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网,出海,打造联名IP……看起来有些传统的苏州稻香村,早已悄悄地完成了一个百年老字号的新生。
|《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秀芝
编辑|米娜
图片来源|被访者
伴随着“呲咚呲咚”机器运转的嘈杂声,发酵好的面团进入模具后,成为一块块白色的月饼。它们在经过两次烘烤后,进入冷却塔降温,再进入包装区,精准地落到一个个托盒里,被装上袋,成为人们在市场上买到的月饼。整个流程,绝大部分由机器自动化操作完成的。
2021年8月,在位于北京东六环外的苏州稻香村(以下简称苏稻)工业园里,《中国企业家》记者看到了上述场景。苏稻集团北京分公司生产主管翟嘉裕称,“在标准化流程下,一块月饼的诞生只需要一分钟。一天下来,这个工业园能生产100多万块月饼。”
拥有248年历史的苏州稻香村,是中国糕点行业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之一,也是商务部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如今,这家老字号更像一家现代化的生产企业。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苏稻在国内外拥有120余条现代化生产线和800多家专卖店。此外,苏稻还是较早一批“触网”和“出海”的老字号企业。
根据第三方平台监测,2020年苏稻月饼的线下销售份额、线上销售份额、线上旗舰店销售份额均位列第一,分别为29%、28.1%、22.6%,平均来说,全国市场每4块月饼中就有1块是苏稻出品。尽管苏稻不是上市企业,但有数据称,2021年其品牌价值已超167亿元。
苏稻的确有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变化。就在2021年3月,苏稻第一家体验店在其诞生地——苏州观前街开业。从拙政园、沧浪亭到虎丘塔,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形象登上苏式糕点,还有红楼梦、乾隆探店等江南文化系列主题糕点登场。
从2016年至今,苏稻还与功夫熊猫、《王者荣耀》、Hello Kitty、国家博物馆等数十个IP和企业推出了月饼联名和定制产品。此外,苏稻也开发了自有IP——“六代把作”。
这一系列变化背后的灵魂人物,是周广军。官方资料显示,“60后”的周广军是山东人,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食品工程系制糖工程专业毕业后,曾分配到济宁糖果食品厂,担任工程师和技术副厂长。而后,他又在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当了多年的副理事长兼秘书长。2014年,周广军正式出任苏稻集团总裁,成为这家百年老字号的第十七代掌门人。
周广军对新趋势有着敏锐嗅觉。

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独家专访时,周广军透露,其在2000年前后就作为“外脑”参与和推动了苏稻的一系列变革。
“相比创新,原先的老字号企业想得更多的是守业。但光守是守不住的,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在变化,消费品牌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企业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就像大浪淘沙,不进则退。”周广军说。
近年,烘焙行业崛起了许多备受追捧的新势力。据《中国企业家》了解,2021年以来,墨茉点心局、虎头局、花木子等多个新烘焙品牌纷纷获得巨额融资,发展势头凶猛。
“墨茉、虎头局等一大批新中式点心企业崛起后,老牌玩家受到的冲击大吗?”当《中国企业家》将此问题抛给周广军时,他的回答有一丝微妙:“冲击这个词,我不知道怎么理解。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对我们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让行业避免低水平的竞争。”
集团化作战
苏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苏州人沈秋泉开始将“稻香村”作为店铺字号使用,他在今苏州观前街开设了“稻香村茶食糖果摊”。有一种说法是:“稻香村”的名字取自《红楼梦》,蕴含着人们对丰衣足食、国泰民安的向往。相传,乾隆下江南吃到稻香村的糕点后,称其为“食中隽品,美味不可多得”,并题下稻香村的匾额,稻香村从此名扬天下。
此后,北京、天津、河北、东北等地都开设了稻香村店铺。由于当时包装、存贮和运输等条件有限,苏州稻香村不能满足在外地开设分店的需求,一直标榜自己“只此一家,并无分出”。
在2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苏稻经历过很多调整与转型。仅新中国成立后,苏稻的身份就有过多次变化。
1956年至1960年,稻香村企业先后经历了“公私合营”、组建“平江糖果糕点食品厂”,以及再次改名公私合营稻香村糖果食品厂,并开设相关门店。1986年,在改革开放和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这家企业又改建为苏州稻香村食品厂。
同期,北京稻香村(创立于1895年)、保定稻香村(创立于1917年)、天津稻香村、沈阳稻香村等其他“稻香村”企业也在历史洪流中几经沉浮。
上世纪90年代,周广军还在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任职。他看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中,很多国企陷入了困境。“历史包袱很重,管理机制也不行”,周广军透露,当时苏稻的境况是,一个在职工人要养三个退休工人。
周广军很想参与和推动品牌的发展。他观察和分析了多个品牌后认为,稻香村不管是行业影响力还是历史文化底蕴,都是一个不错的品牌。
彼时,周广军结识了苏州稻香村食品厂厂长沈根富(现苏稻集团董事长)。沈根富是地道苏州人,从事了数十年食品管理及相关工作。
2004年,在沈根富和周广军的推动下,股份制企业苏州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成立,“稻香村”此前注册的商标同时转至新公司名下。同年,保定稻香村亦将其“稻香村”商标依法转让给了苏州稻香村。至此,苏稻成为了一家将发源地、历史文化、商号和商标完整知识产权融为一体的中华老字号企业。
2005年,苏稻开启集团化布局,通过合资或并购的方式,将苏稻和部分其他“稻香村”在门店、工厂、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整合和统一管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6年,苏稻与沈阳副食集团达成合作,在原来沈阳稻香村工厂的基础上,共同成立沈阳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使稻香村的品牌在东北实现了统一。
“从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公司到集团化,稻香村在品牌塑造、对外合作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势能。”周广军说。
尽管现在全国仍有多个相互独立的稻香村品牌,但周广军保持着开放的心态:“我希望大家共同把稻香村这个品牌做大。”
稻香村苏州观前街店。
拥抱数智化
2009年,中国电商迎来了一个重要拐点——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商城打造了首个“双11”购物狂欢节。
一直对新趋势有着敏锐嗅觉的周广军认为,苏稻必须跟上电商的发展节奏。2009年,苏稻制定了“互联网+”战略,并成立了电商部门。
转型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据周广军透露,苏州稻香村在试水电商时,做过自己的电商网站,也参与过“百团大战”(入驻各大团购平台),最终决定拥抱大流量平台。“虽然有些地方不尽人意,但整体而言都是有益的尝试。”
出生于1989年的周东升,在2015年加入苏稻集团,如今是该公司的电商事业部总监。周东升告诉《中国企业家》,2015年之前,苏稻做电商的方式是线上分销,即由第三方公司在京东和天猫开店销售苏稻的产品。到2015年时,苏稻已经做到月饼品类全网销售第一。
“随着电商业务体量越做越大,我们想,如果由苏稻自己直接做电商,业绩还会上新的台阶。毕竟代理商的资金实力和在线上的广告投入有一定的局限性。”周东升说。
2015年,苏稻收回了其在京东和天猫旗舰店的运营权,并重新招聘了包括周东升在内的运营、设计、美工等人员,组建了更专业化的电商运营团队。
作为较早触网的老字号企业,苏州稻香村也比同行们更早尝到了互联网时代的“甜头”。苏州稻香村已连续多年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糕点类目、月饼类目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电商渠道的销售占比逐年提高,目前已近30%。2018财年,稻香村仅天猫平台旗舰店的月饼成交量就已突破1.9亿元,相比上一年增长4200万元左右。
周东升还透露,随着线上流量越来越分散,近几年苏稻的线上销售渠道有了更多阵地,比如拼多多、唯品会、爱库存、云集等。2020年底,苏稻在快手和抖音上的旗舰店也开始运营了。
拥抱互联网带来的好处,不仅仅体现在营业额上。“(网购数据)对我们的经营也有很大的指导性。互联网的信息反馈和大数据,能够指导我们的产品开发,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促使整个企业的经营思维和理念有很大改进。及时反馈和对消费者体验的重视,都对企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周广军介绍。
当然,除了拥抱互联网,苏稻很早就引入了ERP系统、OA系统等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并应用在了办公、生产等环节。
“到海那边去”
国内电商业务渐入佳境时,苏稻又开始谋求新的突破了。
2014年前后,一位来自广东的烘焙企业老板在和周广军交流时谈到,当地很支持外向型经济,有不少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他们遇到的一个较大的瓶颈是,品牌没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在海外不能成为主流消费,“连产品在商超摆放的位置,都是不起眼的”。
这位广东老板还感慨道,尽管香港的荣华和美心、台湾的雪花斋和犁记等品牌在海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缺少一个真正能让大家认识到的、能代表中国大陆的、代表made in China的品牌”。他建议周广军,“稻香村正是这样的品牌,应该要到海那边去。”周广军听后极受触动。
2014年,周广军正式从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卸任,全职加入苏稻。也是这一年,稻香村开始加速出海战略,包括研究各个国家的食品法规,注册当地的商标等。
“周总是一位技术派和实干家,对中式糕点拥有极高的热情,同时具有现代化、国际化管理思维,他推动了稻香村品牌的国际化发展。”OCM公司负责人王刚告诉《中国企业家》。
OCM在美国的销售网络覆盖近千家超市、便利店和线上网点,是苏稻在美国首批合作的海外代理商之一,双方从2016年开始合作。在王刚看来,苏稻有200多年历史,在国内知名度高、产品口碑好、糕点加工综合实力强。当他们在一次国际食品展会上看到苏稻的展位,得知苏稻开放海外销售时,双方就有了合作意向。
OCM最早代理的苏稻产品是玫瑰鲜花饼。王刚记得,这款产品在各大商超上架后很快售罄,甚至都来不及补货。“这坚定了我们和苏稻进行深度合作的信心。”
王刚透露,从酥皮点心到稻香村多品类糕点及休闲食品,从月饼到年节礼盒,双方合作的品类在不断扩大。现在,苏稻在OCM的供货量已达到双方刚合作时的10倍以上。此外,针对海外消费者的需求,双方还合作研发了符合美国消费口味的升级产品,并通过终端渠道进行销售。
稻香村现烤鲜肉月饼。

目前,苏稻的产品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销售。2020年春节期间,苏稻的广告登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不可忽视的是,新冠疫情和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给中国企业出海带来了考验。
王刚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海外商超受影响很大。同时,海运费用暴涨和集装箱紧缺,成为突出的国际贸易障碍。“难得的是,在这样的困难时期,苏稻仍然保持了正常到货。”
周广军称,尽管疫情期间线下渠道受到影响,但线上销售有增无减。而且苏稻很注重出海产品的品质。“所有出海产品在海运期间,都放在冷柜中恒温保存和运输,因此在产品品质和消费者体验上保持得比较好。”除此之外,苏稻也会保证交货期。在困难时期,苏稻对渠道商还有让利优惠策略。这使得2020年苏稻在海外的销售额,比2019年还增加了约60%。
跨界和上新
对于老字号企业而言,如何让年轻用户知道、体验并认同其产品,是它们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行业老兵,周广军深谙此事。
在一次采访中,周广军提到,其儿子在上大学时,经常会带苏稻的产品给他的同学吃。很多年轻学生觉得稻香村最传统的产品比如牛舌饼,“是出乎所料地好吃”。但这些东西,在他们的日常购物车里,通常会被屏蔽掉。
为此,近年苏稻在营销层面做了很多调整和尝试,包括跨界联名、达人直播、自建新媒体团队和品牌联动等。其中,周东升负责的电商事业部,承担了大部分的营销工作。
加入苏稻的6年多时间里,周东升发现这家老字号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能顺应潮流。“尤其是我们的这个部门(电商),承担的最大责任就是要跟得上时代的潮流。”
乾隆探店主题糕点。
周东升告诉《中国企业家》,苏稻的产品结构决定了它的营销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传播链条(企业-多级经销商-消费者)也比较长,因此整体变革起来有难度。而且,如何抓住“95后”甚至“00后”,让他们转化成稻香村的用户,这都对电商部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最起码,一些新的销售渠道、曝光渠道或营销方式,我们都要去参与和尝试。”周东升称。
2016年初,《功夫熊猫3》在中国上映,很快掀起了一股“功夫熊猫”热。
无独有偶,2016年初淘宝和农村淘宝联合打造了首个节日“淘宝年货节”。阿里邀请了包括苏稻在内的多家老字号企业与《功夫熊猫3》合作,并给了资源和流量上的支持。“我们第一年的跨界联名效果就非常好。”周东升称。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跨界后,更多IP找上苏稻。同时,苏稻电商团队也开始主动寻找有潜力的IP去合作,并开发了自有IP。
几年过去,苏稻对外的品牌联名合作逐步深入。“最开始,IP方只简单的给我们产品进行包装授权,双方共享的资源比较少,这种跨界产品可能更偏文创。它有一定的市场,但销售体量可能不会很大。现在我们进行深度合作,包括在产品包装、研发、营销等多个层面。”周东升透露。
就在2021年中秋节前夕,苏稻与妙可蓝多发布了7种口味的联名月饼礼盒。这一系列礼盒的包装,除了植入双方的品牌LOGO,还采用了月兔、中式传统打扮的小姑娘、荷叶等兼具童趣与国风的元素;在此系列产品的研发上,苏稻和妙可蓝多也进行了融合。
“奶酪作为当下年轻人追捧的网红食品,和传统的月饼相结合这一创意,本身就很有关注度。事实上,妙可蓝多和苏稻合作的奶酪月饼,在上市之前启动了抖音平台的新品上市发布会,在奶酪的粉丝群体里收到了不小的热度反馈,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此表现出了很大的期待。”妙可蓝多餐饮工业事业部总经理王建军向《中国企业家》表示。
王建军还透露,让年轻人喜欢吃传统食品,一直是传统企业想要突破的难点。而这次的奶酪月饼产品在吸引年轻人关注的同时,可以用他们更喜爱的方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礼仪更好地传承下去。
当然,在转型和创新的路上,苏稻的步子也不敢迈得太大。“老字号有老字号的使命和责任。”在采访中,周广军多次强调。
只是,如何在履行使命和责任的同时,让自己跟上时代,可能是包括苏稻在内的老字号们需要持久研究的课题。
END
值班编辑:马吉英  审校:张格格制作:崔允琰
关注“中国企业家”视频号
看更多大佬观点和幕后故事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
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精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