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镇长本人
来源:大树镇长(ID:dashuzhenzhang)
文章已获授权
前段时间,小镇聊了比较多的校外培训,大概说明了下国家为什么要打压校外培训。
其本质有两个:
一是遏制资本在教育领域无序扩张,制造无价值的内耗。
二是为了推进教育公平。
那么就有读者问了:不是说校外培训要被打击,那为什么北京还推出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这不还是不公平吗?
说到这,小镇想谈一下对“教育公平”的理解。
所谓公平,绝不是大锅饭,更不是强制所有人都要按照一样的标准去做,这样培养的都是机器而不是有生命的人才。
比如一个孩子就是擅长体育、擅长艺术,那强迫他必须在学科上考高分,那不是公平;有的孩子就是擅长学习数理化等学科教育,可偏偏要求他要“素质”教育,一定要学各种艺术,那也不是公平。
教育公平第一点是:尽可能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
注意是尽可能,因为受教育的人太多,很多人自己以及父母也不清楚到底擅长什么,可以学的东西太多,时间太有限,不可能一项项实验,这样就算最终找到天赋,可能也错过时机了。所以需要有一个基本的、能够适合大多数人,起码对大多数人来说绝对不坏的模式。
那就是普遍的学科教育以及基本的体育教育。
智力、知识、体育,以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形成的道德教育,这样一个人就有了基本的样子,至少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普通人。
不要小瞧“普通人”,现代社会的普通人放在古代个个堪称状元之才,智力、体力、道德的基本达标,这个人的未来就不至于太差,起码大概率能跟上国家的一般发展水平。中国现在很多有些钱的中产阶层,归根到底是赶上了国家发展大势,其本质就是运气好点的普通人。
所以,校外培训机构我们并没有禁止非学科的教育,因为学科教育主战场放在学校内,这也出于几点考虑:
一是尊重教学规律。
孩子与成年人不同,处于发育过程,哪个年龄学什么是一门系统科学,中国的义务教育、课程安排是经过国内顶级教育专家联合心理、医学等方方面面的专业人士制定的,最大限度切合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做揠苗助长。
可校外培训机构怎么做的呢?在资本的裹挟下,没人考虑孩子的长远发展,一定要让花了大价钱的家长立竿见影的看到变化,最简单的就是超纲教育,让幼儿园的孩子提前学习小学一二年级内容,小学生提前学初中的。
看上去一时领先,可实际呢?
最近有个视频,小学开学,老师刚要讲课,很多孩子就一脸骄傲不屑的说,都已经学过了,充满着不耐烦。可是真的学会了吗?小学的内容设计充分考虑孩子的成长,所以难度很低,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多几个月就能学会,小学最重要的就是循序渐进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刺激大脑发育。
就为了一点虚荣,忽视孩子承受力,超纲学习,真的确定孩子学会了?会不会以后学习习惯差、厌学弃学?随着学习难度不断提高,能不能永远能领先一步?遇到挫折还能度过吗?
这些都是问题。为了保证教育的科学性,所以学科教育的主战场必须定在学校内,禁止校外培训机构揠苗助长。
二是允许更有特长的孩子去校外接受非学科教育,增强一代人的复杂性。
学校负责的是基本的教育,包括非学科教育也是基于基本的学习,如果想要走专业道路,比如目标成为体育生、艺术生,学校的资源是很难充分供给的,也没有必要充分供给。有需要的就可以去校外去学习。
三是保持社会主义的国家内核不变。这一点就不展开了。
教育公平第二点是:带动后进,拉一把掉队的。
因为各种原因,同代人一定有孩子掉队了,跟不上学校的教育进度。一个班这么多人,教学计划瞄准的一定是70%的多数人,优秀的10%自然不用管,他们已经找到了学习的乐趣,竞争的不亦乐乎。
那相对落后的20%呢,难道就不管了?我们都经历过学校时代,班里那些学习差的孩子真的就不想学习吗?可是教学进度真的不可能为他们停留,老师也没那么多心力,这些学生的家庭也往往没有教育条件。
不能让这些人早早的丧失人生选择机会。
那怎么办?
所以我们就需要校外培训机构顶上去,这也是对一些没被资本裹挟严重,还保持教育本色的机构开具“白名单”的原因。
在这一轮资本狂潮中,还是有很多校外教育机构保持了教育本心的,我们打击资本,本意是为了规范行业,绝不是不管黑白一刀切,现实中确实有误伤,但这并非本意。
对于那些保留教育本真、就是喜欢教育、希望培养孩子的教育机构,当然要支持发展。
而且,对于一些暂时落伍的孩子,也特别需要这些机构帮忙拉一下,但是一定要注意,这是非盈利性的,非盈利性不是不让赚钱,而是要适度,有很多限制。
比如一次最多收60课时费用、随时可以退费、不得占用周末、不得布置作业、老师要有资质、师生配比要达标、不能超纲教学等等。
教育公平第三点是:尊重客观规律,绝不揠苗助长
9月,教育部刚刚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确定了36项竞赛活动,特别要求引导好学生和家长坚决不参加违规举办竞赛活动,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规范竞赛跟规范校外培训是一个道理,就是要发挥好的一面、规范掉不好的一面。
竞赛不好的一面典型的就是曾经极为火爆的小学生奥赛,这次彻底明确了,一切学科类奥赛仅有高中生才有资格参加,禁止一切初中生、小学生参加。
这就是对孩子的保护,尤其是小学生,在数学知识还没到那个层次的时候,往往用各种非常离谱的歪门邪道培训所谓奥赛,搞得很多孩子被严重揠苗助长甚至丢在了盐碱地里,造成的恶果非常严重。
小学生可以参加很多竞赛,但都是非学科性、针对素质的、可以激发学习热情的,比如说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书法等等,但凡需要一定知识水平、不符合小学生健康发展的,全部被禁止。
比如天文知识竞赛、作文大赛,最低要求初中生才能参加,小学生就好好学习基本功,不需要去参加什么作文大赛。
所以未来的教育怎么走已经比较清楚了:
校内教育为主,而且为了加强教育的公平性,各种私立学校也要向公立转型,义务教育阶段一定要公立绝对优势;公立学校针对孩子的成长适度教育,更加强调体育锻炼。已经确定中考体育要逐年增加分值,最终达到同语数外同分值。
校外培训机构要去资本化,保持教育的本真,两个方向:一是非学科教育,增强同代人的复杂性,因材施教;另一个则是扶弱,让更多一时落后的孩子赶上来,受到限制的校外培训学科教育,对于中等的学生都不具备吸引力了。
本着这个大目标,包括竞赛、高考等都会有所调整,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每一个人像人一样成长,而不是成为资本赚钱的工具。
公平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到底什么样才能实现更好的公平,什么样的政策能够尽最大可能的保障公平,是这些年来一直在探索的。
今年各种与“公平”有关的政策出台,绝不是今年领导人一声令下就拍脑袋出来了,这背后有很多积累,所以未来还将有更多的组合拳出现。
这就是量变下的质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