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始于南朝梁代,又于繁华盛唐,胡曲流入,民歌盛起之时初具模型。
经过五代,及至两宋,发展尤为繁盛,在文人的“去俗复雅”中达到了巅峰。
因而,“词”被视为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与唐诗并列对举,各极其美,各臻其盛,展现一代之风貌人情。
今天,就让我们借着《宋词三百首注评》,回到千余年前,看文人歌咏言情,品宋词独有之美。
想读宋词,却因词作数量众多,不知如何选择,又因时代更迭,怕读不懂读不透?
其实,你缺的只是一本选目精粹,注评详尽、专业的宋词读本。
《宋词三百首》是朱祖谋先生所选编的宋词选本,其审美眼光敏锐深刻,选入的词作绝大多数都是历来公认的名篇佳作。
朱祖谋先生又号上疆村民,曾任翰林院侍讲、礼部侍郎等职。早岁工诗,四十岁后专力为词,与王鹏运、况周颐、郑文焯并称为清季“四大词人”。
他不仅是著名词人,而且对现代词学研究也是深有影响,现代多位著名的词学家,都曾受教于他。
《宋词三百首》虽为选本,却是朱祖谋精心结撰而成,曾三易其稿。本版为使书名与内容名副其实,选目遵从1924年刻本,收词300首,词人88家。
《宋词三百首注评》重新为《宋词三百首》作注释评析,由著名学者王兆鹏先生与黄崇浩先生为本书进行了精当的注释和品评。
为我们注解字义,剖析词人的所思所想、词句间的意境与氛围,对比两首词不同的表达方法,降低理解难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读者的鉴赏能力。
书中的所注所评不求标新立异,而是相关领域研究专家严谨正统的学院派观点,融学术性与通俗性为一体。
务求言之有物,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简介凝练地阐明作者观点的同时,尽量站得高些,视野开阔些,切实表达品评者的艺术感受和心理体验,力避空洞和浮泛。
希望能使广大读者站在坚实的平台上,一窥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堂奥。
图书为硬壳精装,32开本,内页采用70g纯质纸,色彩柔和不伤眼。
推荐给初中及以上的学生,以及宋词爱好者阅读。
__
或婉约柔美,或豪迈恢弘
“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与诗相比,词显得更“放浪”些。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
词人可以写伤春悲秋、风花雪月,可以叹离愁别绪,儿女情长,于兴动情发之时,歌咏成词。
虽于当时看来不合雅趣,但现今读来却清新绮丽,有其柔婉之美,因而也被称为“婉约派”。
与之相对的,便是“豪放派”。文人虽爱词,却又觉其没有深层的哲理和韵味,于是将情感表达朦胧化、含蓄化,用词言志,使其“雅化”,向诗靠拢。
苏轼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在月下悟出人生遭际得失,又发出共享美好情景的祝愿: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又以“赤壁怀古”为题,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壮胸怀,浓墨健笔,气质雄浑: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与其并称“苏辛”的辛弃疾更是在词中写尽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深沉的爱国之志: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他们将壮阔的景色、真挚的情感、旷达的胸襟、深刻的洞见都融入到词句之中,改造了词风,扩大了词境,风格手法独具一格,对当代与往后历代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论你爱婉约柔美,还是豪迈恢弘,都能在词中发现你的一片天地。
__
注释详尽,评析专业
阅读古诗词,若是只懂字词意思,却不知背后的历史故事、时代背景和诗人境遇,那必然会缺少一番滋味。
因此,书中的注释不单是解释字义,还介绍了词中用典之处,帮助读者理解的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
品评部分通俗易懂,却不失水准,客观专业,深入浅出。
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对上下片内容进行介绍,分析其中的写作手法,并结合诗人的人生际遇对词中的情感加以解析,尽可能地为读者展现词人下笔时的所思所想所感。
阅读时,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限制,看到边塞的雪地与范仲淹满头白发相互映照,感受“将军白发征夫泪”的那份苍凉伤感。
在两位注评者的引导下,读者可以一步步探究词人的心理,也在一篇篇的品评中逐渐提升个人鉴赏能力。
宋词之美,美于何处?
是遣词造句的把握,是氛围意境的拿捏,是小楼起东风,是梧桐兼细雨,是惊涛拍乱石。
亦是在你翻页细读,指尖划过之际,泛上心头的那点点涟漪。
▼ 点 阅读原文, 购买《宋词三百首注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