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HeartlyTheory
Heartly Theory 是由 Heartly Lab 原创的正念冥想理论系列。该系列的理论结合了东方传统文化与智慧经典,和西方心理学、神经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等现代自然学科。


撰文:Shuyao
编辑:Layla
设计与排版:Huayu、Andrew、Joyce
有一次,佛陀在一位音乐家演奏前问他如何调弦。音乐家说:‘ 如果我把琴弦调得太紧,它们就会断。如果我调得太松,就发不出声音。所以不太紧也不太松是最好的。’ 佛陀说道:‘ 这就是考验你如何将心保持在中道。’
本文将与你探讨:
1. 正念练习中的“中道”
2. 温和的专注力
3. 如何培养温和的专注力?

 正念练习中的“中道” 
专注练习是一门艺术——既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中道”意味着,我们的注意力应该是适度的,它不应该是强迫性的或人为制造的紧张,也不应该是草率的或心不在焉的。我们应该练习「温和的专注」——在紧张和放松中找到平衡。
在正念练习刚开始时,许多初阶练习者常常会过度专注,以为只要使劲专注,就能让内心更加平静。好比上学的时候,我们熬夜过度备考,却导致精疲力竭,临场考试表现反倒不佳。而正念练习更是如此,如果我们过度地专注在静观对象上,或过度地在意冥想时间,用一些外部的条件来定义冥想的进步,那么我们就会忘记正念练习的初衷,只关注于练习的形式。
By Ashley Batz
所以,温和的专注力是什么?正确的觉知又是什么呢?
 温和的专注力 
在Heartly Lab,我们认为温和的专注力是指力道适中、不刚不弱、恰如其分的专注力。适当的专注是一种刻意的、有意识的觉察。它要求我们的心要敏锐、清晰、稳定。如此才能做到心一境性,把心思沉浸在冥想静观的对象上,看清现象的真面目,并认清自己的本质。
就像学习一项新的运动一样,我们必须每天坚持锻炼那些能让我们在运动中表现出色的肌肉。如果没有经过刻意的训练,那么这些肌肉就不会被发展,但如果锻炼太猛,我们又可能对肌肉造成永久的伤害。所以为了训练和进步,我们必须付出适当的努力,无论是在欢喜或烦恼的念头中,我们都应该对静观对象或现象保持觉知。
温和的专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练习“中道”的唯一方法。
By Anika Huizinga

“中道”是不热不冷、不急不缓、不喜不悲的完美平衡,是佛陀在放纵和禁欲之间,找到的长期以来所寻求的答案。要从苦难中解脱,就得将心安住在无爱无憎的平衡和满足之中。就像拿稳一个杯子,你可能得不断尝试想要找到合适的力量和角度。但最后你会发现,其实只需轻轻将杯子放下,顺其自然,让它稳稳地立在桌上就好。
而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练习“中道”的最佳修炼场。早晨喝咖啡时,你是否有保持着正念的状态去体会咖啡的滋味,还只是匆匆喝下咖啡因而已?在与同事叙旧时,你是真正对谈话内容感兴趣?还是仅仅出于礼貌?当你工作结束后回到家中时,是否还记得家门口的鞋子脱在哪里?
就如同灵性大师Jiddu Krishnamurti所说,适当的专注状态是一种“无选择的觉知”。我们用清明的眼光去观看、观察,但对所观察到的事物不下评断。做错了事情,不慌张;做对了事情,不骄傲。
 如何培养温和的专注力?
温和的专注力并非一蹴而就,就像长城并非一天就能筑成。我们必须真正想要实现这样的平衡状态。每当我们在一个静观对象上放了过多的注意力时,请问问自己:为什么我偏好的是这一个对象?为什么我不能拉开距离,只把适度的注意力放在它身上?
有时,这种微妙的平衡是在两个极端之间试错后的成果,比如略微调整姿势和呼吸,尝试各种专注强度,或干脆将这一切通通放下。
每当我们不够专注时,请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心,并问问自己:是什么在阻碍我,让我无法更集中注意力在静观对象上?为何我允许自己心猿意马?每当我们的注意力过于集中或用力过猛时,也别钻牛角尖,让自己的意识扩展得更广一些,并做几次深呼吸放松一下。
只有通过反复试错和不断的自我纠正,最终才能取得平衡的“中道”。
By Jon Flobrant
对大多数初学者而言,一开始练习正念冥想时,需要将心专注于静观对象上,例如自己的呼吸。许多练习者是通过数息初次体会到正念觉醒。他们发现专注于呼吸可以让猴子心逐渐平静。当我们意识到心绪飘移时,数息也能让注意力再次集中。
然而,随着我们在正念冥想之旅中不断精进,我们将会发现要保持对静观对象的专注,注意力过犹不及。我们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将意识持续安住在冥想的对象上。
这样我们就能找到过与不及之间的平衡点,这也是最能持续维持正念觉知的状态。就如同弹奏乐器一般——专心地在正确的时机弹出正确的音符。不过,如果你太过专注于弹出正确音符,反而会过于紧张,曲子就会听起来七零八落。就算没有这么糟,听起来也会很机械化。适当的专注力代表你意识到自己演奏时每分每秒的变化,但过程本身却十分平顺、毫不费力且非常清晰。
首先,适当的专注不可用力过猛,因为用力过猛很容易让我们陷入对静观对象的过度情绪化。再者,不要对静观对象产生执着。当我们对某一静观对象的喜好胜过另一个静观对象时,就会心生爱意。当你无法找到自己所选定的静观对象时,就会心有憎恨。觉得某一静观对象是“好的”这个想法,其实说穿了,是妄想在作祟。
没有哪个静观对象是比较好的。静观对象只是一个静观的对象。若你认为某个静观对象比较好,就会自然而然偏心,也就容易变得过于执着。之后要是你的注意力无法再集中在这一个特定的静观对象上,你就会发现自己无法练习冥想了。
静观对象是会依照其本质显现的。你的任务是要发展自己的觉知。加强内心的觉知力,而非试图改变正在发生的境界。

Heartly Glossary
本期词汇
中道
是不热不冷、不急不缓、不喜不悲的完美平衡,是佛陀在放纵和禁欲之间,找到的长期以来所寻求的答案:要从苦难中解脱,就得将心安住在无爱无憎的平衡和满足之中。
温和的专注力
指力道适中、不刚不弱、恰如其分的专注力。它是一种刻意的、有意识的觉察。
培养温和专注力的2大要点
1.不可用力过猛。

2.不要对静观对象产生执着。
References:
[1]https://www.mindful.org/a-meditation-to-focus-attention/

[2]https://tspace.library.utoronto.ca/bitstream/1807/35936/1/Rathnam_Anbananthan_201306_PhD_thesis.pdf
[3]https://medium.com/mindfulness-and-meditation/what-is-the-middle-way-18205a3a5168
延展阅读

#10 如何处理正念练习中出现的念头和情绪?

#9 带着兴趣、好奇和慈心去觉察

#8 如何学会接纳?


文章版权归 Heartly Lab 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自动获取具体方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