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汝看美国
拜登今天在联合国大会发表了自己上任以来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说,但这次演说的时机可以说是他上任八个月以来,最糟糕的时间点:阿富汗撤军备受争议、法国指控美英澳在背叛盟友、新冠疫情在美国依然严峻。
政治家网站的副标题写到:拜登的演讲正值国际社会对美国近几个月的外交政策提出质疑之际。基本上拜登首次亮相联合国大会,就成了一次“危机公关”。
拜登说:“世界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各国需要联手应对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等威胁... 在结束阿富汗长达20年的战争后,美国已经准备好迎接新时代,通过外交、发展援助和伙伴关系,而非军事力量来应对现代跨国威胁。美国也不寻求“新冷战”,但将会与价值观和利益不相同的新兴大国激烈竞争。”
两个月前还称兄道弟
与拜登6月在七国集团峰会上受到欧洲老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形成鲜明对比,这次法国总统马克龙根本就没有来联大。而出席会议的法国代表也拒绝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等人见面。整个气氛都不对了...
美澳会晤避谈法国
在联大期间,拜登第一场双边会晤就是与澳大利亚小伙伴。澳总理莫里森千里迢迢来到纽约,就是为了感谢美英澳之间达成的防务协议和核潜艇订单。
法国和澳大利亚之间660亿美元的潜艇协议被美国半路截胡了,引发了一场世纪外交风波!法国直接宣布召回驻美国和驻澳大利亚大使,这在美法1778年结盟以来,历史上首次召回大使。
而今天这场注定尴尬的会晤,拜登和莫里森也是早有准备,在公开致辞中,两人商量好了,绝口不提法国和核潜艇协议!这直接导致现场记者在两人讲话结束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尖叫”,十多个记者冲着美澳元首吼着法国的名字。
于是拜登和莫里森都非常隐晦的说了一句:我们与欧洲盟友的利益也是一致的。
那么好朋友之间闹矛盾一般都怎么解决呢?当然是要解释啦!这不,拜登急着要给小老弟打电话解释!美国官员说,他们上周确实被法国的反应给吓着了,完全没想到马克龙会这么激动!
在美英澳15号宣布新的合作协议后,法国的驻美大使埃蒂安(Philippe Etienne)16号、17号连着两天去白宫抗议,并见到了国安顾问沙利文。在17号的会晤中,埃蒂安告知了白宫法国召回大使的决定,几个小时后他就离开华盛顿了。
事情闹到人尽皆知,终于大Boss要登场了。白宫20号宣布,拜登将亲自致电马克龙。其实华盛顿已经想好了对策,就是一个字:!让法国先发泄完,美国相信最后法国一定会选择原谅。美国官员甚至预测,法国驻美大使会在未来几周重返华盛顿。
法国的报复
在法国大选开始升温之际,美英澳的协议对于竞选连任的马克龙来说就是一次巨大的公开羞辱。更重要的是,与澳大利亚的潜艇合作是法国21世纪的战略核心,为了拿到这个价值600多亿美元的协定,法国击败了日本,并且闯入了原本被英语国家霸占的五眼联盟,成为澳大利亚授予特权的国防合作伙伴,这对法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华尔街日报》形容这样一个协议的撕毁对于法国来说,是光荣与梦想的破灭,并且引发了法国对衰落根深蒂固的恐惧。随着德国在欧盟的主导地位越来越高,英语国家在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边缘化法国影响力,法国还剩下什么?
法国在被美国的太平洋防务协议“羞辱”之后,取消了与英国和澳大利亚官员的会晤,随后就开始团结法国在欧盟的盟友。
法国外长让·伊夫·勒德里昂表示:“表面上这是一起合约遭到破坏的事件,但实际上背后是一场信任危机。美国正在重新逐步聚焦其根本利益,一步步的去和中国进行对抗,但是欧洲盟友同样也有自己的利益。美国人需要考虑欧洲的利益,因为我们是盟友,欧洲国家不应该在美国所选择的战略中被忽视。在真正的联盟中,我们彼此交谈沟通,我们不隐瞒,我们互相尊重。但是现在的事实并非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危机。”
勒德里昂随即与26个欧盟国家的外交部长进行沟通,探讨潜艇交易被爽约的后果以及法国在战略上对于更加独立欧洲的愿景。
欧盟这次站在了法国这一边,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表示:“我们的一个成员国受到了不可接受的对待,我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以及这件事的原因。”欧盟委员会也正在分析澳大利亚撕毁潜艇协议的影响。
勒德里昂已经取消了在纽约与澳大利亚代表会面的计划,并且在联合国期间也未安排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面,但他没有排除“在走廊上与布林肯擦肩而过”的可能。与此同时,法国国防部长也取消了与英国国防部长的会晤。
(林蛙抗菌肽敏捷软膏)
法国借欧盟报复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官员本周诚惶诚恐,生怕交易的破裂影响到澳大利亚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澳大利亚外贸部长丹·特韩(Dan Tehan)表示,他将在未来几周前往巴黎进行贸易谈判:“我非常渴望与我的法国同行们接触交流,我看不出会有什么能让商讨无法继续。”
有消息称,法国为了报复澳大利亚背信弃义的做法,要放出一个会让澳方非常难受的大招:要求欧洲暂停与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谈判。但随后有法国官员否认了这个消息。
虽然与澳大利亚进行贸易的是欧盟国,但作为欧盟核心成员国的法国如果提出强烈反对,势必会影响到欧盟对这场谈判的推进。而且,澳大利亚也非先例,法国之前也有毙掉过欧盟与美国以及南美国家贸易协定的历史。
马克龙的三个选项
这场英美澳联合的背信弃义,让马克龙的愤怒,超出了英澳美所有人的反应。在他的指示下,法国外交部长使用的词语已经远远超过了外交的范畴,更何况这次的对象还是盟友。在描述美国“抢单”的行为时,法国官方的用词是:“谎言”,“口是心非”,“野蛮”和“蔑视”。
但正是依靠这种强势的作风,让马克龙在39岁时就当选为法国总统。这也不是他第一次使用“召回大使”这一招,此前在同土耳其和意大利产生冲突时,马克龙也召回过驻两国的大使。但是现在的问题是,马克龙现在的愤怒,是否有足够的底牌来支撑呢?
《纽约时报》的分析指出,面对被美英澳在核潜艇问题上“背后捅刀子”,马克龙手上有一个升级的报复手段:直接让法国退出北约!
在马克龙看来,潜艇交易被撕毁,让北约原本就不牢固的关系,如今更加信任缺失且彼此猜忌。但是至少可以让“法国退出北约”这个想法传播,作为美英挽回法国的一个筹码。
这是一手非常激进的牌,虽然马克龙曾在2019年表达过“北约已经脑死亡”的观点,但是法国的退群依然会在北约与加盟国中引发巨大的震荡。
如今美英澳已经新建立了一个临时伙伴关系AUKUS,将重心转移到印太地区,此前欧盟与美国共同的敌人,苏联已经进入了历史课本,也让北约的作用变得愈发的“鸡肋”。这次的核潜艇交易,正像是旧世界格局的一首安魂曲,而一个以亚太为中心的新的机会主义结盟正在诞生。
此时,留给了马克龙来出第二招:“欧洲战略自治”与“欧洲主权”。
目前留给马克龙的机遇还是很不错的,之前特朗普对于欧洲不屑一顾,拜登在上台后嘴上虽然说要重新恢复与欧盟之间的关系,但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了谁才是“美国更重要的朋友”。鉴于英国已经脱欧,而且跨大西洋地区对待亚太问题有着明显的分歧。
由法国来领导,制定欧盟自己的路线,这是欧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唯一途径。但是问题在于,如今的欧盟内部,同样是各怀心思。法国在被爽了约之后,勒德里昂立即同德国的外交部长海科·马斯进行了交谈,但是德国从战后重建,背后一直依靠的是美国,德美两国的关系难以撼动。
而欧盟中波兰与匈牙利等中欧国家,他们更大的诉求是美国通过北约对他们的保护,法国在印太地区的利益和中欧国家关系不大。更多的中东欧国家,他们希望能摆脱此前俄罗斯的影响。
而欧盟的外交政策,要求内部必须投票通过,所以要驱动不同的欧盟国家来聚焦法国的利益,对马克龙来说更是一个头疼无比的难题。
不过马克龙手上还有的另一张牌,就是和中国继续在经济上深入合作。与德国情况相似的是,如今的法国与中国在经济上已经有着很深的合作。法国可以选择与德国联合,抛弃拜登所选择的对抗性方式与中国合作。
对于同中国的合作,勒德里昂同样放出了风声:“我们看到了美国所发起的具有军事对抗性的印太战略,但这不是我们的立场。我们不相信军事对抗的逻辑,虽然在必要时我们不排除采取军事手段。”
当然,马克龙具体会选择怎样的方式来回应,还需要时间来观察。不过法国总统大选就在6个月以后,此时的马克龙绝对不能示弱,不然他的右翼竞争对手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一定会抓住这一点狠狠的抨击他。
美英法的塑料友谊
其实从历史来看,法国与英美之间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早在二战结束不久后,法国在戴高乐执政时期,就选择了对外推行独立自主的“戴高乐主义”,而退出了美国主导的北约。
当时法国要求北约由美国所主导的格局,变成美、法、英三国来共同指挥。但是遭到了美国的拒绝,双方的矛盾开始凸显。
从1959年至1966年,法国先后退出了北约大西洋舰队,召回了北约的所有法国军官,并且退出了北约所有的军事机构,北约总部也由巴黎搬迁到布鲁塞尔。
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则让法美之间的关系再次陷入危机。当时美国在联合国决议,攻打伊拉克时,法国当场谴责了美国的入侵行为,并公开投了反对票,最终小布什不得不联合英国,绕过联合国出兵伊拉克。
法美的关系直到2009年的萨科齐政府重新加入北约时才逐渐缓和,而奥巴马政府也在2013年向法国示好,决定不轰炸内战中的叙利亚,两国的关系才进一步增进。
面对法国的愤怒,英国与澳大利亚都采取了“哄”的方式。英首相约翰逊坚称,法国与英国的关系“无法切断”的:“AUKUS绝对不意味着利益互斥,更不意味着排斥他国,这并不需要很多人来担心,尤其是我们的法国朋友。”英国官员还强调了英法两国之间密切的军事关系,包括在马里与爱沙尼亚进行的联合行动。
而今天美英澳神同步,拜登与约翰逊今天在白宫的双边会谈,也绝口不提法国,现场记者不得不再次尖叫着高呼“法国”!毫无疑问,保持沉默就是美英澳不约而同的战术就是:不再刺激法国,让法国发完脾气后,祈祷一切能回归正常。
受到利益驱动的同盟关系,在未来一定还会继续。但信任一旦破裂,真的还能完好无损的回到原点吗?也许没有任何方式,能够真正缓解美英澳达成的三边防务合作对法国造成的伤害,但至少在维护这段“塑料友谊”时,美国原本应该对盟友坦诚相见。
为防止失联,请务必关注 姊妹号 “英杰读库”。
(合作,请联系微信:arscienc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