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万万送殡者今天哭泣着站立在北京街道上向周恩来总理致敬……很多人在呜咽……”“说革命英雄纪念碑的石阶遍洒了眼泪,一点也不夸张。”——这是《参考消息》曾记录的外媒眼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

1976年1月8日,万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当时全国其他报纸上罕见悼念周总理的消息。新华社顶住一道道不许开展悼念活动的禁令,利用《参考消息》的特殊地位和形式,及时、大量、持续地刊登了国际舆论界的报道和评论。
从周总理逝世后到2月初,《参考消息》连续20多天用两至三个整版,转载世界各大通讯社记录的中国民众深情缅怀总理情形的文章,独家报道世界各国领导人发来的唁电唁函、悼念声明、谈话评论等。内容大多是对周总理逝世感到震惊和悲痛,并高度赞扬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格。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声明中说:“在过去二十五年里我有幸会见过的一百多位政府首脑中,没有一个人在敏锐的才智、哲理的通达和阅历带来的智慧方面超过他,这些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领导人。”
时任日本首相三木武夫也发表谈话:“周总理不仅是中国的伟大的领导人,而且是世界的有代表性的政治家之一,失去这样一位人物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世界的巨大损失。”
《参考消息》一连20多天的报道引发广大读者的共鸣,读者来信如雪片般飞来。当时外交部的几位同志在信中称赞《参考消息》做了一件“大好事”。在一度乌云蔽日的日子里,《参考消息》的这些报道寄托了全国人民的哀思,启发了更多人去关心、思考中国的未来。这次声势浩大的悼念周总理的报道深得民心,是《参考消息》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报道之一。
在那个特殊年代,《参考消息》巧妙运用特殊的报道形式,传递民众心声,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监制 | 窦晨
审核 | 丁扬
编辑 | 许海婷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参考消息》数字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