大姐》等具有很大影响的剧集,但对于绝大部分观众来说,《我爱我家》不管质量水准还是从怀旧角度来说始终无法超越。
2009年我爱人怀孕的时候,我们两人在家把珍藏的《我爱我家》DVD碟片从头到尾重看了一遍。再度获得快乐的同时,我们想到是否可以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取一个小名,扣子。在《我爱我家》里,扣子显得有些神秘,被人提及多次,她是圆圆邻居家的女孩儿,也是同班同学和闺密。2009年9月,我们家的扣子降生,而今她已经十多岁了。
现在的扣子很少看《我爱我家》,但她知道自己的小名和《我爱我家》这部剧的渊源。她平时最爱看的电视剧倒也是情景喜剧——林丛导演的《家有儿女》。相比《我爱我家》,《家有儿女》剧情更对扣子现阶段的胃口。看到剧中宋丹丹、张一山、杨紫等人的表演,扣子时不时哈哈大笑。听到她的笑,我想起自己多年前看《我爱我家》时发出的笑声。
在《我爱我家》中扮演老傅的文兴宇老师,在《家有儿女》中也经常出现。我的女儿不会想到,这样一位高个子老人最早是通过《我爱我家》才形成自己的喜剧表演风格,而这位如今已去世多年的老人家,曾给我们那代人带来过多少温暖和欢愉。
《我爱我家》中多次出现的一个情节是,老傅家的门很多时候都开着,尽管出于安全考虑居委会于大妈经常提醒他们关门。对于我来说,《我爱我家》也是这样一个永远开着门的欢乐所在,那里永远亮着灯。
数字刊相关阅读:
排版:阿田/审核:王海燕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