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00万到0,中国用70年的努力,开启了一个无疟疾的未来。而在中国眼里,这并非终点。
时至今日,疟疾依然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全世界每年有近2.3亿人感染,40多万人因此死亡。
为实现全球范围内消除疟疾的共同目标,盖茨基金会致力成为此进程的“催化剂”。助力中国,将行之有效的抗疟经验技术,因地制宜地分享给疟疾高发国家,从而加速全球疟疾的进程。
不止于此,在众多领域,我们始终与中国伙伴一道,应对复杂挑战,促进中国和全球人民的健康和福祉。
从3000万到0,
我们的工作不会止步于此
高琪
国家消除疟疾技术专家组组长
高琪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消除疟疾。”但即便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无疟疾”,他却仍然不肯停下工作的脚步。
“疟疾可防可治,不该成为一个困扰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在消除疟疾过程中研发并生产了高质量、可负担的卫生产品,并成功探索和实践了创新的响应策略和工作模式。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用中国的经验和技术,帮助那些还在遭受疟疾之苦的国家。
目前,盖茨基金会正在支持将中国的“1-3-7”疟疾监测与响应机制在坦桑尼亚等国家进行因地制宜地转化应用,大幅降低疟疾发病率。
点击图片,看见高琪的故事。
一个健康的世界,
不该有被遗忘的角落
张军
健康扶贫行动云南代表处首席代表
张军工作的地方在中缅边境的“金三角”,因为经济发展落后、频繁战乱等原因,疟疾发病率、死亡率曾经居高不下,当地人只能依靠多生来对抗死亡。
 “初到缅北时,我遇到的当地几乎每个人都得过疟疾,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活了下来。”张军说,“全球目标不该是写在纸上的,需要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的参与。” 
在张军和他的团队十年多的努力下,依靠跨境区域合作和联防联控机制,缅北疟疾带虫率已经从13.6%下降到0.18,而云南输入性疟疾也降至年均百例左右。
点击图片,看见张军的故事。
让基因测序
助力非洲抗击传染病
戚晓鹏
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全球公共卫生中心执行主任
“在高度全球化世界里,仅靠富裕国家有设备和资源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时刻关注病毒的演进和传播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走在病毒的前面。”
在戚晓鹏看来,信息化和大数据是人类面对传染病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也是中国战胜疟疾的重要突破口。
在盖茨基金会的支持下,她和团队正在塞拉利昂以疟疾为切入点,提升当地的基因测序能力,以应对新发、再发传染病的挑战。
点击图片,看见戚晓鹏的故事。
让青蒿素成本再降低50%
让超8000万人获得可负担的药物
唐克轩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自屠呦呦带领团队在50年前发现了青蒿素这一抗疟关键药物成分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抗疟药物的主要供应国,例如中国研制的疟疾治疗药物注射用青蒿琥酯,在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后,已经在非洲得到了广泛应用,让超过4000万重症疟疾病人重获健康。
受制于获取难度、制备工艺等原因,全球依然有超过8000万疟疾患者无法获得青蒿素类药物。
在盖茨基金会的支持下,唐克轩和团队正与全球的科学家一起,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手段,进一步降低青蒿素的价格,以帮助疟疾患者获得可负担的药物。
点击图片,看见唐克轩的故事。
中国成功消除疟疾,向世界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息,依靠科技创新和广泛合作,就可能打破贫困与疾病的恶性循环,战胜这一顽疾。
盖茨基金会将会持续与中国和世界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加速全球消除疟疾的进程,共同建设一个“无疟疾”的光明未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