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想着把「接班人」变成「接盘人」。
撰文 | 佘宗明
「互联网够糟了,元宇宙别捣乱」
在「元宇宙」高烧不退之际,@爱范儿 来了这么一句。
要我说,这是瞎说什么大实话。
这两天,有两则跟元宇宙相关的新闻挺有意思:
一是苹果CEO库克避谈元宇宙。
面对《时代》记者直截了当的提问,他说「我会远离那些流行语」,表示自己更愿意称之为增强现实。
这算不算「内涵」了标榜「Facebook内将成元宇宙公司」的扎克伯格一把?
二是元宇宙概念股持续低迷。
前些天凭着强蹭元宇宙股价5个交易日暴涨116%的中青宝,一度跌超11%,还有多家公司跟跌。
200倍市盈(梦)率,连中青宝自己也怕了,干脆主动降起温来。
元宇宙这场事先张扬的泡沫盛宴,远没到散场时。
可这么炒下去,迟早得糊。
世界上本没有糊,炒的人多了,炒的手法烂了,也就有了糊。
01 
互联网行业向来是风(新)口(词)制造机式的存在。
有互联网从业者就告诉经济学者陈永伟:「如果说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创新的行业,那么它的创新至少有70%体现在名词的创造上。」
贾跃亭的「生态化反」,孙宇晨的「区块链划时代之作波场TRON大航海4.0时代」,都是标志性作品。
某种程度上,互联网行业跟啤酒有相通之处:都盛产泡沫。
互联网本身不是泡沫,但很多互联网操盘手就跟啤酒爱好者那样,好的就是那口泡沫。
新词之上,就堆砌着一堆泡沫。
但毁掉所谓新词的前一步,就是用烂它。
赋能、对齐、抓手、闭环、颗粒度、打通、赛道、复盘、耦合、补位、链路等词成互联网黑话,原因之一就是:被用烂了。
现在看,元宇宙也有此态势。
02  
说起元宇宙,李安的那句「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代言了很多人的感受。
网上的解释的确是一翻一大堆:
「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形态,是未来互联网产业升级的大方向,也是互联网的尽头。」
「元宇宙是个100%渗透,24小时使用的环绕式流量生态/互联网形态。」
「元宇宙牵涉到AR、VR、人工智能、交互技术、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运算、全息影像技术等因素。」
「当我们的算力持续提升,包括5G、区块链、云计算,AR/VR、智能工厂、数字工厂 、IoT、数字孪生、虚拟引擎、机器人、3D模拟等技术逐渐整合,再加上游戏、社交、内容,乃至消费品的全新革命开始全面酝酿爆发,元宇宙,这个涉及几乎所有人类高兴科技的项目,集齐所有的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线性世界里集齐了互联网和工业几乎所有要素的、真正的未来。」
诸如此类的描述,不一而足。而科幻小说《雪崩》、电影《头号玩家》、游戏公司Roblox,也必被Cue到。
是不是看完之前对角懵逼,看完之后矩阵懵逼?
更系统的阐述,或许是位列「改革四君子」的知名经济学家朱嘉明所说的:
「元宇宙」的内涵是吸纳了信息革命(5G/6G)、互联网革命(web3.0)、人工智能革命,以及 VR、AR、MR,特别是游戏引擎在内的虚拟现实技术革命的成果,向人类展现出构建与传统物理世界平行的全息数字世界的可能性。
它引发了信息科学、量子科学,数学和生命科学的互动,改变科学范式;推动了传统的哲学、社会学甚至人文科学体系的突破;囊括了所有的数字技术,包括区块链技术成就;丰富了数字经济转型模式,融合 DeFi、IPFS、NFT 等数字金融成果。
看着这些术语,我脑中回旋起了万万没想到版《孤单北半球》的歌词:
少了我的能量来吸收你习不习惯
你的费曼图画不出我光量子的孤单
空间再远两颗粒子也能叠加相干
融入你的瞬间……
03 
虽然看不懂,但不影响很多人看到「新物种」「未来」等字眼就颅内高潮。
「再不上车就晚了」,他们「低买高卖」的感应系统随时会被触发。
有投资人就鼓吹,如果投资者对元宇宙、区块链、NFT有了更深的了解,就很难对其他投资方向更感兴趣。
随着资本跑步进场,很多人也以买买买的方式抢入场券。
深燃就讲到,有币圈资深玩家感慨,在股票市场,企业说要做元宇宙游戏,就可以涨停,在币圈,「但凡说自己是元宇宙游戏就有人买」,只需要做一个网页,就可以让玩游戏需要的代币(虚拟货币)涨 20 倍。披上了元宇宙游戏的壳,币圈人像是找到了一个宣传支点,在各个群里推广异常活跃,以游戏概念吸引玩家入局。
报道讲到,群内有人用上了饭圈打榜方式,为所谓的「元宇宙 +NFT 游戏」宣传,并鼓动玩家通过购买代币等着躺赚。
这样磨刀霍霍向韭菜,估计连李笑来都要骂一声「无耻」。
韭菜跟镰刀是天生CP,就跟每个S背后都有它的M那样。
那些炒概念的人精,不会对智商税「累觉不割」。
数据就显示,截至9月15日,2021年已经共有 88 起有关元宇宙的商标注册申请,其中8月就高达 23 起;2021年出现的公司名字、商标带有「元宇宙」 的,已经有了113 家。
这其中,有做茶叶销售的,有主营日用品的,有做创意礼品的……
看得我蠢蠢欲动,忍不住宣布——
其实,数字力场是个「元宇宙公众号」。
04  
有人说,元宇宙的火,是向中年人贩卖焦虑的结果。
依其说法,投资界话语权仍掌握在中年人手中,他们越是看不懂,越会被焦虑裹挟,越会砸钱进去。
这有些想当然了。
那些投资人可能不懂元宇宙,但未必不懂当下所谓的元宇宙玩的是博傻游戏。
他们不是要自己吃那块画饼。他们只是想凭着信息差,先把泡沫吹大再传棒给接盘侠而已。
所以,要的就是大家看不懂。
这样一来,才可以讲出「科幻」乃至「玄幻」的故事来。
那元宇宙概念诞生这么多年,为什么现在爆火?
主要原因恐怕还在于——
移动互联网被熵增拽进了兴衰周期律。
监管加码,舆论加压,创新减速。
当一脚没法跨进新周期的门槛时,「讲故事」的能力就得彰显了。
05 

2021年已经快过去大半了,但中国互联网依旧没有什么新故事。
这大概是2021年互联网发展纪事的摘要。
最新消息就显示,「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中,已无中国大陆企业」。
这是2017年以来的首次。
可以归结的因素很多。有一点无法被忽视:移动互联网陷入「卷」字诀,红利已经不够用了。
自2016年兴起的共享经济泡沫退潮后,互联网领域已很久没出现现象级风口了。
有的只是将360行进行数字化,也就是「再做一遍」,但也卷得严重。
社区团购此前被视作「××年一遇的风口」,可如今呢?
被骂成了筛子,还早早迎来了瓶颈期。
新消费之前也被百般鼓吹,可新消费本身也被「过度消费」。
36氪的《消费品刹车,投资人追尾》里就讲了新消费领域的降温情况:
去年6个亿的方便品牌,近几个月只有两三千万;低度酒几乎所有品牌3个月内的复购率都低到可以忽略不计;某食品品牌一度号称「数月间线上销售额3亿元」,但真实数据已经掉到两千万元以下......
主要贡献人们舌尖的新消费,撑不起互联网「中兴」的愿景。
在此背景下,元宇宙来得似乎挺是时候。
至少不用把原有模式的复制包装成「创新」了。
06  
倒不是说,元宇宙就是骗局。说它是「水变油」,过于激进了。
在马车时代,人们不相信汽车能出现;在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年代,人们不相信苹果能重新定义手机。
断言「元宇宙颠覆移动互联网纯属扯淡」,没准是给自己预订一份「真香定律」。
《三体》作者刘慈欣就说:
人类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条对内,通往虚拟现实。星辰大海不是每个人都去得了的,但元宇宙的普适性却大有想象空间。
互联网观察家袁国宝老师则总结了其现实基础:
仅2021上半年全中国建成5G+工业互联网项目接近1600个,覆盖20余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以往「链接+整合」科技变革的经验,正让元宇宙「连点成线」,串起技术创新总和的演变趋势,变得更加清晰。
而腾讯、字节跳动的入局,也令人对元宇宙的长期远景有了些翘首以待的念头。
憧憬那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做了一遍」的业务,在元宇宙时代「再重做一遍」,未必就是癔症。
但当虚火过盛时,最该做的不是火上浇油,而是适当泼上冷水。
2015-16年的VR、2017年的区块链、2018-19年的云游戏,都曾经备受追捧。
可当泡沫破灭时,遍地都是「韭菜泪」。
07  
元宇宙迄今还是雏形期概念,这点得认。
尽管理论层已有了成型框架,应用层至今也未找到靠谱的商业化应用。
技术条件不成熟,很关键。
不少专家就说了,跟元宇宙的实现门槛比,当下的整体技术仍处于「史前阶段」。
沉浸感、低延迟需要的近乎零时延通讯基础设施、边缘侧快速计算处理能力等,目前都远远达不到。
更重要的,是风险层面的考量。
元宇宙的高沉浸感、24小时在线,怎么避开成瘾型产品面临的「防沉迷」监管?
到时会不会出现一堆自媒体文章——《元宇宙,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
元宇宙会不会让人们的多巴胺指数级提升时,让人机不分的问题加剧,让「缸中之脑」的隐忧变为现实?
伦理挑战、技术风险、金融风险、信息过载、资源分布不均、内在垄断等问题,恐怕一个都跑不掉。
这些年来,AI(人工智能)技术之所以在很多领域落地难,就是因为很多赛道长尾场景容错率很低。
出现了某些弊端,就可能在大面积应用中被放大。
元宇宙呢?会不会也是这样?
08  
说到底,我们当然得相信未来。
元宇宙的图景也引人遐想。
但总不能靠吹风,就把猪给吹上天吧?
要切记一句——
总想着把「接班人」变成「接盘人」,难免遭反噬。
✎作者 | 佘宗明
✎运营 | 李玩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转载须经许可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rabgogo88
或手机号:17682324259
 往期精彩回顾 
 ©
敬请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