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目前依然获取不到芯片,要靠库存来生存,靠中国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但在B端发力的华为,已经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
|《中国企业家》记者 刘哲铭
编辑|李薇
图片来源|被访者
互联网加快了人们遗忘的速度。
过去几个月里,互联网巨头处于风口浪尖,阿里巴巴酒局事件持续发酵、腾讯游戏遭口诛笔伐,芯片相关话题从热度榜上被挤了下来。9月23日,华为一年一度的全链接大会,又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回来:美国“915”禁令已正式生效一周年。
这一年,华为消费者业务营收大幅下滑。最新财报里,消费者业务与去年同期相比,损失高达1186亿元。禁令前,华为手机出货量一度登上全球第一,但到了今年第二季度,华为七年来首次跌出中国市场前五。同样因芯片供应问题,华为x 86服务器业务也频频传出出售消息。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会后的媒体见面会上直言,华为芯片“遍地都是假消息”。真实情况是,“华为目前获取不到芯片,要靠库存来生存,靠中国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但他没有透露华为芯片的库存情况。在他口中,华为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依然是“有质量地活下来”。
此外,徐直军回应外界对于华为手机的命运担忧:“大家现在想买华为的5G手机基本是买不到的,但我们在不同场合已经多次强调,华为不会放弃我们的手机业务,也不会把我们的手机业务出售。
同时,徐直军强调,华为正在努力,在适当的时候让华为的手机重回正轨,“我们希望等一等,等几年吧,看我们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当然这个(目标)会很艰难,但我们还是要有梦想”。
流年不利,但这却是一场华为充满底气的大会。三大业务中只有企业业务独树一帜,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上涨18.18%。不过,和其他业务相比,华为企业业务基础盘最小,的确较容易突破。
一年来,华为尝试不断地营造新希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备受关注,虽不造车,却被王兴点评为:和特斯拉技术实力和忽悠能力旗鼓相当的对手;芯片领域的投资布局,收获颇丰;鸿蒙操作系统开始运用到智能手机,与安卓划清界限。
华为云担重任
大环境带来的震荡也能从华为云的调整中窥知一二。
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华为Cloud&AI的位置从BU到BG再到BU,升升降降已经经历了三轮变阵。4月,华为內部发文对云业务再度调整,任命张平安为Cloud BU首席总裁,撤销Cloud&AI BG,原网络服务器、储存等划入到“网络营销产品与解决方法”,该部门名称改成ICT商品解决方法。再往前看,1月27日,这一业务流程刚开展过一轮重大人事变动,任命余承东为首席总裁。
外界猜测,华为大力发展B端业务是为了填补消费者业务的“窟窿”。但在今晚的见面会上,徐直军表示,对华为云等业务的发展谈不上弥补消费者业务,“我们要打造数字社会的黑土地,要种各种各样的树”。
徐直军直言:“华为云既是一个亏损的业务也是一个快速扩展的业务,谈不上谁弥补谁。我们的友商亏损了多年,华为云可能也该亏损这么多年。”但不难看出,从B端业务起家的华为,对企业业务还是寄予了厚望。
不只是华为,腾讯企业业务的成绩单也逐渐“漂亮”起来。财报显示,2021财年第二季度,腾讯总收入为人民币1383亿元,其中“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40%,该项业务占腾讯总营收比重进一步提升至30%。
看起来,周期极长的企业业务开始迎来春天。有媒体报道,字节跳动、腾讯纷纷开出高薪争夺B端人才。华为高级副总裁、华为云CEO、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在接受采访时也坦然表示:“政企市场是一个非常热的焦点。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做to B生意,因为他们在互联网领域里数字化做得非常成功,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看能不能把这些原来互联网领域里成功的数字技术、云技术带到企业里头去。”
张平安
“数智化”口号喊响已久,华为开拓的黑土地开始逐步迎来回报。
频繁调整的背后
“我们把计算和存储放到云一起,看能不能促进云发展,所以成立了云BU,但三个部门碰到一起就打架,我们又把它分开了。”徐直军回应了华为云短期的频繁调整,“华为云的定位一直没改变,我们从产品转向卖云服务,但这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华为云一直在争论,服务器存储跟华为云到底是什么关系?
华为面临最大的困难是既有的销售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当华为的销售人员面对客户时,需要做一个选择题:卖云还是卖产品?徐直军回忆,最难最痛苦的不是研发而是销售,尤其是涉及到商业模式的转型,涉及到销售队伍的转型。如今,华为云除了Stack外,单独设立了销售体系。
转型初见成效,在众多传统IT企业转向云服务一一失败后,华为云一路追赶。
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发布的中国云计算市场2021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中国的云基础设施市场在2021年第二季度增长了54%,达到66亿美元。作为中国四大云计算巨头,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市场排名前四,占据主导地位,总体增长56%,占云计算总开支的80%。其中华为云位居第二,虽然较阿里云还有一定差距,但占比已达19.3%。
“坚定卖云”
在华为云的业务中,政务云被外界视为华为云优势所在。
张平安也谈到了这种优势:“提起华为云,可能大家认为华为本质上在政企市场有一定的优势,剩下就是我们怎么把这块已经建立的优势发挥好,在未来的数字化、云化的市场里更好服务于政企。”
但徐直军表态明确:“我们定了三不政策,不投资、不入股、不成立公司。而且初期还需要给我兜底,兜底的目的不是怕客户不买,而是希望把政府的应用不断牵引到云上。我们不采取卖设备或者卖解决方案的方式,这样卖完就完了。我们希望经过我们持续的运营,政府看到了价值,我们得到持续的收入,双方利益都能得到保障。政务云我们做了很多年,并不是由于政府的支持。”
不过,在一片明朗的形势中,今年8月,云市场平添了几分不确定性:天津市国资委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加快推进国企上云工作完善国资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文件,引发广泛关注。该文件显示,天津市国资委要求国资企业逐步停止使用包括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在内的公有云平台,迁移至国资云平台。
对此,张平安回应,中国还是非常开放的市场,中国政府也是鼓励开放的。一些企业和领域出现了对其它云有顾虑的现象,这需要华为云继续努力,打消他们的顾虑,“这种现象说明,作为云技术服务商还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如果我们做得足够好,他们会更放心地把业务交给我们”。
问到对华为云的影响时,徐直军并未过多表态,他只是回答:“华为是要卖云服务的,我赞成张平安的看法。”
张平安坦言,实际上华为内部对自身业务上公有云也有顾虑,比如核心的5G代码上云能不能保证安全?


“要解决客户对安全、隐私的顾虑,是不是应该建立更高安全性的云,客户还可以使用华为云,但保密等级更高,可以全程加密,但可能需要付出一些额外成本。”张平安表示。
成王败寇,结果说话
虽然畅想多年,但AI、云、5G技术在传统行业中落地并不算快。
拿AI技术来说,一是因为传统行业中缺少相关的技术人才,二是技术成本依旧较为高昂。“比如现在最主流的训练一些最大型的模型,就算简单的一些自然语言处理都要几万美元一次。”曾有采访对象对《中国企业家》表示。
徐直军也表示:“盘古大模型不是以前不想发布,是发不出来,因为以前AI算力不够,没法把它训练出来。自从我们做了AI集群以后,我们跟鹏城实验室一起建了鹏城云,就把大模型训练出来了。有了大模型以后,在某些行业数据并不多的情况下,也能够训练出高精度的模型来满足需求。”
今年4月,华为云发布了盘古系列预训练大模型,包括自然语言处理(NLP)大模型、计算机视觉(CV)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科学计算大模型。此次发布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是“盘古家族”的新成员,是专门面向药物研发领域推出的预训练大模型。
真正要实现企业数字化,需要更加成熟技术和更低的成本,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许映童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曾表示:“要让技术能够非常快速、方便、低成本地跟制造结合,得让大家看到效果,事实胜于雄辩。比如,系统上线后质检准确率能马上从80%到99.99%,而且用5万的成本带来了50万的收益。”
张平安认为,华为云仍然要加大自己的创新,保持自己的优势,并且将创新和客户紧密合作,“一个行业的数字化是要进入到行业里的‘深水区’,你一定要懂客户所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这对于B端业务起家的华为来讲,不算困难。对用户需求的了解也反过来促进华为技术的发展。
一切都以结果论。徐直军也清楚这一点,采访接近尾声,他总结:“成者为王,败者寇,要用结果来证明。我们清楚我们的优势所在。”
END
值班编辑:马吉英  审校:张格格制作:崔允琰
关注“中国企业家”视频号
看更多大佬观点和幕后故事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
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精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