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在海关见到“往香港”几个大字就下决心,要一直留在这里的懵懂学生,到经历了各种社会动荡还依然浮沉的职场人,我在香港漂着已经差不多快十年了。
这些年,每每站在维港旁看着两岸的万家灯火,心里也不时会问自己:是否某天这城市也有一盏灯是为我而亮。于是,买房这件事,逐渐加入了我的梦想清单。
 图片来源:香港01
为了不让这个梦想变成白日梦,我选择在失眠的夜晚,拿起某红书寻找一下在港置业的相关信息,逐步开始了我的买房之路。
01
中介给我埋下的那些雷
由于我自有存款就这么多,已经限制了我的选择,而我又有几个硬性指标,加起来帮我去掉了很多错误答案。先说一下我的“硬性执念”
1.房子流通性要好。无论是租还是卖,都能尽快流通。这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买房的地域,必须要是略中心位置,且要有便利的交通,最好要配有好的校网;
2.最好是精装修新楼,或者是装修好、可以直接入住的楼龄十年内二手楼。旧楼会涉及到装修问题,楼龄太大也会涉及到建筑问题或者蚊虫问题;
3.最好是大型屋苑,有各种配套设施,不想要独栋的。个人原因,一直喜欢住在屋苑,有会所等设施,感觉安全感和舒适感满满。
于是口袋里的钱+我的执念=可选不多的房子
我买房的中介是在某红书上找的(这就是我悲惨故事的开始)。
每天混迹在某红书上摸索香港买楼经验,本希望大家的经验可以帮我少走弯路,但后来我发现,某红书上的中介多于真正的买家分享,所以时不时都会有中介私信来问需要什么样的房子
作为一个半社恐人士,对于主动送上门的中介我都表示抗拒,最后在一个中介的首页,看到他置顶的微信二维码,而且评论有问必答又不会过度私信,这高冷又略显专业的态度,我爱了,于是就扫了二维码加了微信。
某个工作日下午四点钟,这位中介C哥发来消息说:康城的一处新楼Sea to Sky要准备开始登记抽新楼,问我要不要登记。他认为这个楼盘的所有状况都是比较符合我的,除了地理位置。
就是这个楼盘
 图片来源:网络
在初步做了一下功课之后,我觉得这个楼盘不是很适合我,于是询问是否有九龙区、预算范围内、比较符合我要求的房子,C哥先是给出了几个远超我预算的房子,然后再给我举了几个二手房因估价不足而补70-100万不等首付的案例,然后基本帮我把可买楼,锁定在第二天新放出的一个启德新盘
小区高层沙盘图
图片来源:28hse.com
启德虽然是我一直比较欣赏的地方,校网、交通、后续政府规划,也都在我的期望范围内,又是新楼盘,除了呎价贵、房子小,好像对我来说没什么别的缺点。但因为第一次在港置业,我连样板房、楼盘、沙盘统统都没看过,就需要在十几个小时内交钱、签约、买房,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时间紧、任务重。
不过我之前了解过一些楼盘,无论新楼还是二手楼都没有很合我意的,这一套是我有计划买房以来最合心意的。为了减少沟通成本,所以我直接跟C哥老实交代我目前所有的情况,希望坦白从宽,可以快速决定是否有资格购买这套房:
1.首付+税+各种其他费用,反正在收楼前我一共就能拿出100万左右,麻烦帮我看看有没有符合我标准的楼。
C哥回复:我给你算好了,你的首付+税+律师楼费,这些钱足够了,完全没必要担心。(雷1💣)
2.我一个人可能过不了压力测试,我老公要一起做担保人且要一个月后才回港工作,目前也只是有一份offer而非已签正式合同,是否会影响后面按揭?
中介对话截图
C哥回复:你的人工+你老公人工(我报了一个大概的数,也说明并非最后合同工资)贷款90%肯定没问题, 你自己的人工贷款80%肯定没问题。还当场附带了一张截图,上面写的压力测试金额我们确实是可以达到。(雷2💣)
中介对话截图
在我反复确认以上各种问题,且C哥都笃定的跟我说没问题后,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想看看房子样板间。
C哥倒是很诚实地说,没机会了,因为售楼的地方已经下班,要不今晚你下班后,我带你看下启德周围吧。就这样,我下班就跟C哥去了启德,看了同一个开发商已入伙的楼盘现房,据C哥说基本户型是差不多的,顺便让我看下启德环境。
C哥还顺便说了一下启德区今后的发展规划,因为我们也很有机会回内地发展而放租香港房子,所以也询问了出租房子的回报,C哥说等屯马线沙中线通车,体育园区商业配套建好了,启德根本不愁租(雷3💣)
屋苑附近的政府规划
图片来源:建筑署网站
其实夜晚也基本看不到什么环境,启德大部分地方还都是在建状态,我们打了辆的士,兜到了还蒙着绿布的楼前面看了一圈,就匆匆离开了。
02
第一个雷“爆”了……
回到住处已经快十点,我开始借钱给订金(因为手上港币现金不够),然后给家人打电话商量,父母老公都表示相信我,让我自己决定,于是觉得压力更大了,生怕哪一步没有考虑到就踩雷了,毕竟这是盲盒式买房啊。我在睡前再次跟C哥确定压力测试问题以及其他注意事项,C哥都答我肯定可以啦,并且附上他的经典词:“这个我帮你搞定。”
纠结地睡了一晚,第二天还是按时到了售楼处,给证件给钱签临约,心想:我也终于上车了。
拿了临约出来,我才被带着看了我“盲盒房子”的样板间和沙盘,但此时大局已定,没什么回旋的余地,最多是看一下,给自己一点安慰吧。
最后我们买的房子差不多是约760万港币,实用面积289呎,房型是开放式单位。
相似样板间户型图
图片来源:拍摄于样板间
而我在买完房子的第三天,准备去律师楼交税的时候,就遇到了第一个雷。
律师在帮我讲解所有义务责任后,认真的问我:小姐,按揭九成的房子是不可以放租的,你知道吧?
我:?????
此时我望向C哥,C哥连忙说:“是的是的,她知道。”
我:?????
从律师行走出来,C哥说高成数按揭的房子法律上是不给出租的,但是现在人买来房子基本都会考虑到租啊,“放心,我们帮你搞定。” 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这个盲盒,好像抽地过于匆忙了。可能没看见的,不止是样板间这么简单。
我最后查了香港法律,用高成数贷款买的房子想要出租,需要向银行补按揭,补到总房价的5成以下,否则就是违法,会被检控。
03
惊闻压力测试的问题
由于从交完税到给剩下5%的首付需要120天时间,这中间我除了介绍几个有买房意向的朋友给C哥外,基本跟C哥没什么交集。他卖他的房子,我上我的班,岁月静好一片祥和。
一转眼就到要给余下首付的时间了,我问C哥是否有时间帮我将本票交给律师楼,结果被回绝,让我自己联络律师楼。我就趁着午休时间把最后的钱送到了律师楼。
小区的会所设施沙盘 
图片来源:28hse.com
交完首付后,就在我觉得房子已经在向我招手的时候,我开始研究按揭相关事宜,这时我读到了一宗新闻:某买家因按揭批不足,又给不到更多的首期款,只能放弃已交的首付和心仪的房子。
图片来源:香港01
我突然心里一紧,原来香港按揭并非跟内地银行一样,只需要给足相关资料就可以办理下来,每月按时还款就行。而香港按揭,每家银行批核条件都不同,所需要的材料也可能有些差异,回赠不同以外,可能连是否批核都是因人而异。我一下傻眼了,害怕自己按揭不能做下来,又要补额外首付(最多是再补一成首付,就是76万港币左右),而我已经没有那么多钱来付额外首付了。
我连忙问C哥情况,C哥这次显得没那么自信了,转而介绍了一位朋友S哥,说S哥是按揭届翘楚,让我找他绝对没有问题。
我当晚打给了S哥。那时我老公已经在香港上班了,刚过试用期,也算是半稳定了。现在想想,如果他工作这件事搞砸了,那可能我也会损失首付的费用吧。当初也不知道是C哥太相信我老公,还是我心太大,稀里糊涂就买了房子,还好算是有惊无险吧。
S哥确定了几个要素点:
1.工作性质:不要是销售类,危险工种类,坐办公室打工的白领最好。
2.工资构成:压力测试基本只看每个月的basic salary,所以bonus commission这一类基本不算在内。
3.出粮形式:我是公司自动转账的,但是我老公的公司是开支票,所以我们需要每个月把支票的复印再存,然后还要公司出一份盖章的粮单。
最后S哥根据我们提供的信息,说我们过不了按揭9成的压力测试,需要再额外补首付或者提高按揭保险,具体要看我们怎么选择,也要看银行怎么批核。我看到S哥发来的压力测试数字,足足比之前C哥拍胸脯保证的多了近10000元。(之前大概不到每月65k)当时按照C哥给的数字,我们甚至窃喜不多,现在直接变成钱不够了。
同小区一房相似样板间图片,交房时大致就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28hse.com
我简直当场崩溃!随后我询问按揭保险价格,S哥说大概在25万左右。
我再次觉得晴天霹雳。我从未听C哥提起过需要预留25万来付按揭保险这一笔额外支出,更是没想到现在竟然连通过压力测试都有困难,还有机会被要求补首期款。一瞬间我觉得我掉入了雷坑。
04
竟然还有回佣!
我马上发信息给C哥证实,C哥说“是的呀,这些都是小事,可以搞定的”。
我说20几万也不是小事了”,当初问你的时候,你并没有告诉我这些有可能需要的费用以及有补首期的风险,而且计算按揭时候又少了那么多,让我觉得我上车毫不费力。
C哥开始跟我说启德的房子买到就是赚到,他手上的计算器按出来确实是这个数等等所问非所答的话,让你觉得,他好像回答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回答。
焦虑迷茫的我实在无心跟他battle,我不甘心,又去咨询了几家银行和其他按揭公司,最后得到的回复基本都是差不多的。我有点心灰意冷,觉得这次真的踩了好大的坑,好多风险一开始都没有预料到,很多准备也没有做足,又遇到了一个“普信”中介,让我这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而现在还没开始办理按揭,我只能等待银行最后的宣判。(预知按揭一事最后结果如何,请关注公众号“港房研究所”,有消息我会马上更新)。
这个是现在购房照片,已建好,等收楼
图片来源:whatsapp业主谷
经历过以上种种,我除了对“普信”C哥失望以外,其实还是觉得自己决定太过草率,没能考虑全面。但既然事已至此,我也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等待命运的宣判了。而就在前几日,我刚陪好朋友跟C哥看完几个其他的楼盘不久,我得知了在香港买新房可以回佣一事(关于回佣可以戳这里而且数额可以高达6位数,我得知的时候有点震惊,因为朋友说这些都是中介主动说的。
我想C哥对此事只字未提,可能是买得太仓促,就去询问。没想到C哥听到我说要回佣的事情,首先是沉默,然后是拒绝,加倍的拒绝,就一直重复说:“你之前没说,现在做不到做不到!然后打亲情牌,说赚钱不易”,又继续说:“我拿了佣金又不是没有帮你做事。”
我说一句,他大概可以讲一百句。后来我听累了,也深知从别人口袋拿钱难于上青天,于是作罢。
至此,我的辛酸买房经历就告一段落了。踩雷的原因有自己的不淡定,没有充分做好功课,也有C哥的不坦诚,急功近利。总之买房算是个人生大事,选中介也要像选人生伴侣一样,要找三观一致,真正可以在你需要时给与你帮助的人吧。
-END- 
/
/
@芙罗拉拉拉拉拉
至少在我心中还有个尚未崩坏的地方。
/ 往 期 推 荐 /
左右查看更多
你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