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视频号:<哈德逊河畔>看精彩小视频

为庆祝杨振宁先生百岁诞辰,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会上,杨振宁先生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发表了讲话。
以下是讲话内容:
杨振宁的中提到了一位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很陌生的人物 ——寒春。
寒春(琼·辛顿)是杨振宁的师姐,是一位美国核物理学家,她是曼哈顿计划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曾在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武器试验室做费米(原子能之父)的助手。
1948年,寒春来到中国延安,帮助中国实现农业机械化,并在那时与阳早(美国人)在延安结婚。她长期居住在中国,是最早获得在华居住权(绿卡)的外国人。
来到了中国后,在宋庆龄的安排下,寒春参与了中国的农牧业技术工作,后来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寒春和哥哥韩丁(Bill Hinton)在北京一个农场(摄于1993年)
2010年6月22日,寒春在北京去世。
外界对她最大的争议是:她是否参与了中国原子弹的制造?
在麦卡锡时代,寒春曾被指责为间谍,向中国泄露核机密。她说,对她的这些指责纯属无稽之谈。事实上,并没有证据证明寒春曾经向中国泄露核机密。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后来也证实,寒春几乎没有接触到制造原子弹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刚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但紧接着又进行了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结束后,我国意识到在科技、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要想快速造出尖端武器,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就必须分清主次,集中力量,有所为有所不为。
1956年5月,中央军委召开会议,讨论了聂荣臻提出的《关于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宣布了发展导弹武器的决定。1958年5月,国防部五院开启仿制苏联近程导弹P-2的任务,代号“1059”,P-2导弹射程590公里。1960年11月,“1059”导弹发射成功,后定名为“东风一号”。
早在事业的起步期,中苏两国政府先后签订了6个有关协定,由苏联对中国提供技术援助,通过仿制把技术吃透。但是,苏联的援助也是有条件、有限度的。随着中苏关系的紧张和恶化,1960年7月苏联单方面毁约断援,8月撤走全部专家、带走全部资料,进入冲刺阶段的导弹仿制工作遭遇极大困难。
被逼上梁山的航天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成功发射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争气弹”标志着仿制阶段的彻底结束、自行设计阶段的正式开始。
1961年,中央又加大研发力度,集中26个部委、20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的科技人员大力协同、集中攻关。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炸出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6年10月27日,我国使用东风二号甲中近程导弹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导弹、原子弹结合实验,导弹非常精确地命中了目标。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揭开了中国进入外层空间的序幕。
当中国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外国媒体纷纷议论说,中国能够造出原子弹,是得益于寒春的帮助。因为以中国当时落后的水平,是不可能制造出两弹一星的。而作为费米学生的寒春当时就在中国,确实很难不让人有所联想。但是寒春本人否认了这一点,她说,她到中国来,只是为了养牛,并没有参与中国原子弹的研究。中国的原子弹,是中国科学家自己研发出来的。
杨振宁对此也一直怀有疑惑。后来,他亲自请求邓稼先调查。邓稼先在调查整理后,写信给杨振宁,告诉他:中国当时一穷二白,确实受到了来自苏联方面的极少帮助,不过,也有时限,是截至1959年底。但是,美国人寒春,并没有帮助中国制造核武器!
在证实了这一事实后,当时的杨振宁跑到了卫生间大哭了一番。后来,每当说起这件事时,杨振宁都十分激动:中国太了不起了!
本文由精英阅读(scgc1213)整理
请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好产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