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和上海的努力,终于被看到了。
张文宏稳了,是应学习“上海经验”
文/涛哥19
来源/涛声一久
最近好像很久没有张文宏的消息了,有些朋友担心会不会有啥事呢?
肯定不会了,像我之前多篇文章预测的,张文宏肯定不会倒。
其实也有一些关于张文宏的消息,如9月12日的澎湃新闻报道:9月10日,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应邀出席上科大大道书院首届迎新会并发言。
还有一张截图在微信群里流传:
很多网友以为张文宏有了新职务: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实际上这个职务张文宏早就担任了,今年6月份媒体在报道张文宏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时,便为他冠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的前缀。

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信号是,最近全国疫情防控经验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并致辞,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可见这会议级别非常地高。
“会上强调,各地要深刻认识学习上海等地的疫情防控经验,强化责任担当,全力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提升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水平。
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学习上海等地经验的方向和内容,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从严从实落实外防输入、早期发现、定点医院设置和院感防控等措施,提升疫情防范和早期发现能力,力争疫情少发生。”
而“上海经验”是什么呢?人民网曾发布一篇文章《软硬兼施!上海又交出了一份“模范作业”》。
该文章里写道:“张文宏说,上海做到了‘广、快、早’,即筛查要广、反应速度要快、通过发热哨点诊室与发热门诊把疫情控制在早期,用最低成本解决最关键问题,让老百姓多享安心、少受烦扰。”
如8月2日,浦东某医院报告,发现浦东机场货运区一名外航货机服务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几乎是同一时间,应急处置机制迅速启动,联合流调队伍组成,排查追踪、采样检测、隔离管控等工作有条不紊地同步连夜开启。截至第二天早晨9时,仅仅一夜时间,已排查到密接52人,密接的密接250人。
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也谈到,上海能坚持到今天,科学精准防疫发挥了关键作用,这里的“精准”指的就是对密接、密接的密接等人员的确定是“多一个不要,少一个不行”,通过第一时间的发现、第一时间的流调,第一时间的检测筛查,第一时间的管控,在与病毒赛跑中,把病毒扩散传播风险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保障这个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我最近在上海旅行对此也有切实观察、感受,有朋友告诉我上海浦东机场工作人员都是统一居住的,上海各个旅游景点疫情防控措施特别严格,而上海火车站、外滩、新天地等公共场所则人山人海秩序正常。
因此,“上海经验”即科学、精准防疫,既控制了疫情风险又保障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如张文宏所言好比“陶瓷店里抓老鼠”,既抓住老鼠又不打破瓷器。
因此,作为2400多万人口的上海、作为防境外输入压力最大的上海没有发生特别大的疫情扩散,更没有全市甚至全区筛选,全市都为低风险地区,市民工作生活一切正常。
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上海经验”的确值得学习推广,不能再像有些地方一样动不动就“战时状态”“不惜一切代价”,动不动就全民核酸甚至强制接种疫苗,像“公牛闯进了瓷器店”般折腾。
尤其是随着国庆黄金周的到来,更需要推广“上海经验”,“中国是一个整体,偶发病例会不断出现,但这个国家的长假不能轻易被那些个别病例搅了,整个旅游业不能停摆。动态清零是中国的本事,而不能成为负担,我们的社会没那么脆弱。作为一名媒体人,我要再次呼吁全国都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标,各地政府轻易不要独自做十一长假“非必要不出省(区、市)”的倡议。”
这次全国疫情防控经验研讨会是对“上海经验”的直接肯定,实际上也是对张文宏的间接认可,因为作为上海市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的张文宏自然对上海疫情防控贡献重大。
所以,自然张文宏稳了,我这次去上海就住在上海华山医院北院附近,感觉就像和张文宏“在一起”,非常地“亲切”、温暖。
当然,我们在关心致敬张文宏的同时,也需要像张文宏学习。
如教师节那天,张文宏在出席上科大首届迎新会时寄语新生所言:“不管你同意不同意,不管你是引领者,是追随者,或者是承担者,希望同学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敢于挺身而出。”
“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们也应该像张文宏一样“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敢于挺身而出”,敢于挺身而出敢于仗义直言的凡人便是真正的英雄。
END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