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夏末的最后一丝燥热悄悄离去,秋风大摇大摆的吹过枝头,吹走了翠绿欲滴,吹来了硕果累累。一千多年前,有一位留着胡子的诗人独自坐在花丛中饮酒。孑然一身的他只得抬起头望向一轮明月,光亮扑在他的脸上。忽然间,他仿佛能从那面“白玉镜子”里看到思念已久的人儿和盼望着的未来。天地之大,他怎能没有一个容身之处与一个陪伴呢。随即,他举起酒杯邀月共饮,向影致敬。辛辣的液体拉的喉咙生疼,他仿佛是将那份孤寂咽下了肚,从此世间便只有怡然自得四字。之后,这位诗人写下了四首旷世之作。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多年之后,人们把原定于秋分的祭月节调至农历八月十五并改称为中秋节,习惯以月咏情,以月寄思,想念着不在身边的亲人和故乡。其实,拜月只是古代中秋节习俗的一个小部分,他们的中秋节活动远比我们现在的要丰富得多。
燃灯
中秋之夜,向来有燃灯以助月色的习惯。大部分地区会将燃灯系于竹竿上,高竖瓦檐或者露台之上,携家人在灯下娱乐赏月,而江南地区常常将灯做成船或者莲花的模样,放入水中许愿。
观潮
中秋前后正是钱塘观潮的好时候。人们总是三两成群,在堤坝等待着江面爆发的那一刻。
兔爷
兔儿爷大概是起源在明末,先在北京一代流行开来。明人纪坤曾经在自己的《花王阁剩稿
》里写道:“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后来大多成为了孩子的中秋玩具 。
吟诗作对
这怕是古代文人不变的爱好了。在中秋之时,约三两好友一起赏月,品酒 ,吃月饼,在尽兴时与大家交流一下所想所感,比拼一下文采岂不快哉!
东篱说
在“东篱说”,我们将带你发现在海外的那些中国元素传统文化。即使远离家乡,也可以发掘属于我们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
在今天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作为远渡重洋来到异国求学的游子,我们在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全新的异国文化的同时,也可以继续加深对自己祖国文化的了解。而“东篱说”专栏,将带我们去细心发现、用心感受就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漂洋过海的中国印记
   abcdefg
p.s: 如果你想把你了解的中国文化通过《东篱说》专栏与大家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美工编辑 | 媒体策划部_邹雨桐
文案编辑 | 媒体策划部_Eliza
平台编辑 | 媒体策划部_Leo
NUCSSA美国东北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登陆我们的官网:
Website: http://nucssa.org/
发送邮件至我们的官方邮箱:
新浪微博:美国东北大学中国学生会
Facebook:NEUCSSA
LinkedIn Group:NUCSSA
Instagram:nucssa
小红书:美国东北大学中国学生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