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学思维分析真实的人的世界
欢迎关注私产公号
在率兽食人的国家
还有一只当车的螳螂
© 文:肉山大魔王 / 文
编辑:瑞秋的春天
☄ 转念一想,还有奥古斯特这种“自不量力且愚蠢的螳螂”,我的悲观值就下降不少,或许,人类的未来不会那么糟糕。
一战后,面对严厉制裁和社会动荡,德国人对战胜国积怨日久,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没人看管的高压锅,随时可能爆炸。
◎ 由于《凡尔赛条约》赔款,导致德国马克大幅贬值。
也正是这种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给了纳粹主义以及纳粹党所宣扬的种族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可以说,只需一个机会,整个德国社会就会不顾一切的投入希特勒的怀抱。
这个机会并没有让纳粹党等待多久。
1929年,世界经济进入大萧条时代,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让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走上台前。1933年,正式成为德国人元首的希特勒承诺:“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与面包”。
元首说到做到,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在纳粹德国创造了“经济奇迹”下,失业近乎绝迹,全国经济增速超过20%,纳粹德国甚至一度成为全球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
希特勒兑现了“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与面包”的承诺,并且把德国从“毁灭”的边缘拯救过来,这种“神迹”更大大加强了德国民众对元首的绝对忠诚
延伸阅读:纳粹德国的经济奇迹?一个神话
那么,就没有一个德国人反对过这位“救世主”吗?在希特勒彻底掌握德国的最高权力的过程中,当然有很多反对者,比如下面这首诗就是对纳粹如何处置反对者最好的注解。
“他们抓捕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抓捕工会成员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抓捕天主教徒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时已经没有人能为我说话了。”——节选自马丁·尼莫拉《我没有说话》。
是的,这些试图当车的“螳螂”都被“历史的车轮”碾压成了齑粉,今天,笔者就来讲一位纳粹德国统治下不自量力的“螳螂”。
◎ 一次不太和谐的活动
1936年6月13日,纳粹德国的元首希特勒亲临汉堡布洛赫姆沃斯造船厂,参加“霍斯特·威塞尔”号风帆训练舰的出航仪式。
◎ 停靠在弗伦斯堡的默威克海军学院码头上的“霍斯特·威塞尔”号训练舰,照片拍摄于1937年。
◎ 该训练舰以街头流氓,纳粹冲锋队队长霍斯特·威塞尔(1907年10月9日-1930年2月23日)命名,霍斯特·威塞尔于1930年被杀,后被追授为纳粹运动的英雄。他也是纳粹党的党歌《霍斯特·威塞尔之歌》,又称《旗帜高扬》的歌词作者
◎ 二战德国战败后,“霍斯特·威塞尔”号在弗伦斯堡向英军投降,在随后的德国战争资源分配中,该舰被当作战争赔偿划分给了美国,命名为“鹰”号。
经过多年精心包装后的人设,此时的希特勒在德国人心中俨然就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
在当时的德国,不论是谁见到小胡子元首,都必须把右臂高抬45度,手指并拢向前,以此来表达对这位德国救世主的忠诚与服从。所以,每当救世主降临重大集会现场时,所有人都要做这个动作。
那么,当时现场是一副什么景象,看看下面的图片就知道了。
1937年9月5日,德国纽伦堡体育场及周边的街道上站满了大约60万狂热的德国民众。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身着党卫军军装的现役军人和准军事人员。在演讲台两侧,无数狂热的民众手掌朝下斜向上方45度行纳粹礼,眼含热泪望向演讲台,疯狂叫喊着口号,等待元首的检阅。
 柏林奥运会看台上的观众 柏林 1936年
◎ 希特勒在夏洛特剧院,柏林,1939年
但在今天,当所有人都在整齐划一的向元首行礼时,群众中混进去了一个“坏人”。
只有这个“坏人”没有把右臂举起来,而是双手抱臂,眯着眼睛盯着从人群前经过的德国救世主。
◎ 1936年,6月13日,德国汉堡布洛赫姆沃斯造船厂的欢迎人群
◎ 照片中的这个“坏人”被特意圈了起来
这个“坏人”叫奥古斯特·兰德梅塞(1910-1944)前纳粹党员,布洛赫姆沃斯造船厂的工人,一个深受希特勒“恩惠”,有党龄,有工龄的纯种德国人,那他为什么敢不对希特勒行礼?为什么敢在众目睽睽之下给希特勒上眼药?好好地日子不过,为什么如此想不开?其中原因还要从1933年开始说起。
◎ 奥古斯特·兰德梅塞的故事
1933年,德国国会已经完全被纳粹党掌控(1930-1932年的国会选举中,德国纳粹党议席从12席猛增至230席),而行将就木的兴登堡已经彻底对希特勒妥协
◎ 兴登堡后来甚至开始称呼希特勒为“陛下”
德国的最高权力被希特勒一手掌握,他终于可以放心大胆,按部就班的实施自己“复兴德国”的伟大计划。
就在这一年,希特勒开始有计划的迫害犹太人,当然,他并没有直接把犹太人送进焚尸炉,一开始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意思,手段并不算激进。
虽然大部分犹太人明知德国社会环境正在经历剧变,但生活在这里的犹太人警觉性还是不够高,他们中很多人没有嗅到危险的到来
到了1934年,时年24岁的船厂工人奥古斯特爱上了一名犹太姑娘伊尔克·埃克勒,并准备在汉堡登记结婚。
◎ 伊尔克·埃克勒
但是,与犹太人的爱情却彻底改变了奥古斯特的人生。
兰德梅塞先是被清除出了“纯洁”的纳粹党,紧接着,纳粹在1935年颁布了《纽伦堡法案》,该法案不但剥夺了犹太人的公民权,还禁止“德国人与犹太人结婚或发生婚外性行为”。
也就是说,依照这部法律规定,两人永远无法结婚
但这无法阻止两个人在一起,1935年10月29日,他们有了第一个女儿——英格丽。随着纳粹不断颁布迫害犹太人的政策,奥古斯特认清了纳粹的本质
◎ 奥古斯特·兰德梅赛
于是,在“霍斯特·威塞尔号”出航典礼的那一天,奥古斯特用双手环臂的方式正面挑战元首的权威,表达自己的愤怒。
但和一个犹太人相恋,并生下了“野种”,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是无法被纳粹容忍的。
奥古斯特非常清楚自己和家人的处境,到了1937年,随着他们的第二个女儿艾琳的出生,他和妻子终于下了一个决定——逃离德国。
不幸的是,他们一家在试图越过丹麦边境时被抓了个正着。此后,德国人民中的“叛徒、工贼、精犹”奥古斯特被连续两次关进监狱,前后长达两年半
在此期间,伊尔克曾三次被纳粹送进集中营,万幸的是,他们的两个孩子分别被允许由奥古斯特的母亲和一对夫妇收养。
◎ 伊尔克·埃克勒在集中营的登记表
1942年1月,臭名昭著的“万湖会议”召开,纳粹党确定了彻底灭绝犹太人的行动方阵,几个月后伊尔克和其他14000名犹太人一起在贝恩堡集中营被毒气杀害(而就在1941年,奥古斯特出狱,但寻妻未果)。
◎ 贝恩堡集中营:纳粹在此主要处决残障人士、精神病患者、以及犹太人、吉普赛人。这里使用毒气室释放一氧化碳进行屠杀
时间来到1944年,欧洲战场的形势愈发明显。
希特勒正在做最后的挣扎,于是,“精犹分子”奥古斯特被编入惩戒团999,看过之前晓讲发布的苏军惩戒营的文章(详情参见:苏军惩戒营:想回家?拿命换!| 循迹晓讲),就知道纳粹德国的惩戒团和苏俄的惩戒营本质上都是——炮灰部队
◎ 纳粹德国惩戒团
最终,在1944年10月17日,奥古斯特于克罗地亚阵亡。这时距离纳粹德国投降只剩6个月。
幸运的是,他们的两个女儿英格丽和艾琳都在二战中活了下来。
◎ 奥古斯特·兰德梅塞、伊尔玛·耶克勒和两个女儿的合影
1951年,在第三帝国覆亡六年后,奥古斯特·兰德梅赛和伊尔克·埃克勒的婚姻关系才被汉堡法院追认。
◎ 复活纳粹德国需要多长时间?
其实,写到这里,奥古斯特的故事已经讲完了。但是有些话,还是有必要说一下。
从二战结束到现在,人类社会已经渡过76年相对和平的时光。尤其是西方社会承平日久,战后出生的孩子们生长在富裕、和平、充满爱的蜜罐里,他们无法直接感受纳粹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有多么深重。
◎ 海峡对岸的中学生COS纳粹
◎ 某乎上对希特勒的评价
除了德国,奥地利等一些深受纳粹毒害的欧洲国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禁止宣传美化纳粹的一切东西之外,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很多国家的年轻人群体中甚至开始出现纳粹崇拜
那么,有个问题就来了,如果复活纳粹德国,需要多长时间?
2008年,德国上映的一部名叫《浪潮》电影,解答了这个长久以来困扰我的问题,这部电影给出的答案是:只要五天
◎ 德国电影《浪潮》,在此推荐给各位读者
是的,你没看错,只要五天就能复活纳粹德国,这当然不是什么疯人呓语,因为电影中的故事就是源于一场真实发生过的教学实验。
1967年,美国的加州帕洛阿尔托布克柏莱高中,历史老师罗恩·琼斯(Ron Jones)为了让学生们明白什么是极权主义,决定在他的教室里进行一场大胆地实验:重建一个微型的纳粹德国。
◎ 德国电影《浪潮》剧照
他向学生们提出三个铿锵有力的口号:“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和“行动铸造力量”。向他们灌输集体主义,要求他们绝对服从,遵守纪律。实验进行的非常顺利,学生们很快凝聚成一个新的团体——“浪潮”。
◎ 大家很快就被文格尔先生的魅力和浪潮组织的强大所征服
不到五天的时候,陷入狂热的“浪潮”组织就由20人发展到了200人的规模,眼看这样下去形势就不受控制。
琼斯老师果断终止了这场实验,并在学校大礼堂给参与的同学放映了一部第三帝国的纪录片:影片中整齐划一的制服和手势,集体狂热的崇拜和叫嚣。看完纪录片的同学们羞愧不已,他们没想到自己心甘情愿地扮演了一回冲锋队员。
◎ 文格尔老师在最后给学生们的陈述
可能有人会问,在实验的过程中,就没人反对或者阻止“元首”琼斯老师吗?和历史上发生的情况几乎一样,确实有人反对过琼斯老师,但狂热的追随者在这个“强有力”的集体中获得了荣誉和力量,那些“不合群”的反对者很快就被踢出这个“强大的集体”
◎ 结语
当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将要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时,一个从天而降,带领国家走出困境的人就是民众心中的“救世主”。
既然德国人有了“救世主”,那么,大部分德国人就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暴行熟视无睹,任由“救世主和他的冲锋队做大做强,反正“元首,能给我们带来牛奶和面包”,他们才不“救世主带来的是战争,奴役还是屠杀,只要有吃有喝有工作,其它的什么都滚一边去吧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只有“意志的胜利”和“意志永远胜利”,谁又敢说个不字呢?
中国古代有一个成语叫螳臂当车,说的是一只小小的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的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非常愚蠢。
我常想,如果当所谓的“历史车轮”即将从我这只“螳螂”身上碾过去话,我大概没有奥古斯特这种人的勇气,估计我会是一只随大流一起举起右臂高喊口号的螳螂,甚至我也会劝身边的人不要做“当车”的那只螳螂,毕竟当螳螂的下场真的是太惨了。
每每想到这里,我就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绝望,可转念一想还有奥古斯特这种“自不量力且愚蠢的螳螂”,我的悲观值就下降不少,或许,人类的未来不会那么糟糕。
事后看,一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非常深远:它激起了德国民粹的高潮,在德国战败后引起了民族主义狂热,如此,纳粹才能掌控德国,结果才有了造就今天世界格局的二战;在可预期的未来,我们仍将活在这一格局的延长线上。
付出代价的不仅是德国,而是整个世界。
历史有着神奇的连续性,前面一步会对后面一步产生巨大影响,而一个双重性格的德国恰好站在了关键位置上。
有人说过,德意志不是用思想拷问世界,就是用战争拷打世界。它时而理性,时而疯狂;时而雄起,时而衰落。矛盾的性格支配着它的历史,因而总是在改革和军国主义两个极端之间转换,每一次都会产生世界性的后果。
吊诡的是,后来的俄罗斯、日本也都如此,重走了德国老路,似乎这种矛盾是后发国家的普遍模式。这足以令今天的我们再三警惕。
德国可以说是第一个追赶英法先进国家的后发国家,不了解现代德国的来龙去脉,就不了解今天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更不可能理解后发国家为了融入文明主流,中间要经过多少波折。
为此,精选德国史“三书”,均是经典之作:这三套书覆盖了德国近现代史重大转折,且都是权威之作,再版多次;其中《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威廉·夏伊勒,亲身经历了纳粹德国种种事件,集历史学家和亲历者于一身,一出版,就风靡全球。
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的大国,走向文明之路无一不是暗礁密布,步步惊心,而德国史就是人类社会的现代启示录。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看清历史的弯路。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合作公众号
为什么我们必须寻求正确的经济学?
一课经济一起学
科学普及你我他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